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历次普查 > 经济普查 > 第一次普查 > 课题选编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4-08-27 11:42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内容提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集聚模式是浙江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本课题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所获得的丰富的统计资料,对浙江的制造业产业集聚状况作了一个全景式的描述,不仅对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数量、结构、分布等进行了总体刻画,还从产业角度采用一系列反映集聚程度的指标,度量了浙江制造业中各行业大类的产业集聚水平和主要的集聚地区,并着重对浙江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分行业中小类的集聚状况进行了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剖析。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浙江制造业在全省各个县域范围内已呈现出较明显的集聚现象,浙江制造业近八成的产值是由这些产业集群创造。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呈现出以个私经济为主、与外向型经济互动互进、依托工业园区得到提升发展、部分先进的集群已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等特点。但是从全省范围看,各行业的集聚程度仍有较大差异。而且浙江大部分产业集群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低、企业间协作配套关系弱、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

 

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作为浙江工业的主体,已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集聚模式是浙江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区域产业集群(即通常俗称的“块状经济”)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的巨大活力也是浙江经济在全国保持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产业集群是全球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出现的产业空间积聚现象,越来越多的成功地区,如美国的硅谷、芬兰的赫尔辛基、印度的班加罗尔、“第三意大利”、日本的大田区等的经验都表明:区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不在于该区域发展的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而在于该区域是否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区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也不在于该区域是否具备大企业的单个竞争优势,而在于该区域是否形成了企业群体的集体竞争优势。因此,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的重要发展方略。重点培育一批“块状经济”,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是“十一五”时期浙江工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本课题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所获得的丰富的统计资料,试图对浙江的制造业产业集聚状况作一个全景式的描述,不仅对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数量、结构、分布等进行了总体刻画,还从产业角度采用一系列反映集聚程度的指标,度量了浙江制造业中各行业大类的产业集聚水平和主要的集聚地区,并着重对浙江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分行业中小类的集聚状况进行了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剖析,以期能为对浙江产业集群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研究基础,也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浙江产业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一、浙江制造业发展概况及产业集群分布

(一)浙江制造业发展概况

1. 浙江制造业在浙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制造业中也有较高份额

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见表1),2004年浙江制造业增加值已达到5045.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8%提高到43.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9个百分点。从全国范围看,浙江已经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004年浙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9.7%。

2004年末,浙江全部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689.1亿元,占全国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10.2%,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居第四位。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7244.6亿元,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44.5亿元。

2004年末,浙江共有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8.41万家,个体经营户64.73万户。全部制造业

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全年营业收入合计为22096.8亿元,其中制造业企业全年营业收入为19578.2亿元,个体经营户全年营业收入为2518.6亿元。全部制造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从业人数为1175.2万人,其中法人企业从业人数为873.1万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数302.1万人。

 

 

 

 

 

 

 

 

 

表1                         浙江及全国制造业主要指标

 

浙   

全   

增加值(亿元)

     5045.19

51748.5

增加值占GDP比重(%)

        43.3

           32.4

全部企业工业总产值(亿元)

    19689.07

193961.06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亿元) 

    17244.60

175283.47

全部企业销售产值(亿元)

    19194.38

189572.75

其中:出口交货值(亿元)

     4898.71

41045.53

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全年营业收入(亿元)

     22096.8

  其中:个体经营户全年营业收入(亿元)

      2518.6

企业单位数(万家)

       18.41

125.86

个体经营户单位数(万户)

       64.73

企业从业人员数(万人)

      873.06

8390.30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万人)

      302.10

 

2. 浙江制造业有一半以上行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

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熵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行业的状况。通过计算某一区域行业的区位熵,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行业,并根据区位熵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1]。若区位熵>1,则该地区在某行业的集中程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区位熵越大,则说明该地区在该行业的集中程度越高,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区位熵 ≤ 1,则表明该地区的该行业在全国来说不具有比较优势,该行业不是该地区的地方化优势行业。

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以企业工业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计算的浙江制造业各行业大类的区位熵值如表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制造业30个行业中,浙江有17个行业的区位熵值大于1,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其中最高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区位熵高达3.65;其余还有废弃资源和废

旧材料回收加工业(3.23)、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44)、纺织业(2.30)等3个行业区位熵大于2。但总体来说,浙江的比较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缺乏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区位熵最小的两个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42)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31)。

 

 

 

表2                        浙江制造业各行业大类的区位熵

行业大类

全国全部工业总产值(当年价,亿元)

浙江全部工业总产值(当年价,亿元)

浙江

区位熵

制造业合计

193961.06

19689.07

--

化学纤维制造业

1994.19

739.15

3.65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260.52

85.29

3.23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3133.23

775.59

2.44

纺织业

11655.12

2720.68

2.3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2119.76

397.95

1.85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428.45

246.09

1.7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4668.52

804.06

1.70

塑料制品业

5253.29

894.64

1.6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0270.75

1685.28

1.6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2036.69

1683.66

1.38

家具制造业

1495.46

 199.3

1.31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1744.24

225.67

1.27

金属制品业

6359.66

810.59

1.26

造纸及纸制品业

3971.24

487.38

1.21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002.36

229.09

1.13

橡胶制品业

2047.60

223.33

1.0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408.83

261.49

1.0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244.08

589.31

0.93

医药制造业

3365.85

309.17

0.90

专用设备制造业

5824.81

512.45

0.8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4027.74

1122.57

0.79

饮料制造业

2737.09

 203.3

0.7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4538.43

1058.41

0.7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951.20

675.42

0.67

烟草制品业

2597.21

154.3

0.59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9088.84

505.56

0.55

食品制造业

3288.25

161.87

0.48

农副食品加工业

9543.82

411.12

0.4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2594.03

963.52

0.4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7309.81

552.83

0.31

(二)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规模及分布

1. 本文关于产业集群的划分标准

一般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中所形成的产业群体,可以称为专业化产业区,也可称为块状经济。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分别于1997年、2001年和2005年进行了三次系统调研,对闻名国内的浙江块状经济的规模、分布、发展特点等有过详尽的描述分析。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对块状经济的统计界定也被国内其他省市(区)研究部门广泛引用:凡是有10家以上企业在一个相近的空间生产同类或相关产品,年产值上亿元的区块可称为块状经济,其中相近空间通常指一个乡镇或二、三个相邻乡镇。

因为产业集群是特定的产业空间集聚体,而至今包括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对块状经济的界定在内的多数概念表达形式中,对于产业集群的空间范围和产业范围都没有给予明确界定。在一些研究成果中,空间范围同时有设区市、县(区)和乡(镇、村),产业范围也同时有行业大类、行业中类、行业小类,甚至是产品,如将某市的某行业大类集群与某镇的某产品集群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等。

事实上,产业集群是个相对概念,地域范围可大可小,产业分类也可大可小,但本文在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对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时,首先需要对产业集群的划分进行明确界定,否则就无法进行客观地比较。因此本文根据产业集群本身的含义,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取得性和数据处理的可操作性,从地域范围、产业范围、产值规模和企业数四个方面设定如下的产业集群划分标准:

一是地域范围:采用行政区划中的县(区)来限定集群的边界。

二是产业范围: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的行业大类来划分产业集群。

三是产值规模标准。全部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之和为1亿元以上。

四是企业数标准。本文认为,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是企业的积聚,因此一定的企业数量也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划分标准。参照块状经济的界定标准,因本文将地域范围界定为县(区),而不是通常所说的“一个乡镇或二、三个相邻乡镇”,所以适当提高企业数量的标准,定为50家企业。

因此本文中研究的产业集群的划分标准为:50家以上、属于同一行业大类的企业在同一个县(区)范围内,合计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的产业区块。

2.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总体概况

按照本文对产业集群的划分标准,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至2004年底,浙江有企业工业总产值[2]在1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产业集群839个,分布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的83个县(市、区);涉及企业15.65万家,占全省制造业企业的85.0%;共创造工业总产值15474.44亿元,占全省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9689.07亿元的78.6%;工业销售产值15048.89亿元,占全省制造业企业销售产值19194.38亿元的78.4%;出口交货值4307.99亿元,占全省制造业企业出口交货值4898.71亿元的87.9%;利润总额为793.58亿元,占全省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1037.85亿元的76.5%;年末从业人员合计为748.23万人,占全省制造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873.06万人的85.7%。因此可以说,全省制造业85%的企业聚集在产业集群内,制造业近八成的产值和利润、近九成的出口额和就业都是在产业集群中实现的。

3.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分布

全省839个产业集群平均工业总产值为18.4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在300亿元以上的仅有1个,为绍兴县的纺织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到620.74亿元;200-300亿元的有5个,工业总产值从高到低依次是萧山区的纺织业集群(工业总产值298.67亿元)、乐清市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集群(262.83亿元)、萧山区的化学纤维制造业集群(225.48亿元)、江干区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集群(206.61亿元)和萧山区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群(205.93亿元);100-200亿元的有7个; 50-100亿元的49个,占5.8%;10-50亿元的有337个,占40.2%;10亿元以下的有440个,占集群总数的一半以上。

 

表3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规模分布

工业总产值(亿元)

数量(个)

比重(%

1-5

240

28.6

5-10

200

23.9

10-20

193

23.0

20-50

144

17.2

50-100

 49

 5.8

100-200

 7

 0.8

200-300

 5

 0.6

300以上

 1

 0.1

合计

839

 100

 

4.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行业分布

从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看(见表4),涵盖了制造业30个行业大类中的28个,只有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没有产业集群出现。集群个数最多的前五个行业依次是:通用设备制造业(68个)、塑料制品业(58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8个)、金属制品业(57个)和

纺织业(56个)。而集群数最少的是医药制造业,仅有新昌县一个集群。以工业总产值分析,占全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比重最大的是纺织业,占17.3%;比重超过10%的还有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比重分别为10.7%和10.3%;比重在5%—10%的行业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4%)和塑料制品业(5.5%)等三个行业。

 

表4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

 

集群数(个)

工业总产值合(亿元)

