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历次调查 > 人口抽样调查 > 课题选编

台州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4-08-28 10:25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经济理论与实践都说明,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最稀缺的资本。一方面,任何物质资本和资源在生产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过程,都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劳动者技能和科学技术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更多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资本资源的取得,同样需要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具有相应知识技能水平的劳动者。而这些都需要人的素质来体现,通过人的活动来发挥。为此,运用相关数据及资料,分析台州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重点研究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从人口素质与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来看,无论是时代向前发展还是理论不断演进,总可以得到这样的规律,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人口素质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一)人口素质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科学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手段,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强劲推进剂,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了人口素质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与高素质的劳动者。经济的活动主体永远是人,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在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中,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得人力、物力、财力达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0世纪后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主导着世界,这与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和众多的高素质人才是密不可分的,美国 15-6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2年,为世界领先,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点。而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这与日本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早在70年代日本就已经实行了9年免费义务教育,人口素质的提高是日本能成为世界最为发达地区之一的有力保障。

(二)经济发展带动人口素质提高

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国民收入的提高、国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国家财政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国际经济活动活跃等方面。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国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使得民众有更多的经济实力投入到教育以及医疗健康事业中去。国家的收入增加,使得政府能够有更多的财力投入科、教、文、卫、体事业上,从而使人口素质的持续提高有了经济保证。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黄金时期”,各国都十分注重人口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口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在经济科技领域大幅度领先世界。

二、台州人口素质的基本特征

(一)人口文化程度

2010年,台州总人口为596.88万人,200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大学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由1855人上升至5954人;高中由9237人上升至11614人;初中由31517人上升至34787人;小学由38091人下降至32510人。十年来,全市人口的素质有很大提高,但与全省和全国比较还存在差距。每10万人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仅为全省的63.8%,仅为全国的66.7%;高中文化程度人数分别为全省和全国的85.6%82.8%(见表1)。

1  2010年台州每10万人受教育程度

                                                单位:人

受教育程度

台州

浙江

全国

大学以上

5954

9330

8930

   

11614

13562

14032

   

34787

36681

38788

   

32510

28819

26779

 (二)人口文化年龄构成

分析2000年和2010年台州人口的文化年龄构成,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的人口,明显年轻了。

2000年,具有大专文化程度最多的年龄区间为2529岁,2010年为2024岁;2000年,具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最多的年龄区间为2529岁,2010年为2024岁;2000年,具有研究生文化程度最多的年龄区间为3539岁,2010年为2529岁。十年间,相同的文化程度,受教育的年龄提前了510年。

(三)文盲人口及构成

2010年台州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为48万人,与2000年相比,文盲人口减少5.16万人,文盲率由10.2%下降为9.5%,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男性文盲人口为12.61万人,女性文盲人口35.39万人,分别占其常住人口的4.1%12.3%,比2000年的4.3%12.5%均下降0.2个百分点。文盲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有较大的差别,女性文盲比例高出男性2倍。

三、台州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分别用文教指数、人力资源能力系数来分析台州人口素质,以及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影响。

(一)文教指数

本文设定的文化教育指数统计对象为6岁及6岁以上人口。

计算公式为:

C=Uy1+Hy2+My3+Ly4+Iy5/U+H+M+L+I

计算式中C为文教指数,UHMLI分别为大专及以上,高中(含中专)、初中、小学、文盲人口数;Y1Y2Y3Y4Y5分别为受教育年限,按Y1=16Y2=11Y3=8Y4=5Y5=0设定。本文作上述设定主要是从有利于对比分析考虑。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台州文教指数如下(见表2

2   19822010年台州文教指数

年 份

各类文化程度人口在文教指数中所占份额

文教

指数

大专及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

1982

0.04

0.54

1.38

2.26

4.22

1990

0.10

0.71

1.83

2.29

4.92

2000

0.33

1.14

2.83

2.14

6.45

2010

1.03

1.38

3.00

1.75

7.15

 

从上表发现,文教指数在四次人口普查之间平均以1个点左右的速度增加,从内部构成看,2000年以来,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在文教指数中份额下降较快,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的份额提高最快,从0.33提高到1.03

文化教育指数的提高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文教指数的提高,从1980年至2010年台州人均生产总值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见表3)。 

3  台州19802010GDP变化情况

指 标 名 称

1980

1990

2000

2010

GDP(亿元)

