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索 引 号: | 12330000727183266J/2021-21132 | 主题分类: | 统计 |
发布机构: | 省统计局 | 公开日期: | 2021-06-26 |
文 号: | 有 效 性: |
12330000727183266J/2021-21132
统计
省统计局
2021-06-26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1-06-26 09:42
来源:
来源:省统计局
访问次数: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百年历程,百年风华,百年成就,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守初心、践使命,团结带领勤劳勇敢的湖州人民,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以“百万工农齐踊跃”的精神,推翻“三座大山”;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精神,高举旗帜改革开放。而今,苕溪大地早已改换容颜,焕发勃勃生机,正迈步在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的大道上,乘胜前进,奋勇赶超。
一、战火中铿锵(1921-1949年)——党带领下湖州人民的解放之路
“苏湖熟,天下足。”湖州自古以来即是鱼米之乡。晚清时期,湖州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丝绸产地,尤以丝织业闻名。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湖州,倾销机器生产的丝织品,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湖州的民族资本主义在战火纷飞中成长起来,南浔集成绸厂、长兴煤矿即为其中代表。然而,由于本身力量薄弱,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和压迫,民族企业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无力和外国商品竞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犹如两座大山剥削压迫着湖州人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新社会,成为了湖州人民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湖州一些进步青年,如钱壮飞、谢庆斋等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在中共杭州地委的指导和帮助下,湖州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湖州支部建立。随后,湖州各县的党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1927年6月,中共湖州支部改建为湖州县委。自此以后,湖州人民的革命焕然一新。
土地革命时期,湖州的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带领着湖州人民进行工农暴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剥削统治。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1月,湖州沦陷。此后,党带领湖州人民团结各界仁人志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开辟浙西抗日根据地,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金融财税稳定,扩大商业贸易,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1945年10月8日,侵湖日军全部投降,湖州地区抗日斗争胜利。
抗战胜利后,党带领湖州人民坚持斗争,反对内战与国民党独裁统治。按照全国战略部署,浙西新四军北撤,同时加强杭嘉湖地区敌后工作。随着三大战役胜利,湖州各地党组织加强了迎接解放的宣传活动。渡江战役后,解放军经皖南直插浙西,取得了苏浙皖围歼战的胜利。1949年5月,湖州全境解放,湖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二、探索中前进(1949-1978年)——党带领下湖州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
1949年5月,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及所辖各县委、县人民政府相继成立。人民政权建立后,党带领人民解放发展工农业生产力,调整工商业,稳定金融物价,湖州经济得到良好恢复和较快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75.8%,其中工业总产值占16.9%,比重比1949年提升3.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2458万元,比1949年增长140%。总人口131.3万人,比1949年增长14.5%。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交通运输也得以恢复。
在经济全面恢复的前提下,按照中央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开启。工业基础筑牢。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工业的领导,工业化起步得到有力推动。195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2亿元,比1952年增长97.8%,工业总产值占比由1952年的16.9%上升至24.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农业合作化加速,农村集体所有制建立。195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7亿元,比1952年增长26.1%,粮食耕地亩产增长15.2%。合作社人均口粮533斤。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据1956年10月底统计,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的个体手工业者3.9万人,占总数的95.0%,组成合作社(组)1210个。实行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企业451家,占全区总数的96.8%。
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胜利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铺开。“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湖州工农业总产值增至5.0亿元,比1952年增长42.9%,其中工业总产值1.5亿元,比1952年增长148.4%,工业总产值占比29.4%,比重比1952年上升12.5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3.5亿元,比1952年增长17.7%,农林牧副渔比例更加合理。固定资产投资357万元,比1952年增长170.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7亿元,比1952年增长60.3%。为了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冒进、急于求成情况。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启,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挫折。
1960年底,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积极推动“农业六十条”的贯彻落实,实行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包一奖”政策,并对公社大队的管理体制和社队规模进行调整,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至1965年,湖州农业总产值4.5亿元,比1958年增长22.4%,调整时期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2%,高于“一五”“二五”时期增速。工业生产效率提升。实行“工业七条”和“手工业三十五条”,纠正浮夸作风,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建立和加强各种形式责任制。工业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至1965年,湖州工业总产值2.4亿元,重工业占17.8%,轻工业占80.3%,轻重工业比例比“大跃进”时期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改善。196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1亿元,比1958年增长23.5%。教育科技事业稳步恢复,质量提升,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在校学生数分别比1962年增长31%、31%和106%。1956-1966年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湖州经济社会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十年内乱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到重大挫折,湖州经济建设徘徊前进。在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十亿,达到11.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5亿元,“六五”前四年年均增长7.3%,增速比“五五”时期高3.7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5.3亿元,其中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4.0%,比重比1966年提升23.8个百分点。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湖州联合收割机厂研制的湖100-12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等九个项目,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湖州历史又迎来崭新的篇章。
三、扛旗中启程(1978-2012年)——党带领下湖州人民的改革发展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自此以后,湖州踏上改革开放康庄大道。1982年,国务院批准湖州对外开放,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着力开拓市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跨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接近全面小康,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历史性变化。