占制造业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制造业

839

15474.4

10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25

281.8

1.8

食品制造业

6

50.5

0.3

饮料制造业

10

59.2

0.4

纺织业

56

2669.6

17.3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44

760.1

4.9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0

680.8

4.4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8

165.6

1.1

家具制造业

11

 90.7

0.6

造纸及纸制品业

45

396.6

2.6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32

184.1

1.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8

182.8

1.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51

988.6

6.4

医药制造业

 1

 40.9

0.3

化学纤维制造业

 4

306.8

2.0

橡胶制品业

13

 80.0

0.5

塑料制品业

58

854.2

5.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8

624.4

4.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

 93.5

0.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5

293.6

1.9

金属制品业

57

748.9

4.8

通用设备制造业

68

1660.2

10.7

专用设备制造业

47

474.4

3.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6

986.3

6.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1

1595.0

10.3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2

672.0

4.3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8

181.4

1.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6

323.8

2.1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3

 28.9

0.2

 

5.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地区分布

从产业集群的地区分布看(见表5),杭、甬、温三市无论是集群的数量,还是集群的工业总产值,都占据了全省的一半左右。其中,集群数最多的是宁波市,有158个;而集群工业总产值最大的是杭州市,占全省的23.1%。集群数量最少和工业总产值最低的均是丽水市,仅有产业集群11个,工业总产值只占全省的0.4%。各市分行业的产业集群分布情况见附表1

 

表5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地区分布

 

集群数

(个)

工业总产值合计

(亿元)

占全省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杭州

147

3577.1

23.1

宁波

158

3000.4

19.4

温州

112

2030.1

13.1

嘉兴

 93

1351.9

 8.7

湖州

 39

605.1

 3.9

绍兴

 73

2160.8

14.0

金华

 80

1035.6

 6.7

衢州

 16

 135.8

 0.9

舟山

 13

 193.9

 1.3

台州

 97

1317.9

 8.5

丽水

 11

  65.8

 0.4

全省合计

839

15474.4

100.0

 

    (三)浙江三大产业带产业集群分布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为了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沿海发达地区与浙西南山区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作出了构建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的重大战略决策。从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可看出,三大产业带依托各自的产业基础和环境、资源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环杭州湾产业带包括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6个市,受上海及区内城市工业的辐射明显,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产业集聚有一定基础,也不乏规模相当大的龙头企业,共有产业集群523个,工业总产值10889.2亿元,占6个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77.4%。温台产业带2个市具有悠久的商业传统,民众的创新意识很强,很早就利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发展以“专业市场+家庭工场”的农村工业化模式,共有产业集群209个,工业总产值3348.0亿元,占2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88.6%,该产业带的制造业集聚程度高于其他两个产业带。金衢丽产业带3个市原有经济基础差,产业群的发展历史短,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共有产业集群107个,工业总产值1237.2亿元,占3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67.0%。

 

表6                    浙江三大产业带制造业产业集群主要行业比较        

单位:%

产业带

主要行业

环杭州湾产业带

纺织业(22.2%),通用设备制造业(9.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1%),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5.1%)

温台产业带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0%),通用设备制造业(13.2%),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1.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6%),塑料制品业(9.2%)

金衢丽产业带

纺织业(13.1%),金属制品业(11.7%),通用设备制造业(11.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5.7%)

   

而从产业集群的行业结构看,三大产业带行业结构既趋同又互补。从表6中可以看出,三大产业带产业集群有两个行业同为主要行业[3],即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而对三大

产业带进行两两比较,环杭州湾产业带和金衢丽产业带的产业结构最为接近,相似系数[4]为0.84

有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5个行业同为主要行业;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产业带的相似系数为0.65,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个行业同为主要行业;温台产业带和金衢丽产业带的相似系数也为0.65,有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个行业同为主要行业。

尽管三大产业带的产业集群有一定的同构特征,但也各有特色产业。如环杭州湾产业带以杭州、宁波为重点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产业集群19个,占全省该行业集群数的86.4%,实现工业总产值588.57亿元,占全省该行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的87.9%;该产业带的绍兴县纺织业、平湖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萧山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集群也均是省内同行业的“龙头”。温台产业带以温州为主的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以占全省该行业35.0%的集群数,实现了近六成(56.8%)的工业总产值;同时,该产业带的乐清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龙湾区塑料制品业等产业集群也有较大优势。而金衢丽产业带虽然整个制造业产值在全省的份额不大,但永康市的金属制品业、义乌市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以及龙泉县的制伞业等也在省内独树一帜。

二、浙江制造业行业大类集聚程度的测度

尽管如上所述,浙江各地已形成星罗棋布的产业集群,但如果各地区集群的产业结构雷同,各行业集群只是较均匀地分布在各地,那么在全省范围内的集聚程度就不能算高。而产业的集聚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的竞争力,反映出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实力。美国经济学家波特等人还把这种竞争力的提高应用到国家范围,认为产业集群是国家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因此,在前面分析描述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数量及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本文还运用有关指标分析比较制造业各行业在全省范围内的集聚程度。

(一)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指标

(1)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简称H指数)和N指数。H指数是产业经济学中衡量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指标,是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5]。与行业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反映市场集中情况的集中度指标相比,H指数有明显的优势。第一,H指数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能够反映出行业集中度所无法反映的集中度的差别。第二,由于“平方和”计算的“放大性”,H指数对规模较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比重的变化反应特别敏感,而对市场份额很小的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化反应就很小。第三,H指数可以不受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的影响,测量全部产业的集中的变化[6]。正因为H指数(N指数)有上述优势,本文用H指数(N指数)作为产业集聚指标来对浙江制造业各行业的集聚状况进行总体的衡量。H值越大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强,反之则越弱。

N指数是H指数的倒数,是一种“当量值”,在衡量产业集中度时,它等于市场中存在的规模相等的企业数目,本文中N指数则反映某一产业在全省平均分布在几个县(区)。N指数值越大表示产业分布越分散,越小表示产业集聚程度越强[7]

    (2)行业空间集中度。行业集中度CRn是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指规模最大的n位企业的规模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本文中作为产业集聚指标,称为行业空间集中度,代表的是某行业规模最大的几个县(区)占全省的份额。尽管前面已用H指数对各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总体衡量,但进一步计算CR1、CR3、CR5,并观察各行业规模最大的前5个县区,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浙江制造业各行业在省内的空间分布现状。

(二)浙江制造业各行业集聚程度的比较

前面虽然对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我们并不能从产业集群个数的多少,直接判断出哪个行业在全省范围内的集聚程度高。而通过对浙江制造业各行业计算H指数和N指数(见表7),可直观地衡量和比较各行业的集聚程度[8]

在制造业30个大类行业中,除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烟草制品业这两个垄断行业因行业特殊性而显示出最高的集聚性外,其他28个行业中,集聚程度最高的是饮料制造业,相当于只分布在省内5个县(区);集聚程度排第二位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相当于只分布在省内6.5个县(区);第三位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相当于分布在省内6.9个县(区);N指数小于10的还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N指数在10与20之间的有橡胶制品业等10个行业;N指数在20与30之间的有文教体育用品业等11个行业;集聚程度最低的是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个行业,N指数都超过30,相当于均匀分布在全省90个县(区)中的三分之一以上县(区)。

但总体来看,制造业所有行业的H指数都大于全部制造业的H指数,说明相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各行业在全省各县(区)的分布还是有所侧重的,均处于比整个制造业更高的集聚状态。而从行业特点来看,传统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如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H指数都较高;集聚程度较低的则是那些资本—技能型的行业如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另外,对于一些常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生产企业就会根据市场需求而选择区位,市场容易被分割,集聚程度也不会较高。

将表4和表7进行比较还可发现,行业的集群数和集聚程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集群数多的行业,如通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集群数都在50个以上,说明这些行业分布在省内较广的区域,其反映集聚程度的H指数值相应就较低。反之,如食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价格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的集群数都较少,说明这些行业分布在省内较少的区域,相应的H指数就较高。但也有例外,如纺织业在省内分布的区域也较广(集群数56个),但由于其空间集中度较高(见表8),规模最大的绍兴县纺织业占全省同行业的比重达19.1%,规模前五位的纺织业集群占全省同行业的比重将近一半,因此纺织业在全省范围仍有较高的集聚程度。这正反映了H指数对规模较大县(区)的份额比重变化特别敏感、以“平方和”的形式加以“放大”反映的特性,因此H指数能较准确地反映集聚程度。

 

表7                       浙江制造业各行业的H指数和N指数

行业大类

H指数

N指数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677

 1.5

烟草制品业

0.513

 1.9

饮料制造业

0.200

 5.0

化学纤维制造业

0.155

 6.5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145

 6.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130

 7.7

橡胶制品业

0.097

10.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074

13.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070

14.3

纺织业

0.068

14.7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0.065

15.4

食品制造业

0.063

15.9

造纸及纸制品业

0.062

16.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062

16.1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056

17.9

医药制造业

0.055

18.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050

20.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049

20.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049

20.4

家具制造业

0.047

21.3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0.045

22.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042

23.8

农副食品加工业

0.040

25.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039

25.6

金属制品业

0.036

27.8

专用设备制造业

0.035

28.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034

29.4

塑料制品业

0.030

33.3

通用设备制造业

0.030

33.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026

38.5

制造业

0.022

45.5

 

(三)浙江制造业各行业空间集中度及主要集聚区域

为了解浙江制造业各行业在省内的主要空间分布现状,我们以全部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全年营业收入作为规模指标分别计算了制造业各行业的空间集中度CR1(即该行业规模最大的1个县(区)占全省该行业规模的比重,可称为一县(区)集中度)、CR3(三县(区)集中度)、CR5(五县(区)集中度)的数值(见表8)。通过这些空间集中度指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浙江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和具体集聚区域。

