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历次普查 > 经济普查 > 第一次普查 > 课题选编

浙江省制造业开放型发展的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4-08-27 11:37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内容提要:制造业发展是国家强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开放的制造业是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和促进发展的主要力量。浙江制造业在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两个层面上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出口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都有很大提高。相对发达的浙江制造业的开放型发展正面临国际贸易壁垒和国内资源环境的双重挤压。

本研究主要利用浙江省经济普查资料分六部分,对浙江省制造业的开放型发展现状作了深入分析。第一部分导论简要论述了浙江制造业出口和利用FDI的基本现状和地位。第二部分研究浙江制造业的出口现状、出口依存度和变化、出口效益比较。第三部分研究浙江制造业的外资企业现状、外资依存度和变化、内外资企业效益比较。第四部分研究浙江制造业出口、外资对浙江制造业增长的作用效果。第五部分研究浙江制造业出口的优势来源,以及出口企业与外资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和模式、能耗、工资等方面的表现。第六部分总结归纳浙江制造业外向型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研究表明:浙江制造业的开放型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低工资和高投入是重要的出口优势来源,出口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的迅速提高,导致有些行业的效益恶化型出口增长,因此粗放型出口增长的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的紧迫问题。技术创新和开放型模式的升级是持续开放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制造业、出口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开放型增长模式、恶化型增长

 

制造业发展是国家强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开放的制造业是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和促进发展的主要力量。通过20多年的开放型发展,浙江省制造业许多行业已经形成富有特色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自2001年末中国入世以来,浙江制造业在开放背景下又有了飞速发展,但是,国际市场抑制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的贸易壁垒也日益显现和增多,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导致浙江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受到明显的资源约束,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新形势使走在前列的浙江制造业必须做出发展战略的调整。为了做出恰当合理的调整思路,我们必须首先认清浙江开放背景下制造业各行业发展的现状特征、竞争优势形成的动因,正确合理评价出口、外商投资对浙江各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从中揭示出浙江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及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浙江制造业开放发展现状,揭示其国际竞争力之源,预测其新时期发展的新动力,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新优势、培育现代先进制造业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从浙江制造业出口和外资两种主要开放形态入手,利用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的制造业数据,对浙江制造业的出口和外资的行业结构、规模与潜力、作用与可持续发展作了深入的分析,揭示浙江省制造业外向型发展的行业结构性特征。研究了出口和外资对浙江省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和浙江国际竞争优势的来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浙江制造业外向型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浙江制造业外向型发展的基本概况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世纪以来,制造业作为浙江工业经济的支柱,已成为该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浙江制造业的开放型发展,不仅使浙江制造业自身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而且已经成为浙江经济最主要的发展动力。

2001年以来,浙江商品出口贸易与制造业都有长足发展,特别20032004年商品出口增长率达到了41.23%39.8%。以此同时制造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也达到了28.9%的高速增长。而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出口交货值/总产值)2001年的22.29%进一步提高到了25.45%;制造业整体外资依存度(外资企业总产值/所有企业总产值)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19.33%上升到2002年的19.81%,到2004年,外资依存度已达27.97%。这样的出口高速增长与浙江制造业的发展和中国入世与外贸外资环境改善有重要的联系,浙江制造业的外向型发展取得了巨大发展。

浙江省制造业的增长,从一定程度上源自制造业的出口和外资进入。自2001年到2004年,浙江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出口交货值增长率和外资企业总产值增长率都逐年提高,从200119.32%24.71%21.33%提高到2004年的39.58%45.73%92.87%。以此同时,浙江工业总产值从2001751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9689亿元,工业出口交货值从1913亿元增加到4898亿元,外资企业总产值从1432亿元提高到4676亿元,分别增长1.62倍、1.56倍和2.27倍。因此,可以看出,浙江制造业的外向型发展是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源。

从制造业企业层面分析,2004年的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共有162888家,创造总产值18332亿元,其中外资企业11416家,占所有企业的7.01%,创造总产值4890亿元,占26.67%。有出口生产企业26155家,占所有企业的16.06%,创造出口交货值4722亿元,占浙江制造

业总产值的25.76%(出口依存度),其中出口交货值中外资企业占43.29%。外资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依存度为41.80%,而内资企业的出口依存度为19.92%。

特别是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出口外向度更为明显。规模以上企业的出口外向度28.01%,规模以下企业的外向度只有7.94%,平均外向度为25.75%;外资企业的平均外向度为41.81%。

 

表1      浙江省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化

 

2001

2002

2003

2004

2004/2001

制造业总产值(亿元)

7519.01

9354.47

12335.86

19689.07

2.62

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亿元)

1913.59

2454.41

3361.59

4898.71

2.56

制造业外资企业总产值(亿元)

1432.20

1793.04

2424.68

4676.58

3.27

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

19.32

24.59

31.97

39.58

2.05

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率%

24.71

28.26

36.96

45.73

1.85

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21.33

25.19

35.22

92.87

4.35

资料来源:2004年浙江制造业统计年鉴、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或根据其计算;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数据来自历年浙江统计年鉴。

 

 

表2                    浙江省制造业出口和外资企业数与比例

单位:家和比例

企业合计

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所占比例

内资企业

内资企业占比例

企业合计数

162888

11416

7.01%

151472

92.99%

出口企业数

26155

6186

23.65%

 19969

76.35%

出口企业占比例

16.06%

54.19%

/

13.18%

/

:根据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统计资料计算。

 

表3                   浙江省制造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的内外资比例

单位:亿元

总产值

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所占比例

内资企业

内资企业占比例

总产值

18332

4890

26.67%

13442

73.33%

出口交货值

 4722

2044

43.29%

 2677

56.69%

出口占总产值比例

25.76%

41.80%

 

19.92%

/

资料来源:根据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统计资料计算。

 

 

 

 

表4                   浙江制造业各类企业出口依存度比较

 

外资企业

内资企业

平均

规上企业出口依存度

41.95%

22.24%

28.10%

规下企业出口依存度

32.16%

7.09%

7.94%

平均出口依存度

41.81%

19.92%

25.76%

资料来源:根据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统计资料计算。

 

(二)浙江制造业的出口企业现状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浙江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强劲。2001到2004年年均增长率33.9%,2001年为24.7%,连年上升至2004年的45.7%。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制造品出口竞争优势是浙江外贸成为全国外贸顺差最多的省份之一。

1.浙江制造业出口企业数量、规模、地位

2004年浙江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7077家,出口生产企业16666家,占总制造业企业数的44.95%,共完成出口交货值4725亿元。其中内资出口企业11670家,占内资企业总数的38.6%,占所有出口企业数的70.0%,实现总出口交货值的57.2%;外资出口企业有4996家(港澳台2320家,外商2676家),占外资企业总数的73.2%,占全部出口企业数的30.0%,实现总出口交货值的42.8%。

从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制造业有近一半的企业从事出口生产,与外资企业相比,从事出口生产内资企业数在绝对量上有很大的优势,但相对量上远远低于外资企业。从上述数据还可以看出,外资企业的平均出口规模高于内资企业,占30.0%的企业数实现42.8%的出口额。因此,浙江省制造业的出口外向型发展中,外资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依存度上,同时也表现在促进外贸发展的作用上。

2.浙江省制造业出口企业的构成情况

对出口企业按所有制类型进行细分,可将浙江省制造业各企业分为国有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其中外资企业分为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

就全国而言,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而浙江企业大多以民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是浙江经济腾飞的发动机,是浙江制造业出口的主力军。

2004年浙江省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出口交货值按所有制结构分,浙江规模以上的国有企业(包括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其他联营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共完成出口交货值574.3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出口交货值的12.62%;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包括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出口交货值1956.7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出口交货值的42.98%;港澳台外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出口交货值1203.5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出口交货值的26.43%;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出口交货值817.7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出口交货值的17.96%,外资企业(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两者)共占规模以上企业总出口交货值的44.4%。

