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历次调查 > 人口抽样调查 > 课题选编

浙江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25 09:26

来源: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人口是第一资源,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我省加快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过程中,人口问题日益凸显为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新时代我省人口发展形势正加快转变,面临出生人口下降、人口流动分化加剧、人口老龄化加速、城镇化比例持续提高等诸多新形势和新特征。在今后一段时期,这些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并对新时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一、浙江人口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人口再生产方式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传统型向改革开放以来的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型转变,全省人口发展呈现总量平稳增长、素质不断提升、集聚效应明显、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目前,人口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高端人才的虹吸效应不断增强,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人口资源平台。

(一)浙江人口概况

根据全省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2019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58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万人。

从城乡结构来看,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4095万人,农村人口1755万人。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0.0%。

从性别构成来看,2019年末,全省男性3004.7万人,占总人口的51.4%;女性2845.3万人,占总人口的48.6%。性别比(男:女)为105.6:100。

从年龄结构来看,2019年末,全省0-15岁的人口为824.9万人,占总人口的14.1%;16-59岁的人口为3820.0万人,占总人口的65.3%;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05.1万人,占总人口的20.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30.7万人,占比为14.2%。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79.1岁,居全国前列。

从人口自然增长情况来看,2019年全省出生人口60.9万人,死亡人口32.0万人,自然增加人口28.9万人。出生率为10.51‰,死亡率为5.52‰,自然增长率为4.99‰。

表1 2014-2019 年浙江常住人口自然变动情况(万人)

年份

常住人口总量

出生人数

死亡人数

自然增长数

人口净流入

2014

5508

57.8

30.3

27.5

-17.5

2015

5539

58.1

30.4

27.7

3.3

2016

5590

62.4

30.7

31.7

19.3

2017

5657

67.0

31.3

35.7

31.3

2018

5737

62.8

31.8

31.0

49.0

2019

5850

60.9

32.0

28.9

84.1

从省内地区分布来看,常住人口数最多的3个市分别为杭州、温州和宁波,其中杭州市常住人口数已超千万,显示其作为省会城市和新经济模式下新兴的较大城市,对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人口有着较强的集聚能力。

表2 2018-2019年全省及各市人口主要数据

地 区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城镇化率(%)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全  省

5850

5737

10.51

11.02

5.52

5.58

70.0

68.9

杭州市

1036

980.6

11.1

11.3

5.1

5.1

78.5

77.4

宁波市

854.2

820.2

9.5

9.5

4.8

4.7

73.6

72.9

温州市

930

925

10.6

11.5

5.0

5.0

70.5

70

嘉兴市

480

472.6

11.6

11.6

5.8

5.8

67.4

66

湖州市

306

302.7

9.7

10.1

6.6

6.7

64.5

63.5

绍兴市

505.7

503.5

9.1

9.0

6.4

6.5

68.4

66.6

金华市

562.4

560.4

11.3

12.4

5.6

5.7

68.7

67.7

衢州市

221.8

220.9

10.6

11.3

6.4

6.5

60.0

58

舟山市

117.6

117.3

8.1

9.1

6.7

6.4

68.6

68.1

台州市

615

613.9

10.7

11.9

5.9

6.1

63.7

63

丽水市

221.3

219.9

11.6

12.5

6.1

6.1

63.0

61.5

(二)浙江人口数量在全国的位置

近年来,浙江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与此同时,高效、便捷的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以及“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作为,吸引了大量省外人口。从全国范围看,省际流动人口越来越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而浙江正在成为长三角人力资源集聚的新高地。

2019年末,浙江以5850万人的常住人口总量在全国居第十位,占全国总人口的4.2%;常住人口比2018年末增加113万人,仅次于广东(175万人);当年人口增速1.97%,超过广东(1.54%),居全国第一;常住人口增量扣除自然增长量后,净流入量为84.1万人,居全国第一。

图1 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常住人口数量

图片1.jpg

2011-2014年,由于大规模推动机器换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浙江常住人口呈小幅净流出态势。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从2015年起,常住人口重新开始净流入,且净流入规模不断扩大,由2015年的3.3万人扩大到2019年的84.1万人。2017-2019年,浙江人口增量分别为67、80和113万人,连续3年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人口净流入量分别为31.3、49.0和84.1万人,其中2017年和2018年列广东之后,居全国第二位,2019年居全国第一。人口净流入的不断增加,说明浙江吸引了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就业(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的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包括安徽、河南、贵州、江西、四川等)。

图2  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常住人口增量

图片2.jpg

分城市来看,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55.4万人,比深圳多14.18万,比广州多15.25万人,居全国第一。宁波常住人口增量34万人,居全国第四。杭州和宁波两个市合计增量89.4万人,占全省增量的79.1%,说明浙江常住人口的增加主要是缘于这两个城市对人口的虹吸效应。

