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0年统计年报和 200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贯彻实施意见
浙江省2000年统计年报和 200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贯彻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00-11-02 00:00
来源:设管处
来源:
访问次数: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二次征求意见稿) 为了确保2000年统计年报和2001年定期统计报表任务的顺利完成,按照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浙江省2000 年统计年报和2001 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贯彻实施意见》。 一、今年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修订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今年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修订原则: 一是鉴于地方机构改革正在进行的实际情况,今年将保持国家统计制度的基本稳定,只对部分专业统计制度进行调整。二是紧紧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一中心,拓展超级汇总方式的领域,积极稳妥地实施统计资料汇总方式的变革。 根据上述原则,新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⒈规范统计分类与标准。 要求各专业统一使用与国家统计局“全国行政区划代码库”相一致的行政区划代码;2000年年报继续配套上报限额以上工业(含全部国有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101-1表)”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101-2表)”。 ⒉改革统计汇总方式。 从2001年开始,对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或单位填报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月报实行超级汇总。 ⒊推行抽样调查方法。 为逐步实现规模以下工业数据由全面统计向抽样调查过渡,从2000年年报开始,取消“500万元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及全部个体经营主要经济指标(B306表)”,相应的在“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表”中增加规模以下工业指标。2001年第二季度开展“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调查样本为199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城镇住户中16岁及以上人口,调查时点为2001年5月20日24时。 ⒋改革统计指标。 从2001 年1月份开始,建立“居民消费定基价格指数”。在房地产价格试点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房地产价格统计调查方案》,编制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生产价格指数。 ⒌调整报告期。 各省“行政区划代码库”的上报时间提前到2001年2月底前。规模以下工业抽样的“总体总量指标”等5张综合年报和“目录抽样企业基层表”等5张基层年报的报送日期由5月31日改为4月30日。“工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等6张基层定期报表的报送日期由“3、6、9、12月1日前”改为“3、6、9、12月8日前”。工业品价格调查的报送日期由月后10日改为当月28日。 ⒍取消和免报一批专业统计报表。 主要涉及农业和农调、工业、运输邮电业、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科技等等专业。 ⒎调整、增加了表式和统计指标。 调整了“市、县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表”的内容,增加了反映环境保护、城市功能和反映东、西部区域经济的指标;为满足编制200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的需要,增加了“按产品部门划分的工业总产值表”年报;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部分表式和内容也进行了调整。 综上所述,修订以后的新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虽然总体结构变动不大,但工业、价格、投资等部分专业的调整还是比较大的,实施的难度有较大增加,对名录库建设,抽样调查,专业统计的规范化,以及专业之间的协调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 二、我省今年年报和明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实施意见 根据今年年报和明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特点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全省今年年报和明年定期报表工作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积极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优质高效地完成今年年报和明年定期报表任务”的要求,继续坚持三统一活、相对稳定、分布式实施和减轻基层负担的基本思路,确保今年年报和明年定期报表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我省今年年报和明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修订情况 今年我省统计年报和明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修订,在贯彻国家统计局制度修订原则的同时,还从浙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贯彻了今年全省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与重点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了第三产业统计。继续组织实施“服务业统计年报制度”,并将统计范围由原来18个行业的城镇以上单位调整为23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同时,在投资专业增加了“物业管理企业统计表”、“房地产交易统计表”和“房地产评估统计表”三张年报。 二是加大了推行抽样调查技术的力度。按照到2001年底实现规模以下工业产值统计由全面调查向抽样调查过渡的要求,我省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2000年年报及2001年定期报表,继续按照"下管一级"的工作思路进行,在工业统计制度取消B306表以后,省和各市规模以下工业统计数据将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审核评估后确定,并供核算GDP使用。 三是加快了名录库建设进度。为避开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工作高峰,我省今年的统计单位年检工作已提前组织实施,并根据加强第三产业统计和推进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的需要,将工业和第三产业企业作为今年的统计单位清查和年检的重点。 四是适当减少了一部分报表。省局在对国家统计局取消和免报的报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取消和免报了一部分报表。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国家免报,但各级仍需产生综合数据的报表和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要的报表。 修订后我省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由基本单位、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开发)、劳动、国内生产总值、市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城市、农村、企业调查等统计报表制度组成。 (二)今年年报和明年定期报表制度的贯彻实施方式 ⒈今年我省的基本单位统计继续与统计单位年检工作相结合,采用“统一部署、分专业实施、分专业审核、统一数据处理”的方式进行,在具体组织实施中,要认真总结前两年统计单位年检工作经验的基础,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合理安排进度,突出重点,清检结合,集中时间,分步实施,条块结合,以块补全,努力提高名录库的质量,及时向各专业提供今年年报、明年定期报表,以及抽样调查所需要的专业字典库和抽样框。 ⒉为了统一各专业的统计分类标准,正确界定各类年报和定期报表的实施范围,今年各专业年报和定期报表的字典库和开展抽样调查所需的抽样框都必须从统计单位名录库和分村(居委会)个体工业名录库中生成。同时,要继续做好规模以上工业(含全部国有工业)、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上报的年报字典库与基本单位名录库的配套核对工作。 ⒊按照分布式实施的要求,我省继续将国家《企业单位基层统计报表制度》的各种表式按照各专业综合统计制度的要求,分解设计成为分专业的基层统计报表制度,由各专业布置基层填报。 ⒋批零贸易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的年报,由贸易专业负责贯彻。其中,制造业的消费品直接零售月报表,在工业贯彻年报和明年定期报表时一并进行布置,由贸易专业负责数据处理。 ⒌由于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中包括了科技统计的内容,因此今年的国家统计制度免报《科技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全部年报。