(三)浙江制造业外资企业现状分析

浙江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引进和利用外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引资规模日益增加。而且长期以来,浙江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产业部门是制造业。1998年到目前,浙江省总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1998年的131802万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668128万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2.76%;而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1998年的90251美元上升到04年的557828万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7.96%,外商对制造业的投资速度明显快于其总投资速度。由此,外商对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占其全部投资额的比重也有显著的提高,从1998年的68.47%上升到2004年的83.49%,除在1999年比重有所降低之外,其他年份都呈显著增长趋势,其比重年均增长率为3.70%。如表5所示。

 

表5                        浙江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均增长率(%

全部外资(亿美元)

13.18

15.33

16.13

22.12

31.60

54.49

66.81

32.76

制造业外资(亿美元)

 9.03

 9.25

10.81

16.85

24.98

45.08

55.78

37.95

制造业外资/全部外资(%)

68.47

60.37

67.01

76.17

79.04

82.73

83.49

3.70

: 数据来源于1999-200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

 

1.浙江制造业外资企业数量、规模与地位

2004年浙江省的外资企业总共有6816家,占了浙江省企业总数的18.38%。其中港澳台投资企业为3364家,占了浙江省企业数的9.07%;外商企业数有3452家,占了浙江省企业数的9.31%。外资企业对浙江省投资额达1057.74亿元,其中港澳台企业的投资额为386.17亿元,占了总投资额的36.51%;其他外资为671.57亿元,占了总投资额的63.49%。外资企业的出口交货值达2017.87亿元,占了浙江省出口交货值总额的44.4%,其中港澳台占了全省的16.70%,其他外资占了全省出口交货值的24.50%。外资企业的利润总额达893.45亿元,占了全省制造业利润总额的32.49%,其中外商投资企业(除港澳台企业)占浙江省全省企业利润总额的19.59%。

2.浙江制造业外资企业的来源结构

目前,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港、澳、台资本;二是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在内的亚洲国家;三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的北美洲;四是其他一些欧洲国家。2004年,在浙江省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香港、维尔京群岛、日本、美国、台湾、韩国、新加坡、意大利等。其中香港和台湾两地外资占到全部外资的63.39%,而包括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在内的亚洲国家占12.36%,由此可以看出,浙江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来源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较少。

将浙江省的除港澳台三地之外的外资企业根据投资国别的不同分为4部分:美国、日本、欧盟和其他国家。以上数据表明从企业数量比,日本投资企业占23%,美国投资企业占23%。从产值规模比,美国投资企业占27%,超过日本(20.89%)和欧盟(15.78%)。从FDI的投资额看,欧盟占37%列第一位,其次才是日本(16%)和美国(13%)。这说明美国投资企业合资的较多且投资规模较小但是产出较高,而欧盟投资规模较大但是产出较小。

 

表6                         美日欧投资企业比较

 

企业数(家)

所占比例

工业总产值(亿元)

所占比例

FDI(亿元)

所占比例

总共

3484

100%

2721.08

  100%

653.91

100%

美国

 793

23%

 737.80

27.11%

88.17

 13%

日本

 887

25%

 568.30

20.89%

103.54

 16%

欧盟

 679

19%

 429.37

15.78%

240.09

 37%

其他

1125

32%

 985.60

36.22%

222.12

 34%

资料来源: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资料整理。

二、浙江制造业出口与效益的行业分析

(一)浙江省制造业出口的行业分析

1.浙江省制造业出口主导行业及增长分析(出口交货值及其年均增长率)

浙江省制造业的出口主导行业就是出口规模最大的若干个行业,通过主导行业的分析,可以揭示浙制造业出口的主要行业主体和出口商品结构。

根据对浙江省主要的28个制造业大类的2004年出口交货值和2000年至2004年均增长率进行分析,得出出口规模大且出口增长快、出口规模小且出口增长快、出口规模小且出口增长快慢、出口规模大且出口增长慢四种出口行业类型。

首先,从出口交货值的数值来看,2000年制造业总计出口交货值为1534.4亿元。各行业间的分布差距较大,其中出口的主导行业,即出口交货值最大的五个行业为: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出口额分别为251.8亿元、246.8亿元、128亿元、122.4亿元和96亿元,分别占2000年制造业总出口的16.4%、16.1%、8.3%、8%和6.3%,上述五个行业的出口之和达总出口的55.1%。出口交货值最小的五个行业出口仅占制造业出口的1.3%。

2004年制造业总计出口交货值增加至4898.7亿元。2004年出口的主导行业(出口最多的行业)为纺织业937.9亿元,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440.2亿元,普通机械制造业435.6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31.0亿元,以及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406.7亿元,分别占2004年制造业总出口的20.0%、9.4%、9.3%、9.2%和8.7%。五个行业的出口之和达总出口的56.6%。出口交货值最小的五个行业出口仅占制造业出口的1.0%。

因此,从2000年和2004年的出口交货值比较可以得出,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额差距较大,除了个别行业外,大部分行业的排序浮动较小,出口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在此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定义出口占制造业出口总计4%以上的行业为出口规模较大的行业,即浙江出口的主导行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总计4%以下的行业为出口规模较小的行业,即浙江出口的非主导行业。根据这一定义将制造业各行业进行分类,见表7。

 

表7                 2004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按出口规模份额归类

 

行业

出口规模较大

的主导行业

(占制造业总出口的4%以上)

共8个行业

纺织业(20.0%)                  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9.4%)

普通机械制造业(9.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2%

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8.7%)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7.2%)  

金属制品业(5.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6%)

出口规模较小

的非主导行业

(占制造业总出的4%以下)

共20个行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7%) 塑料制品业(3.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8%)       家具制造业(2.4%)             

食品加工业 (2.3%)              医药制造业(2.1%

专用设备制造业(1.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8%)      

橡胶制品业(1.2%)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8%)         食品制造业(0.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6%饮料制造业(0.5%)            

造纸及纸制品业(0.4%)           化学纤维制造业(0.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3%)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0.3%)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0%)         烟草加工业(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出口较大的行业与出口一般的行业均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1],而4个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都处于较低的位置。因此浙江省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外向型发展水平较高,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外向发展较低。

其次,从年均增长率角度来看,除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外,其余27个行业的增长率均为正,且增幅均较大,因此,相比2000年,2004年各行业的出口均有较大的增长。制造业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33.7%,同上定义年均出口增长率在33.7%以上的行业为出口增长较快的行业,年均增长率在33.7%%以下的行业为出口增长较慢的行业。根据这一定义将制造业各行业分成出口增长较快和较慢两种类型,见表8

 

表8              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按出口增长率大小归类

 

行业

出口增长较快的行业

(年均增长率在33.7%以上)

共13个行业

家具制造业(67.2%)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58.6%)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51.4%)     烟草加工业(49.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9.5%)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49.4%)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6.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5.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4.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0.6%)         纺织业(39.6%)

普通机械制造业(37.3%)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5.1%)

出口增长较慢的行业

(年均增长率33.7%以下)

共15个行业

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33.5%)     金属制品业(32.0%)                     塑料制品业(31.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8.3%)    

专用设备制造业(26.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6%)

医药制造业(25.5%)                橡胶制品业(25.5%) 

化学纤维制造业(25.2%)            食品加工业(23.8%)

食品制造业(23.7%)                造纸及纸制品业(19.7%)

饮料制造业(16.1%)                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15.0%)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42.9%

 

从上表可以看出,年均增长率较大的行业主要为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以及一些出口较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资本密集型行业除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外,出口增长均较慢。

结合上述关于浙江省制造业2004年出口与2000年至2004年的出口年均增长率,可以得出以下四种类型的出口发展的类型结构:出口较大且出口增长较快、出口较大但出口增长较慢、出口较小且出口增长较小、出口较大但出口增长较小。详见表9。

 

表9            浙江省制造业主要行业出口交货值及增长率行业分布

出口规模大

且出口增长快

纺织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出口规模小

但出口增长快

烟草加工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出口规模小

且出口增长慢

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出口规模大

但出口增长慢

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

 

