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历次普查 > 农业普查 > 第二次普查 > 课题选编

浙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7 11:05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内容提要;本研究首先利用农业普查资料基于村庄和乡镇两个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分析,揭示浙江省村庄和乡镇基础设施的基本现状;其次,利用浙江省统计年鉴各县市数据对广义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  基本现状  农村经济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经济体制、宏观政策等多种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滞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瓶颈”。在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之时,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转向农村;2008年“一号文件”又直接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而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我国更是突出强调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作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首先利用农业普查资料基于村庄和乡镇两个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分析,揭示浙江省村庄和乡镇基础设施的基本现状;其次,利用浙江省统计年鉴各县市数据对广义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报告共分三大部分:一是基于村庄层次的浙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析;二是基于乡镇层次的浙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析;三是基于县域的各类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

 

 

第一部分 村庄层次的浙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基于浙江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

 

浙江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涉及了村庄层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本部分利用普查汇总相关数据,分析浙江省村庄层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状况。

浙江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总计调查村是33388个,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空壳村,一类是空壳村。其中空壳村由“没有户籍人口且没有户的村”和“户籍人口全部外出且没有户的村”两类组成,前者有73个,后者有村个数170个,两类只占普查区村庄总数0.73%;除去以上两类的非空壳村的个数是33145个,占普查区村庄总数99.27%。下面的村庄基础设施的特征分析主要是针对非空壳村的分析。

基于村庄层次,本部分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全省面上村庄层次的分析;二是分析村庄层次建设的11个地市区域差异;三是主要结论和建议。

一、全省村庄层次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

(一)村庄的“四通”基础设施的拥有情况

本文的“四通”是指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公路四个方面,主要用来分析村庄基础性生产生活设施的供给情况。本报告首先着手分析了浙江省村庄“四通”的基本状况,并把行政村与自然村作了简要对比,见表1-1

表1-1 “四通”基础设施覆盖情况(不包括空壳村)

       村数及比例

类别

通电

通电话

通有线电视

有通公路自然村的村数

 行政村合计

33133100.0%

3292899.4%

3022291.2%

3235897.6%

自然村合计

12382099.6%

11884595.6%

10800086.8%

11032788.7%

贫困村:(1)省定贫困村

26100.0%

2596.2%

2284.6%

2492.3%

下辖的自然村

11199.1%

9483.93%

8878.57%

8777.7%

       2)省以下定贫困村

390599.9%

381697.6%

300176.7%

366593.7%

下辖的自然村

1403799.0%

1243987.8%

917564.7%

1045373.8%

农村普查区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432100.0%

42598.4%

34880.6%

40192.8%

            下辖的自然村

231399.5%

203487.5%

158668.2%

164870.9%

注:( )内是所占比例

1、从行政村角度:根据普查反映的情况看,浙江省农村基本实现了“四通”。总有效统计总数(不包括空壳村)是33141个村,农村在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村数、通公路的村数比例都在90%以上,这四项比例分别约是100%(总数量上只有8个村没有通电)、99.4%91.2%97.6%(详见表1-1);相对来说,通有线电视的村数比例略低些,为91.2%,但能够接收电视节目村的比例占99%

   从贫困村和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全省的比较看,通电、通电话村庄的比例都较为接近,有线电视和通公路所占比例略低全省平均水平,从通有线电视比例看,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约比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为80.56%,省以下定贫困村为76.7%,省定贫困村是84.6%。通公路所占比例即使两类特别地区所占比例都在90%以上,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相对小些。

2、从自然村角度看,“四通”的自然村所占自然村总数的比例均低于行政村的比例,但通电的比例均很高,即使自然村也在99%以上。差距较大的是通公路的比例,自然村通公路的比例总体只有88.7%,约14000个的自然村不通公路。而各类贫困村和少数民族聚居村的自然村状况也普遍要差于总自然村的平均水平。

3、“四通”基础设施的覆盖面区域差异的分析

1)、从三种类型社区看:农村普查区按社区类型分为村委会和农场、居委会。村委会共32979个,居委会有337个,农场有71个,从三种类型社区的基本特征看,设立居委会的“四通”比例高于村委会和农场,农场类社区相对略低些。见表1-2

1-2  不同社区“四通”基础设施覆盖情况比较

普查区类别

通电的村数

通电话的村数

有线电视的村数

有通公路自然村的村数

  村委会

3274899.3%

3254398.7%

2983990.5%

3197597.0%

  居委会

33198.2%

33198.2%

33198.2%

32998.0%

  农场

5374.7%

5374.7%

5171.8%

5375.0%

 

 

 

 

 

注:( )内是所占百分比

1-1   平原、丘陵、山区三类地势的四大设施覆盖情况

   2)、从农村普查区的三类不同地势的区域看:村庄根据不同地势,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区三类,分别有村庄10778个、9931个、12575个。从各自覆盖率来看,三类地区在通电方面的覆盖率几乎没差别,但在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公路自然村的覆盖率上有差别,其中山区要低于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在通有线电视方面差距尤其明显,大约低20个百分点。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的四种基础设施的在村庄的覆盖率差别不大,而且比率都已很高,达到98%以上,见图1-1


3)、从城镇和乡村的对比看:城镇中村庄6853个,乡村有26535个村庄。除了乡村中有线电视的比例略低于城镇,乡村为88.8%,城镇是97%,其它三方面覆盖比率几乎没有差别。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判断,浙江省村级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通公路等“四通”基础设施总体覆盖率良好,各类村庄差别较小,城乡差别不大;但自然村的“四通”拥有率或覆盖率与行政村除了在通电方面差别微小,其它三通方面基础设施还是有一定差距。

(二)村庄硬化、亮化、净化等设施状况

1、道路硬化情况:本文把水泥和柏油路看作是路面硬化的主要表现,依据农普资料的进村道路、村内道路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

(1)、村庄道路的硬化总体水平

在进村道路中,水泥和柏油路的村庄有30409个,占总数的91.7%,进村道路是沙石路6.7%,砖石、板和其他类的路比例已很低,占1.6%;村内道路是水泥和柏油路的村庄占总村庄的69.7%,沙石路占24.8%,砖石、板和其他类的路比例只占5.4%。

把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各类道路情况所占比例进行比较,可见看出,村内的道路水泥和柏油路所占比例要低于进村道路近20个百分点。村内的道路通常是村庄内部公共产品,由村庄来解决,而进村道路通常是区域的公共产品,由地方财政解决,从中可反映村庄内外公共产品建设的差异。

1-3   村庄道路的建设状况

 

进村道路情况

村内主要道路情况

 

 水泥或柏油

沙石

砖石、板

其他

水泥或

柏油 

沙石

砖石、板

其他

 合计

30409

91.8%

2213

6.70%

60

0.2%

459((1.4%

2311369.7%

823024.8%

399

1.2%

1399

4.2%

#省定贫困村

21

80.7%

4

15.4%

0

0.0%

1

3.9%

12

46.2%

7

26.9%

2

7.7%

5

19.2%

省以下定贫困村

3216

82.3%

537

13.7%

6

0.2%

147

3.8%

193049.4%

149438.2%

82

2.1%

40010.2%

少数民族聚居村

353

81.7%

57

13.2%

1

0.2%

21

4.9%

24556.7%

12729.4%

4

0.9%

56

13.0%

注:( )内是所占百分比

 

贫困村中,省定贫困村26个,省以下定贫困村是3911个,进村道路是水泥和柏油路所占比例相当,分别是81%和82%,差异不明显,均低于全省92%的比例。少数民族聚居村共432个,进村道路是水泥和柏油路所占比例是82%,也低于全省平均比例。反映出这两类农村道路“硬化”建设还落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下;除了进村道路,村内道路建设与全省也有一定差距,全省村庄中水泥和柏油路所占比例的平均水平为70%,而省定贫困村和省以下定贫困村分别是46%、49%,少数民族聚居村是57%,均低于全省平均比例。

(2)、不同社区类型的道路建设比较:农村普查区的社区类型中,设村委会共32979个,设居委会有337个,设农场有71个。居委会类型的社区,进村道路是水泥和柏油路的村所占比例为97%,村委会社区这一比例是91%,农场社区的比例是65%;村内道路水泥和柏油路的村所占比例最高的也是居委会类型的社区,其次是村委会社区,再次是农场社区,各自比例分别是91%、69%、53%。

(3)、不同地势区域的道路建设比较:平原区的进村道路,进村道路是水泥和柏油路的村所占比例为96%,丘陵地区为95%,山区是85%,表明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在进村道路硬化上差别极小,但山区村庄道路硬化率相对低些;村内道路,水泥和柏油路的村所占比例最高的也是平原区,其次是丘陵区,再次是山区,各自比例分别是83%、73%、55%,不同地势道路硬化的差别与进村道路相似。

(4)、不同城乡属性的道路建设比较:城镇中的进村道路是水泥和柏油路的村所占比例为95%,乡村是90%;村内道路,城镇中水泥和柏油路的村所占比例为87%,乡村是65%,城乡差别也较为明显。

2、村庄亮化设施拥有率状况:根据村内主干道安置路灯的村数所占比例进行分析(详见表4)。总体来看,58%的村庄村内主要道路都有路灯,与通电村的几乎100%的比例相比,这一比例显得较低;从不同区域看,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高些,为83.7%,乡村为52%;从农村普查区的不同社区看,居委会社区要高于村委会和农场社区;从农村普查区不同地势的三类地区看,平原地区的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数比例要高于丘陵地区,丘陵地区要高于山区;省定贫困村为38.5%,省以下定贫困村为34.7%,少数民族聚居村为30.1%,均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村庄净化设施: 这里通过“村庄普查的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有完成改厕自然村的村数”、“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数”等相关村庄生活环境的指标进行分析。

(1)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村数所占比例:53%的村庄即约一半的村庄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从不同区域看,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高了近40个百分点,为80.2%,乡村为40.2%;从农村普查区的不同社区看,居委会要高于村委会和农场的社区;从农村普查区的地势看,平原地区的要高于丘陵地区,丘陵地区要高于山区;省定贫困村为15.4%,省以下定贫困村为32%,少数民族聚居村为21.5%,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有完成改厕自然村的村数所占比例:52%的村庄即约一半的村庄有完成改厕;从不同区域看,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高了近30个百分点,为75.3%,乡村为45.7%;从农村普查区的不同社区看,居委会要高于村委会和农场的社区;从农村普查区的地势看,平原地区为78%,要高于丘陵地区,丘陵地区是53%,山区29%;省定贫困村为15.4%,省以下定贫困村为28.7%,少数民族聚居村为30%,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数所占比例:约62%的村庄有垃圾集中处理;从不同区域看,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高了近34个百分点,为89.2%,乡村为55.1%;从农村普查区的不同社区看,居委会要高于村委会和农场的社区;从农村普查区的地势看,平原地区为81.6%,要高于丘陵地区,丘陵地区是66.6%,山区41.4%;省定贫困村为42.3%,省以下定贫困村为43%,少数民族聚居村为25%,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有畜禽集中养殖区的村数比例:约6.8%的村庄有畜禽集中养殖区,反映农村还普遍存在人畜混居的基本状况;从不同区域看,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为10.1%,乡村为6%;从农村普查区的不同社区看,农场的社区相对高些,占农场的32%,要高于居委会和村委会社区;从农村普查区的地势看,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比例相同,是8.9%,山区为3.4%;省定贫困村没有畜禽集中养殖区,省以下定贫困村为3.6%,少数民族聚居村为4.9%,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5)、养殖区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村数比例: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村共810个,占农村普查区总数的2.4%,考虑到有畜禽集中养殖区的村数是2248个,也就是说35%的有畜禽集中养殖区实行了无害化处理。因此这一比例也还是低的。

(6)、有沼气池的村数比例:约9%的村庄有沼气池;从不同区域看,差异不大,城镇为7.6%,乡村为9.3%;从农村普查区的不同社区看,比例差别也较小,村委会是9%,居委会8.5%,农场的社区略高,是11.3%;从农村普查区的地势看,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也较相近,分别为9%、9.6%、8.4%;省定贫困村为11.5%,省以下定贫困村为8.6%;少数民族聚居村为17.4%,高于9%的全省平均水平。

