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习近平在浙江【历史栏目】

习近平在浙江(六):“习书记为推进浙江国防军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作出巨大贡献”

发布时间:2021-03-29 14:06

来源:学习时报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采访对象:王贺文,1949年8月生,河北遵化人。1997年3月任福建省军区参谋长,2002年3月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2002年10月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2003年8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2005年5月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2007年2月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2009年9月退休。

采访组:田玉珏 薛伟江 桑熙

采访日期:2017年9月17日

采访地点:杭州市大华饭店

采访组:王司令员,我们知道,您和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时候就相识了。请您讲讲你们共事的经历。

王贺文:好的,我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我有幸在近平同志领导下,在福建和浙江两度与他共事,其中我们在福建一起工作近6年时间。他留给我的印象是深刻而多方面的。近平同志具有政治家的胆识和气魄,具有亲民爱民的情怀,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掌控全局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与他一起共事有一种安全感、踏实感和幸福感。

近平同志对军队有着特殊感情,在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方面,站得高、看得远、谋得深,对军队建设和作战准备需要的事情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他每年亲自参加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方面的会议活动达10余次,并亲自部署相关工作。近平同志在支持部队做好对台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转业干部安置、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等方面有诸多建树。说来巧合,2002年10月我俩同时离开福建,近平同志到浙江履新,我调到安徽工作。当时,我本想向他当面辞行,但福建省政府办公厅的同志说,看望道别的人很多,临报到时间又很紧张,我只好在去南京谈话的前一天,给近平同志打了一个电话,表示惜别和祝贺。他说:“也要祝贺你啊!”就这样,我们分别了两年半的时间。

2005年5月,我奉命到浙江省军区工作,后来兼任浙江省委常委,又有机会在近平同志领导下工作,而且是在同一个班子里。2007年3月,近平同志奉命去上海任市委书记,临行前找我谈话,深情地说:“贺文同志,你看咱们多有缘,一起在福建共事几年,后来你到了安徽,我到了浙江,之后你又调来浙江,咱们又到一起,真是山不转水转。”他的一席话,讲得我心里热乎乎的。

采访组:请您谈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情况。

王贺文:近平同志对党和人民军队怀有深厚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实现强军梦的开篇之作。他担任军委主席后,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胆识和气魄,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国防和军队改革迈出历史性步伐,这是气壮山河的壮举。不管是近平同志的强军思想还是他的治军实践,都不是一时涌现出来的。他在任浙江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浙江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第一主任时,就对加强浙江省军区部队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与他十八大之后提出的强军梦是一脉相承的。

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浙江省国动委第一主任,是认真履职尽责的,是脚踏实地、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干实事的,绝不是简单“挂个名”而已。他上任不久,就到浙江省军区看望、调研和现场办公,在听取时任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军区政委马以芝同志的汇报后,经与多方面协调,先后为浙江省军区解决了三大难题。一是把老红军医疗纳入地方医疗体系,解决了离休老红军医疗经费短缺、保障难的问题。他深情地说:“对老红军,我们要给一些特殊政策。”在他的关怀下,2003年6月,浙江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将浙江省军区系统21名老红军纳入地方离休干部医疗保障体系管理。这件事,充分体现了他对老干部、老红军的深厚感情和尊重。二是支持海岛部队基层营房整治。舟山海防部队的营房基本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战备、工作、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对此,近平同志说:“边海防地区守备营连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们担负的海防守备任务非常繁重。”2003年至2005年,根据他的意见,浙江省财政拨款3000万元,加上解放军总部、南京军区所拨专项资金,使舟山警备区大部分海防营营部、连队营房得到综合整治,营院面貌焕然一新,对稳定官兵思想、守好祖国东大门发挥了很大作用。三是帮助解决浙江省军区地面指挥中心建设。为改善浙江省军区战时指挥和平时办公条件,近平同志同意并支持新建地面指挥中心,亲自决定经费支持、协调土地置换事宜。2005年12月,他亲自参加奠基动工仪式。此外,在推进驻浙部队干部和职工住房社会化保障、搞好军转干部安置、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上,在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把温暖送到官兵的心坎上。