浙江制造业30个行业中,除了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两个垄断行业的一县(区)集中度(CR1)分别高达59.7%和81.6%以外,其余28个行业中,CR1最高的是饮料制造业,第一集聚地杭州市江干区在全省的比重达到42.8%;其次是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第一集聚地是台州市路桥区,其占全省的比重为32.3%。第一集聚地规模超过全省四分之一的还有化学纤维制造业(28.7%)、橡胶制品业(25.4%)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5.2%)三个行业。

而从表8中浙江各县(区)作为各行业第一集聚地的“上榜”次数看,杭州市萧山区的上榜次数最多,共有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六个行业的规模在全省各县(区)中列第一位;其次是杭州市江干区,有饮料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三个行业的规模在全省居首位;除了上述两个县(区)外,还有21个县(区)分别有一个行业的规模在全省居首位。

从在3个县(区)的集中度(CR3)来看,除了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两个垄断行业的CR3分别高达99.9%和95.8%以外,其余28个行业中,集中度最高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萧山区、桐乡市和绍兴县三县(区)规模占全省的份额(CR3)达到62.9%;其次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滨江区、江干区和奉化市三县(区)规模占全省的56.0%;第三位的是饮料制造业,CR3为55.4%。CR3超过50%的还有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CR5和CR3的排序结果基本一致,CR5超过60%的除了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外,其他四个行业依次是化学纤维制造业(76.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6.8%)、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65.1%)和饮料制造业(62.2%)。橡胶制品业的五县(区)集中度也较高,超过了50%。

与H指数反映的情况一样,整个制造业平均的空间集中度也几乎都低于分行业的空间集中度。如有多个行业的规模居各县(区)首位的萧山区,其制造业整体规模虽也居全省首位,但比重仅为6.8%,只高于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CR1。而制造业规模居全省前三位和前五位的县(区)合计占全省的规模都分别低于所有分行业的CR3和CR5

 

表8                           浙江制造业的行业空间集中度              

单位:%

 

CR1

CR3

CR5

前五位县区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81.6(1)

95.8(2)

98.6(2)

镇海区、北仑区、拱墅区、平湖市、洞头县

烟草制品业

59.7(2)

99.8(1)

100.0(1)

上城区、江东区、江干区、桐乡市、椒江区

饮料制造业

42.8(3)

55.4(5)

62.2(6)

江干区、嵊州市、淳安县、绍兴县、建德市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32.2(4)

54.3(6)

65.1(5)

路桥区、镇海区、温岭市、嘉善县、慈溪市

化学纤维制造业

28.7(5)

62.9(3)

76.7(3)

萧山区、桐乡市、绍兴县、越城区、慈溪市

橡胶制品业

25.4(6)

45.9(7)

53.7(7)

江干区、瑞安市、秀洲区、三门县、宁海县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5.2(7)

56.0(4)

66.8(4)

滨江区、江干区、奉化市、西湖区、乐清市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2.5(8)

36.4(10)

45.9(11)

苍南县、义乌市、鄞州区、平阳县、海宁市

食品制造业

21.1(9)

31.1(16)

39.7(17)

江干区、上城区、余杭区、婺城区、临安市

造纸及纸制品业

21.1(10)

33.3(13)

39.6(18)

富阳市、萧山区、海曙区、平湖市、秀城区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9.7(11)

37.2(8)

47.8(9)

拱墅区、北仑区、龙湾区、吴兴区、余杭区

纺织业

19.1(12)

37.0(9)

47.2(10)

绍兴县、萧山区、诸暨市、海宁市、越城区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8.9(13)

33.4(12)

43.1(14)

萧山区、温岭市、玉环县、瑞安市、北仑区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5.4(14)

30.0(17)

39.0(19)

乐清市、慈溪市、余姚市、鄞州区、富阳市

农副食品加工业

14.3(15)

27.8(20)

34.4(24)

普陀区、北仑区、定海区、温岭市、萧山区

家具制造业

14.3(16)

29.5(18)

37.4(20)

萧山区、安吉县、海宁市、玉环县、秀洲区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3.3(17)

25.8(22)

35.5(21)

义乌市、萧山区、临海市、永嘉县、上虞市

医药制造业

12.4(18)

31.9(15)

44.6(13)

新昌县、拱墅区、椒江区、东阳市、西湖区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2.3(19)

34.3(11)

44.7(12)

嘉善县、南浔区、德清县、安吉县、临海市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1.5(20)

32.5(14)

48.7(8)

鹿城区、海宁市、瓯海区、温岭市、永嘉县

专用设备制造业

11.2(21)

23.2(24)

31.8(27)

北仑区、诸暨市、椒江区、鄞州区、萧山区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8(22)

29.0(19)

40.9(15)

江北区、永康市、诸暨市、兰溪市、上虞市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0.3(23)

26.8(21)

40.2(16)

桐庐县、北仑区、鄞州区、义乌市、宁海县

金属制品业

10.3(24)

24.7(23)

33.2(25)

萧山区、永康市、富阳市、北仑区、鄞州区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9.1(25)

22.9(26)

35.0(22)

平湖市、萧山区、诸暨市、义乌市、鄞州区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7(26)

22.7(27)

32.1(26)

萧山区、上虞市、柯城区、越城区、莲都区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8.6(27)

23.1(25)

34.6(23)

余姚市、瓯海区、余杭区、西湖区、鹿城区

塑料制品业

7.3(28)

18.1(28)

26.8(28)

龙湾区、诸暨市、余姚市、鄞州区、黄岩区

通用设备制造业

5.8(29)

16.4(29)

26.0(29)

鄞州区、玉环县、慈溪市、温岭市、下城区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7(30)

15.7(30)

24.6(30)

萧山区、余杭区、长兴县、绍兴县、桐乡市

制造业平均

6.8

15.2

21.9

萧山区、绍兴县、江干区、诸暨市、鄞州区

注:括号中的数字代表以各指标排序的序号。本表的行业是按CR1从高到底排列的。

三、浙江制造业优势行业集聚状况的细化分析

由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以上结论仅仅是按照制造业的行业大类来进行分析而得出的,但现实中的产业集聚体现更多的是中小类行业甚至产品的区域集聚,如海宁的皮革、诸暨的袜业、乐清的变压器、温州的皮鞋等。因此单纯考察大类的情况而不进行细分,所得出的关于产业集聚程度的结果往往会被低估。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选取了第一部分测算的浙江制造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17个行业中的10个行业大类,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中能取得的分行业中小类的制造业企业产值指标,对其行业中小类的集聚状况以及部分特色产业集群进行细化分析描述。

(一)化学纤维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是浙江制造业中区位熵值(3.65)最高的行业,2004年该行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39.1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7.1%。从表9中可以看出,该行业的两个中类中,浙江以合成纤维制造业为主,该中类产值占行业大类的比重高达97.9%。合成纤维制造业的H指数为0.165 ,集聚程度略高于行业大类(H指数为0.155);前三位的集聚区域为萧山区、绍兴县和桐乡市,与行业大类基本一致;三县(区)集中度为64.2%,也略高于行业大类(62.9%)。

 

表9                      化学纤维制造业分行业中类有关指标

行业中类代码

行业中类名称

工业总产值占行业大类比重(%)

H指数

第一位县(区)

第二位县(区)

第三位县(区)

281

纤维素纤维原料

及纤维制造业

2.1

0.171

拱墅区(26.9%)

余姚市(25.4%)

绍兴县(12.3%)

282

合成纤维制造业

97.9

0.165

萧山区(31.1%)

绍兴县(17.5%)

桐乡市(15.6%)

:表中第一位县(区)是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同行业中类的比重最高的县(区),括号中即为产值比重。第二、第三位县(区)以此类推。下同,不再另行说明。

 

(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该行业的区位熵为3.23,在全国也有较大的比较优势,2004年企业工业总产值85.2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2.7%。该行业大类有两个中类,其中以金属废料和碎屑的加工处理业为主,占行业大类的比重为79.7%,H指数为0.331,集聚程度明显高于行业大类(H指数为0.145),从三县(区)的集中度(83.7%)上也能看出这一点。尤其是该行业中类的第一集聚地路桥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废旧金属拆解业,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共有43家企业,从业人员1381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3.4亿元;个体户3000多家,从业人员近8000人,年营业收入10.9亿元。

 

 

表1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分行业中类有关指标

行业中类代码

行业中类名称

工业总产值占行业大类比重(%)

H指数

第一位县(区)

第二位县(区)

第三位县(区)

431

金属废料和碎屑的加工处理

79.7

0.331

路桥区(49.1%)

镇海区(28.9%)

温岭市(5.7%)

432

非金属废料和碎屑的加工处理

20.3

0.101

余姚市(20.9%)

慈溪市(18.4%)

温岭市(9.3%)

 

(三)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004年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5.5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4.8%。该行业大类的四个中类集聚状况也各不相同,集聚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皮革鞣制加工和皮革制品制造,与行业中类占大类的比重基本成反比关系。

产值比重最高的皮革制品制造业集聚程度最低,在全省各县区的分布较分散。但从市级范围看,温州市的该行业比重最高,该市8个县(区)合计产值占全省的47.7%。温州的2019家皮革制品制造中类企业中,有86.0%的企业生产皮鞋(即行业小类为“皮鞋制造”),从业人员达20.5万人,工业总产值235.2亿元,外向度(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45.1%,温州也因此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鞋基地。

而嘉兴海宁市皮革行业称雄国内同行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海宁在连续10多年位居全国皮衣生产量、皮衣外贸出口量第一县(市)的同时,近年又崛起了全国最大的牛皮沙发革产品生产出口基地,诞生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箱包交易市场,还涌现了全国最大的皮革票夹生产出口企业。海宁市皮革行业共有企业395家,2004年工业总产值88.3亿元,外向度达71.0%,从业人员4.2万人;有个体户近2000家,从业人员8700多人;包括皮革鞣制加工、皮革制品制造和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三个中类,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9.6亿元、57.9亿元和0.9亿元,占海宁市皮革行业的33.5%、65.5%和1.0%,产值在全省各县市中分别位居第一位、第四位和第三位。

 

 

 

 

 

 

 

表11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分行业中类有关指标

行业中类代码

行业中类名称

工业总产值占行业大类比重(%)