图3  2019年全国主要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情况

图片3.jpg

(三)浙江劳动年龄人口

1.劳动年龄人口总量。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3820.0万人,占总人口的65.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从趋势上看,从2015年开始,浙江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一直呈平缓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68.4%,下降至2019年的65.3%,但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一直维持在3800万上下的高水平,全社会的劳动力供给比较充足。

图片4.jpg

人口总抚养比[1]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红利期,表示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的总抚养比为37.6%,比全国平均水平(41.5%)低3.9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区域,逊于上海(35.5%),优于江苏(40.1%)、安徽(48.9%)。全社会年龄结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橄榄状特征,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2.劳动年龄人口结构。2019年末浙江省16-59岁常住人口中,男性1990.2万人,占52.1%;女性1829.8万人,占47.9%;男性比女性多4.2个百分点,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8.8。

分年龄段来看,浙江劳动年龄人口总体呈现年龄较大群体占比相对较高,而年轻群体占比较低的态势,特别是16-24岁群体比例明显偏低(见表3)。随着时间推移,当这部分人群成为30岁以上壮年劳动力时,如果没有外来净流入人口的补充,全社会劳动力将出现明显不足。

表3  2019年浙江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年龄结构

年龄段(岁)

人数(万人)

占比(%)

16-19

215.1

5.6

20-24

292.7

7.7

25-29

397.7

10.4

30-34

467.4

12.2

35-39

424.1

11.1

40-44

449.4

11.8

45-49

556.2

14.6

50-54

565.8

14.8

55-59

451.6

11.8

16-59合计

3820

100

3.劳动年龄人口在省内的区域分布。从省内分布情况来看,杭州、宁波、温州3个市占据了全省接近一半的劳动年龄人口,为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供给。这3个市的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也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相反,衢州、舟山、丽水等市劳动力流出较多,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相对较低。

表4  全省及各市劳动年龄人口情况(%)

地  区

劳动年龄人口数(万人)

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

全  省

3820.0

65.3

杭州市

682.4

65.9

宁波市

582.1

68.1

温州市

626.9

67.4

嘉兴市

319.6

66.6

湖州市

195.8

64.0

绍兴市

312.7

61.8

金华市

377.3

67.1

衢州市

129.1

58.2

舟山市

73.6

62.6

台州市

393.9

64.1

丽水市

132.9

60.1

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劳动年龄人口的素质。从该指标看,各市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杭州的这一指标遥遥领先于其他市,可见杭州集中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总体劳动力素质为省内最高。除杭州以外,宁波、湖州、绍兴、金华等地的这一指标也相对较高,这几个市作为新兴都市圈的代表,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比较大。

表5  2019年全省及各市20-59岁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

地  区

比  重

其中:男

其中:女

全  省

38.1

39.7

36.5

杭州市

57.0

58.6

55.2

宁波市

37.8

38.5

37.0

温州市

32.3

33.8

30.7

嘉兴市

32.4

33.4

31.2

湖州市

37.0

39.1

34.9

绍兴市

40.0

42.3

37.6

金华市

37.1

38.9

35.0

衢州市

34.7

36.8

32.7

舟山市

35.7

36.3

35.0

台州市

32.2

34.0

30.3

丽水市

34.8

36.4

33.2

二、影响人口变化趋势的因素

从中长期来看,人口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影响人口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有老龄化、生育率、人口流动、城镇化等因素。

(一)老龄化

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19年,浙江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0.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4.2%,都已远远超过国际通用的一般老龄化标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浙江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老龄化速度加快,低龄老人比重明显增大。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婴儿已逐步进入老年期,浙江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明显扩大。2019年,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比2015年增加269.8万人,年均增长6.3%,比2010-2015年这5年间的年均增速(4.3%)高2.0个百分点。

表6  2010-2019年60岁以上常住人口数(万人)及占比(%)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0年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1205.1

20.6

1124.4

19.6

1069.2

18.9

967.1

17.3

935.3

16.9

755.9

13.9

根据以往人口普查和调查结果,将分年龄段人口数据平滑移动,可以预计,2020年至2030年,60-69岁低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继续增大至接近50%,预计2035年将超过50%,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则保持在25%以下。2020-2030年,浙江低龄老人相对较多,在整个社会进入超老龄化之前,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一个巨大窗口期,需要抓住时机,健全完善养老、医疗及生活服务等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