近平同志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帮助部队排忧解难,还要求浙江省军区各级党委第一书记都要当好部队改革和发展的知心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热心人、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的贴心人。不仅在浙江如此,他在福建当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一直兼任福建预备役高炮师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春节期间还会亲自到师值班室检查师机关、部队的战备情况。

他作为浙江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心系官兵,近五年时间里足迹遍及驻浙部队的基层连队、海防哨所、海军舰艇和空军飞行大队中队。他先后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浙江省军区直属通信一连、海防18团步兵一营(洛阳营)、浙江省军区工兵防化营、“东海前哨模范营”视察,与官兵亲切交谈,为基层解决困难。2006年7月初,南京军区授予海防第15团庙子湖海防营“东海前哨模范营”荣誉称号,7月25日他就给该营发去贺信,9月21日就乘船到庙子湖岛看望该营官兵。庙子湖是浙江省军区设防岛屿中最东部、离大陆最远的一个岛屿,他在那里逐一察看了营部、海防连、哨所、营史馆,还走进厨房、俱乐部、兵器室和每一间战士宿舍,同官兵谈工作拉家常,与海防连全体官兵合影留念,并在队列前发表讲话,大家备受鼓舞。那天,我因为在南京军区开会,没能亲自陪同。2007年5月当我来到这个营时,看到连队挂着近平同志视察时的照片,听着官兵们争先恐后地讲述,我很受感动,同时也有点惭愧:这个营我去过三次,但都没有近平同志看得那么仔细,和广大官兵们那么亲近。

采访组:您刚才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就领导和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国防军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您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王贺文:我认为,近平同志在浙江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支持军队建设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推动了理论与实践创新。

第一,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近平同志有着强烈的党的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大事来抓。他每次出席浙江省军区党委扩大会议、党管武装会议、国防动员会议,都毫不例外地强调坚持党管武装不动摇。他常说: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原则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军队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这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最高政治要求;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是党委班子建设的根本所在、灵魂所系、方向所指、力量所依,必须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管武装的首要任务,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要全心全意按照党的意志和主张办事,不仅在大的方向上毫不含糊,在执行具体政策规定上也要不打折扣,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制度规定,要像战争年代执行战斗命令那样坚决落实。浙江省军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要深入扎实地开展军魂教育,不断强化军魂意识,引导官兵深扎党指挥枪的思想根子,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用严格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约束官兵,坚决防止和克服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坚持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唯一标准。记得有一次,近平同志在与我个别交谈中说到,军队是要打仗的,能不能打胜仗,是值得思考的大事。在2006年初浙江省军区党委扩大会议上,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真打真备的思想,把心思和精力往打赢上聚焦。抓好反‘台独’作战准备,是党委班子的职责所系,是人品官德党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干事业有作为的主要平台。要进一步强化‘龙头’意识,坚持不懈地把应急作战准备摆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排除各种影响和干扰,多思考担负的作战任务,多研究解决作战准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同年1月召开的浙江省委党管武装工作会议上,他要求:“各级要紧贴作战任务,抓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抓紧‘龙头’谋打赢,适应战场强武装,按照时间节点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到位,不断提高国防后备力量的战斗力,如期具备应急作战能力”。在同年8月浙江省国防动员会议上,他又提出“国防动员要提高‘四个能力’,也就是提高平战体制转换能力、快速动员能力、持续动员保障能力、综合防护能力”。他高度重视作战准备工作,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在准备工作中,找问题比找成绩更重要,现在能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还有时间,如果现在不把问题解决好,打起仗来就会出大问题。2007年3月19日,他专程视察浙江省军区民兵武器仓库,参观了浙江省军区研制的防空导弹训练模拟系统,还亲自操作体验,为我们抓作战准备立了标杆,树了榜样。

