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历次调查 > 劳资就业调查 > 课题选编

2021年上半年浙江省企业用工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25 11:05

来源: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上半年,浙江继续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组合拳,坚持积极就业政策,在稳企业保就业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根据一、二季度全省约6500家企业的用工调查结果,企业经营和用工形势稳中向好,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但也存在员工工资上升、“招工难”有所抬头等问题。

一、企业经营和用工的基本情况

1.企业经营和用工情况持续好转。据调查,上半年全省有27.6%的受调查企业认为本企业经营情况为“好”,比重分别高于去年同期和前年同期14.5和2.2个百分点。认为本企业经营情况为“差”的企业占5.9%,占比分别低于去年同期和前年同期16.0和0.2个百分点。其他企业认为本企业经营“一般”。因为“经营情况好,订单增加”而增加用工人数的企业家数占13.3%,占比分别高于去年同期和前年同期6.2和2.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企业经营和用工情况已恢复并略超疫情前水平。

2.用工人数有所增长。6月中旬,所有受调查的企业中,排除季节性波动较大的建筑业,其它行业5300余家企业共有员工163.4万人,与去年末相比,半年内增长1.4%。多数行业净增加,受调查的2300余家制造业企业共有员工76.4万人,增长2.9%;近500家交通运输业企业共有员工15.5万人,增长3.8%;450余家住宿餐饮业企业共有员工7.6万人,增长1.8%。

3.预计下个季度用工总人数将继续增长。调查预计下个季度用工人数将增加的企业占16.8%,比预计用工人数减少的企业高8.8个百分点,其余75.2%的企业认为用工人数将保持平稳。其中制造业中,预计用工将增加的企业占19.2%,高于预计用工减少的企业12.3个百分点,用工需求比较旺盛。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员工工资水平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继一季度员工工资大幅上涨之后,二季度工资水平进一步上涨,而且是各行业普涨。二季度所有受调查企业新招录员工的平均月底薪为3408元,同比提高420元,环比提高16元。同比提高金额比较大的行业有:房地产业669元,信息技术服务业535元,批发零售业479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57元。有32.8%的企业反映新招普工的月底薪上涨,其中15.7%的企业上涨超过5%。与此同时,反映普工月底薪下降的企业只有1.6%,其余65.6%的企业月底薪不变。在反映月底薪上涨的企业中,有17.5%的企业认为压力明显增大,73.5%的企业认为有压力,但能消化,只有9.0%的企业认为没有压力。

2.用工的需求层次仍然不高。上半年,36.8%的企业反映最需缺普通技工(销售人员、普通服务人员),比重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比前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普工仍然是所有工种中需求量最大的。与此同时,最需缺经营管理人员的企业占14.9%,比重同比微增0.2个百分点,比前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最需缺科研人员的企业只有8.8%,比重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比前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

3.“招工难”问题有所抬头。上半年,有15.3%的受调查企业认为目前“招工难”问题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比重比去年同期高3.5个百分点,比前年同期高2.4个百分点。认为“招工难”问题比去年同期更严重的企业占8.7%,比认为有所缓解的企业高3.4个百分点。另外,有46.4%的企业认为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是“招工难”的主要原因,42.9%的企业认为主要原因是符合岗位要求的求职者减少。

4.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力度有待提高。上半年,受调查的约6500家企业中,分别有155家和177家企业因为技术升级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而减少了用工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多61家和80家,比前年同期少100家和28家。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积极性有所恢复,但力度仍有待提高。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推进企业降本减负。面对不断推高的企业用工成本,要继续为企业纾困,想方设法为企业减负,保持相关政策的连续性,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受到企业广泛好评的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返还失业保险费等稳岗政策,可以继续推进,扩大范围。尽力为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充分利用“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进一步简化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以改革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2.加大就业服务力度。一是就业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用工信息的监测收集和宣传发布,加大力度组织开展公益性免费招聘会和推介会,推广“直播招聘”等新型的招聘方式,吸引新生代劳动力到浙江就业,提高对民办免费招聘会的补贴力度。二是在信息系统上建立起统一、规范、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发挥信息网络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作用,为劳动力供需双方免费提供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三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扶持社会化就业服务机构发挥准公共就业服务作用,提高就业信息和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3.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减少对普工的需求。劳动力价格逐步趋高、劳动力日益短缺是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规律。要加大资本和设备投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求职者数量减少、工资上涨较快、缺工程度加大的当下,要着重鼓励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技术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实现对劳动力的替代,减少对普工的需求。

(人口处    叶鑫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