二是老龄化程度地区差异明显,外来劳动力延缓地区老龄化进程。浙江的外来人口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25-50岁,其中25-29岁、30-34岁比重最大,分别为15.8%和13.1%。分市看,各地老龄化程度差异很大。经济实力较强的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和台州等市,由于外来劳动力人口集聚,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些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其老年人口占比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温州市老龄化程度最低,60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7.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嘉兴进入国家战略核心区后,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也逐年增加,60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占比为20.0%,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其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

同时,外出人口相对较多的衢州、舟山、丽水等市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均高于户籍人口老龄化水平,其中,舟山市的老龄化程度最高,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占比分别为27.9%和27.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3和5.3个百分点。

(二)生育率

近几年计划生育政策连续出现重大调整。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全面二孩”政策)。出生人口从2013年的54.9万人增至2017年的67万人,2018年回落到62.8万人,2019年进一步回落到60.9万人;人口出生率从2013年的10.01‰逐步升至2017年的11.92‰,2018年回落至11.02‰,2019年进一步回落至10.51‰,同期死亡率仍稳定在5.5‰至5.6‰的低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13年的4.56‰上升至2017年的6.36‰,再回落到2019年的4.99‰。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浙江出生人口和出生率都有大幅提高,但生育高峰期很快于2017年到来,早于政策出台时的预期。2017年常住出生人口达67万人,粗出生率为11.92‰,2018年开始常住出生人口明显回落。同时,自2014 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浙江的二孩出生比例在明显提升后趋向稳中有降。根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结果,2017年浙江二孩出生率达到53.37%的历史新高,但2018年就下降到50.09%。

图5  2010-2019年浙江常住人口出生总量和出生率情况

图片5.jpg

重新回到适度生育水平难度巨大。从历史数据来看,生育水平下降不是新问题,但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生育水平适度提升,保持一定的出生人口规模,存在巨大挑战。一是育龄妇女规模减少。近年来,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生育规模逐年下降,目前的育龄妇女(15-49 岁)人群自身大多为独生子女一代,受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其人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中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20-29 岁)相当于俗称“90后”群体,其人数也明显减少。二是生育意愿较低。调查显示,浙江省育龄女性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65 个,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14个。三是生育成本巨大。根据全国生育意愿调查,经济负担重成为育龄妇女不再生育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浙江省的比重虽然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达到了46.9%。此外,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认为学前教育支出对他们来说负担较重。而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子女照料和家庭服务严重依赖家庭代际支持。

根据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分布如下表。

表7  2017年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分布(%)

原因

全国

浙江

经济负担重

60.3

46.9

年龄太大

20.8

28.4

没人带孩子

5.4

6.3

养育孩子太费心

3.2

4.1

夫妻身体原因

2.6

2.3

自己还没想好

1.8

2.1

影响个人事业发展

1.0

1.0

丈夫不想生

0.8

1.1

现有子女不愿意

0.7

1.0

其他

3.3

6.9

(三)人口流动

2019年,浙江吸引了84.1万的人口净流入量。这些人口流动为浙江带来的正面作用十分明显,除了上文提及的延缓老龄化进程外,还有效提升了劳动力的总体素质,增加了我省尤其是杭州、宁波等较大城市的人口红利。

一是全省外来人口素质提高,杭州省外流入人口趋于高学历年轻化。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省外来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了明显的改善。2019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外来人口占全部外来人口的21.5%,比重比2016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大学专科及以上的比重为7.7%,比2016年提高0.9个百分点。

表8   全省及杭州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占比(%)

受教育程度

全省外来人口

其中:杭州省外人口

2019

2016

2019

2016

小学及以下

25.6

25.3

17.9

18.8

初中

52.9

54.8

41.0

46.9

高中

13.8

13.0

20.6

15.4

大学专科及以上

7.7

6.8

20.5

18.9

杭州、宁波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人口集聚优势更是明显。杭州的省外人口中,20-34岁青壮年人口超过4成,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5个百分点;40-55岁外来人口的占比则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杭州外来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在全省遥遥领先,超过1/5的省外流入人口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比全省水平高出12.8个百分点。外来人口的高学历、年轻化,不仅缓解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我省人口老龄化加剧趋势,更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是外来人口流入地选择发生变化,杭甬人口集聚效应明显。随着省委、省政府加快打造大湾区建设,其核心杭州湾经济区的人口和经济密度不断加大。作为“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的杭州和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的宁波,这两年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2019年全省113万的人口增量中,杭州和宁波的增量合计占全省的近8成,其中杭州和宁波分别占全省增量的49.0%和30.1%,显示出这两个副省级城市在省内超强的人口凝聚力。

(四)城镇化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人口布局持续优化,城镇化率持续提高。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0%,高出全国9.4个百分点,列广东、江苏之后,为省、区第3位,比2010年末提高8.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