H指数

第一位县(区)

第二位县(区)

第三位县(区)

191

皮革鞣制加工

17.4

0.124

海宁市(21.9%)

瓯海区(17.9%)

平阳县(14.8%)

192

皮革制品制造

70.2

0.082

鹿城区(16.5%)

永嘉县(12.4%)

温岭市(11.1%)

193

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

 2.1

0.311

桐乡市(51.9%)

南浔区(17.9%)

海宁市(5.2%)

194

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

10.3

0.516

萧山区(70.7%)

越城区(10.3%)

绍兴县(5.5%)

(四)纺织业

纺织业是浙江制造业中产值比重最高的行业大类,2004年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720.68亿元,占全省制造业的13.8%,占全国比重为23.3%,区位熵为2.30。纺织业6个行业中类的集聚程度各不相同,主要集聚区域也有不同分布。

集聚程度最高的麻纺织业(H指数0.211)在纺织业大类中的产值比重最低,主要集中在定海区、绍兴县和海盐县,三县(区)集中度达到68.3%。集聚程度较高的丝绢纺织及精加工(H指数0.174)和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H指数0.145)两个中类的产值比重都较高,第一集聚地都是绍兴县,且一县(区)集中度都在30%以上,使绍兴县当之无愧地成为纺织强县。

 

表12                             纺织业分行业中类有关指标

行业中类代码

行业中类名称

工业总产值占行业大类比重(%)

H指数

第一位县(区)

第二位县(区)

第三位县(区)

171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

48.8

0.145

绍兴县(30.2%)

萧山区(19.4%)

越城区(9.15%)

172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

3.1

0.082

桐乡市(21.6%)

南浔区(9.1%)

北仑区(7.1%)

173

麻纺织

1.0

0.211

定海区(38.7%)

绍兴县(16.8%)

海盐县(12.8%)

174

丝绢纺织及精加工

14.8

0.174

绍兴县(38.3%)

南浔区(8.7%)

桐乡市(7.4%)

175

纺织制成品制造

11.8

0.041

绍兴县(11.2%)

慈溪市(7.8%)

嵊州市(7.4%)

176

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

20.5

0.054

鄞州区(11.7%)

义乌市(9.1%)

象山县(8.2%)

浙江纺织业中还有许多颇有特色、以生产某类产品闻名的产业群,如桐乡羊毛衫、诸暨袜业、嵊州领带等。

1. 桐乡羊毛衫。桐乡的羊毛衫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江南古镇濮院蓬勃兴起。进入80年代后,这里生产羊毛衫的乡镇企业和个体加工厂大量涌现,从而为形成以濮院为中心的桐乡羊毛衫产业打下了基础。2004年底,桐乡市羊毛衫产业有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中类企业82家,产值18.3亿元,从业人员6700多人;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中类中的毛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小类企业447家,产值16.6亿元,从业人员近2万人;全市还有纺织业个体户1.5万家,全年营业收入45.1亿元,从业人员6.9万人。

2. 诸暨袜业。诸暨市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以诸暨市大唐镇为中心,辐射周边14个镇乡,120多个村连片发展。目前,诸暨袜业已形成集生产基地和轻纺原料、袜业、联托运、袜业机械四大市场于一体的主体式发展格局,形成年产袜子88亿双的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省的83.72%、全国的65.98%、全世界35%[9]。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诸暨市共有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以袜业为主)企业348家,从业人员1.9万人,工业总产值38.2亿元,居全省各县(区)同行业中类的第五位,外向度达到65.1%。全市以织袜为主的纺织业个体户有3.9万家,从业人员达11.0万人,全年营业收入达191.3亿元。

3. 嵊州领带。从1984年生产出第一条领带开始,20多年来嵊州领带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年产领带3亿多条,每年有1.8亿条领带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嵊州已成为“中国领带”的代名词,领带亦成为嵊州最有特色、最有影响、最有前途的支柱产业[10]。据第一次经济普查,嵊州市有以生产领带为主的纺织制成品制造中类企业166个,产值23.8亿元,从业人员1.1万人;纺织业个体户4000多家,全年营业收入11.9亿元,从业人员1.3万人。

    (五)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浙江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企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为397.9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8.8%,区位熵为1.85。其5个行业中类的集聚程度均高于行业大类(H指数为0.045),其中核辐射加工因只分布在余姚市和慈溪市两地,呈高度集聚状态,H指数高达0.633,但其产值在行业大类中的比重相当小(0.02%)。

从表13可看出,浙江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行业大类,主要以工艺美术品制造和日用杂品制造为主,两者产值合计占行业大类的98.3%。其中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较低,但各地的产品还是各有地方特色,如第一集聚地萧山区是以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为主,有该行业小类生产企业154家,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外向度为57.6%,闻名中外的“萧山花边”是其特色产品;第三集聚地黄岩区则以生产漆器工艺品为特色,有该行业小类企业334家,工业总产值12.2亿元,外向度达94.3%,从业人员1.4万人。日用杂品制造业的集聚程度稍高一些,其中第一集聚地永嘉县形成以桥头镇为中心、以纽扣、拉链为主的产业集群,共有日用杂品制造中类生产企业304家,工业总产值24.1亿元,从业人员1.3万人,桥头镇被誉为“中国纽扣之都”。

 

表13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分行业中类有关指标

行业中类代码

行业中类名称

工业总产值占行业大类比重(%)

H指数

第一位县(区)

第二位县(区)

第三位县(区)

421

工艺美术品制造

56.5

0.055

萧山区(10.8%)

义乌市(10.8%)

黄岩区(8.7%)

422

日用杂品制造

41.8

0.073

永嘉县(14.5%)

临海市(12.9%)

慈溪市(10.1%)

423

煤制品制造

0.3

0.070

玉环县(13.2%)

绍兴县(12.7%)

嵊州市(10.4%)

424

核辐射加工

0.02

0.633

余姚市(75.8%)

慈溪市(24.2%)

 

429

其他未列明的制造业

1.5

0.252

东阳市(48.1%)

德清县(9.3%)

温岭市(5.4%)

 

(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为246.0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17.2%,区位熵为1.7。该行业大类的5个中类的集聚程度有较大差异,集聚程度最高的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业H指数高达0.348,而玩具制造业的H指数则为0.049,低于行业大类(H指数为0.050)。

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业的第一集聚地永康市,产值占全省的近六成,主要产品是滑板车,共有生产企业169家,工业总产值14.1亿元,外向度达72.0%,从业人员7000多人。

 

 

 

 

 

 

 

 

表1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分行业中类有关指标

行业中类代码

行业中类名称

工业总产值占行业大类比重(%)

H指数

第一位县(区)

第二位县(区)

第三位县(区)

241

文化用品制造

44.4

0.092

北仑区(15.0%)

鄞州区(14.6%)

宁海县(14.2%)

242

体育用品制造

18.1

0.062

慈溪市(13.9%)

桐庐县(10.3%)

北仑区(8.6%)

243

乐器制造

3.4

0.140

萧山区(20.5%)

慈溪市(19.5%)

江干区(17.2%)

244

玩具制造

24.2

0.049

云和县(12.3%)

鄞州区(10.0%)

义乌市(6.3%)

245

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

9.9

0.348

永康市(57.5%)

永嘉县(6.5%)

武义县(6.4%)

 

(七)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浙江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为804.06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7.2%。而分行业中类看,纺织服装制造的产值占了绝对大的比重,占96.5%,该行业中类的集聚程度也与行业大类接近(H指数为0.039)。平湖市是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中类的第一集聚地,有生产企业700家,工业总产值87.5亿元,销售外向度为66.4%,从业人员12.5万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其龙头企业茉织华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达6.2亿元,连续十年跻身于全国服装行业百强。

 

表1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分行业中类有关指标

行业中类代码

行业中类名称

工业总产值占行业大类比重(%)

H指数

第一位县(区)

第二位县(区)

第三位县(区)

181

纺织服装制造

96.5

0.045

平湖市(11.3%)

萧山区(8.4%)

鄞州区(7.0%)

182

纺织面料鞋的制造

2.4

0.099

诸暨市(17.8%)

温岭市(14.2%)

慈溪市(13.6%)

183

制帽

1.1

0.109

慈溪市(23.4%)

温岭市(12.4%)

余杭区(12.0%)

 

(八)塑料制品业

浙江是全国四大塑料工业发达省份之一,2004年全省有塑料制品业企业1.4万家,工业总产值804.06亿元,占全国的17.0%。塑料制品业在全省各地的分布较广,总体集聚程度较低,9个行业中类中,只有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第一集聚地龙湾区的产值占全省比重近六成,有生产企业186家,工业总产值达74.2亿元,从业人员2.2万人。日用塑料制造业则是塑料制品业中比重最大的中类,其第一集聚地温岭市有生产企业220家,产值28.6亿元,从业人员7600多人。

 

表16                          塑料制品业分行业中类有关指标

行业中类代码

行业中类名称

工业总产值占行业大类比重(%)

H指数

第一位县(区)

第二位县(区)

第三位县(区)

301

塑料薄膜制造

13.6

0.133

诸暨市(30.3%)

越城区(13.1%)

瑞安市(10.6%)

302

塑料板、管、型材的制造

17.0

0.035

诸暨市(8.9%)

余杭区(6.9%)

鄞州区(6.5%)

303

塑料丝、绳及编织品的制造

7.2

0.120

平阳县(25.2%)

苍南县(19.9%)

瑞安市(11.1%)

304

泡沫塑料制造

4.0

0.038

三门县(9.6%)

越城区(7.8%)

萧山区(7.8%)

305

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

13.2

0.365

龙湾区(59.0%)

绍兴县(10.7%)

秀城区(4.0%)

306

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

7.4

0.074

江干区(17.4%)

萧山区(15.0%)

余姚市(7.3%)

307

塑料零件制造

15.7

0.073

余姚市(19.8%)

慈溪市(12.2%)

鄞州区(6.0%)

