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统计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4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索 引 号: | 12330000727183266J/2022-00723 | 主题分类: | 统计 |
发布机构: | 省统计局 | 公开日期: | 2022-07-06 |
文 号: | 浙统提〔2022〕10号 | 有 效 性: |
12330000727183266J/2022-00723
统计
省统计局
2022-07-06
浙统提〔2022〕10号
浙江省统计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4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发布时间:2022-07-06 09:33
来源:
来源:省统计局
访问次数: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省农业农村厅:
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4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农村居民“扩中提低”的建议》收悉。提案中对推进我省农村居民“提中扩低”提出了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摸清底数、明确重点,创设场景、坐实应用,优化政策、突出效益,创新制度、强化保障等五条建议。经研究,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 关于认定标准
1. 低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由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特困户组成,由民政部门统一确定。其中,低保标准由各县(市、区)确定。各县(市、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实力确定当地的低保标准,由各设区市政府统一发布。低保边缘户为低保标准的1.5-2倍。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主要是26县)低收入农户人口相对较多,低保边缘对象的认定标准一般为低保标准的1.5倍,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放宽到2倍。特困人员包括:无劳动能力人员;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人员;无生活来源人员。
2.中等收入群体。国际上一些研究机构对中等收入群体有过界定,其中世界银行提出的相关标准比较通用,即人均每人每天收入或者消费10-100美元为中等收入群体。目前,国内对于中等收入群体没有统一标准,相对较为通用的一种界定为:以三口之家计算,家庭年收入在10~50万元为中等收入群体。
二、关于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和群体特征
针对农村居民“提中扩低”面临底数不够清的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局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思维认知,聚焦“人”的特征和活动属性,贯通公安、人社、民政、住建等部门数据,统筹就业、产业、职业、收入、分配和消费等信息,重塑统计履职方式、业务流程、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开展“全面覆盖+精准画像”基础数据库建设。截至4月底,归集到位171类、数据资源总量16.3亿条,清洗8.0亿条。其中,70万左右低收入农户基本信息、工作信息和收入信息已基本明确,形成低收入农户专题子库。按照“面-线-点”研究路径,已基本摸清低收入农户各细分子群体底数和特征,及时掌握“提低”重点人群基本状况,为上下联动、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三、关于创设场景、做实应用
为及时掌握共同富裕进程、评价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分析共同富裕影响因素,解决统计调查各类人群从业人员覆盖不全面、“扩中提低”对象群体底数和群体特征识别不精准、数据共享不到位等问题,今年以来,省统计局增量开发共同富裕统计监测重大应用场景,被列为数字政府系统28项重大改革(应用)之一。构建“全面感知”和“精准画像”两大数字化应用主场景。全面感知场景,紧扣“共同”和“富裕”两大关键词,瞄准城乡、地区和收入三大差距,综合评价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反映群众对共同富裕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精准画像场景,以基础数据库和统计联网直报系统为依托,开展群体精准画像和企业精准画像,推进共同富裕统计监测更为精细化。针对低收入农户,开发了“低收入农户”群体精准画像子场景,可全面直观展示我省低收入农户基本情况、群体特征,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下一步,我局将聚焦农村居民“扩中提低”工作,不断提升画像精度,加强监测评价分析。一是提升画像精度。强化部门协同,不断充实数据库建设所需数据源;引入之江实验室,为数据库架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提供新方法、新工具、新手段,进一步摸清低收入农户重点群体底数和群体特征。谋划研究高素质农民群体画像。二是加强监测评价分析。持续开展低收入农户统计监测和乡村振兴评价,开展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研究分析,及时反映农村居民迈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历程和效果,为农村居民“扩中提低”贡献统计智慧。
以上意见,供正式答复时参考。后续我们也将根据贵厅办理意见,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联系人:江骏霞,联系电话:15869085002。
浙江省统计局
2022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