14.28

78.91

613.31

2426.45

人均GDP(元)

311

1534

12348

41777

人口总数(万人、口径略有差异)

461.61

487.64

515.37

596.88

 

(二)人力资源能力系数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研究人力资源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提出了“人力资源能力系数”概念。

人力资源能力系数=(文盲人数×1+第二产业人数×10+科学家工程师×100/全社会总人口。

人力资源能力取值范围在1100之间,并有如下分类: 

人力资源能力系数分类

人力资源能力系数

人力资源能力水平

小于5

很弱

510

较弱

1015

中等

1520

较强

2030

很强

大于30

极强

 

按此公式,利用台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进行计算,其中科学家工程师以抽样数据中专业技术人员数替代。

台州人力资源能力系数=48575×1+204053×10+23160×100/604070=7.30

显然,根据上述分类和计算,2010年台州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为7.30,与2000年的5.36比较,进步明显,但还处在较弱行列,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根据一般规律,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与人均GDP两者之间有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人力资源能力系数大于10之后,人均GDP将会产生非线性的增长,当人力资源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人力资源能力系数越高的地区也是财富积累较快的地区。台州要实现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有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上的跨越。

综上所述,以可以计算的指标衡量,台州人口素质水平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经济的发展水平又是处在全国较为发达的行列。如何解释这种反差呢?这是因为教育投资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全部,劳动技能、技艺、经营经验甚至行为方式、文化传统都是构成人力资本的因素。台州长期以来一直是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哺育并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受此影响,台州人善于经商,善抓机遇,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改革开放后,台州产业结构的区域特色比较明显,产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依托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劳动者在这种条件下,不脱离生产岗位,通过在岗训练也能形成人力资本,并产生“外在效应”,即表现为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收益都发生递增。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完全等同于受教育程度。

四、台州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技术进步狭义地讲,是通过工具设备和工艺的改进、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广义地讲,是由技术变革引起生产要素的变化而导致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过程。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转变。影响技术进步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很多,但最深层的因素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文化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提高。

选择与技术进步、增长方式密切相关的人才、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特别是制造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来分析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一)人才分布有效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10年,台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2.89万人,比2000年增加9.34万人,占从业人口的6.3%,比2000年时的4.5%提高1.8个百分点。从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分布看,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占2.1%,比2000年下降0.1个百分点;制造业占24.6%,比2000年提高1.3个百分点;而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占到40.8%,比2000年提高4.7个百分点。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分布的变化,集中体现了台州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从业人员文化科技素质的要求,越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就越大,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就越高。

(二)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明显提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00年至2010年期间,台州从业人口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2010年台州从业人口中受过大学教育的占8.2%,比2000年时的2.5%有较大提高。而接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的占37.1%,比2000年下降了14.5个百分点。

以制造业为例。2000年,受过研究生和大学教育的只占0.9%46.2%人员只接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十年前台州工业的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到了2010年,受过研究生和大学教育的比例提高到4.2%,接受小学及以下教育的比例下降到34.4%(见表5和表6)。

 

                           表5   2000年台州制造业中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抽样数据)

性 别

未上

过学

扫盲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学

专科

大学

本科

研究生

总计

合计

6008

4460

42161

50695

8221

1451

788

226

5

114015

691

539

13919

27170

5118

860

541

191

4

49033

5317

3921

28242

23525

3103

591

247

35

1

64982

 

6   2010年台州制造业中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抽样数据)

性 别

未上

过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学

专科

大学

本科

研究生

总计

合计

7739

53734

88116

21364

5671

1790

77

178491

1367

21700

50565

14461

3343

1132

59

92627

6372

32034

37551

6903

2328

658

18

85864

 

人口的素质最终会体现在劳动生产率上。纵向看,随着台州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GDP提高迅速,从1978年的573元提高到1990年的2568元,再到2010年的66015元(见表7)。 

7  台州主要年份年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指 标 名 称

1978

1980

1985

1990

2000

2010

GDP(亿元)

10.13

14.28

33.78

78.91

613.31

2426.45

年末从业人员数(万人)

176.88

185.19

268.79

307.23

340.48

367.56

劳动生产率(元)

573

771

1257

2568

18013

66015

 

