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历次普查 > 农业普查 > 第二次普查 > 课题选编

浙江省农业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7 11:05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内容摘要:

本课题在对国内外农业服务业理论综述基础上,以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为依据,从对发展水平、地区分布、主要经营单位情况、劳动力结构和经营绩效五个方面对浙江省农业服务业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研究。虽然浙江农业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较好,但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置并不相称。浙江农业服务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为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逐步做强做大农林牧渔服务业,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农业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优化农业内部分工,以专业化促进浙江农业服务业效益提高;利用浙江的制度优势,以市场化建立和完善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发展壮大浙江农业服务业。

 

关键词: 浙江农业服务业  发展现状  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本课题以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为依据对浙江省农业服务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模式进行了全面研究。

农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即使是在基本实现工业化以后,农业不仅提供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而且仍然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在我国,农业虽然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由于农业本身的附加值较低,造成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继续从事农业生产、逐渐脱离农业、进而离开农村社区的现象。而在一些发达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稳定了农村社区,而且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就在发展农业服务业,通过农业服务业不仅提高了整个农业的附加值,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业服务业通常是指与市场机制、高新技术和信息平台相适应的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社区的行业,是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农业服务业的统计资料稀缺,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行业范围中首次增加了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关于农业行业分类中明确规定:农、林、牧、渔服务业是指对农、林、牧、渔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但不包括各种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服务活动。[1] 其中,农业服务业主要分为灌溉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服务和其他农业服务;林业服务业指为林业生产服务的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各种支持性活动;畜牧服务业主要分为兽医服务和其他畜牧服务;渔业服务业指对渔业生产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因此,农业普查中所指的农业服务业是指第一产业内的农、林、牧、渔服务业,不包括以农业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相关服务业,更不包括在农村地区的第三产业和服务行业。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分析浙江省农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现状。通过对浙江农业服务业的系统分析,提供了深入研究浙江农业服务业现状的丰富资料,及时发现农业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对于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研究农业服务业现状意义深远:首先,对农业服务业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浙江省农业服务业发展和农村社区稳定,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保障作用;其次,对农业服务业的研究,有助于政府部门认识到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未来,对发展农业生产、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都将有重大启发。第三,对农业服务业的研究,有利于农业产业内的结构调整,从而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国内外对农业服务业发展已有的研究状况

由于世界各国在服务业行业分类标准上的差别,有些国家把农林牧渔服务业分为第三产业,有些作为第一产业。2003年国家统计局根据我国2002年新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三次产业进行了重新规定,在这一规定的附件中,明确把农、林、牧、渔服务业列入第一产业,由此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出现了数量上的差别。在目前可见的国内外农业服务业研究现状看,对于农业服务业的行业分类即包括农业内的支持性服务,也包括了农村社区的服务业(第三产业)。因此,与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有一些区别,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观点。

(一)国外对农业服务业的研究

相对于服务业的研究,农业服务业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也相对较少。目前国外对农业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研究

对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国外有许多不同的观点:Bertmetz1992)认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社会过程,而David Bennett2002)却认为这是一个交易过程,RisdonThomas Eponou等则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分成了前后衔接的阶段。国外对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研究已相当深入:Robert K1995)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评价和计量问题;Toshihiko Mukoyama2002)运用数量方法分析了决定成果转化速度的因素;Tenkir Renger2002)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产品的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Thomas Eponou2002)分析了造成转化低效的深层次原因:缺少系统论的观点和高效的领导责任体系、缺少透明的共同遵守的科技政策、对转化过程的战略研究和科学管理不适应、强调农民参与、以农民需求为动力不够等。Bertmetz 2003)还研究了政府规制、自由贸易政策、教育等因素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2、农业旅游的理论研究

国外关于农业旅游的研究,经济学着重于分析其供求动机,管理学则研究农业旅游的营销。对于农业旅游的动机,Pearce1990)、Oppermann1995)等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应对农场危机、实现农业多元化经营、补贴农业收入以及追求经济利益是农业旅游经营者的主要动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经营动机呈现出多元化,涵盖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从市场需求分析,Oppermann1996)认为少数旅游者选择农业旅游是出于经济动机;MurphySharpley等认为某些旅游者是出于环境动机。 Frater1983)、Streckfuss1997)认为农业旅游产品具有半公共品的性质,因此政府是农业旅游营销的主体。目前国外对农业旅游形象和农业旅游品牌的研究,主要关注了现代媒体对旅游形象的影响和农业品牌的打造。