从上表可以看出,浙江省制造业分别处于4个区域。

属于Ⅰ的行业“出口规模大且出口增长快”只有5个,包括:纺织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除了纺织业外均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近年来浙江省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出口方面不仅在量上,而且在增长率上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属于Ⅱ的行业“出口规模小但出口增长快”有7个,包括: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这些行业原先的出口规模小,但是具有潜在的出口优势,但是由于信息、营销、贸易壁垒的各种因素,其优势并没有得到实现,而随着中国出口外部环境的改善,潜在的出口优势得到较快的显现,因此出口增长速度快。

属于Ⅲ的行业“出口规模小且出口增长慢”有12个,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这些行业大都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优势相对不明显。像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虽然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国际市场的技术壁垒高,浙江省在这些行业的出口优势培育效果不明显。

而属于Ⅳ的行业“出口规模大但出口增长慢”有3个,包括: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这三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量较大,但增长缓慢,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2004年的出口排名第2,占制造业总出口的9.4%,而增长率较慢,排名倒数第2,说明这些行业的出口已达到较大的规模,再有突破的难度很大,规模发展潜力有限。

2浙江省制造业出口依存度及其变化的行业分析

本文的出口依存度采用各行业出口交货总额与总产值的比值,以此来衡量出口贸易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

 

表10               2004年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按出口依存度大小归类

类型

具体行业及其出口依存度

出口外向度较大的行业

(出口依存度在24.9%以上)

共12个行业

家具制造业(57.0%)                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54.8%)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3.1%)          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52.4%)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34.8%)       纺织业(34.5%)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2.0%)  医药制造业(31.6%)

金属制品业(30.2%)                食品加工业(26.8%)

普通机械制造业(25.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5.6%)

出口外向度较小的行业

(出口依存度在24.9%以下)

共16个行业

橡胶制品业(24.3%)                 食品制造业(21.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6%)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0.3%)

塑料制品业(17.6%)                 专用设备制造业(16.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5%)   饮料制造业(12.2%)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5.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5%)    造纸及纸制品业(6.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    化学纤维制造业(2.3%)

烟草加工业(0.7%)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

 

首先,2004年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差异较大。从表10可以看出,2004年浙江省制造业的平均出口依存度为24.9%,出口依存度最高的行业为家具制造业57.0%,出口依存度最低的行业为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相差悬殊。本文以2004年的出口依存度为依据,定义出口依存度在制造业平均出口依存度24.9%以上的行业为外向度较大的行业,出口依存度在24.9%以下的行业为外向度较小的行业。根据这一定义将制造业各行业进行分类,见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出口依存度最高的4个行业均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即家具制造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出口依存度分别为:57.0%,54.8%,53.1% 和52.4%,其余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依存度也大多在20%以上,因此总体而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外向度较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在两个区间都有分布,而技术密集型的4个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均较小,因此,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外向度较低。

其次,从表10还可以看出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变化情况,制造业各行业出口依存度变化不一,家具制造业提高了15.3个百分点,是提高得最多的行业,而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降低8.3个百分点,是提高最少的行业,制造业总计出口依存度变化幅度不大,从2000年的24.4%,上升到2002年的26.2%,又下降至2004年的24.9%,总体提高了0.5个百分点。

相比2000年,2004年出口依存度提高(Δ>0)的行业依次为:家具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纺织业, 医药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食品加工业,烟草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出口依存度降低(Δ<0)的行业依次为: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8.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6.6%),橡胶制品业(-6.6%),普通机械制造业(-5.3%),塑料制品业(-4.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专用设备制造业(-2.2%),化学纤维制造业(-1.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7%),造纸及纸制品业,皮革、毛皮(-1.6%)羽绒品及其制造业(-1.0%),金属制品业(-0.8%)。

对出口依存度大小与出口依存度的比较可以看出,大部分行业两者保持基本一致,即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出口依存的提高幅度也较大,反之亦然,但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2004年的出口依存度比2000年下降8.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

结合上文的分析结果,我们以2004年的出口依存度为横坐标,以2000年至2004年出口依存度的变动(出口依存度提高潜力)为纵坐标,以制造业平均水平的出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潜力作为坐标原点,将制造业各行业在二维图上描点。可将行业分成四种类型:(1)出口依赖度高且提高型的行业,表示出口依存度较大,且出口潜力较大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提高均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出口依赖度低且提高型的行业,表示出口依存度较小,但出口相对提高潜力较大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出口依存度提高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表明了这些行业的出口进一步发展的潜力;(3)出口依赖度低且降低型的行业,表示出口依存度较小,且出口潜力较小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提高均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4)出口依赖度高且降低型的行业,表示出口依存度较大,但出口潜力较小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出口依存度提高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详见表11。

 

表11                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按出口依存度和变化率归类

出口依赖度高且提高型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3.13.8                         家具制造业(57.015.3

纺织业(34.56.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34.812.4

医药制造业(31.65.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2.011.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5.68.2                    农副食品加工业(26.80.4

出口依赖度低且提高型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31.1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5.5,0.9)

饮料制造业(12.22.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67.2

木材加工及竹...草制品业(20.35.6                   食品制造业(21.91.4

出口依赖度低且降低型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6.6)                      化学纤维制造业(2.3,-1.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2.2)              造纸及纸制品业(4.0,-1.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5,0.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5,-1.7)

专用设备制造业(16.5,-2.2)                          塑料制品业(17.6,-4.7)

橡胶制品业(24.3,-6.6)

出口依赖度高且降低型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54.8-8.3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2.4-1.0

金属制品业(30.2-0.8                             通用设备制造业(25.8-5.3

:括号中的数据为(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的变化百分点)。

 

总的来说,分布于第一和第三类的行业较多,分布于第二和第四类的行业相对较少。因此,出口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变化潜力的行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相似的趋势,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趋势。这说明了开放经济的发展,使得浙江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得到更明显得体现。制造业27个行业中,家具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最大,且出口潜力也最大;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出口依存度最小;特别的例外是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它的出口依存度仅次于家具制造业,但潜力最小,这说明了浙江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的出口潜力受到国际贸易壁垒的高度制约。

 

3.小结

对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和出口依存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致性。浙江省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两者都较大,具有出口外向型持续发展的特征;而资本密集型行业两者都较小,因此外向型发展程度较小;技术密集行业处于两者之间。另外,从动态的角度考虑,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长率较小,且出口依存度呈现下降;而像烟草加工业等行业出口较小,但增长较快。总体来说,传统制造业在出口中虽然仍保持优势,但这种优势已开始弱化,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虽然出口外向型发展底子较弱,但发展势头较好,存在较大的出口发展潜力。

(二) 浙江省制造业出口效益分析

通过制造业外向度与效益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较高外向度的行业效益比低外向度行业效益差些。

 1.浙江制造业各行业的效益变化和出口依存度

从2001年到2004年,浙江制造业利润率平均值为6.19%,2003年和2004年利润率都有下降。而同期出口依存度从6.18提高到6.24,2003年和2004年略有下降。见表12。

 

表12                    2000-2004年浙江制造业利润率及变化

行业

2001

2002

2003

2004

2001-2004平均

制造业平均利润率%

6.02

6.38

6.33

6.06

6.19

制造业平均利润率的增长率%

10.50

8.83

0.39

-3.00

4.18

制造业出口依存度%

 6.18

6.50

6.49

6.24

5.32

制造业出口依存度增长率%

11.29

6.74

0.69

-1.99

3.85

资料来源:2004浙江省制造业统计年鉴。注:未包括烟草和其他类行业。

 

按照出口依存度和利润率从2001年和2004年比较,可将制造业各行业分为四种类型:出口相对增长利润率增长型、出口相对下降利润率下降型、出口相对增长利润率下降出口相对增长利润率下降。这四种类型中,前两种是效益型的,后两种是效益恶化型。恶化型的行业的往往是粗放型出口增长模式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后没能得到有效转型的结果。