表9  全省及各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区  域

2010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全  省

61.6

68.0

68.9

70.0

杭州市

73.3

76.8

77.4

78.5

宁波市

68.3

72.4

72.9

73.6

温州市

66.0

69.7

70.0

70.5

嘉兴市

53.3

64.5

66.0

67.4

湖州市

52.9

62.0

63.5

64.5

绍兴市

58.6

65.5

66.6

68.4

金华市

59.0

66.7

67.7

68.7

衢州市

44.1

55.7

58.0

60.0

舟山市

63.6

67.9

68.1

68.6

台州市

55.5

62.2

63.0

63.7

丽水市

48.4

59.7

61.5

63.0

分市看,各地城镇化水平均稳步提高,且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差距在缩小。11个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极差(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由2010年末的29.2个百分点缩小到2019年末的18.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衢州市和丽水市,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比2010年提升15.9和14.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升幅7.5和6.2个百分点,城镇化推进十分迅速。

三、展望浙江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浙江省人口发展变化将呈现如下特点:未来10年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少子化、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口素质稳步提升,总体受教育水平平稳提高;人口城镇化进入平稳期;人口加速向四大都市区集聚。

(一)预计人口总量在未来10年仍保持增长趋势

考虑到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对省外流动人口的吸引力特别是杭州、宁波等较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将超过6000万人,全省人口总量未来10年仍保持增长趋势。

(二)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加剧

“全面二孩”政策下,常住人口出生高峰已经在2017年出现,考虑到上文提及的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预计今后出生率将逐步缓慢下降。“十四五”期间,年均出生人口可能在60万人左右,比“十三五”时期有所减少。0-15 岁常住少年人口总量和比重将缓慢回升后转为下降,“全面二孩”政策仍然不能扭转浙江的少子化趋势。

预计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将从2019年的65.3%下降到2025年的60%左右,考虑到老龄化进程,到2035年,可能会继续下降到52%左右。以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67%左右计算,届时抚养比将达到1.9:1左右,即1个经济活动人口将承担1.9个非经济活动人口的抚养任务,这意味着浙江人口数量型红利的结束。在未来10年中,必须积极引进年轻活力型人口,加快人力资本投资,以延长人口数量型红利机会窗口期,并把握人口质量型红利的机会窗口,尽快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全省老龄化将加快迈向超老龄化阶段。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浙江已于2019年超过这一标准。10-15年后,预计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1%-26%,进入超老龄化阶段,这将对我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提出较大挑战。

(三)人口素质稳步提升

人口数量红利的逐步消失是一个必然趋势。为解决深度老龄化和高抚养比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尽早转向注重人口质量红利。人口素质的提升可以释放人口质量红利,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解决高抚养比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随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推进,无论是本地劳动力素质还是外来劳动力素质,都将不断提高。有赖于浙江先后推出的一系列人才吸引政策,以及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省外较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也明显提高,尤其是杭州、宁波等大城市,提高幅度领先全国平均水平。面向新时代,浙江人口受教育水平将加快提升,预计到2025年,基础教育普及率将继续保持高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65%左右,外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接近10年,与整体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人口城镇化将进入平稳期

浙江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进程将稳步推进,最终进入平稳期。预计2025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75%和56%左右。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差距将逐年缩小,再过15年,将缩小到12个百分点左右。常住城镇人口比重年均提高的幅度将逐渐下降,最终趋于平稳,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年均增幅逐年上升。

(五)人口加速向都市区核心区集聚

杭州、宁波、温州和金义四大都市区成为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集聚地。人口集聚为产业集聚夯实了基础,产业集聚强化了人口集聚的趋势。2019年,全省四大都市区内常住人口总量为3382.6 万人,占全省的57.8%,比重比2015年(56.7%)提高1.1个百分点。另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四大都市区核心区常住人口总量占全省的69.5%,且四大都市区核心区人口流动的规模量级,均高于其他区域。都市区核心区成为全省人口密度、人才浓度、人口流动度最高的区域。预计,随着“四大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推进,全省人口将加速向四大都市区核心区集聚。预计到2025年,四大都市区核心区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将超60%。 


课题组:浙江省统计局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执  笔:叶鑫潮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统计年鉴(历年)。

[2] 浙江省统计局,历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3]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江省人口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4] 姚引妹,新时代浙江高质量发展中的人口趋势预测分析。

[5] 赵静,浙江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新特点及政策建议。

[6] 赵静,浙江人口吸引力持续加大外来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注]

[1]人口总抚养比=14岁及以下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1564岁人口*100%。总抚养比越小,负担越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