3、农业保险的研究

马克思早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有了农业保险的基本思想,他提出的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就具有农业保险费或农业保险基金的意义。后来的农业保护理论、福利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理论、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理论等都对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但是,农业保险的实践却进展艰难。NelsonLoehman曾说过:在理论上,农业保险是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摊机制,然而在实践中,农业保险却成为一种将损失转嫁给政府或则其他保险机构的高成本的风险转移机制。Schacht1990)认为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很难防范,而且会降低农业保险的效用。现在很多国家支持事实农作物一切险这类保险计划的主要论据并不是该计划能够提高农民或者其他人的福利,而是更多地强调有必要用保险计划取代政府灾害救济。

此外,与农业服务业相关的研究还包括了对农业信息服务的研究和农业物流的研究。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与城市相比,农村的交通与通讯设施相对落后,如何在有效地提供农业信息服务,来推动农业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农业信息服务主要由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研究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或专门的农业信息中心承担。例如,美国农业部早在1988年就在位于马里兰的国家农业图书馆建立了农村信息中心(the Rural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RIC),面向农村政府官员和农村社区提供信息服务。在非洲,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被很多研究确认为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物流作为服务业研究热点正在各国兴起,对农业物流的研究目前主要还集中在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概念的界定上。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 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内对农业服务业的研究

虽然国内把农林牧渔服务业列为第一产业,但是通常研究中所指的农业服务业还是一个涵盖广范的概念,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几乎没有对专门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的研究,反而多集中于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农业旅游、农业物流、农业保险等的研究。

1、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

周衍平(1997)等把农业技术分为“私人技术”、纯粹“公共技术”和“半公共技术”,并相应地提出采取市场机制、政府干预机制、市场与政府半干预相结合的三种成果转化机制。这个观点得到了马扬、陈希平等人的支持和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焦点,王俊明早在(1994)就提出强化行政指导职能、完善推广体系、拓宽转化渠道、增加资金投入等解决对策;顾焕章(1997)提出要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供求机制;尹利军(2001)提出建立开放的农业科研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和农业风险投资机制。这些研究,在不同暑期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2、农业旅游的研究

国内目前对于农业旅游的概念差异很大,有学者还专门为此作过研究。根据国家旅游局2002年颁发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所谓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农业旅游的发展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与农村地区旅游业相互交错。国内早期对于农业旅游的研究,着重于农业旅游的理论分析,比如,潘秋玲(1999)对中国农业旅游产品供需特征的分析研究;高曾伟和王志民(2001)对农业旅游资源特性的研究;何景明和李立华(2002)对中国农业旅游发展动因的研究,认为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各地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更多的研究开始倾向于实证分析,关注于农业旅游发展对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关注于农业旅游模式存在问题和开发模式的研究上,对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对策建议。

3、农业保险的研究

我国农业保险的实践起步较晚,但是理论界对于农业保险的关注度一直较高。理论界早期研究农业保险的性质,李军(1996)认为农业保险应当属于准公共物品, 而不属于私人物品;庹国柱、王国军(2002)则认为农业保险产品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一种物品,但更多地趋向于公共物品的结论。我国是一个农业灾害多发国家,因此理论界还一直关注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要建立中国农业再保险体系;二是设立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分散农业保险巨灾风险; 三是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在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上,目前理论界提出了许多不同观点,包括了政府模式,商业模式,相互和合作农业保险模式,过渡模式,层次模式,区域模式等。

4、农业信息服务的研究

我国的农业信息服务,过去主要依靠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随着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的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互联网、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地在农业信息服务上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赵继海(2001)等提出培育农业信息网络的“中继”机构;邵芳(2003)认为上海农村信息服务应特别注重上海农业网和上海农科热线、沪郊成人教育培训基地、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三大版块的建设。2003年以后,浙江省基于阿里巴巴公司平台的“农民信箱”推广,则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农业信息服务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