(1)出口相对增长且利润率提高型,即出口依存度和利润率均有提高的行业。这些行业意味着出口的增长伴随着效益的提高,因此又可以称为“效益型的出口增长”。这些行业有9个: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出口相对下降且利润率提高型,即出口依存度下降,但是利润率有所提高。这些行业意味着出口出现相对滞涨,但是效益有提高。因此又可以称为“效益型出口滞胀”或“抗出口风险能力强”的行业,这些行业的效益改善往往来自于内需的增长。这些行业有7个: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3)出口相对下降且利润率下降型,这些行业不仅出口依存度下降而且效益也下降,意味着出口不能得到增长同时内需增长也没有明显产生效益,不能有效抵御出口风险。因此可称为是“恶化型出口相对滞胀”或“抗出口风险能力弱”。这些行业有3个: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4)出口相对增长且利润率下降型,这些行业出口相对增长但是利润下降,是典型的“恶化型出口增长”,也是粗放型出口增长的必然结果。这些行业有8个: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表13              2001-2004年浙江制造业出口依存度与效益分类

出口相对增长利润率增长型

(效益型出口增长)

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出口相对下降利润率增长型

(效益型出口滞胀或抗出口风险能力强)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出口相对下降利润率下降

(恶化型出口滞胀或抗出口风险能力弱)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出口相对增长利润率下降

(恶化型出口增长)

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

纺织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浙江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效益比较

本文通过比较出口与非出口企业的亏损面(亏损企业/企业数),利润率(利润/销售产值),资产利润率(利润/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来衡量制造业各行业的企业效益。

首先,对照出口生产企业与非出口生产企业的企业亏损面可以看出,就制造业整体而言,前者为12.8%,后者为12.2%,因此出口生产企业的亏损比重较大。从行业情况来看,28个行业中,出口生产企业亏损面高于非出口生产企业的行业有13个,大部分行业为出口依存度相对较大的行业如纺织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及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7个行业出口依存度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剩余6个行业的出口依存度也接近平均水平。

其次,对照出口生产企业与非出口生产企业的利润率可以看出,制造业整体前者为5.6%,后者为5.4%,前者高出后者1.7个百分点,出口生产企业效益较高。分行业而言,外向度较低的行业利润率要高于外向度较高的行业,而一些传统的出口大行业,如纺织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等利润率都低于制造业平均水。相比较而言,有15个行业的出口企业利润率高于出口企业,主要为一些外向度较低的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分布和企业亏损面呈现互补现象。

最后,对照出口生产企业与非出口生产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可以看出,制造业整体前者为24.1%,后者为15.9%,出口生产企业远远高于非出口生产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因此在资产利用效率上,出口企业要大大优于非出口企业。出口生产企业资产利润率的行业差距较大,大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资产利润率高于平均水平,而除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外,其余劳动密集型行业资产利润率均低于平均水平。跟非出口生产企业的比较可以得出同利润率类似的结论。

因此,从制造业总体来说,出口企业的亏损面要大于非出口企业,但同时利润率与资产利润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但是,外向度较高的行业的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都小于平均水平,体现传统出口外向型行业持续发展的效益困境,而新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出口行业效益较好。

(三)小结

通过以上对浙江省制造业外贸发展特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浙江的制造业外贸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潜力很大。经过20几年的发展,形成了各地产业集群优势,制造业出口门类齐全,外贸在推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出口企业的效益总体比非出口企业好。但是通过行业间横向比较,一些外向度较大传统行业经济效益并不好,虽然出口量较大,但带来的收益并不多;有相当多的行业(11个行业)出现明显的恶化型增长。说明有些行业以低成本扩张道路起步,依靠廉价劳动力建立自己的市场优势,这是成功之路,同时也可能成为以后衰落的根源。我们需要对传统行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使浙江制造业外贸在推动浙江经济发展中起持续的推动作用。

三、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企业与效益分析

(一)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企业产出及外资依存度的结构分布

1.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企业产出的行业分布

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企业产出主要是指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通过对2000年与2004年外资企业各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各行业占外资企业总体产出的比重及2000年至2004年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分析外资对浙江制造业的影响。

首先,从产出的绝对量与份额的角度来分析。2004年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达4675.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倍左右。具体分行业来看,外资对纺织业的产出贡献位居首位,其工业总产值达710.8亿元,占制造业外资企业全部产出的15.2%;其次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551.1亿元,占制造业总产出的11.8%,两个行业之和超过外资制造业总产值的1/4。份额超过5%的行业还包括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2%)、普通设备制造业(7.0%)、服装.鞋.帽制造业(6.5%)、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5.7%),这五类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外商投资总量的33.7%,是外商投资较为集中的行业。

虽然外资企业各行业的总产值都有所上升,但从外商在各个行业产出的份额来看,则可以比较出外商投资的趋势,份额下降的行业有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特别是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份额从2000年的12.1%下降到2004年的6.5%,而且从这些份额下降行业可以看出,大部分属于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而外商对浙江省制造业投资越来越倾向于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

其次,从制造业外资企业总产值的增长率的角度进行分析。制造业整体的年均增长率为43.7%,分行业中增长率较高的行业主要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5.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82.8%)、家具制造业(81.5%)、石油加工及炼焦业(74.8%)、化学纤维制造业(74.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2.7%)、饮料制造业(61.5%)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0.4%),这8个行业在2001-2004年的年均增长率都大于60%,而增长率低于40%的行业主要有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36.3%)、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34.9%)、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9.0%)、金属制品业(28.7%)、食品加工业(22.4%)、造纸及纸制品业(21.2%)、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20.5%)、食品制造业(14.6%),这些行业都属于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外资企业中制造业的产出呈稳步上升趋势,但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产出增长率较高,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产出增长率较低,导致外资企业中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占制造业总产值的份额上升,也即外商对浙江制造业投资更倾向于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如电子、普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原料及黑色金属等,而对传统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如食品、造纸、印刷、塑料等投资份额逐年减少。

结合上述关于浙江省制造业2004年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与2000年至2004年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可以得出以下外资发展类型。

 

表14          浙江省制造业主要行业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分布

外资企业产值较高

且增长较快型

纺织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外资企业产值较高

但增长较慢型

食品加工业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外资企业产值较低

且增长较慢型

食品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外资企业产值较低

但增长较快型

饮料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从上表可以看出,制造业各行业在四个区域中分布比较平均。属于Ⅰ的行业有七个,包括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跟上述出口的行业特点类似,除了纺织业外均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近年来浙江省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在规模增长率上取得了快速发展。

2.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依存度及其变化的行业特点

外资依存度采用各行业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与各行业总产值的比值,以此来衡量经济发展对外资企业的依赖程度。下文主要从外资依存度的角度来进一步分析制造业外资发展情况。

首先,对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2004年的外资依存度进行比较分析。制造业整体外资依存度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19.3%上升到2002年的19.8%,到2004年,依存度已达28.0%,这几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0.7%,因此,2000年以来,浙江省制造业产出对外资企业的依存度越来越大。

具体分行业来看,2004年外资依存度居所有行业首位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外资依存度达60.6%,即2004年浙江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总产出中,有60.6%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另外2004年外资依存度大于30%的行业还包括饮料制造业(60.6%)、橡胶制造业(54.4%)、家具制造业(50.4%)、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42.7%)、食品制造业(39.0%)、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38.8%)、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4.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2.3%)、农副食品加工业(31.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0.5%)10个行业。这11个行业中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外,其他都是浙江省的传统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表明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中,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对外资企业的依赖程度更大。

其次,对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外资依存度的变化情况(潜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出,2000到2004年间,除了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的外资依存度呈下降趋势之外,大部分行业的外资依存度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利用外资潜力较大的行业有:饮料制造业(41.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6%)、橡胶制品业(18.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7.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9%)、家具制造业(12.8%)、纺织业(12.8%)、医药制造业(11.5%)等行业。这8个行业的外资依存度提高10个以上百分点。利用外资潜力较小的行业有:食品制造业(-4.6%)、造纸及纸制品业(-3.5%)、金属制品业(-0.2%)、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1%)、农副食品加工业(2.8%)、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4%)、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3.7%)等,这7个行业的外资依存度提高较小,甚至是降低。