308

日用塑料制造

18.7

0.072

温岭市(17.2%)

黄岩区(13.3%)

鄞州区(11.0%)

309

其他塑料制品制造

3.2

0.051

乐清市(14.1%)

余姚市(7.9%)

余杭区(6.8%)

 

(九)通用设备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是浙江制造业各行业大类中产值比重仅次于纺织业、列第二位的行业,2004年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685.28亿元,占全省制造业的比重为8.6%,占全国的比重16.4%。该行业在全省的分布也较广,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其9个行业中类中,产值比重最高的是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的制造业,其第一集聚地玉环县有着“中国阀门之都”的美誉,有阀门和旋塞的制造(行业小类)企业872家,工业总产值75.2亿元,外向度为66.2%,从业人员4.1万人;第二集聚地温岭市则被称为“中国水泵之乡”,有泵及真空设备制造(行业小类)企业443家,工业总产值32.2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

表17                        通用设备制造业分行业中类有关指标

行业中类代码

行业中类名称

工业总产值占行业大类比重(%)

H指数

第一位县(区)

第二位县(区)

第三位县(区)

351

锅炉及原动机制造

4.0

0.206

下城区(43.1%

江干区(7.8%)

新昌县(5.8%)

352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

5.4

0.043

萧山区(12.5%)

江干区(7.5%)

温岭市(7.2%)

353

起重运输设备制造

7.5

0.083

江干区(19.1%)

下城区(16.8%)

象山县(5.9%)

354

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的制造

22.3

0.085

玉环县(21.7%)

温岭市(11.3%)

永嘉县(9.7%)

355

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

14.4

0.072

慈溪市(17.4%)

萧山区(13.3%)

新昌县(8.8%)

356

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

0.3

0.100

东阳市(16.1%)

临安市(15.5%)

长兴县(12.7%)

357

风机、衡器、包装设备等通用设备制造

20.0

0.050

永康市(14.0%)

上虞市(7.2%)

鄞州区(7.1%)

358

通用零部件制造及机械修理

16.4

0.044

新昌县(9.0%)

海盐县(6.9%)

鄞州区(6.7%)

359

金属铸、锻加工

9.7

0.044

鄞州区(14.4%)

余杭区(7.2%)

瑞安市(5.0%)

 

(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是浙江制造业中产值比重居第三位的行业大类,2004年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683.66亿元,占全国比重14.0%。其8个行业中类的集聚程度各不相同,产值比重最高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中类的集聚程度也最高,这主要“归功于”被誉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的乐清市。乐清市共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中类企业2631家,工业总产值219.3亿元,占全省同行业的一半以上,从业人员8.6万人,其低压电器产品甚至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2/3,并拥有低压电器行业中的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正泰和德力西。

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也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大类中比重较高的中类,集聚程度相对也较高,其第一集聚地慈溪市有生产企业727家,工业总产值101.0亿元,外向度56.2%,从业人员5万多人,产品也由原先的电风扇、电熨斗、取暖器、吸尘器等小家电发展到洗衣机、饮水机、空调、脱排油烟机、电烤箱等,涌现了诸如“方太”、“先锋”、“奇迪”、“惠康”等国内知名品牌,这里每年出产的各类家电整机达6000万台,是全国最大的饮水机、电熨斗、电吹风、双缸洗衣机的生产基地。

 

 

表1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行业中类有关指标

行业中类代码

行业中类名称

工业总产值占行业大类比重(%)

H指数

第一位县(区)

第二位县(区)

第三位县(区)

391

电机制造

10.9

0.053

平湖市(14.0%)

温岭市(9.4%)

江干区(8.0%)

392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

25.5

0.270

乐清市(51.0%)

龙湾区(4.9%)

萧山区(3.6%)

393

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

21.4

0.068

富阳市(18.5%)

南浔区(11.3%)

临安市(7.6%)

394

电池制造

   4

0.093

长兴县(22.2%)

海曙区(14.0%)

西湖区(8.8%)

395

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20.9

0.121

慈溪市(28.7%)

鄞州区(12.1%)

余姚市(10.6%)

396

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

 1.6

0.114

嵊州市(23.0%)

江干区(15.0%)

鄞州区(12.8%)

397

照明器具制造

14.4

0.054

上虞市(11.6%)

余姚市(10.9%)

慈溪市(10.3%)

399

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1.3

0.056

鹿城区(12.9%)

余姚市(8.7%)

黄岩区(7.4%)

 

四、各县(区)制造业优势化产业分析

利用全部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全年营业收入指标对全省各县(区)的制造业各行业大类计算区位熵,可以为各县(区)选择优先实施集群发展战略的产业提供现实依据(见附表2)。因为虽然某地区某行业的规模在全省的份额可能并不大,但这个行业在该地区制造业中所占份额可能很大,或者该地区制造业在全省制造业所占份额较小,因此这个行业在该地区还是有比较优势的,这种比较优势称为“地方化优势”。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某县(区)的某行业占全省的份额大小,与该行业在该地区制造业中的地方化优势地位并不一定相一致。如萧山区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全省同行业的份额为6.06%,居各县(区)首位,但该行业占萧山区制造业的份额只有2.8%,在当地制造业各行业中只居第10位,区位熵值只有0.84(<1),因此可以说并不具有地方化比较优势。又如庆元县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该行业规模占全省同行业的比重仅为1.3%,位居全部县(区)的第17位,但该行业在庆元县制造业中的比重却高达57.1%,区位熵值高达36.99,对当地来说仍是制造业首选的优势化产业。

    但是也有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不仅在全省占较大份额,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区位熵值,那么该行业可以说既是该地区重点发展的地方化优势产业,也应是全省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促进行业发展所应考虑的重点优势产业。如苍南县的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行业,不仅在全省同行业中占有最高的比重(22.52%),同时该行业在当地制造业中也占有最高的比重(18.7%),因此其区位熵高达20.68。类似同时满足行业规模居全省各县(区)同行业首位和区位熵居当地各行业首位两个条件的共有江干区的饮料制造业、萧山区的化学纤维制造业等22个县(区)的22个行业。但这22个行业中,上城区的烟草制品业、江干区的饮料制造业、拱墅区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滨江区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江北区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镇海区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路桥区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7个县(区)的7个行业的企业数分别为1、18、20、34、36、9、43个,没有达到本文前面所界定的产业集群企业数至少50家的标准,因此这7个县(区)的7个优势行业可以认为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而其他15个县(区)的15个行业因符合本文对于产业集群的划分标准,可以称为优势产业集群。

表19展示了浙江15个优势产业集群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这些集群中,产值规模最大的是绍兴县的纺织业,其次是乐清市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萧山区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和富阳市的造纸及纸制品业,企业工业总产值都在100亿以上。外向度(即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最高的是平湖市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余姚市的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外向度分别达到68.06%和62.97%;有6个优势产业集群的外向度在30%-60%之间;萧山化学纤维制造业和苍南县印刷业及记录媒介的复制2个行业的外向度则低于1%。全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萧山区化学纤维制造业,达到11.2%,其次是绍兴县纺织业,为5.3%。企业单位数最多的是乐清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2631家企业,而个体户数最多的则是义乌市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有5万多家个体户聚集在该市的该行业。

 

 

 

 

 

 

 

 

 

 

表19                      浙江制造业15个优势产业集群主要指标

县区名

行业大类

企业工业总产值

(亿元)

企业销售产值(亿元)

企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

企业从业人员(人)

企业数(个)

个体户数(个)

个体户从业人员数(人)

个体户全年营业收入(亿元)

全国市场占有率(%

萧山区

化学纤维制造业

225.48

218.47

0.50

16685

82

11

80

0.11

11.2

桐庐县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7.83

17.37

47.31

13198

312

544

9532

12.24

1.2

富阳市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6.64

101.83

1.13

38303

633

629

3258

7.00

2.6

北仑区

专用设备制造业

60.50

59.36

20.35

16661

276

669

3432

2.00

1.1

余姚市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2.84

21.88

62.97

13296

198

91

425

0.20

0.9

鹿城区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99.00

96.60

59.15

90723

653

1194

14981

8.97

3.2

龙湾区

塑料制品业

74.20

71.92

8.32

21647

184

492

2141

2.58

1.4

苍南县

印刷业及记录媒介的复制

44.84

44.82

0.87

23281

886

2717

7716

12.93

2.7

乐清市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62.83

252.81

11.56

105174

2631

1013

3990

4.49

2.2

嘉善县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40.84

40.07

17.72

20547

332

279

1792

1.04

2.1

平湖市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88.49

86.57

68.06

125777

713

35

490

0.94

1.9

绍兴县

纺织业

620.74

607.26

34.28

175643

1665

3706

28650

59.95

5.3

新昌县

医药制造业

40.95

40.11

41.80

9845

66

5

36

0.28

1.3

义乌市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9.74

38.25

32.92

32437

433

4993

55773

32.88

1.9

普陀区

农副食品加工业

66.34

63.20

57.58

16690

194

 

 

 

0.7

 

五、浙江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主要特点

制造业的集聚化发展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由于浙江特定的区位条件、人文传统、经济发展基础、体制环境等因素,浙江的制造业产业集聚既有一般产业集群的共性,又有浙江经济的个性。本文依据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实证分析浙江产业集群的以下主要特点。

(一)个私经济占主导地位

以个私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在浙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全省839个产业集群的15.65万个企业中,注册登记类型为私营企业的比重达到74.6%;企业的资本构成中,个人资本比重达到48.5%。私营企业比重超过90%的集群有167个,其中宁海县的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缙云县的金属制品业这两个集群清一色由私营企业构成,慈溪市的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青田县的通用设备制造业这两个集群私营企业占99%以上;私营企业比重在80%—90%的集群有223个,在60%—80%的集群有256个,比重小于50%的只有112个集群。

全省产业集群平均有个体户617家;个体户营业收入占全部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2.6%,高于全省制造业11.4%的平均水平,其中个体户营业收入占比高于50%的有29个集群,苍南县的纺织业和吴兴区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两个集群的该比重分别高达80.2%和81.2%。全部产业集群中个体从业人员达到253万人,占产业集群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一。