5、农业物流的相关研究

我国大量的农业生产资料年代经营企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了市场化的改革,进入新世纪后农业物流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快速发展起来,政策针对农产品流通的特殊性开始提供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绿色农产品通道等。姜大立、张剑芳等(2004)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订单农业、产业化生产、农产品批发四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赵黎明、徐青青(2003 对中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李学工、刘伟芳(2003)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管理来解决;罗其友、陶陶(2004)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蓄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发展高效农业的四大政策体系。

三、浙江省农业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机械化、科技化、商品化、知识化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服务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拓展农业外部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浙江省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衡量农业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经济指标就是农业服务业的规模总量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农业产业活动单位农产品销售总收入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浙江省农业产业的经济规模。在农业产业内,渔业的经济总量规模最大,其次是畜牧业、种植业,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经济总量规模最小。从地区公布看,渔业产品销售收入居高的台州和舟山两市,农产品销售总收入名列全省前茅,传统的农业大市衢州和地处山区的丽水却因农产品内在结构因素在农产品销售总收入上没有明显优势。这说明销售总收入反映的出来的经济规模情况,其中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农产品价格因素,其次就是农产品的内在结构问题。而价格因素同时可以说明目前制约浙江农村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规模的主要原因不仅在其数量偏小(单位数比重也是最低),而且在于这些作为支持性的农业服务在价格上也偏低,这既影响了农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也会影响今后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

1:农业产业活动单位农产品销售总收入

  主营农业类别

总额(万元)

比重%

合计

2642039.00

100%

   1.农作物种植业

516146.00

19.54%

   2.林业

90700.00

3.43%

   3.畜牧业

555386.00

21.02%

   4.渔业

1467068.00

55.53%

   5.农林牧渔服务业

12739.00

0.48%/

2:各地区农业产业活动单位农产品销售总收入    单位:万元

地区

合计

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其中:捕捞业

合计

2642039.00

510133.00

86991.00

571923.00

1472992.00

1151864.00

杭州市

313151.00

108960.00

20149.00

115749.00

68293.00

1527.00

宁波市

344047.00

69733.00

8384.00

71399.00

194531.00

137733.00

温州市

307488.00

55391.00

2670.00

51556.00

197871.00

169725.00

嘉兴市

83525.00

31663.00

95.00

33746.00

18021.00

10.00

湖州市

82518.00

25214.00

7112.00

35881.00

14311.00

1043.00

绍兴市

166458.00

49623.00

7255.00

61396.00

48184.00

845.00

金华市

164345.00

49943.00

14363.00

93122.00

6917.00

200.00

衢州市

72277.00

17572.00

6654.00

40697.00

7354.00

0.00

舟山市

491621.00

3813.00

105.00

4686.00

483017.00

471338.00

台州市

535455.00

57160.00

8361.00

37016.00

432918.00

369370.00

丽水市

81154.00

41061.00

11843.00

26675.00

1575.00

73.00

从农林牧渔服务业内部结构看,农业服务业销售收入最高,其次是牧业服务业、渔业服务业,最低的是林业服务业。这反映出浙江省目前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的客观情况,浙江农业服务业的总体规模最大,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必然带动了支持性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3:农业产业活动单位农产品销售总收入

  主营农业类别

总额(万元)

比重%

   农林牧渔服务业

12739.00

100%

   其中: 农业服务业

5880.00

46.16%

          林业服务业

582.00

4.57%

          牧业服务业

4623.00

36.29%

          渔业服务业

1654.00

12.98%

(二)浙江省农业服务业的地区分布

农业普查对浙江省农业服务业目前的地区分布情况作了细致分类。从农业服务业生产经营户在全省的分布情况看,经营户占全省比重最高的是温州,其次是嘉兴、台州和绍兴,无一例外,这四个地市是浙江省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而且这四个地市的农业人口比重在全省也比较高。从农林牧渔服务业经营户占本地区农业经营户的比重看,全省平均水平在0.25%左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只有温州、舟山和嘉兴,如果说温州和嘉兴的市场化程度高而导致农业内部的专业化程度高,那么舟山则是因为在产业结构中其第一产业总体居高不下所致。

4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经营户的地区结构(按经营主要农业行业分)