高素质劳动者的增长改善了台州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不断优化,最终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不断转变。当前正是台州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人口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将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力量。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台州人口文化科学素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台州人口素质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所必需的前提条件之一。劳动力产业分布的层次越高,对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越高,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力产业分布结构的层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8  2010年台州各行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抽样数据)

                                                               单位:%

行 业 门 类

未上过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合 计

5.8

31.3

42.3

12.5

5.0

3.1

0.1

农、林、牧、渔业

15.3

51.5

28.7

4.1

0.3

0.1

0.0

采矿业

2.1

33.1

48.3

13.5

2.8

0.2

0.0

制造业

4.3

30.1

49.4

12.0

3.2

1.0

0.0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

13.2

26.1

25.2

19.8

13.3

0.9

建筑业

3.4

36.3

47.9

8.5

2.7

1.2

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2

29.9

48.0

13.8

3.7

1.3

0.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4

4.5

15.1

27.4

34.2

17.5

0.9

批发和零售业

4.2

26.0

44.0

18.9

5.3

1.6

0.0

住宿和餐饮业

3.8

25.4

51.4

16.5

2.6

0.3

0.0

金融业

0.2

3.2

12.0

20.3

32.7

30.9

0.7

房地产业

2.1

14.5

34.7

23.7

17.5

7.3

0.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7

14.2

27.9

25.4

20.3

10.4

0.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0.5

4.4

9.8

20.8

30.8

31.5

2.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7

35.4

21.0

10.6

9.4

4.5

0.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6.3

25.0

49.3

16.2

2.7

0.5

0.0

教 育

1.0

4.0

4.1

22.5

28.8

38.1

1.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3

4.0

4.4

27.1

36.5

24.5

2.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

12.5

53.5

18.7

8.1

5.8

0.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3

6.0

12.1

19.9

27.0

32.0

1.6

 

上表较全面地反映了台州各产业和行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从产业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较高,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低。从事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有66.8%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只占0.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较高,主要是因为较高学历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金融、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

 

9  2000年台州各行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抽样数据)

                                                    单位:%

行 业 门 类

未上过学

扫盲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研究生

 

 

合 计

6.1

5.1

40.4

36.2

7.3

2.3

1.8

0.7

0.0

 

农林牧渔业

9.6

8.6

52.9

25.8

2.9

0.2

0.1

0.0

0.0

 

采掘业

4.5

5.7

49.7

32.8

5.1

1.6

0.4

0.1

0.0

 

制造业

5.3

3.9

37.0

44.5

7.2

1.3

0.7

0.2

0.0

 

电力、煤气与水的生产供应业

1.1

0.7

12.4

30.9

31.9

9.3

11.2

2.4

0.1

 

建筑业

1.4

1.5

38.1

50.1

6.7

1.0

0.9

0.2

0.0

 

地质勘查业

2.7

1.8

20.9

27.3

23.6

17.3

3.6

2.7

0.0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2.3

2.4

35.4

44.3

11.1

2.4

1.6

0.5

0.0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5.2

4.1

36.9

39.0

11.9

1.8

0.9

0.2

0.0

 

金融、保险业

0.4

0.4

2.5

13.9

32.6

18.9

24.5

6.5

0.2

 

房地产业

1.1

0.4

10.2

24.4

32.5

12.0

13.8

5.3

0.4

 

社会服务业

4.6

3.2

30.3

43.9

12.8

2.8

2.0

0.4

0.0

 

卫生、体育和福利业

1.2

0.8

7.1

17.7

14.8

39.4

11.8

6.9

0.2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电业

1.0

0.8

6.0

11.9

12.5

28.9

25.4

13.3

0.2

 

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业

1.1

1.6

5.5

12.6

11.0

12.6

21.4

33.0

1.1

 

机关团体

0.7

0.4

6.1

15.7

24.3

15.7

26.4

10.4

0.4

 

其他行业

2.0

1.4

16.2

32.4

19.6

8.1

16.9

3.4

0.0

 

 

2000年至2010年间,台州人口素质提升与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有效的互动。金融保险、科学研究、教育文化艺术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对高素质劳动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高素质劳动者本身也更趋向于在知识密集型行业就业,近十年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行业分布变化(见表8和表9)反映了这一趋势。