(二)部分产业集群已形成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但更多的仍以横向一体化为主

在浙江产业集群中,部分发达的产业集群内已形成了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即在集群区域内形成了企业在上下游之间的基本链条关系,而且产业链随着集群的发展而出现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的不断延伸。如表20只是对绍兴县纺织业涉及制造业的产业链进行的不完全统计,从中即可看出,绍兴县的纺织产业集群从织造起步,通过纵向延伸,已逐步形成化纤原料、织物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纺织工艺品制造、纺织机械、包装等较为完备的生产体系,共涉及到企业2000多家,个体户4000多户,创造年营业收入800多亿元,吸纳就业人员24万多人。又如安吉县从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前向一体化延伸到家具制造业,两个行业的产值均在全省占有较大份额(见表8)。

同时,在一些相邻的产业集群之间也有通过地区联合而形成的纵向产业链。以台州市塑料制造业为例,目前全市拥有塑料制品制造企业2426家,个体户6235户,年营业收入143.6亿元,从业人员12.5万人。台州的塑料产业主要分布在路桥、黄岩、椒江、温岭和临海五个县(区),这些产业集群各有分工,分别以塑料制品、塑料模具、电器塑料件和塑料鞋为主要产品,共同形成了从塑料制品到塑料模具再到塑料机械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中国重要的塑料生产基地。

但总体来看,浙江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还是以横向一体化的分工联系为主,即在一个集群中聚集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而这些企业之间不一定有产业分工联系,整个区域内都是生产或提供基本相同的产品。根据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空间集聚,主要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扎堆”在某个较小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第二阶段是专业化集聚,区块内出现了大量的配套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专业化协作网络、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区域产业链基本形成,区域品牌初步树立;第三阶段是系统化集聚,专业生产的系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按照这样的标准,浙江产业集群80%以上处在第一阶段,15%左右处在第二阶段,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的只有少数,如萧绍纺织、大唐袜业、义乌小商品等[11]

 

表20                         绍兴县纺织业相关的制造产业链

行业

企业数(个)

企业全年营业收入

(亿元)

企业年末从业人数(人)

个体户数(户)

个体户从业人数(人)

个体户全年营业收入(亿元)

纺织业

1665

609.5

175643

3706

28650

60.0

其中: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

795

396.0

111233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

6

0.3

202

麻纺织

3

4.8

642

丝绢纺织及精加工

313

149.8

43547

纺织制成品制造

248

35.0

9987

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

300

23.6

10032

纺织服装制造

259

26.9

15501

469

2294

2.1

化纤制造业

28

122.1

8476

12

172

0.9

纺织专用设备制造

75

9.8

3994

52

434

1.0

染料及染料助剂制造

60

4.4

1281

包装箱(袋)、包装带制造

195

17.4

5212

其他纺织相关产品制造

11

0.2

119

合计

2293

790.3

210226

4239

31550

64.0

:1、表中“纺织服装制造”包括纺织服装制造和羽绒服装制造两个行业中类,“包装箱(袋)、包装带制造”包括塑料包装箱(袋)制造、金属包装容器(带)制造、纸板容器制造、包装装潢等9个行业小类,“其他纺织相关产品制造”包括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和印花纸生产两个行业小类。其他行业则都对应单一的行业大类或中、小类。                                

 2、表中划“—”处表示因个体户数据无行业中、小类分组标识而无法得到相应的分组汇总数据。

 

(三)产业集群与外向型经济互动互进

产品大量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和吸引外资发展特色产业是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一大特点,产业集群已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一是产品出口比重高。全省839个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外向度平均为28.6%,比全省全部制造业企业的外向度高3.1个百分点,比全国全部制造业企业的外向度更是高出9.5个百分点。其中外向度在90%以上的有黄岩区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集群(外向度93.6%)、北仑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集群(92.4%)和仙居县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集群(91.3%)3个集群;80%—90%的有10个集群,外向度在60%—80%的有71个集群,40%—60%的有122个,20%—40%的有202个。从行业来看(见表21),外向度较高的集群既有家具制造业(62.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55.9%)、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55.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4.6%)、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52.7%)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有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3.0%)、医药制造业(41.8%)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2.6%)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

 

表21                       产业集群分行业的有关外向型指标

 

港澳台资比重(%

外资比重(%

外向度(%

农副食品加工业

 9.81

17.01

35.77

食品制造业

 4.23

56.77

10.72

饮料制造业

 9.37

 8.53

27.54

纺织业

18.45

10.62

35.4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2.66

15.34

55.92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7.92

13.93

52.7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5.09

 5.73

20.32

家具制造业

13.81

22.70

62.30

造纸及纸制品业

 4.94

 9.52

 4.46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91

 3.31

 5.71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8.68

18.47

54.5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0.42

15.36

16.52

医药制造业

  0.1

 7.08

41.80

化学纤维制造业

 7.47

11.93

 2.57

橡胶制品业

 2.51

 2.36

26.35

塑料制品业

10.35

11.58

18.6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63

 8.13

 5.2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6.73

 6.66

 2.5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93

12.58

 5.25

金属制品业

 9.84

 9.05

32.64

通用设备制造业

 8.05

12.86

27.03

专用设备制造业

11.01

14.32

17.9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6.2

13.30

20.7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7.28

15.85

26.7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4.29

26.68

42.9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0.83

10.95

32.56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4.63

10.81

55.2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4.93

19.16

 0.03

 

二是引进外资比重较高。在全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企业资本构成中,港澳台和外商资本所占比重达到24.4%,仅次于个人资本48.5%的比重;其中港澳台资本占11.3%,外商资本占13.1%,显示了浙江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对国际资本产生的巨大吸引力。港澳台资本比重在60%以上的有6个产业集群,外商资本比重在70%以上的有7个产业集群(见表22)。分行业看(见表21),港澳台资本比重最高的三个行业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2.7%)、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8.7%)和纺织业(18.5%),外商资本比重最高的则是食品制造业(56.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6.7%)和家具制造业(22.7%)。

 

表22             港澳台资本比重超过60%和外商资本比重超过70%的产业集群

县(区)

行业大类

港澳台资本比重(%

县(区)

行业大类

外资比重(%

北仑区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79.4

奉化市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2.1

秀洲区

金属制品业

77.7

平湖市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88.4

越城区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63.6

萧山市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80.5

南浔区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2.5

平湖市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79.8

秀城区

金属制品业

62.5

江干区

食品制造业

71.5

嘉善县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62.3

江干区

专用设备制造业

70.4

 

 

 

嘉善县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70.4

 

(四)产业集群依托开发区(园区)得到进一步提升发展

    自从90年代中后期以来,经济发达的温州和台州地区开始创建特色工业园区以使产业集群发展走向有序化、规范化,这种新的发展思路逐渐向周边地区推进,并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得以推广,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全省839个产业集群的15.6万家企业中,进入各类开发区(园区)的企业(简称入园企业)有1.3万家,占8.3%。其中入园企业比重最高的是青田县的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集群,71家企业中有65家企业集聚在青田县经济开发区内,入园企业比重达到91.5%。入园企业比重在60%以上的还有南浔区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集群等8个集群(见表23)

开发区(园区)作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载体,在提升企业经济实力、促进集群优势产业发展、吸引外资投入、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以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营业收入最大的开发区(园区),共有入园工业企业285家,拥有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四大优势产业,全球500强企业中有31家在该开发区投资。江干区的16个产业集群中,有231家企业进入该开发区,入园企业数虽只占江干区产业集群企业数的11.3%,但入园企业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525.3亿元,占江干区产业集群全部企业总产值的69.6%;入园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00.9亿元,占江干区产业集群全部企业出口交货值的86.1%;入园企业实收资本97.3亿元,占江干区产业集群全部企业实收资本的68.1%;入园企业共吸引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69.0亿元,占江干区产业集群全部企业港澳台和外商资本总额的89.5%。可见入园企业平均规模明显大于未入园企业、实力明显强于未入园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表23                       入园企业比重在60%以上的产业集群

县(区)

行业大类

工业总产值(亿元)

企业数(个)

入园企业比重(%

所在开发区(园区)

青田县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7.87

 71

91.5

青田县经济开发区

南浔区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0.50

122

86.1

南浔经济开发区

秀洲区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5.57

 56

76.8

嘉兴经济开发区

玉环县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5.40

148

71.6

玉环大麦屿经济开发区

云和县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7.35

209

70.3

云和县木制玩具特色工业园区

江干区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6.61

 63

66.7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浔区

通用设备制造业

 9.29

 60

65.0

南浔经济开发区,南浔练市工业园区

北仑区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6.01

108

64.8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

越城区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91

 55

61.8

绍兴袍江工业区

 

(五)部分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但总体企业规模偏小、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缺乏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协作

从产业组织角度来看,浙江部分先进的产业集群内部已初步形成“巨人经济”与“小狗经济”相结合的金字塔型产业组织结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全省有33个集群的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占集群全部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其中有6个集群的该比重超过70%,依次是奉化市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集群(94.8%)、临海市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集群(81.7%)、北仑区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集群(77.3%)、临海市的家具制造业集群(75.5%)、镇海区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集群(70.8%)和诸暨市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集群(70.7%)。以奉化市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其龙头企业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生产各类手机1000多万台,占全省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年产量的29.6%,工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销售收入85亿元,出口交货值20多亿元;而该集群内还聚集着62家相同行业大类的中小企业,其中有41家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企业、2家通信传输设备制造企业、3家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企业、3家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企业等等,大中小企业合理配置,初步构建了以“波导”为龙头的奉化手机生产的“联合舰队”。