表1-4 村庄亮化、净化设施拥有率的比较

普查区类别

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

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

有完成自然村改厕

垃圾集中处理

有畜禽集中养殖区

养殖区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有沼气池

平均所占比例

58.3%

53.0%

52.1%

61.9%

6.8%

2.4%

9.0%

社区类型:#村委会

58.0%

52.6%

51%

61.6%

6.7%

2.4%

9.0%

居委会

85.8%

89.1%

84%

95.5%

9.7%

4.5%

8.5%

农场

66.0%

75.5%

58%

71.7%

32.1%

24.5%

11.3%

不同地势:#平原

73.9%

82.4%

78%

81.6%

8.9%

3.5%

9.0%

丘陵

64.5%

44.1%

53%

66.6%

8.9%

3.1%

9.6%

山区

40.0%

35.0%

29%

41.4%

3.4%

1.0%

8.4%

政府确定的贫困村:#省定贫困村

38.5%

15.4%

15.4%

42.3%

0.0%

0.0%

11.5%

省以下定贫困村

34.7%

32.0%

28.7%

43.0%

3.6%

1.2%

8.6%

少数民族聚居村

30.1%

21.5%

30.3%

25.0%

4.9%

2.1%

17.4%

城乡属性:#城镇

83.7%

80.2%

75.3%

89.2%

10.1%

3.8%

7.6%

乡村

51.9%

46.2%

45.7%

55.1%

6.0%

2.1%

9.3%

从以上的亮化、净化的村内设施看,改水、改厕、垃圾集中处理方面村庄目前比例均超过50%,但畜禽集中养殖区以及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所占比例还较低,反映人畜分离的农村环境的建设还是一个较大的弱项。

(三)村庄基本文教卫生设施状况

根据普查表中拥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数、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数、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数、有卫生室的村数、有综合商店或超市的村数的内容,来分析村庄基本文教卫生设施况。(详见表5

1、村庄基本文教卫生设施总体水平:文教卫生的村庄覆盖率根据有效填报33141村数汇总分析,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数占30.2%,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数占30.3%,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数占21.8%,有卫生室的村数占49.8%。反映总体文教卫生场所设施还远远不够。

2、不同社区类型看:居委会普遍高于村委会、农场。

  1)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数所占比例:居委会、村委会、农场分别为58.9%29.9%20.8%

2)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数所占比例:居委会、村委会、农场分别为53.5%30.1%22.6%

3)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数所占比例:居委会、村委会、农场分别为47.4%21.5%17%

4)有卫生室的村数所占比例:居委会、村委会、农场分别为74.9%49.6%37.7%

3农村不同地势区域:平原地区高于丘陵地区,而丘陵地区高于山区。

1)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数所占比例:居委会、村委会、农场分别为43.1%32.1%17.7%

2)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数所占比例:居委会、村委会、农场分别为47.5%34.2%12.6%

3)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数所占比例:居委会、村委会、农场分别为38.2%19.9%9.2%

4)有卫生室的村数所占比例:居委会、村委会、农场分别为67.3%54.3%31.2%

 

4、三类特殊村庄文教卫设施状况:省定贫困村、省以下定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的比例均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数所占比例:省定贫困村、省以下定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别为19.2%17.8%16.7%

2)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数所占比例:省定贫困村、省以下定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别为3.8%13.2%8.6%

3)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数所占比例:省定贫困村、省以下定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别为3.8%10.4%6.9%

4)有卫生室的村数所占比例:省定贫困村、省以下定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别为30.8%32.5%28.9%

5不同城乡属性:城镇普遍高于乡村。

1)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数所占比例:城镇、乡村比例分别为51%25%,城镇高出26个百分点;

2)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数所占比例:城镇、乡村比例分别为48.4%25.8%,城镇高出约24个百分点;

3)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数所占比例:城镇、乡村比例分别为37.3%17.8%,城镇高出约30个百分点;

4)有卫生室的村数所占比例:城镇、乡村比例分别为68.9%45%,城镇高出约24个百分点;

  (四)村庄商业服务设施

总体看,约35.5%的村庄即约1/3的村庄有综合商店或超市;从不同区域看,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高了近30个百分点,为59.6%,乡村为29.4%;从农村普查区的不同社区看,居委会要远高于村委会和农场的社区,为73.7%;从农村普查区的地势看,平原地区为51.3%,要高于丘陵地区,丘陵地区是38%,山区20%;三类特殊村庄中,省定贫困村为23.1%,省以下定贫困村为18.4%,少数民族聚居村为18.1%,均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参见表1-5)。

 

 

 

 

 

 

 

1-5  村内基本文教卫生及商业服务设施

普查区类别

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数

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数

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数

有卫生室的村数

本村拥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的村数占比

平均所占比例

30.2%

30.3%

21.8%

49.8%

35.5%

社区类型:#村委会

29.9%

30.1%

21.5%

49.6%

35.1%

居委会

58.9%

53.5%

47.4%

74.9%

73.7%

农场

20.8%

22.6%

17.0%

37.7%

34.0%

不同地势:#平原

43.1%

47.5%

38.2%

67.3%

51.3%

丘陵

32.1%

34.2%

19.9%

54.3%

38.0%

山区

17.7%

12.6%

9.2%

31.2%

20.0%

政府确定的贫困村:#省定贫困村

19.2%

3.8%

3.8%

30.8%

23.1%

省以下定贫困村

17.8%

13.2%

10.4%

32.5%

18.4%

少数民族聚居村

16.7%

8.6%

6.9%

28.9%

18.1%

城乡属性:#城镇

51.0%

48.4%

37.3%

68.9%

59.6%

乡村

25.0%

25.8%

17.8%

45.0%

29.4%

(五)村庄享受交通、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便利性

1、交通运输的便利性:根据村庄到最近的车站码头的距离分组进行分析

(1)、交通运输便利性总体水平。 33141个村中,小于1公里的占39%1-3公里有车站和码头的占44.8%,这两项之和是83.8%10公里以上的村庄占3.4%。考虑到浙江省2/3村庄是山地丘陵地区,在各村庄的交通状况较为理想。

(2)、三种不同类型社区比较:设居委会的社区要好于村委会、农场,3公里以内的有车站和码头的村占97.9%,村委会是83.7%,农场是86.8%。从总数量看,只有7个设居委会的社区离车站和码头在4公里以外。调查的71个农场中,有7个离车站和码头在4公里以外。

3)、三类不同地势的区域比较:平原地区的便利性要好于丘陵地区,而丘陵地区好于山区。3公里以内的有车站和码头的村在平原地区占94.2%,丘陵地区是91.5%,山区是69%。而车站和码头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平原地区占0.2%,丘陵地区是0.8%,山区是8.1%

4)、三类特殊村庄比较:省定贫困村、省以下定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的便利性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公里以内的有车站和码头的村在省定贫困村占69.3%,省以下定贫困村是68.6%,少数民族聚居村是67.6%;而车站和码头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省定贫困村占10.6%,省以下定贫困村是8.2%,少数民族聚居村是7.9%

5)、城乡比较:城镇的条件优于乡村特征明显,3公里以内的有车站和码头的村在城镇比例是97.1%,乡村是80.5%;而车站和码头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城镇是0.1%,乡村是4.2%

2村庄接受小学教育的便利性:根据村庄到最近的小学的距离分组进行分析。

(1)、接受小学教育的便利性总体水平: 33141个村级行政区(不含空壳村)中,本村中有小学的村有5131个,占15.48%;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有20178个,占60.89%;距离为4-5公里的村有3666个,占11.06%;距离为6-10公里的村有2869个,占8.66%;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有1114个,占3.36%;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有183个,占0.55%。

(2)、三种类型社区比较:设居委会的社区要好于村委会、农场,3公里以内小学的村占98.2%,村委会是76.1%,农场是73.6%。从总数量看,只有6个设居委会的社区小学在4公里以外。调查填报的53个农场中,有14个在4公里以外。

(3)、三类不同地势的区域比较:平原地区的便利性要好于丘陵地区,而丘陵地区好于山区。3公里以内的有小学的村在平原地区占95.1%,丘陵地区是85.4%,山区是53.1%。而小学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平原地区占0.1%,总数上只有8个村庄,丘陵地区是0.6%,山区是9.8%

4)、三类特殊村庄比较:省定贫困村、省以下定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的便利性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公里以内的有小学的村在省定贫困村占65.4%,省以下定贫困村是53.9%,少数民族聚居村是61.1%;而小学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省定贫困村占11.5%,省以下定贫困村是10.4%,少数民族聚居村是5.3%

5)、城乡比较:城镇的条件优于乡村特征明显,3公里以内的有小学的村在城镇比例是97.3%,乡村是70.1%;而小学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城镇是0.1%,乡村是4.7%

3、村庄接受中学教育的便利性:根据村庄到最近的中学的距离分组进行分析。

1)、村庄接受中学教育的便利性总体水平:根据有效填报33141村数汇总分析,小于1公里的占5.6%1-3公里有中学占47.1%,这两项之和是52.7%,表明约占1/2的村庄可在3公里以内有中学;10公里以上的村庄占14.1%。中学与小学相比,小学的便利性更强些。见图1-2


1-2  村庄到最近的中、小学的距离分布的比较

2)、从三种类型社区看:设居委会的社区要好于村委会、农场,3公里以内中学的村占93.7%,村委会是52.3%,农场是60.4%。从总数量看,只有7个设居委会的社区中学在6公里以外。调查填报的53个农场中,有17个在6公里以外。

3)、从农村普查区的三类不同地势的区域看:平原地区的便利性要好于丘陵地区,而丘陵地区好于山区。3公里以内的有中学的村在平原地区占78.5%,丘陵地区是57.8%,山区是26.7%。而中学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平原地区占0.5%,总数上只有54个村庄,丘陵地区是4.3%,山区是33.3%

4)、从三类特殊村庄看:省定贫困村、省以下定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的便利性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公里以内的有中学的村在省定贫困村占7.7%,省以下定贫困村是28.7%,少数民族聚居村是31.9%;而中学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省定贫困村占65.4%,省以下定贫困村是31.4%,少数民族聚居村是27.1%

5)、从城乡比较来看:城镇的条件优于乡村特征明显,3公里以内的有中学的村在城镇比例是88.8%,乡村是43.6%;而中学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城镇是0.8%,乡村是17.4%

4、村庄接受医疗卫生服务便利性:根据村庄到最近的医院、卫生院的距离分组进行分析。

1)、村庄接受医疗卫生服务便利性总体水平:参与本次农业普查调查浙江省内的33141个村级行政区(不含空壳村)中,本村中有医院或卫生院的村有3373个,占10.18%;离最近的医院或卫生院距离为1-3公里的村有18841个,占56.85%;距离为4-5公里的村有5141个,占15.51%;距离为6-10公里的村有3916个,占11.82%;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有1596个,占4.82%;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有274个,占0.83%。全省近60%的社区距离最近的医院或卫生所多在1-3公里之内,较为合理。

2)、三种类型社区比较:设居委会的社区要好于村委会、农场,3公里以内有医院的村占95.5%,村委会是65.7%,农场是75.5%。从总数量看,只有3个设居委会的社区中学在6公里以外。调查填报的53个农场中,有7个在6公里以外。

3)、三类不同地势的区域比较:平原地区的便利性要好于丘陵地区,而丘陵地区好于山区。3公里以内的有医院的村在平原地区占87.3%,丘陵地区是74.6%,山区是43.7%。而医院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平原地区占0.1%,总数上只有12个村庄,丘陵地区是1.2%,山区是13.9%

4)、三类特殊村庄比较:省定贫困村、省以下定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的便利性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公里以内的有医院的村在省定贫困村占47.7%,省以下定贫困村是43.8%,少数民族聚居村是55.1%;而医院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省定贫困村占23.1%,省以下定贫困村是14.6%,少数民族聚居村是6.8%

5)、城乡比较:城镇村庄的条件优于乡村特征明显,3公里以内的有医院的村在城镇比例是94.5%,乡村是60.1%;而医院在10公里以外有的村庄比例,城镇是0.1%,总数是8个村,而乡村是7%,总数1862个村。

