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投资建设硕果累累
索 引 号: | 12330000727183266J/2018-20617 | 主题分类: | 统计 |
发布机构: | 省统计局 | 公开日期: | 2018-11-19 |
文 号: | 有 效 性: |
12330000727183266J/2018-20617
统计
省统计局
2018-11-19
改革开放40年投资建设硕果累累
发布时间:2020-06-18 21:35
来源:
来源:省统计局
访问次数: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改革开放40年,浙江始终立于市场取向改革和开放型经济的时代潮头,不断扩大有效投资,累计投资24.3万亿元,年均增长19.9%,基本建成现代化工业体系,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高质量发展动能增强,书写了浙江发展的壮丽史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现代化工业体系基本建成。40年来,工业投资累计8.7万亿元,成功建立起电气机械、塑料、化纤、冶金、石化、电子和现代医药等产业部门,工业行业已涵盖38个工业大类、147个行业中类、588个行业小类。
交通短板投资得到有效加强,快捷便利交通网络基本形成。1985-2002年,国有等经济类型单位交通运输业累计投资1407亿元;2003-2017年,交通运输累计投资19092亿元,年均增长18.7%。相继建成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州湾跨海大桥、金温铁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密布全省。持续加大的投资不断扩张经济发展的交通动脉,形成了快捷便利、密布全省的陆水空立体交通网络。
公共服务投资增长快速,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985-2002年,对卫生、体育、教育、文体、广播、社会福利等行业累计投资734亿元。2003-2017年,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投资6882亿元。相继建成了黄龙体育中心、浙江博物馆、邵逸夫医院、浙江图书馆、杭州大剧院、浙江音乐学院等一大批重大工程,较好地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强水利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06-2017年,水利建设累计投资3860亿元,年均增长18.9%。通过坚持不懈治水害、兴水利,杭州市三堡排涝泵站等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全省70%以上的人口和耕地得到水利防护,主要江河防洪标准总体达到20年一遇以上,城市中心区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生态环保投资力度加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2017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连续5年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通过实施“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五水共治”“三改一拆”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等重大战略举措,完成西湖整治、西溪湿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乡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人民居住条件极大改善。房地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兴起,不断发展壮大。1991-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63601亿元,年均增长28.4%;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84243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5.3%。极大改善了人民的居住条件。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3年的9.44平方米增至2015年的40.5平方米。
投融资体制发生深刻变化,民间投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投融资体制发生深刻变化,民间资本逐步成为投资主体。2003-2017年,浙江民间投资累计12.9万亿元,年均增长16.9%。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从2003年的48.8%提高至2017年的58.3%。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2013-2017年,民间基础设施投资累计6810亿元,年均增长27.3%。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民间投资占比从2013年的5.4%提升至2017年的10.6%。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投资动能增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出一系列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组合拳。2013-2017年,重大基础设施投资15548亿元,年均增长22.9%;重大产业项目投资40300亿元,年均增长18.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3442亿元,年均增长18.2%。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投资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