尽管浙江产业集群的产业组织呈现出向集中化和合理化发展的趋势,但就其现状看,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规模偏小。全省产业集群的企业户均工业总产值为989.0万元,不仅低于全省所有制造业企业1069.4万元的户均水平,更是大大低于全国制造业企业1541.1万元的户均水平。全省所有产业集群中,户均产值大于989.0万元的平均水平的集群只有257个,只占全部集群数的三分之一。这与浙江以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现状是吻合的。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的确曾为浙江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推进浙江工业化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较小的企业规模使经济增长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已成为浙江提升产业层次、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变的重要制约因素。二是集群内部企业间结合松散,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配合程度不高。全部集群龙头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集群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8.9%,从总体上看,浙江产业集群的集中度不高,缺乏领军式的龙头企业。而且大部分集群的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一样都是自成一套系统,从产品的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和销售都由自身完成,只有少数中小企业是向大型企业定向供货,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导致产业链难以实现最优化,还容易产生无序竞争。

    (六)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模式以引进模仿为主

粗放型经营色彩较为浓厚、科研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是浙江制造业发展的软肋,而在产业集群中表现更甚:

一是企业发展的路径表现为明显的投资导向型,而没有转变为创新导向型,企业巨额投资中,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尚未把研发投入放在突出的地位。全省产业集群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45%,不仅低于全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0.52%的平均水平,更比全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水平0.61%低0.16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中研发费用平均可达销售收入的3%以上。839个集群中,只有225个集群的该指标高于0.45%的集群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两个集群是平湖市的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产业集群(13.5%)和秀城区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集群(10.2%)。

二是企业员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高中级人才和熟练技工奇缺。全省产业集群企业就业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0.04%,大学本科学历人员占1.85%,大专学历人员占6.39%,高中学历人员占23.21%,分别比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低0.26、1.35、1.01和9.59个百分点,而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比重达到68.51%,比全国高出12.21个百分点,可见浙江产业集群企业员工中低学历人员比重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企业新产品的技术来源大多采取“拿来主义”的模仿手段。尽管浙江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研发投入较少,但产业集聚发展所带来的技术传播和溢出效应,使新产品、新工艺往往很容易在集群内扩散开来,因此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14.6%)竟然比全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13.0%高出1.6个百分点。

    六、结论与思考

通过上述对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浙江制造业在全省各个县域范围内已呈现出较明显的集聚现象,全省各地已形成星罗棋布、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浙江制造业近八成的产值是由这些产业集群创造,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成为浙江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呈现出以个私经济为主、与外向型经济互动互进、依托工业园区得到提升发展、部分先进的集群已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等特点。但是从全省范围看,各行业的集聚程度仍有较大差异。而且浙江大部分产业集群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低、企业间协作配套关系弱、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企业的集聚和市场的高效运作而降低交易费用,形成区域内终端产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虽然在近期的发展优势仍然明显,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技术、资本壁垒的先发优势不突出,随着要素价格逐步上扬和市场份额不断分割,不仅产业的后续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而且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市场风险问题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快整合提升产业集群,使以低成本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是“十一五”期间浙江经济结构调整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在这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都表明,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导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增强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等,将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是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因此地方政府首先应从提升集群整体水平出发,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对产业规划和布局的引导,适当设置市场准入条件,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盲目性和粗放性的发展,避免行政管理中铺摊子、比数量、地区分割等问题,提高产业的空间集中度,促进产业集群关联度的提高,引导产业集群持续和健康发展。

二是整合集群产业链,加强企业纵向一体化。壮大和延伸产业链关键是抓龙头企业,对于产业集群中具有技术、管理、资金或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将产业链上其它创造价值的环节纳入其产权范畴,主要为了便于集中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以及对规模效益反应敏感的产品,而使小企业只生产技术要求不高的半制成品等,使生产能力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内部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和现代管理基础的大企业、大集团,以提高产品生产的集中度,改善分散经营带来的产品结构雷同和过度竞争,从而获得集群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

三是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增强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伴随着积极的创新体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常常会因为缺乏创新能力而衰落下去,因此,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增强集群内部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一要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组织机制和专门化的技术开发公司,为集群内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服务;二要通过对集群内较大型企业的扶持,增强其研发能力,使其成为拉动集群发展的增长点;三要从不同渠道积极引入外部技术创新资源和优秀人才,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力;四要加快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进程,严格执法程序,构筑知识产权保护网,提高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课题组负责人:梁普明

                               课题组 成 员:朱卓瑶  毛显进  牟辉   

执    笔:朱卓瑶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2梁琦. 产业集聚论. 商务印书馆,2004。

3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郭克莎等.差距与赶超——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研究.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5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6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8李立辉等. 区域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反梯度转移.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9吴学花、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10王红斌.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金融与经济.2004(8)。

11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5(8)。

12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浙江块状经济调研报告.2006。

13浙江省经贸委. 2005年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2006。

14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办公室. 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报告书. 2006.3。

15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办公室. 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 2005.12。

16国家统计局. 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4。

17浙江省企业调查队. 浙江经济若干问题调查与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附表1                          浙江各市产业集群分布情况

 

杭州

宁波

温州

 

 

工业总产值(亿元)

集群数

(个)

工业总产值(亿元)

集群数

(个)

工业总产值(亿元)

集群数

(个)

制造业

3577.07

147

3000.42

158

2030.05

112

农副食品加工业

31.82

4

86.68

6

20.95

4

食品制造业

41.37

3

6.93

2

 

 

饮料制造业

22.69

3

4.23

1

2.32

1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503.13

10

339.03

11

54.29

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42.18

7

120.81

6

121.33

7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99.84

4

 

 

325.08

6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9.34

5

9.20

2

 

 

家具制造业

39.96

3

6.68

1

3.34

1

造纸及纸制品业

174.27

6

42.94

7

33.78

8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36.25

7

30.42

6

70.76

7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30.04

3

89.03

6

17.56

2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84.72

9

115.12

6

90.34

6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225.48

1

48.37

1

 

 

橡胶制品业

2.09

1

12.68

3

36.40

3

塑料制品业

120.39

9

189.26

11

172.37

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46.37

9

67.48

8

25.15

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35

1

37.85

3

35.26

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1.27

2

74.25

5

37.56

3

金属制品业

192.55

10

176.36

11

81.94

6

通用设备制造业

342.00

11

400.31

11

205.31

7

专用设备制造业

67.61

8

153.13

11

50.45

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82.72

8

189.04

10

110.89

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12.96

9

470.28

11

369.18

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34.73

7

213.29

8

46.97

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5.75

3

47.79

4

67.77

6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7.18

4

45.82

5

51.04

7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23.46

2

 

 

         

 

 

浙江各市产业集群分布情况(续表一)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工业总产值(亿元)

集群数

(个)

工业总产值(亿元)

集群数

(个)

工业总产值(亿元)

集群数

(个)

工业总产值(亿元)

集群数

(个)

制造业

1351.87

93

605.08

39

2160.85

73

1035.61

80

农副食品加工业

7.74

2

 

 

5.01

1

5.22

1

食品制造业

2.16

1

 

 

 

 

 

 

饮料制造业

 

 

3.49

1

26.52

4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349.82

7

203.12

5

999.81

6

162.17

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52.65

7

24.37

3

116.82

5

70.86

6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40.83

4

13.85

1

11.84

1

9.72

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40.84

1

61.16

3

 

 

3.01

2

家具制造业

3.82

1

16.22

1

 

 

5.64

2

造纸及纸制品业

55.74

5

8.56

2

30.37

5

26.01

6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17.08

4

 

 

4.95

2

16.47

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3.58

1

2.05

1

2.91

1

30.31

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1.07

6

62.50

4

189.66

5

39.87

5

医药制造业

 

 

 

 

40.95

1

 

 

化学纤维制造业

16.73

1

 

 

16.19

1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55.29

7

8.17

1

115.61

5

56.07

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87.38

7

87.97

5

83.53

5

61.65

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05

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7.10

1

93.99

2

金属制品业

51.52

7

9.42

3

34.73

5

138.96

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07.38

7

25.25

4

194.12

6

114.89

6

专用设备制造业

16.02

5

 

 

65.51

6

11.49

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5.71

5

 

 

39.08

4

72.12

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92.11

7

73.61

3

102.96

4

27.93

3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2.73

3

 

 

10.95

1

30.20

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19

1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1.62

4

5.34

2

29.06

3

59.04

5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浙江各市产业集群分布情况(续表二)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

 

工业总产值(亿元)

集群数

(个)

工业总产值(亿元)

集群数

(个)

工业总产值(亿元)

集群数

(个)

工业总产值(亿元)

集群数

(个)

制造业

135.82

16

193.89

13

1317.95

97

65.83

11

农副食品加工业

1.40

1

103.60

3

19.36

3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22.69

1

35.48

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1.09

3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61.76

1

17.87

1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9.08

2

 

 

14.94

1

7.97

2

家具制造业

 

 

 

 

15.01

2

 

 

造纸及纸制品业

 

 

 

 

24.87

6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8.16

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7.35

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4.61

4

 

 

60.66

6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28.84

6

 

 

塑料制品业

 

 

2.16

1

134.90

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5.19

5

3.91

1

21.19

4

4.56

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9.39

2

 

 

金属制品业

 

 

 

 

57.40

6

6.03

1

通用设备制造业

14.81

3

7.79

2

235.02

8

13.35

3

专用设备制造业

 

 

16.26

1

85.25

6

8.71

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3.56

3

243.17

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0.73

1

3.92

1

131.29

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08

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6.96

4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84.69

6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5.46

1

 

 

 

附表2                     各县区制造业区位熵前五位的行业大类

上城区

烟草制品业97.11

食品制造业8.78

农副食品加工业1.1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8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81

下城区

通用设备制造业6.76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3.11

专用设备制造业1.37

农副食品加工业1.2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4

江干区

饮料制造业11.80

橡胶制品业6.9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87

食品制造业5.8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24

拱墅区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03

医药制造业6.32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76

造纸及纸制品业1.3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6

西湖区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9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84

医药制造业5.41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3.11

专用设备制造业2.19

滨江区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5.50

家具制造业1.5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9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8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57

萧山区

化学纤维制造业4.2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77

家具制造业2.11

金属制品业1.51

纺织业1.39

余杭区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6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21

