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浙江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索 引 号: | 12330000727183266J/2017-20464 | 主题分类: | 统计 |
发布机构: | 省统计局 | 公开日期: | 2017-08-01 |
文 号: | 有 效 性: |
12330000727183266J/2017-20464
统计
省统计局
2017-08-01
上半年浙江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发布时间:2017-08-01 18:07
来源: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访问次数: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今年以来,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积极因素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一、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1.工业生产稳中有升,物量产品增长面扩大。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提高1.0和1.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从月度看,3-6月增速分别为7.9%、7.6%、8.1%和8.3%,总体呈稳中有升的增长态势。物量产品增长面扩大。上半年,在统计的48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311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177种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178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产品产量增长面为63.6%,比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
2.利润和收入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4.7%和14.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38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或扭亏为盈,占76.3%,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全面落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举措,外资企业支撑作用增强。上半年,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增长18.1%,对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31.4%,比去年同期提高16.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各经济类型企业最高。相关经济效益指标逐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分别为11.5%、6.8%和6.3%,比一季度分别提高0.8、0.2和0.8个百分点。6月末,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17.3%和8.4%,比3月末分别下降4.7和3.8个百分点。
3.景气指标整体较好,积极因素有所增强。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市场供求关系有所改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自去年11月份同比止跌回升后持续增长,今年3-6月增速分别为5.0%、4.1%、3.7%和4.0%。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增长4.4%,而去年全年下降1.7%。工业用电稳步增长。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增长7.7%,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提高3.7和0.8个百分点,比全社会用电高1.2个百分点。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温和回升。二季度景气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50.7%,比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认为“一般”和“不佳”的企业分别占46.7%和2.6%,比一季度分别下降1.4和1.1个百分点。
二、新旧动能齐发力,协同推进工业经济增长
1.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旧动能不断焕发生机。大力实施“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加工和农副食品加工等10个传统制造业(以下简称传统制造业)生产和效益双双提升。上半年,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0.9%。其中,纺织、服装、皮革、橡胶、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4.2%、4.2%、5.5%和4.0%,增速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回升。利润总额增长24.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0.1个百分点,对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60.2%)比去年同期提高44.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10个行业利润均保持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工、化纤、造纸和有色金属加工业分别增长14.8%、30.9%、52.4%、67.1%和1.1倍,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绍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上半年,绍兴织造、印染、黄酒和化工等重点传统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17.4%、24.4%、24.6%和4.5%。
2.新产业新企业新产品快速成长,新动能不断积聚。新产业蓬勃发展。上半年,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3%、10.8%和10.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5.6、3.1和2.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8.8%、40.3%和27.0%,比重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3、0.9和0.7个百分点。八大万亿产业中,信息、高端装备、时尚、节能和健康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8.9%、5.8%、7.9%和9.8%。新产品迅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0.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9.7%。新产品产值率为33.6%,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运动型多用途轿车、智能手机、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子器件等一系列符合转型升级趋势的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0倍、30.8%、80.0%、11.0%和1.3倍;工业机器人1584套,增长14.2%。受近期兴起的共享单车市场的影响,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增长17.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设立企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上半年,新设立企业(2017年新开工和2016年“小升规”企业)3356家,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和10.0%。新动能积聚促进投入产出效率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22.1万元/人,增长6.4%。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9.0元和100.8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6.5元和11.9元。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1.“三去一降一补”成效突出。去产能推进有力。加大落后和过剩产能淘汰力度,扎实推进钢铁、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化解。上半年,淘汰改造69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7500家脏乱差小作坊,处置 “僵尸企业”228家。粗钢、钢材和平板玻璃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2.6%、9.0%和6.9%。去库存步伐稳健。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长4.7%,增速比3月末回落2.0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1天,比去年同期减少2.2天。去杠杆成效明显。积极推动市场化兼并重组,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企业杠杆率持续降低。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2%,比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降成本再发力,在去年减负降本综合性政策和降成本三年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再出台35条新措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为8.8元,比去年同期减少0.5元,延续年初以来的下降趋势。税金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1%,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积极补齐创新短板,企业科技投入有所加大。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企业数占27.8%,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22.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
2.出口形势明显好转,结构逐步优化。在国外需求市场好转、“一带一路”倡议等因素的作用下,今年以来工业出口形势明显回升,出口结构逐步优化。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 6169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和一季度分别提高9.9和0.7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交货值分别为2836、3024和15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6.0%、49.0%和25.0%,比重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8、1.0和0.5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7%,增速比工业制成品出口高2.3个百分点,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44.6%,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3.用工需求趋稳回升,行业分布有所改善。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679万人,同比增长1.2%,自年初转正后保持平稳增长。二季度景气调查结果显示,用工需求比上季度回升的企业数占16.4%,比去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看,新增用工人数主要集中在汽车、通信设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和金属制品等装备制造行业,分别为4.1、2.1、2.0、1.5和0.9万人,合计10.6万人,超过规模以上工业新增用工人数(8.2万人)。农副食品加工、服装、皮革、化学原料、化纤和黑色金属冶炼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平均用工人数同比下降。
总的来看,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工业经济延续了一季度稳中向好态势,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持续较快增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企业效益状况明显好转,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程进一步深化。但也必须看到,当前工业投资增长不快,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然比较困难,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下阶段,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势头。
(工业处 赵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