第三,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注重在灾害防控过程中提高军队作战能力。近平同志十八大之后提出的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应该说在浙江主政时对此就有深邃的思考。那时候,每次抗击强台风袭击,他都带领浙江省党政军领导像指挥打仗一样指挥抗台抢险,浙江省军区协助地方政府预先利用人防工事和战时疏散基地疏散人民群众,对主要交通道路封闭,对内河封航,对山塘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灯火管制,通过应对超强台风,提高了军政军民联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他曾对我说:“民兵预备役部队协助地方在抗台中应急动员、疏散人员,比平时演习经受锻炼更大、更真实,打起仗来的话,防空疏散和应急动员不也是这样吗?这种本领,打仗是管用的。”这件事,说明近平同志的战略思维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寻常。多少年来,一般人都把部队协助地方抢险救灾视为非战争军事行动,而他的思考却是从抗台延伸到打仗,从平时安全想到战时安全。

除了实践应用,他还多次在会议和撰文中阐述平战结合、军民融合式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说:“要认真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思想,着眼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质量效益,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充分发挥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优势,自觉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探索完善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制度机制。在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落实好军事需求,重视和支持发展军民兼容型技术和产品,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提高军民兼容程度。”

他还非常强调项目牵引和法制保障的重要意义。我到浙江省军区工作之前,就听说习书记非常重视军民融合。2003年7月30日,他在《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通盘考虑国防需求。安排建设项目时,要认真征求军事部门意见,对落实国防需求的客观条件、制约因素和相关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论证,以满足经济和军事的共同需要,提高综合效能。”2004年8月9日,浙江省委常委会研究国防动员工作时,近平同志指出:基础设施贯彻军事需求,主要是路、桥、隧道、码头、机场,特别是滚装码头和沿海铁路建设。机场要平战两用,隧道要有抗毁性,要考虑到人在隧道内的生活,要有食品、有水喝,公路跑道要能起降飞机,人防建设要平战两用。在他的关心和重视下,浙江各级坚持把国防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谋划,战场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把培养后备力量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建设工程同步发展,把国防动员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通盘考虑。

南京军区国动委第11次会议2007年7月在浙江召开。2007年2月27日的浙江省委常委会研究会议保障和准备工作时,近平同志确定了供会议参观、演示、展示的三个课题:一是新造民船贯彻军事需求技术储备并实际改造3艘民船,这在全国是一大创新;二是海上民兵分队参战支前行动7个课目演练;三是民营企业建立武装组织。这三个课题的主轴都是军民融合式发展。浙江省政府据此研究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试行办法》,这是全国第一个民用运力军民融合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对新造民船贯彻军事需求的内容、技术、方法、经费补偿以及运作机制作出明确规定。那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得到与会的军委、总部、南京军区首长和南京战区六省(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一致高度评价,被称为南京军区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国动会。虽然开会的时候近平同志已经调离浙江去上海工作,但会议从决策到准备工作,无不凝结着他的智慧和心血。后来,近平同志率领上海党政代表团到浙江考察时,我去义乌看望他,把会议情况向他作了汇报,他高兴地说:“我知道,上海的同志跟我说了,祝贺你们。”

第四,坚持把握大势、创新发展。近平同志在浙江主政期间,浙江全省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有许多创新,很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比如,军地联合培养军事人才、第一书记任前谈话、军地联合考核武装工作、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军事日在驻浙三军轮流举办,都是创新性的制度安排。特别是民营企业建立武装组织制度,更具开创性。浙江在民营企业建立民兵组织始于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以后,有组织地推广发展则是近平同志到浙江主政以后。浙江民营企业众多,而且多是青年员工,这就给传统的民兵组织建设方式带来挑战。2003年温州奥康集团建立首家武装部后,近平同志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大胆改革创新,经过广泛调查和试点论证,使这项工作得以推广开来。2005年11月18日,他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转发的《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国防教育工作会议情况》上批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国防教育,是‘双赢’之举,是普及和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积极探索和尝试。”2006年,他签发浙江省委124号文件,对民营企业武装工作进行系统规范,明确只有建立党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才能建立民兵预备役组织,并确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

这项工作以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向前发展,到2008年初,浙江在建有党组织的民营企业中建立368家武装部,组建了1400支、82000人的基干民兵组织,成为浙江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支力量,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并将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及时上升到政策制度层面。2006年7月,《解放军报》刊发了《浙江重视开发利用蕴含在民营企业中的国防资源》的报道,习书记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浙江省委常委同志传阅。这说明,他把这项工作看成大事,看成浙江省委常委同志的共同职责,而不仅仅是哪一个分管同志的职责。