 

二、浙江11个地市村级层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分析

浙江省参与本次农业普查调查的共计33141个村级行政区(不含空壳村),包括了杭州市3666个、宁波市2672个、温州市5353个、嘉兴市953个、湖州市1087个、绍兴市2979个、金华市4880个、衢州市2584个、舟山市418个、台州市5097个、丽水市3452个。下面从行政区域角度分析村级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

(一)村庄的四通基本基础设施的拥有率情况

根据普查的过录表中11个地市的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村数、通公路的村数四个方面的数据,整理得到各地市的村庄四通的拥有率,见表1-6

1-6   各地市的村庄四通的拥有率比较

地区

通电的村数

通电话的村数

有线电视的村数

有通公路自然村的村数

  合计

100.0%

99.4%

91.2%

97.6%

       杭州市

100.0%

100.0%

96.6%

99.7%

       宁波市

100.0%

100.0%

99.6%

99.5%

       温州市

100.0%

99.8%

87.0%

98.8%

       嘉兴市

100.0%

100.0%

99.7%

100.0%

       湖州市

100.0%

100.0%

100.0%

99.5%

       绍兴市

100.0%

100.0%

99.0%

99.8%

       金华市

100.0%

100.0%

95.5%

99.8%

       衢州市

100.0%

100.0%

96.3%

97.8%

       舟山市

99.5%

99.8%

98.3%

97.4%

       台州市

99.9%

99.2%

90.0%

96.5%

       丽水市

100.0%

95.5%

64.6%

87.7%

从表1-6可以发现,11个地市中,通电村占各自村庄的比例几乎是100%,通电话的比例除了丽水外(95.5%),各个地市也几乎无差别,将近100%;通有线电视除了丽水市较低外(64.6%),大多地市都在90%以上;此外,相对靠后的有温州(87%)、台州(90%)。有通公路自然村的村数比例最低也是丽水市。

(二)村庄内部硬化、亮化、净化等设施状况

1、村庄道路内部硬化

11个地市中,进村道路硬化率排在前三位:是嘉兴市(99.8%)、杭州市(98.2%)、舟山市(97.4%),排在后三位:是台州市(91.4%)、衢州市(88.6%)、丽水市(71.4%);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率排在前三位:是舟山市(96.9%)、宁波市(89.6%)、杭州市(82.3%),排在后三位的是台州市(64.0%)、金华市(64.0%)、衢州市(51.1%)、丽水市(47.1%)。

  1-7   各地市的村庄道路硬化率比较

 

进村道路情况

村内主要道路情况

 

水泥、柏油

沙石

砖石、板

其他

水泥、柏油

沙石

砖石、板

其他

合计

91.8%

6.7%

0.2%

1.4%

69.7%

24.8%

1.2%

4.2%

杭州市

98.2%

1.5%

0.0%

0.3%

82.3%

14.7%

1.0%

1.9%

宁波市

96.7%

3.2%

0.0%

0.0%

89.6%

9.9%

0.4%

0.1%

温州市

93.6%

4.9%

0.5%

1.0%

80.9%

12.5%

2.7%

3.9%

嘉兴市

99.8%

0.2%

0.0%

0.0%

80.8%

19.2%

0.0%

0.0%

湖州市

95.9%

4.0%

0.0%

0.2%

73.8%

25.7%

0.0%

0.6%

绍兴市

95.3%

4.4%

0.3%

0.1%

69.1%

30.0%

0.9%

0.1%

金华市

93.5%

6.5%

0.0%

0.0%

64.0%

33.4%

0.6%

2.0%

衢州市

88.6%

9.5%

0.1%

1.8%

51.1%

35.6%

1.2%

12.1%

舟山市

97.4%

1.9%

0.2%

0.5%

96.9%

2.6%

0.0%

0.5%

台州市

91.4%

8.0%

0.2%

0.4%

64.0%

34.3%

0.6%

1.0%

丽水市

71.4%

19.1%

0.3%

9.2%

47.1%

31.7%

2.6%

18.6%

 

2、村庄亮化设施拥有状况

根据村内主干道安置路灯的村数所占比例进行分析(参见表1-8),排在前三位的地市是:宁波市(96.2%)、舟山市(76.3%)、温州市(73.6%);排在后三位的是嘉兴市(43.4%)、衢州市(35.1%)、丽水市(34.0%)。

1-8   各地市的村庄亮化、净化设施拥有率比较

地区

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数

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村数

有完成改厕自然村的村数

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数

有畜禽集中养殖区的村数

养殖区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村数

有沼气池的村数

合计

58.3%

53.1%

52.1%

61.9%

6.8%

2.4%

9.0%

杭州市

53.2%

66.1%

55.6%

80.1%

7.7%

3.4%

5.6%

宁波市

96.2%

88.0%

93.4%

96.8%

11.5%

4.7%

3.2%

温州市

73.6%

65.2%

53.3%

52.6%

8.8%

2.4%

3.7%

嘉兴市

43.4%

99.4%

100.0%

98.5%

3.3%

2.9%

58.7%

湖州市

44.8%

71.5%

76.5%

80.4%

7.0%

3.1%

2.9%

绍兴市

69.2%

54.0%

68.3%

80.3%

8.2%

3.2%

2.3%

金华市

55.7%

31.2%

31.7%

55.2%

6.9%

2.8%

7.2%

衢州市

35.1%

12.2%

27.9%

50.2%

5.4%

2.2%

28.2%

舟山市

76.3%

76.1%

61.2%

93.5%

12.0%

3.1%

2.6%

台州市

54.7%

61.5%

51.2%

54.7%

3.8%

0.8%

1.4%

丽水市

34.0%

20.1%

27.1%

23.4%

3.4%

0.9%

19.4%

 

3、村庄净化设施(见表1-8)

(1)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村数所占比例:全省平均水平是53.1%。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村庄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地市是:嘉兴市(99.4%)、宁波市(88.0%)、湖州市(76.5%);排在后三位的是金华市(31.2%)、丽水市(20.1%)、衢州市(12.2%)。

(2)、有完成改厕自然村的村数所占比例:全省平均水平是52.1%。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地市是:嘉兴市(100.0%)、宁波市(93.4%)、舟山市(76.1%);排在后三位的是金华市(31.7%)、衢州市(27.9%)、丽水市(27.1%)。

(3)、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数所占比例:全省平均水平是61.9%。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地市是:嘉兴市(98.5%)、宁波市(96.8%)、舟山市(93.5%);排在后三位的是温州市(52.6%)、衢州市(50.2%)、丽水市(23.4%)。

 (4)、有畜禽集中养殖区的村数:全省平均水平是6.8%。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地市是:舟山市(12.0%)、宁波市(11.5%)、温州市(8.8%);排在后三位的是台州市(3.8%)、丽水市(3.4%)、嘉兴市(3.3%)。

(5)、养殖区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状况:全省平均水平是2.4%。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地市是:宁波市(4.7%)、杭州市(3.4%)、绍兴市(3.2%);排在后三位的是衢州市(2.2%)丽水市(0.9%)、台州市(0.8%

(6)、有沼气池的村数比例:全省平均水平是9.0%。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地市是:嘉兴市(58.7%)、衢州市(28.2%)丽水市(19.4%)。排在后三位的是舟山市(2.6%)、绍兴市(2.3%)、台州市(1.4%

(三)基本文教卫生设施及人员情况

参与农业普查调查浙江省内的33141个村级行政区(不含空壳村)中,10009个(30.2%)有幼儿园、托儿所,10053个(30.3%)有体育健身场所,7214个(21.8%)有图书室、文化站,7274个(22.0%)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16499个(49.8%)有卫生室,16959个(51.2%)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1120个(3.4%)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总的来看,卫生室和行医资格证的医生覆盖了近一半的村庄,但社区内的文教设施比例仍然较低。

图1-3  基本文教卫生设施及人员覆盖率

1、杭州市3666个村级行政区中,33.12%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33.36%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21.90有图书室、文化站,22.78%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54.94%的村有卫生室,57.23%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2.73%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2、宁波市2672个村级行政区中,37.61%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50.90%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43.71%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38.14%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73.02%的村有卫生室,72.46%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4.64%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3、温州市5353个村级行政区中,23.11%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30.38%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12.20%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4.42%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46.67%的村有卫生室,48.46%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5.64%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4、嘉兴市953个村级行政区中,51.21%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76.18%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85.41%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55.61%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81.64%的村有卫生室,89.51%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2.52%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5、湖州市1087个村级行政区中,63.48%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30.45%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38.73%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21.90%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78.93%的村有卫生室,87.30%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7.18%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6、绍兴市2979个村级行政区中,35.82%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31.05%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20.85%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25.68%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54.15%的村有卫生室,55.42%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2.25%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7、金华市4880个村级行政区中,25.66%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27.23%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14.20%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8.75%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43.57%的村有卫生室,44.41%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2.05%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8、衢州市2584个村级行政区中,38.16%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11.57%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9.95%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0.72%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53.75%的村有卫生室,56.93%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2.17%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9、舟山市418个村级行政区中,23.21%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48.09%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35.65%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48.56%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76.79%的村有卫生室,74.16%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6.22%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10、台州市5097个村级行政区中,24.15%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34.94%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27.60%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24.82%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38.69%的村有卫生室,38.04%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2.08%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11、丽水市3452个村级行政区中,21.49%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7.30%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 6.60%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3.18%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28.36%的村有卫生室,28.71%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3.97%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从各市来看,嘉兴市的基本文教卫生设施及人员覆盖率高居全省第一,其体育健身场所、图书室或文化站、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卫生室、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覆盖率全部为全省最高;湖州市的婴幼儿相关设施和人员较多,其幼儿园或托儿所和有行医资格证的接生员覆盖率为全省最高;丽水市基本文教卫生设施及人员覆盖率处于全省最低水平,除了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和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不是最低外(但也较低,仅为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其他基本文教卫生设施及人员均为全省最低。

(四)、村庄享受交通、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便利性

1、交通运输的便利性:根据村庄到最近的车站码头的距离分组进行分析。

参与本次农业普查调查浙江省内的33141个村级行政区(不含空壳村)中,本村中有车站或码头的村有12955个,占39.09%;距离最近的车站或码头为1-3公里的村有14841个。

 

 

 

图1-4 各地市村庄离最近的车站或码头距离的占比的比较

从图4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全省11个地市的村庄的交通状况比较良好,距离最近的车站或码头大部分都在3公里之内,但各地市交通状况有差别。3公里以内的占比排在前列是嘉兴(97%)、宁波(95.2%)、舟山(95%);最差的是丽水市,3公里以内有车站或码头的村庄占比只有61.6%。

2村庄接受中小学教育的便利性

  通过计算浙江省11个地市中离最近中小学的距离的村庄数量及在各自区域所占比例,整理得到图5a和5b。

        

图1-5a 各地市村庄离最近小学距离的占比的比较       图1-5b 各地市村庄离最近中学距离的占比的比较

(1)杭州市3666个村级行政区中,村中有小学的占12.93%;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59.82%;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2.85%;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1.48%;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2.70%;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0.22%。村中有中学的占4.17%;离最近的中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41.41%;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7.29%;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8.52%;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12.22%;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6.38%。

(2)宁波市2672个村级行政区中,村中有小学的占16.47%;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63.47%;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1.94%;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5.91%;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1.98%;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0.22%。村中有中学的占6.62%;离最近的中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52.13%;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8.26%;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6.02%;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5.76%;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1.20%。

(3)温州市5353个村级行政区中,村中有小学的占20.14%;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58.75%;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9.02%;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8.09%;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3.55%;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0.45%。村中有中学的占9.12%;离最近的中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54.32%;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3.77%;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2.87%;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7.68%;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2.24%。

(4)嘉兴市953个村级行政区中,村中有小学的占23.82%;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69.78%;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5.46%;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0.94%;没有村离最近的小学距离超过10公里以上。村中有中学的占7.35%;离最近的中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64.53%;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7.42%;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0.39%;没有村离最近的中学距离超过10公里以上。

