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索 引 号: 12330000727183266J/2016-20389 主题分类: 统计
发布机构: 省统计局 公开日期: 2016-06-07
文  号: 有 效 性:

浙江省统计局201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6-18 20:23

来源:

来源:省统计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回顾“十一五”时期,全省统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统计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立足求真、坚持求新、致力求精,精心谋划统计工作新理念、新思路,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狠抓统计基础工作落实,努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我省“十二五”时期的统计事业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与时俱进,创新统计新理念新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谋划统计改革发展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树立“创新统计,科学统计,管理统计,和谐统计”的工作新理念;把握“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和促进统计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的统计工作方向;提出“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二个转变,健全三大体系,增强“四个意识”的总体思路(一个中心:以数据质量为中心;二个转变:工作重点从经济统计为主向经济、社会统计并重转变,服务范围逐步实现从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为主向为全社会提供统计服务转变;健全三大体系:调查组织体系,监测评价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增强“四个意识”:责任意识、改革意识、法治意识和素质意识);确立“在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改革创新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走在前列”的总体目标;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好和谐统计的五项任务(统计工作要围绕和谐推进,统计改革要谋求和谐发展,统计文化要培育和谐理念,统计产品要反映和谐成果,队伍建设要营造和谐环境);着力推动统计工作“三个提高”(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深入实施“服务提升、改革创新、强基固本、人才兴统”四大工程;大力弘扬“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浙江统计精神。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理念与措施,我省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坚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立体,重点工作更加突出、具体,形成了推进我省统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合力。

2.开拓进取,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创新

在全国率先实施GDP核算改革。为解决省、市、县(市、区)GDP核算数据不衔接问题,我省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抓住第一次经济普查机会,从2005年起实施GDP核算体制改革,实行下算一级制度。国家与各省(市、区)GDP总量差距较大,但我省已基本达到省、市、县GDP核算数据的基本衔接。近年又根据经济体制改革、财会制度改革及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实际,不断修订完善我省GDP统一核算方案,组织好省对市、市对县(市、区)GDP统一核算,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得到国家统计局充分肯定。

建立健全能耗统计监测制度。围绕国务院提出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健全能源统计机构,充实人员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能源统计。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调查制度、重点耗能企业统计月报制度,制定并完善了季度全省及各市全社会能耗的测算方法、消费量核算方案,建立能耗数据系统内集中评估和省级部门联合评估制度。建立季度单位GDP能耗公报制度和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耗情况通报制度。加大对县级能耗的监测力度。加强节能降耗的统计监测分析,及时向政府领导提供分析监测资料。

服务业统计工作取得新突破。2007年起建立了浙江省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2009年又按照“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服务业统计工作方案》、《服务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业统计网络、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服务业发展情况评价和通报制度以及重点分离发展的服务业单位统计直报制度。建立健全限额以下服务业单位和个体户抽样调查制度。2010年,已将计算机服务、软件、租赁等11个行业纳入全省服务业统计范围,并逐步向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金融、交通以及其他服务业在内的大服务业统计体系转变。

研究建立我省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省领导提出的建立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专门组织力量开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吸收省领导和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借鉴《中国科学发展报告》,参照国家统计局相关指标体系框架,收集并参考一些兄弟省市的研究结果,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制定了浙江省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方案,已两次经过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研究,并获得通过。2011年进行试运行。

创新粮食生产统计方法。根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并严格考核的要求,为切实搞准搞实各地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以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普查小区为基础,在全省实施了分市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制度。两年来,在各地的重视和支持下,制度逐步完善,监测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我省粮食生产的实际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初步建立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在深入调研和实地印证的基础上,编制了全省和分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并开展对各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试评价,为推进我省循环经济工作提供统计服务。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统计监测调查稳步推进。为服务全省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推行,检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实效,在低收入农户较集中的40个县(市、区)组织实施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统计监测调查。初步完成了2009-2010年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统计调查的抽样和入户登记工作;启动了2011年调查低收入农户收支台账的记账工作。

推进专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改革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制定了《浙江省城镇单位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将私营单位全部纳入统计范围。实行工资统计电子台帐,推行网上直报。扩大投资统计范围,将投资统计范围从城镇以上扩大到限额以上及全部房地产项目,同时组织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统计工作,推行房地产业、建筑业统计数据联网直报。贸易统计方面,实现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为中心向以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统计为中心转变。这些都是大的改革,有些走在全国前列。

组织实施“企业一套表”改革试点。根据国家统计局要求,组织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四个市对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企业一套表”调查试点。各市在组织机构、制度设计、数据采集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国家统计局在我省开展“企业一套表”试点任务。