地区

合计

经营户数

占本地区的比重%

占全省的比重%

合计

6089631

14964

0.25%

100%

杭州市

835477

1256

0.15%

8.39%

宁波市

584039

1481

0.25%

9.90%

温州市

617662

3578

0.58%

23.91%

嘉兴市

582666

1719

0.30%

11.49%

湖州市

459012

941

0.21%

6.29%

绍兴市

679922

1603

0.24%

10.71%

金华市

715372

1003

0.14%

6.70%

衢州市

454168

745

0.16%

4.98%

舟山市

72200

246

0.34%

1.64%

台州市

718270

1628

0.23%

10.88%

丽水市

370843

764

0.21%

5.11%

数据来源:普查H1_2_16按经营主要农业行业分的农业生产经营户数量

按经营主要农业行业分的农业生产经营户数量

普查区类别

合计

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

合计

 

6053779

4794047

675998.

452242

116603

14889

按社区类型分

村委会

5998404.

4747538.

670312

450010

115758

14786

居委会

55375

46509

5686

2232

845

103

按地势分

 

平原

2598288

2174577

58261

291589

66131

7730

丘陵

1860110

1529979

213565

70394

41746

4426

山区

1595381

1089491

404172

90259

8726

2733

按所在乡镇类型分

 

 

847778

616463

169973

42930

16404

2008

 

4388702

3465072

455155

367793

89503

11179

  街道

817204

712420

50870

41516

10696

1702

  农场

95

92

0

3

0

0

数据来源:普查表1-9-16按经营主要农业行业分的农业生产经营户数量

    从普查提供的更为细致的资料(表5)看,按社区类型分,农业生产经营户主要集中在村一级;按地理环境和地势条件分,依次分布在平原、丘陵和山区;按乡镇类型分,农业生产经营户主要集中在镇,这与目前浙江农业人口的总体分布情况一致,也反映出浙江省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和进程。

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经营户数量分布情况

普查区类别

合计户数

比重%

农林牧渔服务业户数

比重%

合计

6053779

——

14889

——

按社区类型分

 

 

 

 

  村委会

5998404.

99.09%

14786

99.31%

  居委会

55375

0.91%

103

0.69%

按地势分

 

 

 

 

  平原

2598288

42.92%

7730

51.92%

  丘陵

1860110

30.73%

4426

29.73%

  山区

1595381

26.35%

2733

18.36%

按所在乡镇类型分

 

 

 

 

 

847778

14.00%

2008

13.49%

 

4388702

72.50%

11179

75.08%

  街道

817204

13.50%

1702

11.43%

  农场

95

0.0016%

0

0

数据来源:普查表1-9-16按经营主要农业行业分的农业生产经营户数量

如果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发现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经营户分布与农业产生经营户分布上的区别。表6主要说明了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经营户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按地理环境和地势条件分,平原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经营户比重明显要高,这说明浙江平原地区从事农作物种植业和渔业(养殖业)的支持性服务业相对比较发达,而地处丘陵和山区的农作物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支持性服务业则相对落后;浙江的村镇集中了大量的农业生产经营户,同时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经营户的比重也略高,而街道和居委会虽然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比重不高,但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经营户的比重却更低,这大致可以说明村镇的支持性农业服务业主要依靠农业产业内自身发展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街道和居委会由于更接近城市,市场化程度高,与农业相关的服务业更多依靠农业产业外来提供或市场购买。

(三)浙江省农业服务业的主要经营单位情况

根据普查数据整理得到:按常住户、本地户和农业生产经营户分的农业主要行业住户比重中,农作物种植业的常住户比重略高于本地户和农业生产经营户,而林业的本地户、农业生产经营户则略高于常住户,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基本一致。这大致反映浙江省目前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力本省的山区农业劳动力有外流,而农业种植业则有外来劳动力流入。在农业各主要行业中,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住户比重最低,仅为0.25%

7:浙江省农业主要行业的住户构成

 

常住户

本地户

农业生产经营户

户数

比重

户数

比重

户数

比重

合计

6052600

 

6076600

 

6089631

 