(5)湖州市1087个村级行政区中,村中有小学的占16.93%;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66.61%;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1.87%;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3.96%;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0.64%;没有村离最近的小学距离超过20公里以上。村中有中学的占5.98%;离最近的中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52.07%;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22.17%;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5.64%;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4.05%;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0.09%。

(6)绍兴市2979个村级行政区中,村中有小学的占17.05%;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65.06%;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0.00%;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5.77%;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1.88%;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0.23%。村中有中学的占5.34%;离最近的中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48.00%;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20.34%;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6.85%;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8.46%;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1.01%。

(7)金华市4880个村级行政区中,村中有小学的占12.13%;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65.59%;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1.41%;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7.66%;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2.87%;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0.33%。村中有中学的占4.30%;离最近的中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48.77%;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20.70%;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6.05%;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8.11%;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2.07%。

(8)衢州市2584个村级行政区中,村中有小学的占14.05%;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64.09%;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2.23%;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7.31%;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1.86%;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0.46%。村中有中学的占3.48%;离最近的中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39.94%;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21.32%;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8.46%;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12.38%;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4.41%。

(9)舟山市418个村级行政区中,村中有小学的占14.59%;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57.42%;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4.35%;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9.57%;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1.91%;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2.15%。村中有中学的占7.18%;离最近的中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41.63%;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5.07%;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8.18%;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12.20%;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5.74%。

(10)台州市5097个村级行政区中,村中有小学的占15.32%;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67.06%;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8.40%;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6.10%;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2.51%;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0.61%。村中有中学的占5.38%;离最近的中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56.07%;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6.87%;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3.87%;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6.34%;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1.47%。

(11)丽水市3452个村级行政区中,村中有小学的占12.25%;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37.72%;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6.02%;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20.83%;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11.15%;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2.03%。村中有中学的占4.55%;离最近的中学距离为1-3公里的村占21.35%;距离为4-5公里的村占12.22%;距离为6-10公里的村占17.93%;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占21.15%;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占2.80%。

从各地市比较来看,嘉兴市提供村庄中小学教育的便利性最好,丽水市的中小学教育在交通上便利性最差,嘉兴市3公里以内的有小学比例最高,达到是92.7%,中学是82%;最低的是丽水市,3公里以内的有小学比例是53.7%,中学是25.9%。

4、村庄接受医疗卫生服务便利性

参与本次农业普查调查浙江省内的33141个村级行政区(不含空壳村)中,本村中有医院或卫生院的村有3373个,占10.18%;离最近的医院或卫生院距离为1-3公里的村有18841个,占56.85%;距离为4-5公里的村有5141个,占15.51%;距离为6-10公里的村有3916个,占11.82%;距离为11-20公里的村有1596个,占4.82%;距离20公里以上的村有274个,占0.83%。全省约2/3的村庄距离最近的医院或卫生所多在3公里之内,相对来说提供了较便利的医疗服务。

图1-6各地市村庄离最近最近的医院或卫生所的距离的占比的比较

从图1-6可看出,本村中有医院或卫生院的村占比最高的是舟山(23%),其次是湖州(14.3%),最低的是衢州(7.3%);以3公里以内来看,便利性排在前三位的嘉兴(82.4%)、舟山(79%)、湖州(74.9%); 便利性排在后三位的杭州(64.3%)、衢州(61%)、丽水(46.9%)。

 

三、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全省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村数、通公路等村庄基础性设施覆盖率高

从全省看,在行政村这一层次基本实现了“四通”,农村在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村数、通公路的村数比例都在90%以上。即使贫困村和少数民族聚居村通电、通电话村庄的比例与全省的比较看,都较为接近,有线电视和通公路所占比例略低全省平均水平。从农村平原、丘陵、山区三类地区看,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的四种基础设施的在村庄的覆盖率差别不大,而且比率都已很高,达到98%以上;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差别也不大。而自然村“四通”也达到较高水平,但与行政村相比,通有线电视的村数、通公路的村数比例相对较低。从地市看,有线电视、有通公路自然村的村数比例最低是丽水市。

这些基本结论表明浙江省四通等基础性设施已接近完成阶段,未来的建设的一个重点是进一步提高自然村的基础性设施建设覆盖率,同时注意提高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村的有线电视和通公路自然村的建设;在地市区域方面,重点加强丽水地区的有线电视、有通公路自然村的村数比例水平。

(二)村庄内部公共品的硬化、亮化、净化等设施有待加强

1、进村道路硬化率已占总数的91.7%,但村内的道路是水泥和柏油路的村所占比例要低于进村道路近20个百分点。而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道路硬化村所占比例与全省平均比例有不少差距。不同社区中,居委会道路是水泥和柏油路的村所占比例高于村委会和农场社区。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在进村道路硬化上差别极小,但山区村庄道路硬化率相对低些。村内道路,水泥和柏油路的村所占比例最高的也是平原区,其次是丘陵区,再次是山区,山区与平原区差别较大。道路城乡差别较为明显,村内道路的硬化率在城乡之间差别要大于进村道路的差别。从区域看,村庄道路硬化比例较低的是西部南部的衢州市、丽水市,村内道路硬化比例只有50%左右。

258%的村庄村内主要道路都有路灯亮化,这一比例显示村庄亮化仍是重要的设施建设之一。从不同区域看,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高些,为83.7%,乡村为52%;从农村普查区的不同社区看,居委会社区要高于村委会和农场社区;从农村普查区不同地势的三类地区看,平原地区的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数比例要高于丘陵地区,丘陵地区要高于山区;省定贫困村为38.5%,省以下定贫困村为34.7%,少数民族聚居村为30.1%,均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村庄亮化设施拥有状况在地市之间差别明显,较低的是西部南部的衢州市、丽水市,大约只占1/3,而排在前列的宁波占96%

3村庄净化等各类生活设施建设亟待提高。

(1)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村庄比例:约一半的村庄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高了近40个百分点,为80.2%,乡村为40.2%;不同社区中,居委会要高于村委会和农场的社区;平原地区的要高于丘陵地区,丘陵地区要高于山区;省定贫困村为15.4%,省以下定贫困村为32%,少数民族聚居村为21.5%,大大低于全省乡村的平均水平。不同地市差别明显,排在前列是嘉兴市(99.4%)、宁波市(88.0%),经济相对发达,排在后三位的是金华市(31.2%)、丽水市(20.1%)、衢州市(12.2%),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反映水净化处理与地方经济有密切相关。

(2)、有完成改厕自然村的村庄比例:52%的村庄即约一半的村庄有完成改厕;从不同区域看,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高了近30个百分点,为75.3%,乡村为45.7%;居委会要高于村委会和农场的社区;平原地区为78%,要高于丘陵地区(53%)与山区(29%);省定贫困村为15.4%,省以下定贫困村为28.7%,少数民族聚居村为30%,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同地市差别明显,排在后三位的是金华市(31.7%)、衢州市(27.9%)、丽水市(27.1%)。

(3)、垃圾集中处理的村庄比例:约62%的村庄有垃圾集中处理,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为89.2%,比乡村(55.1%)高了近34个百分点;居委会要高于村委会和农场的社区;平原地区为81.6%,要高于丘陵地区(66.6%)和山区(41.4%);省定贫困村为42.3%,省以下定贫困村为43%,少数民族聚居村为25%,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市中,丽水市最低,只有23.4%,最高的是嘉兴市,这一比例是98.5%。

(4)、有畜禽集中养殖区的村庄比例:只有6.8%的村庄有畜禽集中养殖区,反映农村还普遍存在人畜混居的基本状况;从不同区域看,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为10.1%,乡村为6%;农场的社区相对高些,占农场的32%,要高于居委会和村委会社区;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比例相同,是8.9%,山区为3.4%;省定贫困村没有畜禽集中养殖区,省以下定贫困村为3.6%,少数民族聚居村为4.9%,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市中,排在后三位的是台州市(3.8%)、丽水市(3.4%)、嘉兴市(3.3%)。

(5)、养殖区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村庄比例: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村共810个,占农村普查区总数的2.4%,考虑到有畜禽集中养殖区的村数是2248个,也就是说35%的有畜禽集中养殖区实行了无害化处理。因此这一比例也还是低的。地市中,排在后三位的是衢州市(2.2%)丽水市(0.9%)、台州市(0.8%

(6)、有沼气池的村数比例:约9%的村庄有沼气池;从不同区域看,差异不大,城镇为7.6%,乡村为9.3%;从农村普查区的不同社区看,比例差别也较小,村委会是9%,居委会8.5%,农场的社区略高,是11.3%;从农村普查区的地势看,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也较相近,分别为9%、9.6%、8.4%;省定贫困村为11.5%,省以下定贫困村为8.6%;少数民族聚居村为17.4%,高于9%的全省平均水平。地市中该比例排在前三位的是:嘉兴市(58.7%)、衢州市(28.2%)丽水市(19.4%),排在后三位的是舟山市(2.6%)、绍兴市(2.3%)、台州市(1.4%

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在道路建设方面,全省道路硬化建设的尤其是进村道路建设已经到达一个较高水平,今后重点应该是村内主要道路的硬化建设。在区域的发展上,重点是向山区倾斜、向相对落后西部南部的衢州市、丽水市倾斜。

亮化建设总体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要提高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村的覆盖比例,提高山区村庄的亮化比例,重点区域是衢州市、丽水市。

净化生活设施建设中的饮用水集中净化处理、改厕、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数从已有的村庄比例看,浙江省正处于发展中期,还需要大力发展。比例落后的山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区以及西南地区,更需要加快发展。

畜禽集中养殖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所占村庄比例低,反映浙江省整体正处于发展初期,需要规范引导,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实现人畜分离的居住环境。由于山区以及贫困地区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需要重点鼓励和扶持发展。

(三)村庄基本文教卫生、商业服务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1、村庄基本文教卫生设施比例不高: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数占30.2%,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数占30.3%,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数占21.8%,有卫生室的村数占49.8%,反映总体文教卫生场所设施还远远不够。区域差异看,居委会普遍高于村委会、农场;省定贫困村、省以下定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的比例均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普遍高于乡村;地市中,丽水基本文教卫生设施及覆盖率处于全省最低水平。

2、商业服务设施区域差异大:总体看,约35.5%的村庄即约1/3的村庄有综合商店或超市;从不同区域看,差异较为明显,城镇的比例高了近30个百分点,为59.6%,乡村为29.4%;居委会为73.7%,要远高于村委会和农场的社区;平原地区为51.3%,要高于丘陵地区(38%)和山区(20%);省定贫困村为23.1%,省以下定贫困村为18.4%,少数民族聚居村为18.1%,均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必须加强村庄基本文教卫生、商业服务设施的建设。目前总体建设拥有响应设施村庄的比例还较低,因此,需要大力提高社区内的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同时也需要对山区以及贫困地区的鼓励和扶持。

(四)村庄享受交通、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便利性较强,但区域差异明显。

1、总体水平来看: 各村庄的交通状况较为理想。3公里内有车站和码头的占83.8%离最近的小学距离为3公里内的村有76.3%,中学在3公里以内的村占52.7%,最近的医院或卫生院距离为3公里的村占67%

2从三种类型社区看:设居委会的社区要好于村委会、农场,3公里以内的有车站和码头的村占97.9%,村委会是83.7%,农场是86.8%3公里以内小学的村占98.2%,村委会是76.1%,农场是73.6%3公里以内中学的村占93.7%,村委会是52.3%,农场是60.4%3公里以内有医院的村占95.5%,村委会是65.7%,农场是75.5%

3、从农村普查区的三类不同地势的区域看:平原地区的便利性要好于丘陵地区,而丘陵地区好于山区。3公里以内的有车站和码头的村在平原地区占94.2%,丘陵地区是91.5%,山区是69%3公里以内的有小学的村在平原地区占95.1%,丘陵地区是85.4%,山区是53.1%3公里以内的有中学的村在平原地区占78.5%,丘陵地区是57.8%,山区是26.7%3公里以内的有医院的村在平原地区占87.3%,丘陵地区是74.6%,山区是43.7%