我省的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报和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表也将结合在R&D资源清查中共同实施。 ⒍明年的定期报表按现行统计渠道分专业进行贯彻。其中,对年产品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下的小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抽样调查,由企调队为主,各级统计局配合组织实施。小型贸易、餐饮企业和个体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由统计局贸易专业为主,会同企调队共同组织进行。 ⒎对《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制度》和《县(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制度》采用合并布置方式,由综合统计为主,有关专业配合进行布置,信息共享。其中凡与统计局各专业重复的指标,均改由分专业汇集资料、审核、数据处理,并由省局相关处室提供省局综合处,其余的资料由各级综合统计负责收集、审核和数据处理,并牵头上报。 (三)今年年报和明年定期报表的工作重点 尽管今年年报和明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修订的内容不多,但一些专业实施的难度还是有较大增加,为了确保各项报表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必须化大力气认真抓紧抓好统计单位年检和分村个体工业名录库建设工作。这两项工作是今年各项年报和开展抽样调查的“龙头”,是关系到各专业统计所需的统计分类标准能否统一,统计单位基本情况与有关专业基层数据能否配套,限额以上数据与限额以下数据能否衔接的核心问题,因此,这项工作必须搞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其次,必须抓好各专业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今年省局采取了统一布置专业年报和定期报表制度的方式,这对省局和各市贯彻实施今年的统计报表制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使新的统计报表制度能够顺利实施,省局各专业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制度的修订和说明、解释工作,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切实加强对年报和定报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地的专业统计人员则要加强对统计制度方法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专研,认真领会消化今年制度修订的基本精神,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本地区年报和定期报表制度实施方案,并认真地组织实施。 第三,必须处理好各种衔接关系。主要包括,统计局与企调队在抽样调查工作中的配合关系,统计单位名录库与各专业统计填报单位之间的配套关系,实行“以定代年”报表与未实行“以定代年”报表数据的衔接关系,各专业统计人员与计算机数据处理人员的配合关系等。 第四,必须强调统计制度方法的集中统一。在统计口径、范围、计算方法方面,各地、各专业都必须严格按照统计制度方法的规定执行,不能以任何理由各行其是。凡是省局各专业下发的制度,必须经过省局统计设计管理处审核后,统一发文执行。在制度方法设计中要加强综合平衡,强化配套衔接,减少重复矛盾。 第五,必须严格控制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各级统计局都必须把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纳入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增强在培训、布置、收表、审核、数据处理等各项工作中的质量意识,采取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认真做好主要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估工作,确保各项年度和定期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第六,认真做好各专业年报和定期报表的数据处理工作。数据处理是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的重要环节,数据处理程序的质量和数据处理的组织实施,直接关系到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今年,省局将组织力量对各专业年报数据处理程序进行修改,努力提高程序质量。各级统计局要切实加强对数据处理工作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不得擅自修改省局下发程序,也不得擅自打开数据库修改数据;要认真组织好数据处理程序操作使用的培训和软硬件支持,以保证年报和定期报表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保证措施 为了确保今年年报和明年定期报表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证措施: ⒈加强领导 省局统计设计管理处负责专业年报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省局计算中心负责年报数据处理工作,各专业处有一名处长全面负责本专业的年报工作,主要是抓质量、抓协调、抓进度。 各市、县(市、区)也要明确一名领导抓年报工作。根据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的需要,各市、县(市、区)统计局都要明确一名熟悉统计业务的干部负责制度方法工作,协助局长做好年报和定期报表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并积极开展制度方法改革的调研工作。 ⒉明确职责 省局专业处在解答制度贯彻中各级统计部门以及基层单位提出的问题时,都应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予以答复。对制度和指标解释中不够明确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的问题,由专业处和设计管理处研究确定后予以回答。各专业问题解答,由设计管理处审核后,以省局办公室文件统一下发。 专业处必须切实加强对年报与定期报表的质量控制,要按照保质保量按时的要求,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对各市、地专业统计年报与定期报表的进度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各市、县(市、区)在年报期间,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各职能部门或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分工、责任,加强协调、检查,精心组织,切实把年报工作搞好。 ⒊加强协调 为了保证各项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统计局必须切实加强协调工作。 首先是做好外部协调。要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领导支持的同时,努力协调好与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在报表布置、人员培训、数据收集、查错改错、审核汇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加强对各有关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帮助他们贯彻好国家统一制定的统计制度方法规范,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同时要做好局内的协调工作。要根据今年年报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协调好分管领导之间、相关专业之间以及计算机专业人员与专业统计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做好制度方法、程序、标准执行、上报时间、质量把关等环节的衔接工作,确保年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⒋数据处理 要求各级统计局在 11 月底前,对包括通讯设备在内的所有计算机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所有设备在年报期间都能处于健康运行状态。计算机力量薄弱的地方,务必在年报开始以前抓紧充实必要的计算机人员。现有计算机人员要提高硬件维护和系统管理的水平,做好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操作人员要熟悉业务,能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专业统计人员与数据处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审核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查询,尽早纠正,保证年报数据处理的顺利进行。 ⒌依法统计 依法统计是在新形势下保证统计工作正常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实施中,各级统计部门和业务部门都要按照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带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统计制度;要切实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实施细则的宣传教育,对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和拒报、迟报统计报表等统计违法行为以及有关部门未经统计部门批准或备案,滥发统计报表的行为,必须坚决予以查处。依法统计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各级统计部门都应有专人负责,并在各专业统计的密切配合下,共同做好统计报表制度贯彻中的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执法力度,保证各项报表准确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