农作物种植业

4809755

79.47%

4815538

79.25%

4826285

79.25%

林业

657250

10.86%

675519

11.12%

676331

11.11%

畜牧业

452792

7.48%

452525

7.45%

453568

7.45%

渔业

117952

1.95%

118121

1.94%

118483

1.95%

农林牧渔服务业

14851

0.25%

14897

0.25%

14964

0.25%

数据来源:根据普查表1-1-101-1-131-1-16资料整理。

从法人单位数看,浙江省农业法人单位依次分布在渔业、农作物种植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畜牧业和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占了10%。渔业和农林牧渔业的法人单位比重高于住户单位比重,渔业是由于其作业方式的特殊性,而农林牧渔服务业则说明作为新兴行业其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

在农业服务业内,法人单位的分布则主要集中于农业服务、其次是牧业服务业、渔业服务业和林业服务业。与渔业法人单位数相比,渔业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比重明显偏低,而林业则相反。这反映目前农业服务业发展中,林业的支撑性服务相对普及,而渔业内的支撑服务业则相对缺乏。

8:浙江省各地区农林牧渔服务业经营户的比例结构

地区

合计户数

农业生产经营户

占总户数比重%

农林牧渔服务业经营户

占农业户比重%

占总户数比重%

合计

9089353

6089631

67.00%

14964

0.25%

0.16%

杭州市

1037195

835477

80.55%

1256

0.15%

0.12%

宁波市

1268619

584039

46.04%

1481

0.25%

0.12%

温州市

1260446

617662

49.00%

3578

0.58%

0.28%

嘉兴市

622132

582666

93.66%

1719

0.30%

0.28%

湖州市

502187

459012

91.40%

941

0.21%

0.19%

绍兴市

963175

679922

70.59%

1603

0.24%

0.17%

金华市

1047021

715372

68.32%

1003

0.14%

0.10%

衢州市

528447

454168

85.94%

745

0.16%

0.14%

舟山市

207484

72200

34.08%

246

0.34%

0.12%

台州市

1196943

718270

60.00%

1628

0.23%

0.14%

丽水市

455704

370843

81.34%

764

0.21%

0.18%

数据来源:根据普查表1-2-101-2-131-2-16资料整理。

浙江全省农业经营户仍占总户数的67%(表8),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嘉兴和湖州,二者超过了90%,最低的是舟山,仅为34%。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经营户所点比重全省各地均不足1%

9:浙江省各地区农业服务业的住户构成

 

常住户

本地户

农业生产经营户

合计

14851

14897

14964

杭州市

1256

1255

1256

宁波市

1477

1477

1481

温州市

3572

3573

3578

嘉兴市

1705

1717

1719

湖州市

937

940

941

绍兴市

1602

1603

1603

金华市

998

1002

1003

衢州市

744

744

745

舟山市

246

246

246

台州市

1627

1627

1628

丽水市

687

713

764

数据来源:根据普查表1-2-101-2-131-2-16资料整理。

按农业服务业各行业的住户情况看(表9),除丽水的农业生产经营户多于本地户多于常住户,其他地区基本上完全一致。这说明丽水目前的农业服务业生产经营者构成相对复杂,有本地的也有外来的。

(四)浙江省农业服务业的劳动力结构

    在年末行业从业人员中(图5),渔业年末从业人员数最多,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比重相对较高。渔业从业人员数多,与渔业从业人员一般不可能从事其他产业相关,而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员中有许多可以从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在农林牧渔服务业内(图6),年末从业人员数由多到少分别是农业服务、牧业服务、林业服务和渔业服务,与之前分析的行业内情况基本相符。

 

7反映浙江省农业各行业的常住从业劳动力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到,除舟山市外,浙江省各地区农业常住从业劳动力主要还是分布在农作物种植业,沿海地区渔业的常住从业劳动力比重相对较高。表10反映了浙江各地农林牧渔服务业常住从业劳动力占当地第一产业常住从业劳动力的比重,说明目前浙江农业常住从业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比重还很低,全省各地区间的差别也非常明显。舟山市比重最高,其次是温州,而丽水和衢州最低,仅有全省平均水平35%左右。农业各行业常住从业劳动力的结构可以说明这一地区农业的市场化水平,相对而言,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农林牧渔服务业较发达,反之亦然。但是,对于舟山市而言,除市场化因素外,还与其农业行业结构特点相关,该市的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员基本上属于渔业服务业。