4、三类特殊村庄看:省定贫困村、省以下定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的便利性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公里以内的有车站和码头的村在省定贫困村占69.3%,省以下定贫困村是68.6%,少数民族聚居村是67.6% 3公里以内的有小学的村在省定贫困村占65.4%,省以下定贫困村是53.9%,少数民族聚居村是61.1%3公里以内的有中学的村在省定贫困村占7.7%,省以下定贫困村是28.7%,少数民族聚居村是31.9%3公里以内的有医院的村在省定贫困村占47.7%,省以下定贫困村是43.8%,少数民族聚居村是55.1%

5从城乡比较来看:城镇的条件优于乡村特征明显,3公里以内的有车站和码头的村在城镇比例是97.1%,乡村是80.5%3公里以内的有小学的村在城镇比例是97.3%,乡村是70.1%3公里以内的有中学的村在城镇比例是88.8%,乡村是43.6%3公里以内的有医院的村在城镇比例是94.5%,乡村是60.1%

6、地市区域差异明显:浙江省全省11个地市的村庄的交通状况比较良好,距离最近的车站或码头大部分都在3公里之内,但各地市交通状况两极差别大,3公里以内的占比排在前列是嘉兴(97%)、最差的是丽水市,只有61.6%;3公里以内的有中小学比例最高的是嘉兴市,最低的是丽水市, 嘉兴市3公里以内的有小学比例达到是92.7%,中学是82%;丽水市3公里以内的有小学比例是53.7%,中学是25.9%;3公里以内的有医院或卫生院的村占比最高是嘉兴(82.4%),最低的是丽水(46.9%)。

上述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基本结论表明浙江省交通、教育、卫生的便利性较为理想,今后建设的一个重点是如何实现区域均衡发展问题。为此,进一步提高山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村以及自然村的公共服务便利性建设;在地市区域方面,重点加强丽水等欠发达地区的车站码头、中小学和医院建设,总体提高享受公共服务村庄的比例水平。

 

 

 

 

第二部分      浙江乡镇层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基于浙江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

 

 

浙江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涉及了乡镇层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本部分利用普查汇总相关数据,分析浙江省乡镇层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状况。

    浙江省本次农业普查乡镇层次共计1486个单位(参见表2-1),其中含县政府驻地83个,民族乡镇18个,老区486个。按乡镇类型分,共有461个乡、754个镇、264个街道和7个农场,分别占比31.02%、50.74%、17.77%和0.47%。按不同地势分,乡镇分布在平原地区有504个,在丘陵地区411个和山区地区571个,分别占比33.92%、27.66%和38.43%。

 

表2-1 浙江省乡镇基本特征


 
 


基于乡镇层次,本部分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全省面上乡镇层次的分析;二是分析乡镇层次基础设施建设的11个地市区域差异;三是主要结论和建议。

 

 

一、全省乡镇层次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

(一)乡镇交通

1、总体交通状况

浙江省共1486个乡镇中,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有1298个,占87.35%;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乡镇有1284个,占86.41%;有二级公路通过的乡镇901个,占60.63%;有码头的乡镇有320个,占21.53%;有火车站的乡镇有68个,占4.58%;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乡镇1461个,占98.32%。总的来看,各行政区公路通达率较高,水路和铁路通达率则相对较低。(见表2-2)

 

 

 

 

 

 

表2-2  乡镇交通状况比较

乡镇类别

有火车站的乡镇

有码头的乡镇

有二级公路通过的乡镇

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乡镇

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

  合计

68

(4.6%)

320(21.5%)

901(60.6%)

1284(86.4%)

1298(87.3%)

按乡镇类型分:#乡

3

(0.7%)

50 (10.8%)

117 (25.4%)

324 (70.3%)

323 (70.1%)

              

32

(4.2%)

199(26.4%)

552(73.2%)

689

(91.4%)

704

(93.4%)

            街道

33

(12.5%)

70

(26.5%)

229(86.7%)

264(100.0%)

264(100.0%)

            农场

0(0.0%)

1(14.3%)

3(42.9%)

7(100.0%)

7(100.0%)

按地势分:#平原

40

(7.9%)

147(29.2%)

420(83.3%)

500

(99.2%)

499

(99.0%)

          丘陵

23

(5.6%)

122(29.7%)

296(72.0%)

396

(96.4%)

392

(95.4%)

          山区

5

(0.9%)

51

(8.9%)

185(32.4%)

388

(68.0%)

407(71.3%)

县政府驻地

12(14.5%)

29(34.9%)

79(95.2%)

79(95.2%)

83(100.0%)

民族乡镇

0(0.0%)

0(0.0%)

3(16.7%)

13(72.2%)

15(83.3%)

老区

7

(1.4%)

69

(14.2%)

197

(40.5%)

352

(72.4%)

359

(73.9%)

注:( )内是所占百分比

 

2、各类乡镇交通差异比较分析

(1)、乡交通状况:农业普查的461个乡中有火车站的乡有3个,占0.65%,有码头的乡有50个,占10.85%,有二级公路通过的乡有117个,占25.38%,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乡有324个,占70.28%,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有323个,占70.07%;

(2)、镇交通状况:参与本次农业普查的754个镇中有火车站的镇有32个,占4.24%,有码头的镇有199个,占26.39%,有二级公路通过的镇有552个,占73.21%,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镇有689个,占91.38%,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镇有704个,占93.37%;

(3)、街道交通状况:264个街道中有火车站的街道有33个,占12.50%,有码头的街道有70个,占26.52%,有二级公路通过的街道有229个,占86.74%,所有街道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所有街道都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

(4)、农场交通状况:7个农场中没有火车站,有1个农场有码头,有二级公路通过的农场有3个,所有农场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所有农场都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

根据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从各类乡镇看,乡的交通条件相对差些,“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比例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乡镇”比例与全省相差16个百分点;“有二级公路通过的乡镇”占比只有25.4%,与其它三类乡镇相差较大。“有码头的乡镇”和“有火车站的乡镇”虽然浙江省整体比例较低,但也可看出,乡的比例也要低于镇和街道。四类乡镇中,街道和农场“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的比例和“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乡镇”的比例都达到100%,反映这两类乡镇的交通状况极其便利。

3、不同地势的乡镇交通状况比较

(1)、平原地区。合计有504个乡镇,其中有火车站的乡镇有40个,占7.94%,有码头的乡镇有147个,占29.17%,有二级公路通过的乡镇有420个,占83.33%,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乡镇有500个,占99.21%,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有499个,占99.01%。

(2)、丘陵地区。计有411个乡镇,其中有火车站的乡镇有23个,占5.60%,有码头的乡镇有122个,占29.68%,有二级公路通过的乡镇有296个,占72.02%,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乡镇有396个,占96.35%,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有392个,占95.38%。

(3)、山区地区。合计有571个乡镇,其中有火车站的乡镇有5个,占0.88%,有码头的乡镇有51个,占8.93%,有二级公路通过的乡镇有185个,占32.40%,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乡镇有388个,占67.95%,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有407个,占71.28%。

从以上比较可以发现,平原地区在三类不同地势的乡镇中公路、铁路和水路通达率最高;丘陵地区交通总体水平尚可;山区地区的乡镇交通建设明显滞后,尤其是铁路与水路。

4、三类特殊乡镇交通状况比较

(1)、83个县政府驻地的乡镇:有火车站的有12个,占14.46%,有码头的有29个,占34.94%,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79个,占95.18%,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79个,占95.18%,总体交通设施相当不错,均远高于均值;

(2)、18个民族乡镇:没有一个拥有火车站和码头,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3个,占16.67%,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13个,占72.22%,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15个,占83.33%,交通设施明显滞后。

(3)、486个老区乡镇:有火车站的有7个,占1.4%,有码头的有69个,占14.2%,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197个,占40.5%,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352个,占72.4%,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359个,占73.9%。

上述三类特殊区域的交通设施看,老区的状况与民族乡镇相近,但各类交通指标均落后全省平均水平,老区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比例为40.5%,低于全省20个百分点,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的比例是73.9%,低于全省13个百分点。

(二)农村电网改造完成情况

从表3可看出,各乡镇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接近完成,全省98.3%的乡镇已经完成。

各种类型的乡镇完成率除了农场为71.4%外,其它都在90%以上,差别不明显。即使是老区完成率也达到98.4%。在交通方面落后其它类型的乡一类乡镇,比例达到99.3%。街道这一比例是95.8%,估计是由统计误差引起。

表2-3  乡镇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状况比较

乡镇类别

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乡镇

  合计

1461(98.3%)

按乡镇类型分:#乡

458 (99.3%)

              

745(98.8%)

              街道

253(95.8%)

              农场

5(71.4%)

按地势分:   #平原

493(97.8%)

              丘陵

405(98.5%)

              山区

563(98.6%)

县政府驻地

82(98.8%)

民族乡镇

17(94.4%)

老区

478(98.4%)

注:( )内是所占百分比

(三)乡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情况

1乡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总体供给水平

1486个乡镇中,1155个(77.7%)有邮电所,1311个(88.2%)有储蓄所,490个(33.0%)有影剧院,1321个(88.9%)有图书室或文化站,349个(23.5%)有体育场馆,1256个(84.5%)有广播电视站,644个(43.3%)有公园。总体来看邮电、储蓄、图书室、广播电视站等基本社会服务普及面较广,但体育、公园、影剧院等比例还较低,拥有率分别是23.5%、43.3%、33.0%(参见表2-4)。

表2-4  乡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比较

乡镇类别

有邮电所的乡镇数 

有储蓄所的乡镇数 

有影剧院的乡镇数 

有图书室(文化站)的乡镇数 

有体育场馆的乡镇数 

有广播电视站的乡镇数 

有公园的乡镇数

  合计

77.7%

88.2%

33.0%

88.9%

23.5%

84.5%

43.3%

按乡镇类型分:#乡

41.9%

65.7%

6.7%

80.7%

6.3%

74.4%

9.1%

             

95.6%

98.7%

45.5%

94.6%

27.6%

94.3%

54.1%

            街道

90.2%

98.9%

43.6%

89.0%

42.4%

76.1%

73.1%

            农场

42.9%

42.9%

14.3%

14.3%

0.0%

14.3%

14.3%

按地势分:#平原

95.2%

100.0%

81.9%

96.4%

75.9%

89.2%

94.0%

          丘陵

90.1%

96.8%

49.0%

93.7%

40.7%

85.7%

65.7%

          山区

89.5%

96.6%

35.5%

91.5%

22.6%

92.7%

50.1%

县政府驻地

58.3%

74.6%

17.0%

82.8%

8.9%

77.6%

18.7%

民族乡镇

38.9%

66.7%

5.6%

77.8%

0.0%

72.2%

11.1%

老区

58.2%

74.5%

21.4%

84.6%

13.0%

76.3%

27.2%

 

2、各类乡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比较分析(参见表2-4)

(1)、乡: 461个乡中41.9%的乡有邮电所,65.7%的乡有储蓄所,6.7%的乡有影剧院,80.7%的乡有图书室或文化站,6.3%的乡有体育场馆,74.4%的乡有广播电视站,9.1%的乡有公园。 

(2)、镇:754个镇中95.6%的镇有邮电所,98.7%的镇有储蓄所,45.5%的镇有影剧院,94.6%的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27.6%的镇有体育场馆,94.3%的镇有广播电视站,54.1%的镇有公园。

(3)、街道:264个街道中90.2%的街道有邮电所,98.9%的街道有储蓄所,43.6%的街道有影剧院,89.0%的街道有图书室或文化站,42.4%的街道有体育场馆,76.1%的街道有广播电视站,73.1%的街道有公园;

(4)、农场:7个农场中3个农场有邮电所,3个农场有储蓄所,1个农场有影剧院,1个农场有图书室或文化站,没有农场有体育场馆,1个农场有广播电视站,1个农场有公园。

从上面比较可以发现,镇的有邮电所拥有率(95.6%)、图书室拥有率(94.6%)和广播电视站拥有率(94.3%)的在各类乡镇中最高,街道中有储蓄所拥有率(98.9%)、体育馆拥有率(42.4%)和公园拥有率(73.1%)的比例最高,充分体现了镇与街道在基本社会服务区域的优先地位;乡一级的影剧院拥有率(6.7%)、体育场拥有率(6.3%)和公园拥有率(9.1%)都非常低,反映乡村休闲健身类基本社会服务设施十分欠缺。