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普遍高于农林牧渔、制造、建筑等常规行业,劳动力要向这些领域流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技能。这就使劳动者自觉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上述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合格劳动力。随着更多高素质劳动者进入知识密集型行业,推动了该行业更快的发展。所以说人口素质的逐步提高和经济结构从传统行业向知识密集型行业调整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劳动者素质提升的过程。十年间,第一产业占台州GDP的比重从13.8%下降到6.6%,第二产业比重从52.6%下降到51.7%,而知识密集型行业相对集中的第三产业比重则从33.6%上升到41.7%(见表10)。

 

10  台州20002010GDP产业分布变化情况

指标名称

2000

2003

2006

2010

GDP(亿元)

613.31

908.87

1458.48

2426.45

第一产业比重(%

13.8

10.0

7.3

6.6

第二产业比重(%

52.6

52.1

53.7

51.7

第三产业比重(%

33.6

37.9

39.0

41.7

 

经济结构的调整既是产业自身演变的要求,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台州正在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从体力型转向知识型,能适应市场需求,具备多样化的技能。在这种形势下,低素质、低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已不符合现代生产的要求。台州要转移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恰恰是低文化、低素质的人员。因此,要确立人力资本发展战略,有效提升劳动力素质,推进台州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六、台州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

通过上述对台州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台州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有相应的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来保证,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调整提高、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都需要有一大批与之相适应的合格劳动者。因此,台州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键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力资本优先发展战略,实现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上的跨越。

(一)推进制度创新提升人口素质

提升人口素质,涉及人口管理体制、户籍登记制度、人口信息管理、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财政与公共服务体制、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人才战略、区域发展环境等多项因素,要探索和建立适应台州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人口管理体制。

一是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口变动趋势。正确把握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要求,既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真诚欢迎外地人口到本地创业、发展,又注重统筹协调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持人口规模的合理有序增长,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是要创新体制健全制度,完善人口管理服务体系。整合人口管理服务资源,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人口管理体制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人口社区化、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三是要强化依法管理,尊重保障合法权益。以市场调节为手段,以法治为保障,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促进人口规模适度增长和结构优化。健全人口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确保人口管理和服务依法进行,切实尊重和保障市民合法权益。

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完善人口公共服务。注重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体现管理。努力保障和维护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城市人口潜能和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二)营造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努力营造人才成长、集聚和人口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已经成为当前决定人才流向的主要因素。加强台州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人才集聚,不能仅仅注重硬环境、硬条件的改善,还要在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集聚的软环境上下功夫。要高度注重知识和信息获取、社交沟通、生活休闲、个性发展、信仰追求、金融投资、中介服务、司法公正、生态环境等软环境对人才的重要影响,全面改善台州的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竞争环境。人才的成长不能仅仅依靠教育培养,更要依靠促进人才发展的有效机制。适应人的需求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加强社会信用建设,为人才成长集聚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二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治市导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大力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党政机关作风建设,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和效能。

三是加快营造符合人才个性化需要的创业和生活环境。加快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进程,提升城市开放水平,为各类人才提供高品位的生活环境。丰富各类创新、创意、创业载体的服务功能,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各类创新、创意人才多元化、个性化的特殊需要。

四是营造鼓励创新的人文环境。尊重首创,保护首创,使保护创新成为一种社会氛围和公众意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立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有效机制,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尊重差异、宽容个性、包容多元,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新的人文环境。

(三)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作用

坚持人口管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提升台州产业的层次和企业发展水平,推动从业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和结构优化,实现台州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双向互动、协同提升。

一是要加快产业升级,改善劳动力需求结构。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和技能素质的需求结构。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努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和贡献。大力发挥研发中心的人才集聚作用。鼓励本市企业到经济发达地区和主要市场所在地设立研发中心,远程利用异地人才为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要严格产业准入,控制低端劳动力无序增长。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节能、降耗、减排政策法规,加大对贯彻实施产业政策、法规的监督和执法力度,挤出和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与落后产能。切实加强土地保护,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劳动用工的有关法规,推进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面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实现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抑制产业粗放发展和低端劳动力需求。推进建立健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四)树立人口素质发展教育先行理念

当前,台州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实现台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素质密切相关,唯有加快提升人口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资源短缺、环境约束等对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唯有加快提升人口素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并不断提高人力资本价值,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发展的根本依靠在于人,唯有加快提升人口素质,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坚持教育先行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