经济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1978-2011年间,全市GDP实现一次次历史跨越,由1978年的8.9亿元,2004年跃上500亿元台阶,2008年跨跃1000亿元大关,2011年突破15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1.8%。人均GDP由1978年的402元增至60627元。2011年,财政总收入219.1亿元,比1978年增长135.3倍,年均增长16.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1亿元,比1993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1.8%。产业结构变化巨大。至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5.1∶36.3∶18.6调整为7.4∶55.3∶37.3,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生产注重品种优化,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业生产以提高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迭代升级。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形式和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82-1991年,湖州外资来源以港澳台为主,投资规模较小。1982年,首次引进外资,当年实际使用外资233万美元,至1991年的9年中,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300万美元,平均每年引进外资256万美元。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各地掀起了经济发展新高潮,自此,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仅1992年,湖州实际使用外资就比1991年增长4倍以上,超过1000万美元,达到1654万美元。至1995年,外资规模突破5000万美元大关,2001年突破2亿美元。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商对华投资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湖州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至2011年增至近10亿美元。人民生活大步提升。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拥有财富明显增加,人民生活逐步走向小康奔向富裕。2011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364和15381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0.9和1.1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1.4%和13.2%。城乡居民储蓄由1978年的4860万元,增至1994年的50.8亿元,1997年的109.9亿元,2011年的950.1亿元。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加快,“三大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快速升级为“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再到现在的“电脑、汽车、商品房”。仅三十年,湖州经济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奋斗中复兴(2012年至今)——党带领下湖州人民的高质量赶超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州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践“一四六十”工作体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争创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示范样本打下坚实基础。新的时代登临新的起点,湖州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一)担起重大政治使命,坚决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安吉县余村考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对湖州作出重要指示,嘱咐湖州“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湖州谨遵总书记教诲,整合湖州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国字号”平台,规划建设总面积225平方公里的南太湖新区。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生态文明、绿色制造、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发布全国首个《生态文明标准体系编制指南》地方标准,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标准委批准创建的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15年来,湖州牢牢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绿水青山转化之路不断拓宽,以生动实践展现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二)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赶超发展势头强劲
经济步入高质量赶超发展运行轨道。2020年, 湖州GDP为3201亿元,与2011年比总量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长7.9%,增速比全省快0.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突破500和300亿元大关,为582.1和336.6亿元,是2011年的2.7和2.8倍,2012-2020年,两项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1.9%,增速分别比全省高2.9和2.2个百分点。
(三)结构分配更趋合理,产业转型加快推进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7.4∶55.3∶37.3调整为4.4∶49.6∶46.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8.7个百分点,年均提升1.0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发展领先。2020年,湖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8.9亿元,是全国唯一实现“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全覆盖的地级市。工业经济优化提升。2020年,湖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8亿元,与2011年相比年均增长7.9%,增速比全省平均高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2012-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9.6%、10.6%和10.2%。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从2011年的25.0%提升至44.5%。服务业作出新贡献。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1473.3亿元,与2011年相比年均增长9.3%,增速比全省平均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4.1%,比2011年提高17.7个百分点。
(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三大需求协调拉动
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3%,增速比全省平均高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长8.5%。重大项目成果丰硕。商合杭高铁、申嘉湖高速西延、杭州绕城西复线等项目竣工通车;浙北医学中心、浙工大德清校区、太湖龙之梦乐园等投入使用;吉利汽车、爱康光电等即将竣工;湖杭、沪苏湖高铁、泰嘉光电、三一重工等加快建设。在库计划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百亿以上制造业项目实现零突破。消费水平稳步增长。2020年,湖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4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长9.7%,增速比全省平均高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对外开放迸发活力。2020年,湖州进出口总额163.3亿美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7.4%,其中,出口148.0亿美元,突破千亿元大关,年均增长8.1%。利用外资持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从2011年的9.4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2.1亿美元。
(五)创新要素不断汇聚,聚才汇智更加有力
科技创新引领赶超驱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州科技投入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1年的1.9%提升至2020年的2.9%左右,居全省第3位。2020年,技术交易总额77.3亿元,比2011年增长1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0.4件,居全省第3位。聚才汇智提升创新策源力。积极引进、培养、用好各类创新型人才。迭代升级湖州“人才新政4.0版”,与“湖九条”“创七条”等衔接集成。开工建设总投资13亿元的长三角人才创业港,设立10亿元人才基金,启用1万平方米的长三角人才服务中心。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优秀市。
(六)城乡发展协调并进,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精准脱贫创下新战绩。截至2020年末,全市173个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实现摘帽,成为全省较高水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地市之一。低收入农户帮扶力度加大,近年来,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增速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1年的1.90∶1降至2020年的1.66∶1,居全省第3位。社会民生得到新改善。2020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6%和99.8%,低保标准提升至每人每年1万元以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医疗资源分配得到调整优化,全国首创门急诊“医后付”,人均预期寿命从2011年的78.3岁提升至83.3岁。新建和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2所,升级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县实现全覆盖。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涌现出“余村经验”“织里经验”等经典做法,实现平安湖州建设“十三连冠”和平安区县建设“满堂红”,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居全省前列。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G60科创走廊和宁杭生态经济带。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6年的60.5%提升至65.6%以上,新增建成区面积69.1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1年的15.5平方米增至2020年的17.3平方米。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燃气普及率均达到100%。
(七)生态文明全国领先,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生态文明实现新跨越。坚持走生态立市之路,绿色发展指数稳居全省前3位,美丽浙江考核实现“八连优”,成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完成建设项目遗留问题清零、城中村改造攻坚、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基本无违建区县全覆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始终居全省首位,市级美丽乡村创建率达到100%,“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覆盖。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持续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率先实施低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空气质量6项指标首次全部达标。湖州市“水十条”考核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稳定保持100%。2020年,市区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比累计下降54.4%;AQI优良率87.7%,与2015年比累计提高28.0个百分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百年沧桑,百年激荡,党领导湖州人民的100年,是踔厉的100年,是笃行的100年,是跬步千里的100年,是矢志不渝的100年。站在百年新起点上,湖州不忘初心再出发,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加快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排头兵而奋斗!
(湖州市统计局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