3、各类地势的乡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比较分析(参见表2-4)

(1)、平原地区。504个乡镇中有90.08%的乡镇有邮电所,96.83%的乡镇有储蓄所,49.01%的乡镇有影剧院,93.65%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40.67%的乡镇有体育场馆,85.71%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65.67%的乡镇有公园。

(2)、丘陵地区。411个乡镇中有89.54%的乡镇有邮电所,96.59%的乡镇有储蓄所,35.52%的乡镇有影剧院,91.48%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22.63%的乡镇有体育场馆,92.70%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50.12%的乡镇有公园。

(3)、山区地区。571个乡镇中有58.32%的乡镇有邮电所,74.61%的乡镇有储蓄所,16.99%的乡镇有影剧院,82.84%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8.93%的乡镇有体育场馆,77.58%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18.74%的乡镇有公园。

根据上述三类地区比较发现,平原、丘陵、山区的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梯度分布明显。平原地区除有广播电视站的比例稍低外,其它基本社会服务拥有率最高,丘陵地区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位居中间,山区地区的基本社会服务机构不拥有率最低。

4、三类特殊乡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比较分析(参见表2-4)

(1)、县政府驻地乡镇: 83个县政府驻地中79个(95.18%)有邮电所,83个(100.00%)有储蓄所,68个(81.93%)有影剧院,80个(96.39%)有图书室或文化站,74个(89.16%)有广播电视站,78(93.98%)有公园,除了有体育场馆的只占75.90%外,基本社会服务机构几乎覆盖所有乡镇。

(2)、民族乡镇:18个民族乡镇中有7个乡镇有邮电所,12个乡镇有储蓄所,只有1个乡镇有影剧院,14个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没有乡镇有体育场馆,13个乡镇有广播电视站,2个乡镇有公园,基本社会服务机构覆盖率相当低。

(3)、老区乡镇: 486个老区中58.23%有邮电所,74.49%有储蓄所,21.40%有影剧院,84.57%有图书室或文化站,12.96%有体育场馆,76.34%有广播电视站,27.16%有公园,休闲健身类基本社会服务较为欠缺。

三类特殊特区的比较可以看出,县政府驻地乡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几乎覆盖所有乡镇,但另一极的老区乡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却很低,区域差距明显。

(四)乡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数量

1、总体数量水平

1486个行政区内共有1776个邮电所,平均每行政区1.20个,每万人拥有0.40个;7509个储蓄所,平均每行政区5.05个,每万人拥有1.69个;642个影剧院,平均每行政区0.43个,每万人拥有0.14个;2583个图书室(或文化站),平均每行政区1.74个,每万人拥有0.58个;984个体育场馆,平均每行政区0.66个,每万人拥有0.22个;1303个广播电视站,平均每行政区0.88个,每万人拥有0.29个;1671个公园,平均每行政区1.12个,每万人拥有0.38个。从每个行政区平均拥有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数量来看,储蓄所、图书室(或文化站)、邮电所、公园都超过了1,影剧院平均拥有量最低;从人均拥有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数量来看储蓄所和图书室(或文化站)的每万人拥有量最多,影剧院和体育场馆每万人拥有量最少。

表2-5   各类型每个乡镇基本社会服务设施拥有量

乡镇类别

邮电所

储蓄所

影剧院

图书室

体育

场馆

广播电视站

公园

全省平均

1.20

5.05

0.43

1.74

0.66

0.88

1.12

0.45

0.82

0.07

0.88

0.10

0.75

0.16

1.50

5.06

0.58

1.82

0.77

0.98

1.40

街道

1.66

12.54

0.66

3.04

1.36

0.83

2.03

农场

0.43

0.43

0.29

0.29

-

0.14

0.14

平原

1.58

8.73

0.68

2.72

1.41

0.90

1.94

丘陵

1.40

5.29

0.48

1.64

0.46

0.98

1.17

山区

0.71

1.64

0.18

0.94

0.14

0.79

0.37

县政府驻地

2.86

23.58

1.48

4.20

2.34

1.10

4.45

民族乡镇

0.39

0.89

0.06

0.83

-

0.72

0.28

老区

0.77

2.26

0.25

1.05

0.27

0.78

0.73

2、四类乡镇的拥有量

(1)乡:461个乡中平均每乡有邮电所0.45个、储蓄所0.82个、影剧院0.07个、图书室或文化站0.88个、体育场馆0.10个、广播电视站0.75个、公园0.16个。

(2)镇: 754个镇平均每镇有邮电所1.50个、储蓄所5.06个、影剧院0.58个、图书室或文化站1.82个、体育场馆0.77个、广播电视站0.98个、公园1.40个。

3)街道:264个街道中平均每街道邮电所1.66个、储蓄所12.54个、影剧院0.66个、图书室或文化站3.04个、体育场馆1.36个、广播电视站0.83个、公园2.03个。

4)农场:7个农场共有邮电所3个,储蓄所3个,影剧院2个,图书室或文化站2个,体育场馆0个,广播电视站1个,公园1个。

从上述数据发现,镇与街道的平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数量明显高于乡与农场,乡与农场的平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数量无一达到1个,尤其是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数量严重不足,平均不到0.2个。

3、三类不同地势的乡镇

(1)平原地区。504个乡镇中平均每乡镇有邮电所1.58个、每万人拥有0.35个,储蓄所8.73个、每万人拥有1.95个,影剧院0.68个、每万人拥有0.15个,图书室或文化站2.72个、每万人拥有0.61个,体育场馆1.41个、每万人拥有0.32个,广播电视站0.90个、每万人拥有0.20个,公园1.94个、每万人拥有0.43个。

(2)丘陵地区。411个乡镇中平均每乡镇有邮电所1.40个、每万人拥有0.44个,储蓄所5.29个、每万人拥有1.65个,影剧院0.48个、每万人拥有0.15个,图书室或文化站1.64个、每万人拥有0.51个,体育场馆0.46个、每万人拥有0.14个,广播电视站0.98个、每万人拥有0.30个,公园1.17个、每万人拥有0.36个。

(3)山区地区。571个乡镇中平均每乡镇有邮电所0.71个、每万人拥有0.47个,储蓄所1.64个、每万人拥有1.07个,影剧院0.13个、每万人拥有0.12个,图书室或文化站0.94个、每万人拥有0.62个,体育场馆0.14个、每万人拥有0.09个,广播电视站0.79个、每万人拥有0.52个,公园0.37个、每万人拥有0.24个。

根据以上数据比较发现,平原、丘陵、山区的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差异巨大:平原地区每乡镇平均拥有基本社会服务机构量全部大于1,特别是储蓄所和图书室(文化站)分别高达8.73和2.72,影剧院、体育场馆和公园的每万人拥有量均居第一;丘陵地区除影剧院和体育场馆外,每乡镇平均拥有基本社会服务机构量都大于1;山区地区除储蓄所外每乡镇平均拥有基本社会服务机构量都小于1,其中体育场馆、影剧院和公园数严重不足,特别是体育场馆每乡镇平均拥有量不到0.2个,每万人拥有量仅0.09个。

4、三类特殊区域乡镇:

(1)、县政府驻地: 83个县政府驻地平均每镇有2.86个邮电所、平均每镇有23.58个储蓄所、平均每镇有1.48个影剧院、平均每镇有4.20个图书室或文化站、平均每镇有2.34个体育场馆、平均每镇有1.10个广播电视站、平均每镇有4.46个公园,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民族乡镇:18个民族乡镇共有邮电所7个、储蓄所16个、影剧院1个、图书室或文化站15个、没有1个体育场馆、广播电视站13个、公园5个。

(3)老区:486个老区中平均每区有邮电所0.77个、储蓄所2.26个、影剧院0.25个、图书室或文化站1.05个、体育场馆0.27个、广播电视站0.78个、公园0.73个。

可以发现民族乡镇和老区类地区的镇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数量远低于平均水平,尤其是平均每4个乡镇才有一个体育场馆或影剧院,而县政府驻地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数量优势非常明显,远高于平均水平。

 

二、浙江11个地区间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差异

本部分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是基于乡和镇两类乡镇,不包括前文所含的街道和农场。浙江省11个地区参与本次农业普查乡镇级调查的乡镇共1215个,杭州市共有141个乡镇参与乡镇级调查,宁波市共有91个乡镇、温州市共有262个乡镇、嘉兴市共有54个乡镇、湖州市共有60个乡镇、绍兴市共有94个乡镇、金华市共有111个乡镇、衢州市共有93个乡镇、舟山市共有35个乡镇、台州市共有93个乡镇、丽水市共有181个乡镇。

(一)各地市交通和农村电网情况

浙江11个地市的1215个乡镇中,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有1027个,占84.53%%;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乡镇有1013个,占83.37%%;有二级公路通过的乡镇669个,占55.06%%;有码头的乡镇有249个,占20.49%%;有火车站的乡镇有35个,占2.88%;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乡镇1203个,占99.01%。总体看来,公路到达率较高,水路和铁路到达率相对较低,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几近完成。

图2-1 各市交通设施及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完成率

1、杭州市参与乡镇级调查的141个乡镇中有火车站的有7个,占4.96%,有码头的有43个,占30.50%,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98个,占69.50%,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131个,占92.91%,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122个,占86.52%,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有139个,占98.58%。

2、宁波市参与乡镇级调查的91个乡镇中有火车站的有3个,占3.30%,有码头的有19个,占20.88%,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67个,占73.63%,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89个,占97.80%,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88个,占96.70%,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有91个,占100.00%。

3、温州市参与乡镇级调查的262个乡镇中没有乡镇有火车站,有码头的有52个,占19.85%,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90个,占34.35%%,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170个,占64.89%,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184个,占70.23%,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有259个,占98.85%。

4、嘉兴市参与乡镇级调查的54个乡镇中有火车站的有5个,占9.26%,有码头的有31个,占57.41%,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54个,占100.00%,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54个,占100.00%,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54个,占100.00%,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有54个,占100.00%。

5、湖州市参与乡镇级调查的60个乡镇中有火车站的有7个,占11.67%,有码头的有15个,占25.00%,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38个,占63.33%,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60个,占100.00%,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60个,占100.00%,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有57个,占95.00%。

6、绍兴市参与乡镇级调查的94个乡镇中有火车站的有1个,占1.06%,有码头的有7个,占7.45%,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68个,占72.34%,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93个,占98.94%,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92个,占97.87%,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有94个,占100.00%。

7、金华市参与乡镇级调查的111个乡镇中有火车站的有8个,占7.21%,有码头的有1个,占0.90%,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65个,占58.56%,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90个,占81.08%,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102个,占91.89%,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有111个,占100.00%。

8、衢州市参与乡镇级调查的93个乡镇中有火车站的有2个,占2.15%,有码头的有1个,占1.08%,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44个,占47.31%,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79个,占84.95%,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82个,占88.17%,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有92个,占98.92%。

9、舟山市参与乡镇级调查的35个乡镇中没有乡镇有火车站,有码头的有35个,占100.00%,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21个,占60.00%,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33个,占94.29%,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29个,占82.86%,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有34个,占97.14%。

10、台州市参与乡镇级调查的93个乡镇中没有乡镇有火车站,有码头的有37个,占39.78%,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58个,占62.37%,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85个,占91.40%,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85个,占91.40%,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有92个,占98.92%。

11、丽水市参与乡镇级调查的181个乡镇中有火车站的有2个,占1.10%,有码头的有8个,占4.42%,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有66个,占36.46%,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有129个,占71.27%,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有129个,占71.27%,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有180个,占99.45%。

从各市来看,嘉兴市和湖州市的公路、水路、铁路交通整体水平全省最好,杭州、宁波、绍兴稍次,舟山市水路交通设施建设突出,丽水市整体交通设施建设最差;宁波市、嘉兴市、绍兴市和金华市农村电网改造均100%完成。

 