食品制造业1.99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90

桐庐县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0.94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3.0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23

纺织业1.86

食品制造业1.70

淳安县

饮料制造业21.0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4.21

农副食品加工业3.37

食品制造业2.21

家具制造业2.05

建德市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32

饮料制造业3.7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56

金属制品业1.98

富阳市

造纸及纸制品业10.82

金属制品业2.7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5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52

临安市

食品制造业3.7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46

农副食品加工业2.98

造纸及纸制品业2.4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2

海曙区

造纸及纸制品业10.9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22

纺织业1.51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0

江东区

烟草制品业49.4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81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28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3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9

江北区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40

金属制品业1.50

专用设备制造业1.49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41

家具制造业1.37

北仑区

专用设备制造业4.1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94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56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11

农副食品加工业3.04

镇海区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2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6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7

通用设备制造业0.78

鄞州区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62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0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88

通用设备制造业1.8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67

象山县

农副食品加工业3.91

纺织业2.39

专用设备制造业2.2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1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3

宁海县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7.88

橡胶制品业4.4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84

专用设备制造业2.5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16

余姚市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7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62

塑料制品业2.3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6

金属制品业1.57

慈溪市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99

化学纤维制造业2.34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78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70

通用设备制造业1.69

奉化市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13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70

食品制造业1.83

通用设备制造业1.27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0.85

鹿城区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8.7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7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3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78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74

龙湾区

塑料制品业3.6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78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2.43

通用设备制造业1.92

瓯海区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7.74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2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85

金属制品业2.15

橡胶制品业1.94

洞头县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9.58

农副食品加工业7.36

医药制造业3.91

食品制造业2.56

金属制品业1.43

永嘉县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7.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97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78

通用设备制造业2.37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74

平阳县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7.18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5.89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5.54

农副食品加工业3.22

塑料制品业2.93

苍南县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0.68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3.86

塑料制品业3.37

造纸及纸制品业2.50

农副食品加工业1.78

文成县

农副食品加工业6.33

饮料制造业5.2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95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7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6

泰顺县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9.1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34

橡胶制品业8.11

食品制造业5.09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16

瑞安市

橡胶制品业6.6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6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15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1.82

塑料制品业1.81

乐清市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5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2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6

秀城区

造纸及纸制品业3.20

农副食品加工业2.9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40

食品制造业2.3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25

秀洲区

橡胶制品业8.02

家具制造业3.47

纺织业2.59

化学纤维制造业1.1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92

嘉善县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1.04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5.0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49

家具制造业3.06

通用设备制造业1.82

海盐县

化学纤维制造业4.10

造纸及纸制品业2.67

农副食品加工业2.2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3

通用设备制造业1.84

海宁市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4.93

家具制造业3.46

纺织业2.74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10

化学纤维制造业0.93

平湖市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7.12

造纸及纸制品业2.63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2.1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5

桐乡市

化学纤维制造业9.12

纺织业2.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6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1.72

橡胶制品业1.05

吴兴区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8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37

纺织业2.3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5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47

南浔区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9.2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14

家具制造业1.91

纺织业1.69

德清县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0.8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1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3

农副食品加工业2.23

家具制造业1.38

长兴县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90

纺织业2.1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6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5

安吉县

家具制造业21.0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6.40

饮料制造业2.48

食品制造业2.2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20

越城区

化学纤维制造业3.5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44

纺织业2.20

饮料制造业1.51

家具制造业1.49

绍兴县

纺织业4.08

化学纤维制造业3.3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4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0.86

饮料制造业0.81

新昌县

医药制造业17.22

通用设备制造业4.37

食品制造业4.13

专用设备制造业3.8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80

诸暨市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47

纺织业2.37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0

专用设备制造业1.84

塑料制品业1.56

上虞市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9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98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3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4

通用设备制造业1.18

嵊州市

饮料制造业8.22

纺织业2.2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10

婺城区

食品制造业6.69

医药制造业4.6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56

金属制品业1.94

金东区

食品制造业7.6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5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6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56

塑料制品业2.48

武义县

家具制造业5.85

金属制品业4.11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54

通用设备制造业2.4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9

浦江县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6.00

金属制品业3.19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7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61

造纸及纸制品业2.20

磐安县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8.76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5.00

塑料制品业3.62

医药制造业3.39

农副食品加工业2.51

兰溪市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46

医药制造业4.7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1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88

食品制造业1.38

义乌市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7.50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4.05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4.04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42

食品制造业1.74

东阳市

医药制造业9.6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53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66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3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3

永康市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14

金属制品业5.9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8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43

通用设备制造业2.23

柯城区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69

专用设备制造业1.8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5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1.44

农副食品加工业1.35

衢江区

造纸及纸制品业5.1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9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52

农副食品加工业3.51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28

常山县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65

食品制造业6.3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88

农副食品加工业3.21

通用设备制造业2.36

开化县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91

医药制造业5.22

饮料制造业4.91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86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62

龙游县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7.27

食品制造业5.41

造纸及纸制品业4.48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3.8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59

江山市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1.3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1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92

农副食品加工业2.86

家具制造业2.31

定海区

农副食品加工业12.99

专用设备制造业4.6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8

纺织业1.58

饮料制造业1.21

普陀区

农副食品加工业33.2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81

医药制造业1.95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0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0.79

岱山县

农副食品加工业9.96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6.2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06

化学纤维制造业3.00

塑料制品业1.62

嵊泗县

农副食品加工业19.06

化学纤维制造业11.73

专用设备制造业3.3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63

塑料制品业0.44

椒江区

医药制造业9.75

专用设备制造业5.9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9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8

黄岩区

塑料制品业5.51

医药制造业5.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5.24

专用设备制造业4.48

食品制造业3.64

路桥区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33.36

专用设备制造业2.81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1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5

玉环县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67

通用设备制造业4.46

家具制造业3.45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5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0

三门县

橡胶制品业18.6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5.22

医药制造业4.0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4

塑料制品业1.85

天台县

橡胶制品业12.1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8.39

医药制造业7.60

饮料制造业5.1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18

仙居县

医药制造业19.84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5.03

橡胶制品业4.8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36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95

温岭市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14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4.14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3.83

通用设备制造业2.37

塑料制品业1.97

临海市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6.15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4.6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9

医药制造业3.94

家具制造业2.53

莲都区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65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68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52

塑料制品业0.87

农副食品加工业0.86

青田县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10.8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9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6

橡胶制品业1.36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35

缙云县

专用设备制造业5.9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07

饮料制造业2.7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40

金属制品业2.27

遂昌县

金属制品业14.62

造纸及纸制品业4.5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4.0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7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57

松阳县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0.8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76

饮料制造业3.6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77

家具制造业2.36

云和县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42.4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08

通用设备制造业3.03

造纸及纸制品业0.65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0.64

庆元县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6.99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1.25

农副食品加工业4.72

食品制造业4.53

医药制造业2.40

景宁县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88

农副食品加工业5.05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4.27

通用设备制造业3.45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33

龙泉市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2.21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8.88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6.26

家具制造业6.16

医药制造业5.60


附表3                    三大产业带分行业的产业集群情况

 

 

三大产业带

环杭州湾

温台沿海

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

 

工业总产值

(%

集群数

(个)

工业总产值

(%

集群数

(个)

工业总产值

(%

集群数

(个)

制造业

100.00

523

100.00

209

100.00

107

农副食品加工业13

2.16

16

1.20

7

0.54

2

食品制造业14

0.46

6

0.00

0

0.00

0

饮料制造业15

0.52

9

0.07

1

0.00

0

烟草制品业16

0.00

0

0.00

0

0.00

0

纺织业17

22.24

40

2.67

10

13.11

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8

5.11

28

3.96

10

5.73

6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9

2.45

10

11.56

7

2.23

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0

1.20

11

0.45

1

1.62

6

家具制造业21

0.61

6

0.55

3

0.46

2

造纸及纸制品业22

2.87

25

1.75

14

2.10

6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3

0.81

19

2.36

11

1.33

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4

1.17

12

0.52

2

3.04

4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5

0.00

0

0.00

0

0.00

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

6.75

30

4.51

12

8.44

9

医药制造业27

0.38

1

0.00

0

0.00

0

化学纤维制造业28

2.81

4

0.00

0

0.00

0

橡胶制品业29

0.14

4

1.95

9

0.00

0

塑料制品业30

4.47

34

9.18

16

4.53

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

4.39

35

1.38

9

8.20

1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2

0.54

5

1.05

1

0.00

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

1.31

8

1.69

5

7.60

2

金属制品业34

4.27

36

4.16

12

11.72

9

通用设备制造业35

9.87

41

13.15

15

11.56

12

专用设备制造业36

2.93

31

4.05

13

1.63

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

5.14

30

10.58

13

5.83

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9

9.68

35

14.95

12

3.12

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

5.42

19

1.50

2

2.44

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1

0.88

8

2.53

10

0.00

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2

1.19

18

4.06

13

4.77

5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3

0.22

2

0.16

1

0.00

0

 



[1] 区位熵计算公式为:.式中,L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指标,LQij表示i地区j行业的区位熵,表示i地区j行业在本地区制造业总产出中的份额与全国j行业占全国制造业产出份额之比。

[2] 本部分关于产业集群规模和分布的数据口径均为全部制造业企业,不包括个体经营户。

[3] 本文中将主要行业定义为:若某行业产业集群的工业总产值占当地制造业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该行业即被认为是主要行业。

[4]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相似系数公式如下:               式中:XikXjk表示k部门在i地区和j地区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Sij表示i地区和j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Sij01,系数越大,表明两地区产业结构越相似。

[5] H指数用公式表示为:,其中zj表示以销售收入(或就业人数)为标准计算的企业市场份额。

[6] 范金,郑庆武,梅娟. 应用产业经济学.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7]吴学花、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8]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浙江制造业的全貌,本部分对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中,统计口径为全部制造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所用的产出指标是全年营业收入。

[9]数据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

[10]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浙江块状经济调研报告. 200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