我理解,这一重大实践创新,是我们党在民营企业工作中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是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第二次是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主可以入党,第三次就是建有党组织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应建立民兵预备役组织。这是近平同志对浙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巨大贡献。

采访组:在您与习近平同志的日常接触中,他给您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王贺文:要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近平同志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总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记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我理解,他提出的这些重大理论观点,是和他的出身与经历密切相关的。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严格的家教,到农村插队又吃了不少苦,是从社会底层成长起来的,深知老百姓的难、老百姓的苦,在艰苦磨砺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他的人生轨迹和工作履历就是共产党人的教科书。

有一次,他跟我讲起在陕北下乡插队的故事。一天天黑了,他和另外一个知青去挑井水回来做汤。大家都奇怪,说今天晚上的汤怎么这么香,后来发现原来汤里有一只青蛙,是他们打水时打到桶里的。可见当时吃的有多差,遇到这样的“荤腥”就高兴得不行。这种刻骨铭心的经历,铸就了他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浓浓深情。还有一个故事,是时任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同志讲给我的。有一次,近平同志去丽水调研,乘坐的中巴车空调坏了。当时正值盛夏,车内特别闷热,所有人很快就汗流浃背了,再加上路又颠簸不平,随行的一些工作人员开始议论甚至责怪。这时,近平同志说:“想想这里的老区人民,生活多困难,多不容易。你们坐在车子上吹不到空调就有埋怨情绪,这说明蹲在大机关久了,过惯了安逸的生活,在感情上脱离了人民。”一席话,讲得车内鸦雀无声,这对干部加强自律、转变作风是一次生动的教育。

我理解,近平同志的为民情怀集中体现在高度重视打好“两个硬仗”上。第一个硬仗是脱贫攻坚。近平同志几十年扶贫实践和由此形成的扶贫情怀,其背后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思想基础、价值基础和情感基础。他所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些论断和话语是对人民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他一路走来所见所思所行的情感记录和心路历程。他在宁德倡导“扶贫先扶志”“弱鸟要先飞”,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鼓励农民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扶贫路子,深入人心。他在浙江主政期间,对如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强欠发达山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把浙西南26个欠发达山区县作为浙江全省扶贫攻坚的重点,提出“推进山海协作”“加快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和“把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创新思路,还先后组织实施了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等扶贫工程,开展了经济强县帮扶欠发达县、经济强镇帮扶欠发达镇、经济强村帮扶贫困村等结对工作,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县县通高速、乡乡通等级公路、行政村通公交”和“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让欠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子女免费上中专和技校,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这些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使浙江率先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国首个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消除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的省份。特别是2005年,近平同志在浙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不仅让人民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也推动了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建设。

第二个硬仗是应对急难险重任务。哪里有灾情,哪里有群众困难,哪里老百姓最需要,近平同志就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福建、浙江都是台风登陆和次生灾害多发省份,仅2005、2006两年就先后有“麦莎”“泰利”“卡努”“珍珠”“碧利斯”“格美”“桑美”7次强台风在浙南和浙闽交界地区登陆。每次台风来袭前,近平同志都在防汛指挥部坐镇指挥抗台抢险救灾工作,特别强调要“不死人、少伤人”。台风登陆后,他都第一时间到受灾现场察看灾情,走访慰问老百姓,对灾后恢复生产生活及重建工作作出部署。

他在浙江组织指挥抗台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积极地“防”,在台风来袭前,及时把老百姓疏散安置到安全地方。他特别注意调动和保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次慰问灾区人民群众,他都不忘看望和慰问基层干部。记得在一次会议上,他讲过:“抗台转移和安置老百姓工作量是很大的,也是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提出目标要求,落实还是靠基层干部,我们的基层干部关键时刻是过得硬的。”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也是这样,这是他的一贯工作风格。我的老首长原南京军区张宗德参谋长,曾任福建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跟近平同志在一个班子工作过。我来浙江工作时,老参谋长曾叮嘱我:“你到浙江工作,要好好向近平同志学习,我佩服他在关键时刻,遇到急难险重情况,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总是早早赶到现场。”