结合上文的研究结果,笔者以2004年的外资依存度为横坐标,以2000年至2004年外资依存度的变动(利用外资潜力)为纵坐标,以制造业平均水平的外资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潜力作为坐标原点,将制造业各行业在二维图上描点,将制造业行业分成了四种类型:(1)处于第一象限的各行业表示外资高依赖且提高型的行业,即外资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潜力均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处于第二象限的各行业表示外资低依赖且提高型的行业,即外资依存度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外资依存度潜力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3)处于第三象限的各行业表示外资低依赖且降低型的行业,即外资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潜力均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4)处于第四象限的各行业表示外资高依赖且降低型的行业,即外资依存度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外资依存度潜力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图1 2004年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依存度行业分布

 

(1)外资高依赖且提高型的行业有七个:饮料制造业(57.6,41.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60.6,17.8)、橡胶制品业橡胶制品业(54.4,18.5)、家具制造业(50.4、12.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2.3,14.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0.5,20.6)、纺织业(28.8,12.8),这些行业的外资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潜力均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资依存度最大;饮料制造业次之,但外资依存度潜力最大;家具制造业外资依存度较大,但潜力接近制造业平均水平;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有较大的潜力,而外资依存度略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2)外资低依赖且提高型的行业只有一个:即医药制造业(21.1,11.5),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行业的外资依存度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外资依存度潜力略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3)外资低依赖且降低型的行业有十四个: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1.6,8.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8,5.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4.6,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9,8.0)、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18.2,1.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4,4.2)、金属制品业(20.7,-0.2)、造纸及纸制品业(21.0,-3.5)、专用设备制造业(22.7,6.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0,8.4)、化学纤维制造业(23.3,7.8)、通用设备制造业(23.9,8.4)、塑料制品业(24.0,4.3)、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6.1,8.4),这些行业的外资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潜力均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4)外资高依赖且降低型的行业有五个: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42.7,6.8)、食品制造业(39.0,-4.6)、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38.8,3.7)、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4.4,3.3)和食品加工业(31.0,2.8)。外资依存度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外资依存度潜力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总的来说,分布于第三象限的行业较多,因此,浙江省大部分行业外资的外向性较弱。制造业二十七个行业中,饮料制造业的外资外向性最高,外资依存度仅次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资依存度潜力最大;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资外向性次之,外资依存度最高;烟草制品业的外资外向性最小,外资依存度最小,潜力也较小。

当然外资利用潜力小说明以前的利用外资相对较少。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限制,对于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行业,国家对利用外资和依赖外资是有严格限制的。

(二)浙江省制造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效益分析

下文通过比较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利润率(利润/销售产值),资产利润率(利润/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来衡量制造业各行业的内外资企业效益。

首先,对照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利润率可以看出,制造业整体前者为5.2%,后者为6.0%,前者低于后者0.8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利润率较高。分行业而言,除了饮料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5个行业外,其余23个行业外资企业的利润率均高于内资企业,包括纺织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出口较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医药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行业。

其次,对照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可以看出,制造业整体前者为22.5%,后者为22.3%,内资企业的资产利润率略高于外资企业。因此在资产利用效率上,内资企业要略为优于外资企业。分行业而言,有13个行业内资企业资产利润率高于外资企业,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食品加工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纺织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资产利润率相当,均为11.8%有13个行业内资企业资产利润率低于内资企业,主要是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如医药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等。而就外资企业各行业的利润率而言,有16个行业高于制造业外资企业平均水平,大部分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而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

因此,制造业总体来说,内资企业的利润率要低于外资企业,而内资企业的资产利润率要高于外资企业,这说明外资企业的资本技术密集度高于内资企业,内资企业发展更多的依赖劳动力要素。

(三)小结

从以上分析总结得出,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企业的产出及行业外资依存度都呈上升趋势,即近年来外商对浙江省制造业投入的规模和相对参与度都有增长的趋势,外资在推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不同性质行业特点也不一样,外资企业种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产出和外资依存度增长相对较快,而一些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产出和外资依存度增长相对较慢,显示了外商对浙江制造业的投资更倾向于一些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从效益方面来看,内资企业的利润率要低于外资企业,而内资企业的资产利润率要高于外资企业。

四、出口与外资对浙江省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一) 浙江省制造业经济增长与外向型的关系

表15为浙江省2000年至2004年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与出口交货值、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个指标都平缓上升,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从总量上来看,浙江省制造业发展与外向型发展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

 

表15  2000年至2004年浙江省制造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亿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工业总产值

6285.18

7519.01

9354.47

12335.86

19689.07

出口交货值

1534.43

1913.59

2454.41

3361.59

4898.71

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

1180.39

1432.20

1793.04

2424.68

4676.58

资料来源:2004浙江制造业年鉴和2005浙江经济普查资料。

 

从增长率数据来考察,2000年至2004年浙江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与出口交货值增长率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可以初步判断,出口与制造业增长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就外资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来看,2000年至2003年,两者基本重合,而2004年外资的增长率出现大幅度提升,远远高于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但总体而言,两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

 

表16    浙江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化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19.63

24.41

31.87

59.61

出口交货值增长率

24.71

28.26

36.96

45.73

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21.33

25.19

35.22

92.87

资料来源:2004浙江制造业年鉴和2005浙江经济普查资料。

 

(二)浙江省制造业的外向型特征分析

上文对浙江省制造业的出口与利用外资现状分别进行分析,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可以更准确把握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的外向型发展特点。分别根据2004(2000)年的出口依存度和2004(2000)年外资依存度,以2004(2000)年制造业平均水平的出口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作为划分标准,将制造业各行业分成四种类型:(1)高外向度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的高出口依赖和高外资依赖型行业;(2)外资导向为主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外资依存度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3)国内市场导向为主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与外资依存度均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4)出口导向为主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外资依存度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1)高外向度(双高型)的行业有八个:家具制造业(57.0,50.4),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54.8,42.7),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52.4,38.8),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3.1,34.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34.8,60.6),纺织业(34.5,28.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2.0,30.5),食品加工业(26.8,27.7),这些行业出口依存度较大,且外资依存度也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出,21的出口依存度的潜力最大,外资依存度也较大,因此是外向型发展较好的行业,该行业外向型发展既依赖于外资,又依赖于出口,外资外向型和外贸外向型同时发展。行业18、19和24外向度较高,但相比而言主要偏重于外贸型的外向型发展;行业4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则更偏重于的外资型的外向型发展。

(2)外资导向为主的行业有四个:15饮料制造业(12.2,57.6)、29橡胶制品业(24.3,54.4)、14食品制造业(21.9,39.0)、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5,32.3),这些行业的出口依存度较小,但外资依存度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行业15是所有行业中外资依存度最大的行业,行业29次之,但这两个行业的外资依存度相对较低,因此这两个行业的外向型发展主要依赖外资,对出口的依赖较小。

(3)国内市场导向的有十一个行业:25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11.6),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5,12.5),28化学纤维制造业(2.3,23.3),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19.4),22造纸及纸制品业(4.0,21.0),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3,16.9),23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5.5,18.2),36专用设备制造业(16.5,22.7),30塑料制品业(17.6,24.0),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6,14.6),20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0.3,26.1),这些行业出口依存度较小,且外资依存度也较小。从图中可以看出,行业16的外资依存度在所有行业中最低,外贸依存度仅高于行业15,在所有行业中倒数第二,因此行业16是外向型发展最弱的行业,基本依赖于国内资本及国内市场;行业25、33的情况与16类似,其余除了行业37以外的八行业,分布靠近X轴,因此这些行业外向型发展较弱,但相对而言在发展中更倾向于外资型外向型发展。

(4)出口导向为主的行业有四个:27医药制造业(31.6,21.1),34金属制品业(30.2,20.7),35普通机械制造业(25.8,23.9),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5.6,23.0),这些行业的出口依存度较大,但外资依存度较小。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三个行业均靠近原点,因此这些行业为出口外向型发展,但强度不大。

总的来说,分布于第一和第三类的行业较多,分布于第二类和第四类的行业相对较少,因此,出口依存度与外资依存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趋同性。在很多情况下,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外资依存度也较大,反之亦然。说明制造业大部分行业在外向型发展中,出口和利用外资同时进行,外资参与出口优势行业的投资,更强化了出口优势。另外,出口外向度不高的行业往往是处于劣势和国内保护地位的行业,外资的参与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处于第三类的行业正是外资看中的行业。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分布于第一类的八个行业有六个为劳动密集型那个行业,二个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分布于第三类的主要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因此,浙江省外向型发展较大的行业主要为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外向型发展较弱,但相对而言,这些行业的外资外向型发展要高于外贸外向型发展。