(二)各地市基本社会服务机构覆盖比例情况

图2-2 各市社会基本服务设施覆盖率

参与本次农业普查乡镇级调查的浙江11个地市的1215个乡镇中,914个(75.23%)有邮电所,1047个(86.17%)有储蓄所,374个(30.78%)有影剧院,1085个(89.30%)有图书室或文化站,237个(19.51%)有体育场馆,1054个(86.75%)有广播电视站,450个(37.04%)有公园。


1、杭州市的141个乡镇中,95.74%的乡镇有邮电所,99.29%的乡镇有储蓄所,34.04%的乡镇有影剧院,99.29%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20.57%的乡镇有体育场馆,83.69%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56.03%的乡镇有公园。

2、宁波市的91个乡镇中,100.00%的乡镇有邮电所,100.00%的乡镇有储蓄所,52.75%的乡镇有影剧院,95.60%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30.77%的乡镇有体育场馆,98.90%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80.22%的乡镇有公园,拥有公园的乡镇比例为各市最高。

3、温州市的262个乡镇中,47.33%的乡镇有邮电所,拥有邮电所的乡镇比例为各市最低,64.50%的乡镇有储蓄所,22.14%的乡镇有影剧院,82.06%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15.27%的乡镇有体育场馆,61.83%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25.95%的乡镇有公园。

4、嘉兴市的54个乡镇中,100.00%的乡镇有邮电所,100.00%的乡镇有储蓄所,59.26%的乡镇有影剧院,100.00%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37.04%的乡镇有体育场馆,100.00%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除了拥有公园的乡镇比例为50.00%外,其余各项比例均为全省最高。

5、湖州市的60个乡镇中,95.00%的乡镇有邮电所,98.33%的乡镇有储蓄所,43.33%的乡镇有影剧院,96.67%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30.00%的乡镇有体育场馆,100.00%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53.33%的乡镇有公园。

6、绍兴市的94个乡镇中,92.55%的乡镇有邮电所,98.94%的乡镇有储蓄所,35.11%的乡镇有影剧院,94.68%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32.98%的乡镇有体育场馆,96.81%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51.06%的乡镇有公园。

7、金华市的111个乡镇中,86.49%的乡镇有邮电所,95.50%的乡镇有储蓄所,27.03%的乡镇有影剧院,90.09%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16.22%的乡镇有体育场馆,96.40%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36.94%的乡镇有公园。

8、衢州市的93个乡镇中94.62%的乡镇有储蓄所,81.72%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拥有邮电所、影剧院、体育场馆和公园的乡镇比例均为全省最低:93.55%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64.52%的乡镇有邮电所,18.28%的乡镇有影剧院,8.60%的乡镇有体育场馆,8.60%的乡镇有公园。

9、舟山市的35个乡镇中,94.29%的乡镇有邮电所,97.14%的乡镇有储蓄所,45.71%的乡镇有影剧院,97.14%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14.29%的乡镇有体育场馆,88.57%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51.43%的乡镇有公园。

10、台州市的93个乡镇中,91.40%的乡镇有邮电所,90.32%的乡镇有储蓄所,33.33%的乡镇有影剧院,91.40%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23.66%的乡镇有体育场馆,95.70%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40.86%的乡镇有公园。

11、丽水市的181个乡镇中,50.83%的乡镇有邮电所,19.34%的乡镇有影剧院,9.94%的乡镇有体育场馆,91.16%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9.94%的乡镇有公园,拥有储蓄所和文化站的乡镇比例全省最低:71.27%的乡镇有储蓄所,81.22%的乡镇有图书室或文化站。

从各地市看来,嘉兴、湖州、宁波和杭州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基本社会服务机构覆盖率最广,而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衢州和丽水的基本社会服务机构覆盖率最低。

 

(三)各地市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数量比较

参与本次农业普查乡镇级调查的浙江11个地市的1215个乡镇中共有1336个邮电所,平均每乡镇1.10个;4195个储蓄所,平均每乡镇3.45个;466个影剧院,平均每乡镇0.38个;1779个图书室(或文化站),平均每乡镇1.46个;626个体育场馆,平均每乡镇0.52个;1082个广播电视站,平均每乡镇0.89个;1133个公园,平均每乡镇0.93个。

表2-4 各地市平均每乡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数量

      地区

邮电所个数 

储蓄所个数 

影剧院个数 

图书室(文化站)个数 

体育场馆个数 

广播电视站个数 

公园个数

           合计

1.10

3.45

0.38

1.46

0.52

0.89

0.93

          杭州市

1.19

4.29

0.41

1.74

0.42

0.84

1.66

          宁波市

1.81

5.87

0.58

1.55

0.44

1.01

2.59

          温州市

0.69

2.30

0.25

1.16

0.29

0.63

0.78

          嘉兴市

2.11

7.33

0.83

1.41

0.50

1.02

0.76

          湖州市

1.85

4.78

0.90

1.93

1.90

1.03

1.18

          绍兴市

1.37

4.80

0.36

1.39

0.63

0.97

0.96

          金华市

1.25

3.22

0.41

1.81

0.33

1.05

0.83

          衢州市

0.69

2.00

0.18

1.10

0.12

0.97

0.19

          舟山市

1.34

3.83

0.54

1.31

0.37

0.89

1.26

          台州市

1.15

3.27

0.41

2.80

1.76

0.99

0.74

          丽水市

0.61

1.87

0.21

0.87

0.14

0.93

0.19

 

1、邮电所:乡镇中拥有数量最多的是嘉兴市,54个乡镇共有邮电所114个,镇均拥有量全省最高,平均每乡镇2.11个,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其次是宁波市,91个乡镇共有邮电所165个,平均每乡镇1.81个;拥有数量最少的是丽水市,181个乡镇共有邮电所111个,平均每乡镇0.61个;此外,温州、衢州也较低,平均每乡镇0.69个。

2、储蓄所:乡镇中拥有数量最多的是嘉兴市,共有储蓄所396个,平均每乡镇7.33个,超过均值两倍;其次是宁波市,91个乡镇共有储蓄所534个,平均每乡镇5.87个;拥有数量最少的是丽水市,181个乡镇共有储蓄所339个,平均每乡镇1.87个;衢州也较低,平均每乡镇2个。

3、影剧院:湖州市的60个乡镇影剧院54个,镇均拥有量全省最高,平均每乡镇0.90个;其次是嘉兴,影剧院45个,平均每乡镇0.83个;影剧院最少的是衢州,平均每乡180.87个;丽水也较低,平均每乡镇0.21个,大约5个乡镇才有一个。

4、图书室或文化站:乡镇中拥有数量最多的是台州市,图书室或文化站260个,平均每乡镇2.80个;其次是湖州市,平均每乡镇1.93个;拥有数量最少的是丽水市,平均每乡镇0.87个;衢州也较低,平均每乡镇1.1个。

5、体育场馆: 湖州市的60个乡镇体育场馆114个,镇均拥有量和万人拥有量均为全省最高,平均每乡镇1.90个,其次是台州市,平均每乡镇1.76个;拥有量最少的是丽水、衢州,平均每乡镇分别只有0.14个0.12个。

6、广播电视站:各地市乡镇拥有数量差别较小。最高的是金华,平均每乡镇1.05个,最低的是温州,平均每乡镇0.63个。

7、公园:宁波乡镇拥有公园236个,乡镇均拥有量为全省第一,平均每乡镇2.59个,超过均值的2.5倍。其次是杭州,乡镇拥有公园公园234个,平均每乡镇1.66个。拥有量最少的是丽水、衢州,平均每乡镇只有0.19个。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发现,平均每乡镇拥有各类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在地市排在前列的是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如杭嘉湖、宁波等地;而拥有量靠后的主要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势是山地、丘陵的丽水、衢州等地。这两类地区的拥有各类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差距较为明显。

三、简要结论和建议

(一)交通设施总体水平较高,区域差别明显。

浙江省1486个乡镇中,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占87.35%;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的乡镇占86.41%;老区的状况与民族乡镇相近,但各类交通指标均落后全省平均水平,老区有二级公路通过的比例为40.5%,低于全省20个百分点,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的比例是73.9%,低于全省13个百分点。四类乡镇中,街道和农场,反映这两类乡镇的交通状况极其便利。平原地区在三类不同地势的乡镇中公路、铁路和水路通达率最高;丘陵地区交通总体水平尚可;山区地区的乡镇交通建设明显滞后,尤其是铁路与水路。

因此,未来交通建设的重点是老区、民族地区的乡和镇。

(二)农村乡镇的电网改造接近完成,区域差别不明显。

各种类型的乡镇完成率除了农场为71.4%外,其它都在90%以上。即使难度较大的老区完成率也达到98.4%,乡一类乡镇比例达到99.3%。因此,电网设施建设不是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三)农村基本社会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别显著

乡镇中,邮电、储蓄、图书室、广播电视站等基本社会服务覆盖率较高,面较广,但体育、公园、影剧院等覆盖比例还较低,拥有率分别是23.5%、43.3%、33.0%,说明体育场馆、影剧院和公园等休闲健身类基本社会服务需要重点发展。

四类乡镇类型中,镇和街道基本社会服务机构的拥有率处于较高比例,而乡一级相对较低,影剧院拥有率(6.7%)、体育场拥有率(6.3%)和公园拥有率(9.1%)处于更低水平。平原、丘陵、山区的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梯度分布明显。平原地区基本社会服务拥有率最高,丘陵地区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位居中间,山区地区的基本社会服务机构不拥有率最低。三类特殊特区中,县政府驻地乡镇基本社会服务机构几乎覆盖所有乡镇,但另一极的老区乡镇和民族乡镇的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却很低,区域差距明显。

为使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均衡发展,需要重点在乡一级、山区和老区等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拥有率相对低的地区加强投资建设。

(四)浙江省11个地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差异明显,平原和发达地区明显优于山区和落后地区。嘉兴市和湖州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最好。嘉兴交通设施建设完备,所有乡镇均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均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均有二级公路通过,有码头和火车站的乡镇比例较高。基本社会服务机构方面,所有乡镇都有邮电所、储蓄所、广播电视站、图书室或文化站,除每两个乡镇才有一个公园外所有基本设施机构覆盖乡镇比例均为全省最高,邮电所、储蓄所镇均拥有量全省最高。湖州市所有乡镇均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距离小于50公里且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影剧院镇均拥有量全省最高,体育场馆镇均拥有量和万人拥有量均为全省最高。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差的是衢州市和丽水市,两市乡镇的基本社会服务机构覆盖面最低,储蓄所、图书馆、影剧院和体育场馆的镇均拥有量均为全省最低。而且丽水市公路建设落后,仅有三分之一强的乡镇有二级公路通过。

因此,从地市区域看,丽水、衢州乡镇基础设施处于全省末端,而其经济发展又相对落后,地势又是山地、丘陵为主,应该是未来浙江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发展和支持的区域。

第三部分  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

           ——基于浙江2003-2006年县域数据的实证研究

一、引

基础设施作为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受关注的领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问题已成为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理论探索领域。

本文基于2003-2006年的浙江省分县面板数据分析浙江省各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业农村部门和非农部门长的贡献,并估计各种基础设施投资在不同地区的弹性,以期为政府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投资类型上进行配置提供决策参考,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此部分研究以补充和印证农业普查资料的分析结论。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基础设施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范围,在此部分的实证研究中,涉及农村水利建设、农村教育、农业科研、农村道路交通、农村信息化、农村电力等6种农村基础设施。

二、模型构建

国内外有关利用面板数据研究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的生产函数估计的文献很多。Munnell1990a)用美国48个州1970-1986年的数据,发现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大约为0.1;对4个地区进行回归,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介于东北地区的0.07到南部地区的0.36之间。Binswanger,KhandkerRosenzweig1993)用印度85个区1960-1981年的数据,发现农业产出对道路投资的弹性为0.2。李泊溪、刘德顺(1999)认为对区域收入差异影响较大的基础设施是那些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和影响劳动者的区域和企业选址的基础设施。

本文通过建立系统方程来测算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的影响。


方程(1)为农业生产函数,因变量为农业总产值(AYt),土地(LANDt)、劳动力(ALABORt)、化肥(FERTt)和机械(MACHt)是常规投入。本文选择了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农村水利建设、农村教育、农业科研、农村道路交通、农村信息化、农村电力等6种农村基础设施,这里分别以以下变量代表上述基础设施投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资(RDEt),有效灌溉面积(IRt),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EDUt),道路长度(ROADt),农村用电量(ELECt),固定电话户数(PHONEt)。