采访组:您与习近平同志共事多年,相熟相知,请您谈谈他的领导风范。

王贺文:近平同志一身正气,具有革命家的胆识、政治家的胸怀、战略家的视野、思想家的深邃。他在工作中展现出极具感召力的领导风范。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四个方面。

第一,平易近人、品格崇高的魅力风范。他虽然是省委一把手,但从不居高临下,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平和中透着一种沉稳而成熟的力量,让人折服,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领导魅力。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但他身上散发的那种感召力和凝聚力,却能让人在其中感受到温暖,让人愿意敞开心扉跟他交流,有心里话都想跟他倾诉。他对老同志尤其关心、尊重。2006年八一建军节,他特地来浙江省军区看望和慰问离退休老干部,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老同志们都很受感动。2007年大年初一那天下午,近平同志来浙江省军区专门给几位在浙江省委任过常委的老同志拜年,我和时任浙江省委秘书长的李强同志陪同。这几个同志正好跟我住一个小区,有的还住隔壁。近平同志就对我讲:“今天专门给退下来的浙江省军区曾任过浙江省委常委的老同志拜年,在职的就不看了,你家我们也不去了。”

第二,目光远大、胸襟开阔的大局风范。近平同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眼界开阔、胸襟坦荡、办事严谨、勇于担当。他作为班长,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我任浙江省委常委之初,近平同志找我谈话时就说:“以后浙江省委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之前我会向你通报,听取你的意见。”他还叮嘱我“要倍加珍惜和维护班子团结”。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特别是善于团结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从大局着眼来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维护领导班子集体形象,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团结带领大家振奋精神、改革创新、励精图治。

第三,实事求是、执着探索的务实风范。近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重实际,重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在创造活动中的新鲜经验。他在浙江主政期间,在求浙江省情之真、务浙江发展之实的路上,勤勉探索,不断开拓创新。他在浙江所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有一次,我和近平同志谈起“八八战略”,我说“八八战略”内涵丰富,既总结了发展优势,又明确了发展方向。近平同志说:“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上下一般粗,要紧密结合实际,省这一级作为中间层,需要有一个不能太宏观、也不能太具体的发展战略。”

第四,严以律己、为政清廉的廉洁风范。近平同志勤政为民、谦虚谨慎、廉洁自律,对自己、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有这样两个小故事给我印象很深。第一个故事,按照福建的传统,春节有给小孩送红包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近平同志只要听到门铃声,就让彭丽媛老师赶快把孩子抱到楼上。这样,既坚持了不收礼的坚决态度,又避免了尴尬局面。第二个故事,彭丽媛同志“坐月子”时,正值夏季,福州高温闷热,他们的宿舍居然没有一台空调,彭丽媛和小宝宝热得都长了痱子。一天,浙江省委一位领导前去看望,坐了一会儿就热得汗珠直流,这位领导说:“这么热的天,怎么不让机关给装一台空调呢?大人可以忍受,还有孩子呢!”近平同志只是微微一笑,后来也没有让人给他家装空调。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近平同志的高尚品格和优良家风。

可以说,近平同志在浙江提出的“八八战略”、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文化强省、推进新的伟大工程、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等,是浙江发展改革的宝贵财富,具有长远指导意义,不少也成为他担任总书记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源头和实践起点,有的是他一贯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2007年3月25日下午,在欢送近平同志赴上海履新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我讲了这样几句话:“近平书记政治坚定,是让党中央放心的好书记;公仆胸怀,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好书记。在浙江工作这几年,他把汗水洒在了浙江大地上,把情感留在了浙江人民心中,把大爱镌刻在了驻浙部队的军营里,把政绩写在了浙江发展的史册上。”新到任的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在领导干部大会讲话中引用了我这几句话。会后,有几位省领导对我讲,这几句话感情很深,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心情。

党的十八大闭幕那天,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那一天,我的心里流淌着幸福,喷发着激情,于是挥就了一首诗歌《火红的旗帜》。今天(2017年9月17日),我节录几句作为结束语:“喜看今日擎旗人,继往开来,在祖国大地,播撒着希望和幸福。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信念更加坚定,践行的誓言更加铿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永无止境地攀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