10:浙江省农林牧渔服务业常住从业劳动力的比重

地区

第一产业常住从业劳动力

农林牧渔服务业常住从业劳动力

比重%

合计

4850463

40693

0.84

杭州市

611244

4339

0.71

宁波市

393910

4893

1.24

温州市

374976

7481

2.00

嘉兴市

419963

4565

1.09

湖州市

388398

2715

0.70

绍兴市

390974

3799

0.97

金华市

603016

2496

0.41

衢州市

538014

1567

0.29

舟山市

87697

2188

2.50

台州市

509877

4997

0.98

丽水市

532394

1653

0.31

数据来源:根据普查表1-2-1191-2-120资料整理。

(五)浙江省农业服务业的经营绩效

    根据农业普查资料,浙江省农业各行业2006年经营性总收入构成中,渔业的经营性总收入最高,占51%,其次是农作物种植业、畜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和林业。

在农林牧渔服务业内,农业服务的总收入最高,其次分别是牧业服务、渔业服务和林业服务;但是,渔业服务的总支出却明显低于林业与牧业。从2006年当年分析,浙江省农林牧渔服务业中,农业服务、林业服务与渔业服务均实现了赢利,其中渔业服务的经营情况最好,而林业服务的支出达到了收入的4倍左右,说明2006年是浙江对林业服务业投入建设的一年。从表11分析,浙江各地在农林牧渔服务业上的收入差异情况比较大,渔业比重较高的舟山和台州两市,全年农业经营性总收入名列前茅,而衢州和丽水以林业见长,明显的收入要低。这与水产品与林产品的市场价格相关。其中,渔业服务收入上,海洋捕捞为主的舟山和台州收入低于水产养殖为主的嘉兴和杭州,这说明目前浙江渔业服务业集中于水产养殖业。在农林牧渔服务业支出上,嘉兴和温州最高,舟山最低。

11:浙江省农业服务业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地区

全年经营总收入

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收入

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支出

合计

种植业服务业

林业服务业

畜牧业服务业

渔业服务业

合计

2915210.00

188735.00

95281.00

4775.00

58956.00

29723.00

83712.00

杭州市

345090.00

20318.00

4771.00

1092.00

9640.00

4815.00

8361.00

宁波市

367305.00

9890.00

3014.00

55.00

4462.00

2359.00

11922.00

温州市

329720.00

12622.00

6170.00

261.00

881.00

5310.00

13889.00

嘉兴市

130551.00

29744.00

14707.00

338.00

7873.00

6826.00

13494.00

湖州市

121467.00

41998.00

17142.00

269.00

21312.00

3275.00

3499.00

绍兴市

180432.00

10327.00

4416.00

196.00

4517.00

1198.00

3754.00

金华市

214838.00

20783.00

15724.00

330.00

3967.00

762.00

10566.00

衢州市

98199.00

17756.00

13785.00

489.00

3439.00

43.00

5549.00

舟山市

495207.00

473.00

0.00

0.00

0.00

473.00

321.00

台州市

552449.00

15818.00

9197.00

453.00

1665.00

4503.00

6808.00

丽水市

79952.00

9006.00

6355.00

1292.00

1200.00

159.00

5549.00

从主营农业的法人单位经营情况看,浙江省农林牧渔服务业总收入达到了17.6亿,从各行业看,种植业服务收入最高,其次是畜牧业、渔业和林业;从地区看,湖州市的总收入最高,其次是嘉兴、金华和杭州。其中,舟山市的农林牧渔服务业法人单位收入全部集中在渔业服务上。