方程(2)为非农部门的生产函数。因变量为非农产业总产值(NAYt)。自变量为非农部门的劳动力投入(NALABORt)以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资(RDEt),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EDUt),道路长度(ROADt),农村用电量(ELECt),固定电话户数(PHONEt)。为了反应农业增长对非农部门的影响,在第二个方程中引入了农业总产值(AYt)。

与多数学者采用的农业生产函数估计类似,本文采用传统的Cobb-Douglas函数形式来估计农业部门方程和非农业部门方程。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使用的是2003-2006年浙江省58个分县市的面板数据。这套时间序列和截面相结合的面板数据的优势在于增加了因变量的变异程度及总观察值,从而减少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提高了生产函数估计的准确程度,并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回报率及其对地区不平衡发展影响的测算结果的可信度。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根据各县市所属地级市的财政总收入标准把浙江58个县市归入三个级别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经济较发达地区——嘉兴、湖州、绍兴、金华;经济落后地区——舟山、衢州、丽水。

下面模型分析所选用的数据来源于历年《浙江统计年鉴》、《浙江农村统计年鉴》、《浙江财政年鉴》、《浙江乡镇统计年鉴》。

农业产出——农业产出用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农业总产值表示。

非农业产出——非农业产出用1990年不变价格的乡镇企业总产值表示。但由于数据的可得性,用各市县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产值减去第一产业总产值表示非农业产出。

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存量指标,具体指每年年末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数。考虑数据的可得性,用各市县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来表示农业劳动力。

非农业劳动力——非农业劳动力也是存量指标,具体指每年年末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数,用各市县的全社会从业人员减去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来表示非农业劳动力。

土地——土地指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总面积,用机耕面积来表示土地投入。

机械——机械指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总动力,用农业机械总动力来表示机械投入。

化肥——化肥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农药化肥投入,用化肥折纯量来表示化肥投入。

灌溉——灌溉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投入,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来表示灌溉基础设施投资。

科研——农业科研公共投资指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的部分,本文的农业科研公共投资用科学事业费来表示。

教育——教育变量用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平均受教育年限用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平均每百个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来计算。对于受教育年限的计算假定:文盲和半文盲为0年,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中专13年,大专及以上15年。

道路——道路基础设施投资用各市县道路长度来表示。

电力——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用各市县历年农村用电量表示。

通信——通信基础设施投资用各市县历年固定电话户数表示。

四、结果估计及分析

(一)农业生产函数的估计

估计三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函数用了浙江省58个分县2003-20064年间232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农业部门生产函数估计结果见表1

劳动力投入变量参数在省内及三个地区均显著,经济越不发达,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越大,说明随着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投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

土地投入变量参数除了对经济较发达地区不显著外,对其他两个地区及全省内都显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投入对农业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副作用,这可能由于随着浙江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速度的进一步加快,

土地的成本迅速提高,相应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投入成本提高,对于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土

地成本投入也不高,因此土地对农业生产率还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不过就全省水平来讲,土地投入对浙江农村农业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负相关。

3-1  农业部门生产函数弹性系数估计

 

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较发达地区

经济落后地区

全省

劳动力

0.0682.12*

0.1151.90*

0.3236.96*

0.1584.45*

 

-0.121-7.38*

-0.069-1.73

0.2663.01 *

-0.048-4.69*

 

0.2474.28*

0.2185.10*

0.1361.29

0.1826.69*

 

0.1592.52*

0.1273.79*

0.2745.43*

0.1362.45*

 

0.0154.29*

0.1165.12*

0.3783.50*

0.1262.19*

 

0.2958.29*

0.1482.57*

0.0941.79

0.1852.06*

 

-0.226-2.46*

0.1012.76*

0.1922.38*

0.1142.83*

 

0.0982.16*

0.0684.76*

0.0423.01*

0.0582.66*

 

0.1381.26

0.1551.82

0.4112.68*

0.1130.35

 

0.1915.16*

0.1612.74*

-0.1150.53

0.1595.04*

注:*表示10%统计显著水平。括号内为T统计值。R2=0.946

 

机械投入变量参数除了在经济落后地区不显著外,在其他两个地区及全省地区内都与农业生产率有显著的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经济落后地区农业现代化还远远不够造成机械投入对农业生产率无显著影响。

化肥投入变量参数在三个地区及浙江省内都与农业生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在落后地区,化肥的投入变量的参数最大,这可能说明在边远地区由于农村现代化落后,化肥的有效投入在这些地区的回报率很大。

灌溉投入变量参数在三个地区及浙江省内都与农业生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灌溉变量的参数非常小,即灌溉投资的边际回报率已经下降到再增加投资也不会显著增加农业产出的水平,这可能由于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灌溉耕地有效率相当高,进一步投资产生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故今后的投资应该着眼于现有公共灌溉系统的使用效率上。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灌溉投资的边际回报率还是很高的,政府的投资重点应该是加大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业科研投资变量的参数在所有地区都是正值,除了在经济落后地区科研投资不显著外,其他地区都与农业生产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科研投资的滞后效应在边远经济落后地区还没显现,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科研投资加速了当地的农业现代化,从而对农业生产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参数最大,影响和作用也最明显。

农业教育投资变量的参数在所有地区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唯一例外的是经济发达地区。这可能是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发达,农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开始下降,投资教育有助于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从而对农业生产的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而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及落后地区来讲,农村教育投资还是有非常高的投资回报率,政府应当把农村教育投资投向正确的地区。

电力投资变量的参数在所有地区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且经济越发达,电力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也越大。但是电力对农业生产率的投资边际回报率却很低,已经达到再增加投资也不会增加农业产出的程度。这可能是由于浙江省确定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农业生产,降低了电力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同时考虑到电力投资的溢出效益及其对农村社会生活带来的和谐稳定,故政府并不能因为电力投资的低收益率而放弃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

道路投资变量的参数只有在经济落后地区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且在该地区弹性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道路密度已经相当高,进一步投资产生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故今后的投资应该着眼于现有农村道路的使用效率上。而投资道路对农业生产的边际回报率在经济落后地区很高,因此政府可以适当加强在落后地区的道路投资。

通信投资变量的参数除了在落后地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其他地区及全省内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发现落后地区的通信投资变量参数为负值,这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如果道路不发达,投资电话对农业生产的回报可能是负的(因为落后地区的道路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第二,与教育投资相似,改善通信设施可能会使一部分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这会对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二)非农产业生产函数的估计

3-2是农村非农部门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

3-2  非农业部门生产函数弹性系数的估计

 

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较发达地区

经济落后地区

全省

劳动力

0.6856.82*

0.4286.75*

0.3862.42*

0.5455.85*

 

0.2826.24*

0.2052.75*

0.1021.68

0.2615.62*

 

0.4515.72*

0.2934.63*

0.1855.92*

0.3165.46*

 

0.2423.98*

0.2053.65*

0.3084.77*

0.2903.37*

 

0.4824.68*

0.3855.97*

0.2164.49*

0.4684.42*

农业产出

0.1293.21*

0.0894.88*

0.0654.36*

0.0952.82*

注:*表示10%统计显著水平。括号内为T统计值。R2=0.928

 

劳动力变量的参数在所有地区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且不同地区间的弹性存在较大的差别,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非农劳动力对非农产出的影响越大。这可能是由于我省非农经济活跃,而劳动力即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又是非农经济的主导因素,所以非农劳动力对我省的非农部门的产出有显著的重要影响。

教育变量的参数除了在经济落后地区不显著外,在其他地区都与农村非农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地区经济越发达,其教育对非农经济的边际回报率也越高,这可能是由于教育提高了非农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能更好地促进非农就业,从而增加非农部门的产出。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作用不显著,可能是由于该地区非农经济不够发达,受教育而从事非农经济的劳动力较少,而且教育作为公益性投资,由于其存在溢出效益和滞后效益,因此政府不能放弃教育在边远落后地区的投资。

电力变量的参数在所有的地区都为显著的正相关,而且其对非农部门的边际回报率比对农业部门大很多。这可能是由于浙江非农经济活跃,而且用电量非农部门远远大于农业部门,因此电力对非农部门的贡献也远远大于对农业部门的贡献。

与农业部门生产函数估计不同,道路变量的参数不但与经济落后地区的非农部门显著正相关,而且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农部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第一,在欠发达地区增加道路投资既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增加,同时又助于非农部门的发展,而且可能对非农部门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二,经济发达地区非农经济活跃,周边地区市场交易引致的道路需求急剧增加,因此经济发达地区的道路投资也能有效促进非农部门的发展。

与农业部门生产函数估计不同,通信变量的参数不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农部门显著正相关,而且与经济落后地区的非农部门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通信技术的提高,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提升劳动力素质的同时,可以使素质较高的那部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进去非农部门。

农业生产变量的参数在不同的地区对非农部门的影响都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弹性较小。说明农业产出的增长,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和提高非农工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农部门的发展。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运用2003-2006分县面板数据分别估计了浙江省不同地区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主要有以下结论和政策含义:

第一,基础投资对农业和非农产业的产出弹性都为正,反映其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了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外,基础投资对农业的产出弹性都为正的值,按大小分别是科研(0.185)、通讯(0.159)、灌溉(0.126)、教育(0.114)、电力(0.058),反映了科研、通讯、灌溉、教育、电力的投入对农业有积极的作用。而在非农产业的产出弹性中,基础投资对产出弹性也是正的,说明对非农产业的作用也是正向的。因此,从县域经济看,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是农业部门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且是促进非农部门发展的重要力量。把基础设施投资对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弹性相比,可发现基础设施变化引起的非农产业的增长比例要高于农业部门。

第二,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在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差异明显。

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除了道路之外(道路没有通过统计检验)都对农业经济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中除了科研、通信(没有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其它各类设施检验通过表明对农业经济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作用的差异性明显,灌溉对农业的产出弹性在发达地区和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有差异,欠发达地区最高,为0.378,发达地区最低,是0.015,较发达地区的弹性值界于中间;科研对农业的产出弹性在发达地区和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异与灌溉正相反,经济越发达,科研的产出弹性越高;道路产出弹性只在经济落后地区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且在该地区弹性较高,为0.411,即道路投资增加1%,会带来农业产值增加0.4%

可见,灌溉和道路建设对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对农业产出的效果更好,为此,要重点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灌溉投资和经济落后地区的道路建设,以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三,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在不同地区的非农业产业影响差异也明显。

对非农部门来说,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都会对农村非农部门经济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在经济发达地区,道路和电力的投资对非农部门的弹性较高;而在欠发达地区,教育和通信的投资对非农部门的弹性较高,说明教育和通讯在欠发达地区应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总体来讲,各类基础设施对农业和非农产业的作用明显,但不同地区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要提高农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既需要加大对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也需要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行区别对待,以达到各区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课题承担单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课题负责人:潘伟光

课题组成员:潘伟光  李兮芝  谢晶晶 

 

 

参考文献

[1]     Aschauer, D. A. 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923: 177-200

[2]     Binswanger, H. K. & Rosenzweig, M. How Infrastructure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ffect Agricultural Output and Investment in India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341: 337-366

[3]     Munnell, A. How does public infrastructure affect regional performance? [J]. 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 1990b7: 1-32

[4]     Munnell, A. Why has productivity growth declined? Productivity and public investment [J]. 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 1990a6: 3-22

[5]     邓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6]     黄季焜.中国农业的过去和未来[J].管理世界,20043):17-21

[7]     鞠晴江,庞敏.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4):89-92

[8]     匡远配.贫困地区县乡财政体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9]     李伯溪,刘德顺.中国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19952):106-111

[10] 李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益的数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2):5-9

[11] 刘伦武.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动态计量模型与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60-65

[12] 刘晓昀,辛贤和毛学峰.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收入和支出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31):31-36

[13] 罗仁福,张林秀和黄季焜等.村民自治、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投资[J]经济学(季刊)200631295-1310

[14]     马林靖张林秀罗仁福中国农村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投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8):20-2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