对2000年制造业外向型发展的行业分布归类,可以得出类似结论:

 

 

 

 

表17             浙江省制造业行业外向度分布2000年与2004年比较表

 

2004

 

2000

家具制造业(57.0,50.4)

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54.8,42.7)

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52.4,38.8)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3.1,34.4)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34.8,60.6)

纺织业(34.5,28.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2.0,30.5)

食品加工业(26.8,27.7)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63.1,35.9)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3.4,35.1)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49.3,31.0)

家具制造业(41.7,37.5)

橡胶制品业(30.9,35.9)

金属制品业(31.0,21.0)

食品加工业(26.4,28.2)

外资导向为主

饮料制造业(12.2,57.6)

橡胶制品业(24.3,54.4)

食品制造业(21.9,39.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5,32.3)

外资导向为主

造纸及纸制品业(5.6,24.5)

食品制造业(20.5,43.6)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2.4,42.9)

塑料制品业(22.3,19.7)

国内市场导向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11.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5,12.5)

化学纤维制造业(2.3,23.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19.4)

造纸及纸制品业(4.0,21.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3,16.9)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5.5,18.2)

专用设备制造业(16.5,22.7)

塑料制品业(17.6,24.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6,14.6)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0.3,26.1)

国内市场导向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7.0,3.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4.4,7.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2,8.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4.9,15.2)

化学纤维制造业(4.0,15.5)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4.6,17.1)

饮料制造业(9.9,16.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4,6.5)

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从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7.4,14.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7.2,17.4)

专用设备制造业(18.7,15.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1.0,9.9)

出口导向为主

医药制造业(31.6,21.1)

金属制品业(30.2,20.7)

普通机械制造业(25.8,2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5.6,23.0)

出口导向为主

医药制造业(25.9,9.6)

纺织业(28.2,16.0)

通用设备制造业(31.1,15.5)

 

:括号中的数据为(出口依存度,外资依存度)。

出口依存度= 出口交货值/总产值;外资依存度=外资企业总产值/所有企业总产值

 

高外向度的行业有七个: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63.1,35.9),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3.4,35.1),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49.3,31.0),家具制造业(41.7,37.5),

橡胶制品业(30.9,35.9),金属制品业(31.0,21.0),食品加工业(26.4,28.2),这些行业出口依存度较大,且外资依存度也较大。

外资导向为主的行业有四个:造纸及纸制品业(5.6,24.5),食品制造业(20.5,43.6),4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2.4,42.9),塑料制品业(22.3,19.7),这些行业的出口依存度较小,但外资依存度较大。

国内市场导向的行业有十三个:石油加工及炼焦业(7.0,3.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4.4,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2,8.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4.9,15.2),化学纤维制造业(4.0,15.5),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4.6,17.1),饮料制造业(9.9,16.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4,6.5),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4.7,17.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7.4,14.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7.2,17.4),专用设备制造业(18.7,15.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1.0,9.9),这些行业出口依存度较小,且外资依存度也较小。

出口导向为主的行业有三个:医药制造业(25.9,9.6)、纺织业(28.2,16.0)、通用设备制造业(31.1,15.5),这些行业的出口依存度较大,但外资依存度较小。

对照2004年和2000年的行业分布可以看出,各行业的类型分布数变动不大,但少数几个行业的位置有所变动。主要有以下变化:

(1)2000年处于第一象限的七个行业均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而2004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两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分别自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进入第一象限,外资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都有所提高,因此这两个行业近年来外向型发展速度较快。

(2)另外行业橡胶制品业由第一象限进入第二象限,外资依存度上升,而外贸依存度下降,外向型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外资。金属制品业由第一象限移至第四象限,造纸及纸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由第二象限进入第三象限,外资外向型发展弱化。

(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由第三象限进入第二象限,外资外向型发展加强。

(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由第三象限进入第四象限,外贸外向型发展加强。

总的来说,外向性较大的行业仍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而外向性较小的行业仍以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同时,一些分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外向型发展较快,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外向性较大,但发展较慢。

(三)浙江省制造业出口与外资的作用分析

1.浙江省制造业出口促进增长的作用分析

制造业出口对制造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通过出口交货值增长与总体产值增长的比较来分析。定义出口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B=(各行业当年出口-各行业上年出口)/(该行业当年工业总产值-该行业上年工业总产值)*100%;出口增长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的百分比C=出口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该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2001年和2004年的制造业与各行业出口作用见表18。

对照2001年与2004年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A)数据可以看出,除了烟草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这五个行业外,其余行业的2004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率都比2001年有所增加,且增幅很大,如家具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增加了约100个百分点。制造业总计也由2001年的19.63%增加至2004年的59.61%。因此,近几年浙江省制造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出口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B)除个别行业的个别年份外都表现为正值,表明出口对工业总产值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2004年的饮料制造业,B值达200%,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3.0%,而2004年饮料制造业实际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1.5%,说明饮料制造业国内销售为负增长,即出口抵消了国内销售的负增长之后还使工业总产值增长1.5%。

对照2001年与2004年的出口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可以看出,对大多数传统行业来说,2004年该值较2001年下降,制造业总计也从2001年的30.73%下降至20.90%,这些都表明出口在浙江省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如医药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出口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表现为增加。因此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中,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正在弱化,而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出口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正在强化,这种出口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制造业发展与内部升级。

 

 

 

 

 

 

 

表18             制造业各行业出口增长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作用分析

行业

2001

2004

 

A(%

B(%

C(%

A(%

B(%

C(%

总计

19.63

30.73

6.03

59.61

20.90

12.46

食品制造业

4.19

54.52

2.29

42.43

15.35

6.51

烟草加工业

26.19

3.30

0.85

28.22

-0.3

-0.09

饮料制造业

8.77

1.66

0.15

1.50

199.67

3.00

纺织业

22.80

36.79

8.39

55.43

38.07

21.10

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

26.72

44.81

11.98

9.57

-27.98

-2.68

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

43.70

51.57

22.54

40.47

35.32

14.30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19.05

32.89

6.27

90.56

20.69

18.74

家具制造业

31.19

50.05

15.61

132.56

61.20

81.12

造纸及纸制品业

22.18

9.50

2.11

60.60

0.80

0.49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37.16

2.68

1.00

108.39

2.20

2.38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7.96

62.46

17.46

62.55

41.51

25.97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8.55

14.94

-1.28

61.06

-11.80

-7.2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7.36

21.79

3.78

66.54

12.40

8.25

医药制造业

18.59

18.64

3.47

11.37

43.97

5.00

化学纤维制造业

13.51

8.55

1.16

97.87

1.98

1.94

橡胶制品业

-3.30

127.35

-4.21

95.10

22.78

21.67

塑料制品业

19.10

13.89

2.65

83.90

10.43

8.7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60

6.56

1.02

70.15

5.76

4.0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44

-11.03

-1.15

112.71

0.81

0.9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7.42

4.71

1.29

92.84

3.81

3.54

金属制品业

21.71

47.70

10.36

60.01

22.90

13.74

普通机械制造业

25.24

20.00

5.05

98.63

21.33

21.04

专用设备制造业

22.51

19.04

4.29

39.76

8.78

3.4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0.93

17.32

3.62

43.94

25.81

11.3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9.35

39.94

7.73

53.07

26.79

14.22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5.50

34.63

5.37

48.54

61.84

30.0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6.19

20.41

0.34

47.4

29.49

13.98

:A—工业总产值增长率,B—出口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C—出口增长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的百分比

B=(各行业当年出口-各行业上年出口)/(该行业当年工业总产值-该行业上年工业总产值)*100%  

C =出口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该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