统计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属性码的更新维护,确保行政区划代码不重不漏,保证了代码更新工作的顺利完成。针对近年来我省各类园区的调整情况,做好园区代码编制工作,以满足各类普查、各项统计报表和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和数据库维护的需要。严格规范了《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审核和依法审批,确保统计标准统一规范。

为更好地反映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围绕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建立和完善了全面小康建设、平安浙江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发展水平、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市化、妇女儿童等统计监测工作。

3.紧贴形势,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统计服务。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期间,全省各级统计部门迅速行动,建立完善统计应急机制,加快工作节奏,加大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力度,在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基础上,建立完善月度经济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及时提供统计信息和分析。着力加强统计调研,深入重点地区、行业、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

统计课题研究和统计分析硕果累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各级统计部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统计重点课题研究,积极撰写统计分析,及时反映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统计服务。特别是2009年以来的两年时间里,面对最为困难、最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各级统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统计信息报送时效,强化统计分析,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调控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报告。近两年省统计局完成重点研究课题70多个,统计分析报告200多篇。全省各级统计部门为政府提供信息分析近3万篇,得到领导批示1300多篇次。

有效开展了民生民意调查。民生民意调查工作特别是电话调查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调查领域涉及“法治浙江”、党风廉政、干部形象、公民权益保护、政府公共服务、群众安全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省建设等。通过调查形成民生民意专题调查报告,多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批示。2006年以来,仅省民生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调查项目就有124项,上报的专题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达35次。民生民意调查工作已经成为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民意基础依据,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积极开展统计科研和宣传载体建设。各级统计学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发挥学会桥梁纽带作用,拓展研究视野,针对统计设计与调查的难点问题和统计前沿问题,积极组织统计学术研究,为统计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保障。2009年,《浙江统计》获批准扩版并更名为《统计科学与实践》后,按照“围绕大局、关注大势;立足统计,服务社会”的办刊宗旨,面向长三角,期刊质量明显提高,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已初步成为长三角地区了解统计工作、开展统计合作与交流的崭新平台和主要载体。

从统计视角全面总结、反映和宣传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成立60年我省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每年为“两会”提供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白皮书,为每届党代会提供红皮书。加大统计信息公开力度,通过《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新闻发布会、统计信息网站、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组织开展了科技进步党政目标责任制考核、各市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综合评价、民生指数编制和评价等工作。统计服务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4.脚踏实地,狠抓统计基础工作落实

认真开展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工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第一次、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掌握了常规统计难以取得的丰富资料,全面反映了全省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能源消耗、“三农”发展等情况,为深入研究和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决策依据。完成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调查阶段工作。第六次人口普查进展顺利。我省各地、各部门、各级统计系统高度重视,充分克服我省人口流动规模大、频率快、人户分离程度高等困难,先后完成了机构组建、各项试点、宣传动员、业务培训、清查摸底、入户登记、质量抽查、快速汇总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得到国务院普查办的充分肯定。

统计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实施了全省统计主干网升级改造,提高了统计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能力;统计业务应用系统开发逐步深入,联网直报面不断扩大,数据在线审核,报送单位已达27万家。统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加强。全省统计公共数据库正式上线运行。统计信息安全管理逐步健全。配置了各类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完善了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建立健全了信息系统应急响应预案。

统计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实施新《统计法》和新《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扎实做好统计立法、普法、执法,强化统计检查、稽查、巡查,为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统计法制教育,圆满完成了统计“五五”普法工作。围绕统计中心工作开展统计稽查,立案查处一批统计违法案件,较好地维护了统计工作秩序。加强专职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全省已有44个市、县(市、区)组建了统计执法稽查支队、大队。组织开展了统计执法大检查和统计巡查。全省各级统计机构及统计调查对象的法治意识得到增强,统计法制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基层基础建设有效推进。全省统计系统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加强名录库建设,乡镇统计站建设,加大统计设备投入,完善统计工作台账,规范统计报表报送,加强统计业务培训,组织基础建设验收,推进统计档案资料库标准化建设等措施,有效推进了基层基础建设。

5.内强素质,努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了领导统计工作能力。在省委省政府重视关心下,组建了省地方统计调查局(副厅级单位)。统计机构基本都已依法单独设置。积极培育和发展统计中介机构,成立了浙江省统计信息调查服务行业协会。实施“人才兴统”工程,积极实施《2008-2012年统计干部培训教育规划》,加强统计队伍的教育培训。认真做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和职称考评工作。大力开展统计文化建设和统计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全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比表彰、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演唱会等文体活动,增强了统计队伍的凝聚力。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两提高、两降低”以及“诚信、责任、敬畏”等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提升统计队伍整体素质。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营造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作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开展了各岗位风险点排查,制定了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了统计干部上挂、选调、下挂、轮岗、竞争上岗等措施的实施,大大提升了统计干部的活力,有效保障了各项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