12:浙江省主营农业法人单位农林牧渔服务业收入情况   单位:万元

地区

农林牧渔服务业经营总收入

其中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合计

175982.00

82724.00

6468.00

57159.00

29631.00

杭州市

20228.00

4741.00

1087.00

9585.00

4815.00

宁波市

9506.00

2340.00

45.00

4789.00

2332.00

温州市

10494.00

3749.00

566.00

870.00

5309.00

嘉兴市

25714.00

10774.00

338.00

7816.00

6786.00

湖州市

37950.00

13053.00

336.00

21306.00

3255.00

绍兴市

9284.00

4055.00

193.00

3838.00

1198.00

金华市

22343.00

15667.00

1698.00

4155.00

823.00

衢州市

16021.00

13690.00

243.00

2046.00

42.00

舟山市

413.00

0.00

0.00

0.00

413.00

台州市

15182.00

8725.00

373.00

1581.00

4503.00

丽水市

8847.00

5930.00

1589.00

1173.00

155.00

四、对浙江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于我国目前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水平,我国的统计口径与国外一些国家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很难进行横向比较。基于本课题研究中得到的普查资料仅为浙江一省资料,所以又很难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从现有普查资料看,浙江省有农林牧渔服务业法人单位4727个,占我国东部地区的8.67%,占全国的3.41%;年末从业人员36868人,占东部地区的6.67%,占全国的3.32%。这些比重相对于浙江经济在全国的水平而言,明显偏低。这也说明浙江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国没有明显优势,从法人单位规模看,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浙江省的农林牧渔服务业与浙江各类企业主体特征一致,以中小企业为主。浙江农业服务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为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逐步做强做大农林牧渔服务业,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重视农业多功能性,以农业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农业多功能性的核心是经济、社会与生态之间的平衡。与传统产品生产意义上的生产性农业相比,农业的多功能性使现代农业从内涵到结构均已发生重大变化,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部门,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生产部门。农业的外部性特征或溢出效是农业多功能性的理论基础,理解了这一点就看到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理解和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还有助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一个地区农产品国际贸易比重高,势必对农业服务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都需要一些特定的农业服务,从而带动农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和与国际接轨。

农业服务业发展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标志。2007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对于目前浙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来说,农业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推动浙江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转型,也有助于浙江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二)优化农业内部分工,以专业化促进浙江农业服务业效益提高

在浙江经济发展中,专业化和企业集群是带动浙江实现农村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之一。在今后农业服务业发展中,首先应该借鉴这一经验,优化和细化农业目前的内部分工与协作,使更多地农林牧渔服务业独立于传统农业,以专业化分工、大规模生产服务来降低农业服务业成本,提高农业服务业效益,使农业服务业成为浙江农业现代化的最要推动力量。

农业服务业发展中,必须考虑如何延长农、林、牧、渔这些产业的产业链,通过前向和后向的发展来带动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使服务业创造的价值成为农产品价值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升农业的总体收益。从农业的生产过程来看,产业链的延伸就是细化产业分工同时提高产业集中度。在农业的产前服务中,包括了信息、种子、种养计划合同等服务;产中服务包括了技术、生产资料提供等服务;产后服务则包括了产品销售、流通、储存、包装等服务。通过不断细化并优化这些服务,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专业化,并且这些服务能够帮助农户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前从浙江具体情况看,可以大力发展育种育苗的专业化经营,灌溉、收割的规模化经营;在渔区和林区,组织形成一些民间合作组织,利用专业分工的优势,发展相关服务业进而提高经营效益。

(三)利用浙江制度优势,以市场化建立和完善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

浙江的自然资源稀缺,但改革开放30年来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建设上,要利用已有的体制和制度优势,发展以多成分、多形式、多功能、纵横交错、相互配套、覆盖农村各产业乃至农民生活、连接众多企业和千家万户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一是要鼓励农民参与到农业服务业发展中来,开展耕、播、灌、割等农业产前、产中服务,发展农产品运输、销售、贮藏等产后服务。二是组织农民的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并让其充分发挥活力,鼓励一些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农民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自愿联合起来,交流信息,学用技术,合作推销产品,共同开拓市场。三是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为农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壮大,成为农业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发展壮大浙江农业服务业

浙江的农业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乡镇,市场信息滞后成为影响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浙江省政府年内即将实现的“村村通网络”,以及“农民信箱”的普及与强化,农村过去的“信息鸿沟”被填平。

目前来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发展的过程,在农业服务业发展中要不断提升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水平。政府涉农部门要转变职能,创新机制,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开展对农民科技培训,形成一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二是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农经、农机、畜牧兽医专业的各层次农技人员的职责;三是全面实施农民信箱和万村联网工程,扩大信箱用户群,鼓励现有农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和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拓展经营的空间范围。

 

 

 

 

课题承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

负责人:陈愉瑜

执笔人:陈愉瑜

 



[1]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P2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8月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