2.浙江省制造业利用外资促进增长的作用分析

制造业外资对制造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通过外资企业产值增长与总体产值增长的比较来分析。定义外资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B=(各行业当年外资企业产值-各行业上年外资企业产值)/(该行业当年工业总产值-该行业上年工业总产值)*100%;外资产值增长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的百分比C=外资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该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2001年和2004年的制造业与各行业外资作用见表19。

从制造业整体来讲,2000年以来,浙江省外资企业各行业产值对行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和外资拉动行业总产值增长的百分比都有显著增长。2001年外资企业贡献率和拉动百分比分别为21.42%和4.12%,到2004年这两个数值分别达到47.4%和18.18%。

分行业水平上,重点分析各行业外资拉动行业总产值增长的百分比。由表可以看出,2004年外资拉动最大的是家具制造业,其数值达73.52%,即2004年家具制造业产出的增长其中有73.52%是由外资企业拉动的。而拉动百分比大于20%的行业还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化学纤维、纺织业、黑色金属和皮革等制造业,这些行业在2004年的产出增长中,有20%是由外资企业拉动的。而2004年产出增长受到外资企业拉动小于10%的行业有医药、交通运输、服装、农副食品和印刷业等。

观察近年来外资企业对行业增长拉动的趋势可以看出,除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服装和印刷业总产值增长受到外资企业拉动下降之外,其他行业受到外资企业的拉动都呈上升趋势,如家具制造业,外资拉动比重从2001年的5.13%上升到2004年的73.5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资拉动比重从2001年的-0.48%上升到2004年的39.43%等,同时,在这些拉动比重增长的行业中可以观察出,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其外资拉动增长的幅度相对较大。

 

 

 

 

 

 

 

 

 

表19           制造业各行业外资企业总产值对行业总产值的作用分析

 

C%

A%

B%

 

2004

2001

2004

2001

2004

2001

制造业

18.81

4.12

39.69

19.25

47.4

21.42

家具制造业

73.52

5.13

103.76

31.19

70.86

44.16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39.43

-0.48

40.16

15.50

98.17

81.72

橡胶制品业

36.11

2.61

66.46

-3.30

54.33

-235.90

饮料制造业

33.81

11.13

-11.99

8.77

-281.93

-0.2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28.98

3.52

54.05

17.36

53.62

20.28

化学纤维制造业

23.84

2.72

95.7

13.51

24.91

-3.56

纺织业

23.1

10.34

41.12

22.80

56.18

19.2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2.88

1.59

104.1

10.44

21.98

6.26

皮革.毛皮.羽毛()

及其制品业

20.07

7.79

24.43

43.70

82.17

23.67

通用设备制造业

19.93

0.65

60.64

25.24

32.86

18.81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19.47

5.85

51.97

19.05

37.47

8.33

塑料制品业

18.45

2.31

44.59

19.10

41.37

12.1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7.94

0.95

83.57

27.42

21.46

1.68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4.86

4.4

29.32

27.96

50.66

20.93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4.84

-1.38

16.92

1.69

87.74

44.22

专用设备制造业

14.64

0.46

13.03

22.51

112.3

-6.1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4.57

-0.02

36.17

19.35

40.3

26.5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3.54

1.68

40.47

15.60

33.45

10.79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

11.6

3.54

60.3

-8.55

19.23

-3.34

金属制品业

11.48

0.75

30.01

21.71

38.24

4.38

食品制造业

10.52

12.67

23.78

4.19

44.23

119.03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27

4.99

32.97

22.18

31.16

12.26

医药制造业

9.88

3

8.07

18.59

122.51

19.0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9.64

0.29

25.94

20.93

37.18

12.45

农副食品加工业

8.74

13.77

36.79

7.22

23.74

41.50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6.99

8.29

-3.74

26.72

-186.74

31.0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6

4.75

19.2

37.16

3.13

29.95

:A—行业总产值增长率,B—外资企业产值对行业总产值的贡献率,C—外资拉动行业总产值增长的百分比;B=(各行业外企当年产值-各行业外企上年产值)/(该行业当年总产值-该行业上年总产值)*100% ;C =外资企业产值对行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该行业总产值增长率。

 

3. 浙江省制造业外向型促进经济增长的类型分析

根据上述2004浙江省制造业出口和利用外资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可以将各行业进行如下归类:将出口贡献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定义为依赖外贸拉动的行业,反之定义为以来内贸拉动的行业;将外资贡献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定义为依赖外资拉动的行业,反之定义为以来内资拉动的行业。归类结果见表20。

从表20可以看出,制造业增长中同时依赖外贸和外资拉动和主要依赖内贸和内资拉动这两类行业最多,而另外两类行业较少。同时依赖外贸和外资拉动的行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一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主要依赖内贸和内资拉动的行业主要为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密集型行业。

 

表20                2004年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根据贡献度的归类

拉动类型

行业

同时依赖出口和

外资的双外向拉动

纺织业                            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

家具制造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主要依赖出口拉动

饮料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主要依赖外资拉动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主要依赖内贸和

内资的双内向拉动

食品制造业                        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四)出口与外资促进增长的实证检验

1.数据描述

从企业层面定量分析浙江省制造业出口与外资对其产出的影响,可以增加研究样本数量,提高定量分析的质量。以下采用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中微观层面的数据,即对浙江省2004年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分析。在分类分析时,根据行业代码和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把微观层面数据进行归类,分别按照不同要素密集度分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类型分企业进行研究,将行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而将企业分为国有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四类,采用不同类型行业和企业的横截面数据分析其外向型对产出的影响。

2.模型建立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本世纪30年代初一起提出来的。柯布—道格拉斯被认为是一种很有用的生产函数,因为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其一般形式是:

Q=ALαKβ   

(其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力和资本投入量,A、α和β为三个参数)

对以上方程取对数可得:

lnQ=γ+αlnL+βlnK+lnA

从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在从不同角度研究经济增长时,A所代表的变量也是有所不同的。如在利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模检验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文献中,A往往被解释为FDI对产出作用的主要变量。本文要研究浙江省制造业的产出状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制造业产出除受劳动力和资本的影响之外,出口与外资对其产出也是有很大影响的,需作为影响因素考虑作为解释变量。此外,技术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用A代表技术进步度量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此本文把技术这一要素作为控制变量放入模型,更为全面地衡量影响制造业产出的因素。同时,技术进步不仅需要科技人员的投入,还需要科研经费支出,因此,本文把上述两者都纳入模型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根据以上分析,方程可变为:

lnY=α+β1lnX1+β2lnX2+β3lnX3+β4lnX4+β5lnX5 +β6lnX6+ε

其中被解释变量Y指制造业各企业的产出情况,采用企业水平的制造业总产值(由于企业水平的数据只有总产值没有增加值,因此采用此指标)。解释变量方面,X1为资本投入,采用企业水平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来表示;X2为劳动力投入,采用企业水平上的年末从业人员;X3和X4分别表示各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和外商投资额;X5为企业R&D经费支出;X6为企业科技人员数目;ε表示随机误差项。

下文研究从两方面展开,即分别以不同所有制企业和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为对象进行研究,当以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为对象研究时,可完全采用以上模型;但当以不同所有制企业为对象时,需将X4这一因素去掉,因此模型变为:

lnY=α+β1lnX1+β2lnX2+β3lnX3+β5lnX5+β6lnX6 +ε

各变量都采取与上面相同的指标。

3.计量分析

制造业外向型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出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如表21所示。各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均在50%-60%之间,说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回归方程的拟和优度较好。另外,方程中F值也通过检验,说明回归结果有效。

 

表21               制造业外向型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出的影响

 

国有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港澳台资企业

全部企业

固定资产净值

X1

0.264***

(34.567

0.238***

(72.572

0.268***

(30.321

0.274***

(28.848

0.255***

(92.821

从业人数X2

0.535***

(40.455

0.394***

(67.890

0.474***

(29.191

0.463***

(26.733

0.439***

(89.620

出口交货值X3

0.002

(0.756)

0.011***

(11.560

0.016***

(4.940)

0.010***

(3.088

0.012***

(14.295

企业R&D经费支出X5

0.015***

(2.553

0.014***

(3.985

0.020**

(2.300

0.006

(0.605

0.014***

(5.241

科技人员数X6

0.067***

(6.055

0.114***

(17.861

0.084***

(5.195

0.102***

(5.624

0.099***

(19.601

R2(AD)

0.601

0.549

0.589

0.557

0.586

F

1852.546

5853.994

978.610

843.791

10453.23

N

6148

24050

3414

3349

36961

:(1)表中括号内为相应系数的t统计值;

(2)******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从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全部企业中,模型所考虑的五个因素对产出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又有所不同。首先考察劳动力和资本对制造业产出的影响,可以看出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系数全部显著为正,即劳动力和资本对各种企业的产出都有显著的正面作用,但影响大小有所不同。如资本对产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港澳台资企业,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国有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资本每增加1%,港澳台、外商、国有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制造业产出分别会增加0.274%、0.268%、0.264%、0.238%;而年末从业人员每增加1%,国有集体、私营、外商、港澳台企业的产出分别增加0.535%、0.394%、0.474%、0.463%,即劳动力对产出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国有集体、外商、港澳台和私营企业。

考察出口对各企业产出的影响可以看出,除国有集体企业的产出情况不受出口影响之外,其他几类都受到其显著的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外商、私营和港澳台企业,出口每增加1%,这三类企业的产出分别增加0.016%、0.011%和0.010%。表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导向性更大,而国有集体企业主要是国内市场导向。

另外,分析技术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可以看出,除港澳台企业受R&D经费支出影响不显著外,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受R&D经费支出和科技人员投入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即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对企业产出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从R&D经费看来,外商投资企业产出受到的影响最大;而从科技人员投入看来,私营企业产出受到的影响最大。

制造业外向型对不同技术密集度行业企业产出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如表22所示。各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在60%左右,说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回归方程的拟和优度较好。另外,方程中F值也通过检验,说明回归结果有效。

 

表22                  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的作用比较

分类

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全部企业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

余额X1

0.275***

(68.706

0.249***

(13.756

0.250***

(56.400

0.271***

(91.643

年末从业人员X2

0.445***

(61.999

0.614***

(19.168

0.515***

(66.832

0.470***

(89.856

出口交货值X3

0.017***

(13.142)

0.019***

(2.906

0.007***

(5.206)

0.009***

(9.376

港澳台和外商投资X4

0.007***

(3.894

0.033***

(4.110

0.021***

(11.841

0.014***

(11.057

R&D经费支出X5

0.008*

(1.533

-0.016

(-0.753

0.013***

(3.757

0.013***

(4.446

科技人员数目X6

0.071***

(8.172

0.099***

(2.502

0.081***

(12.085

0.084***

(15.721

R2(AD)

0.532

0.557

0.628

0.599

F

4096.068

428.559

4751.168

8947.632

N

16889

2031

16902

36910

:(1)表中括号内为相应系数的t统计值;

(2)******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以全部企业为研究对象时,所考虑的六个因素对企业产出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各因素所受影响又有所不同。

考察资本和劳动力对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产出的影响可以看出,这两个因素对各行业产出的影响都是显著为正。如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每增加1%,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分别增加0.275%、0.249%、0.250%,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对产出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而影响最小的是资本密集型。年末从业人员每增加1%,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分别增加0.445%、0.614%、0.515%,即资本密集型行业产出受到劳动力的影响最大,而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出受到劳动力的影响最小。

出口交货值对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产出的影响都显著为正。但影响最大的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交货值每增加1%,其总产值增加0.019%;其次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交货值每增加1%,其总产值增加0.017%;而影响最小的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交货值每增加1%,其总产值增加0.007%。由以上可以看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导向性最强。

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对各行业产出的影响也显著为正,而影响最大的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外资增加1%,其总产值增加0.033%;其次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外资每增加1%,其总产值增加0.021%;而影响最小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外资增加1%,其总产值会增加0.007%。

考察技术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可以看出,除资本密集型行业产出受到R&D经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之外,其他行业受到R&D经费支出和科技人员投入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同时,技术密集型行业受到R&D经费支出的影响最大,R&D经费支出每增加1%,其产值会增加0.013%;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受到科技人员投入的影响最大,科技人员投入每增加1%,其产值会增加0.099%,而受到科技人员影响最小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密集型行业总产值受到外向型的影响最大。

从以上的计量分析可知,浙江制造业的增长模式主要是依赖劳动力和固定资产的投入,科技和外向型因素对制造业产出的贡献还非常有限。

五、浙江制造业外资外贸与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浙江省凭借其区位优势和制度性优势,在外向型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行业在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同时也积极引进外资,出口和外资在浙江省制造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大推动作用,不仅拓展了国际市场,同时也解决了制造业发展过程的资本技术短缺问题,促进浙江省经济走上工业化、国际化发展道路。然而,在外向型发展中带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下文将从浙江省制造业的优势来源、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和科技投入模式等来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 浙江省制造业出口行业与优势来源

下文主要从各行业的人均工资、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利润能耗和R&D强度等方面分析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的优势来源情况。具体数据见下表23。

表23            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的工资、能耗、R&D强度情况

 

人均工资

单位产值能耗

单位利润能耗

R&D/增加值

R&D/销售产值

 

万元/

吨标准煤/万元

吨标准煤/万元

%

%

制造业

1.38

0.34

6.21

2.34

0.52

农副食品加工业

1.26

0.14

7.75

1.43

0.21

食品制造业

1.37

0.30

5.86

1.45

0.39

饮料制造业

2.05

0.29

4.27

1.97

0.72

烟草制品业

5.90

0.02

0.15

0.02

-

纺织业

1.23

0.44

12.25

1.26

0.2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28

0.09

1.85

0.47

0.13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24

0.08

1.82

0.89

0.21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20

0.27

6.39

0.22

0.04

家具制造业

1.25

0.08

1.68

0.75

0.16

造纸及纸制品业

1.28

0.89

23.54

1.02

0.2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1.42

0.14

1.76

1.83

0.51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24

0.10

2.04

2.69

0.59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5.08

0.69

8.51

0.03

0.0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67

0.55

8.55

3.74

0.78

医药制造业

1.81

0.28

2.83

6.38

1.91

化学纤维制造业

1.42

0.36

14.73

2.33

0.31

橡胶制品业

1.32

0.36

5.61

2.18

0.56

塑料制品业

1.27

0.29

5.14

1.36

0.2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35

2.19

28.62

1.05

0.3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64

0.65

11.77

1.55

0.3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49

0.25

6.42

2.15

0.35

金属制品业

1.32

0.18

3.64

0.82

0.1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47

0.16

2.27

2.59

0.65

专用设备制造业

1.58

0.08

1.02

3.91

0.9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50

0.11

1.91

2.43

0.5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44

0.09

1.54

2.85

0.61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72

0.08

1.62

10.79

2.1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38

0.09

1.50

2.92

0.76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25

0.10

1.88

1.61

0.37

资料来源:根据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资料整理。

 

有以下特点:

1.总体上低工资优势显著,垄断行业收入水平高数倍

从平均工资来分析,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为1.38万元/人,所有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主要分布在人均1.2~1.3万元之间,除了塑料制品业外,其余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工资水平略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主要分布在1.4~1.8之间,总体而言垄断性行业的工资最高,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人均工资高达5.9万元和5.08万元。结合第3章分析,外向度较大的八个行业中除了4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其余七个行业(21家具制造业、18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19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7纺织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3食品加工业)的工资水平均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因此低工资优势是浙江制造业形成出口优势的主要源泉。

2.从业之间比较看,高能耗不是浙江制造业的出口优势来源

从能源消耗的角度,分别计算了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利润能耗分析。首先考虑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制造业平均每生产1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为0.34吨标准煤,各行业间差距较大。能耗最低的为烟草制品业,仅为0.02吨标准煤/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单位产值能耗最高,达2.19吨标准煤/万元,远远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大部分能耗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为外向型发展较慢的行业,如22造纸及纸制品业,25石油加工及炼焦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些行业位于外向型行业分布的第三象限;而大部分外向度较大的行业单位产值能耗较低。

从单位利润能耗分析,单位利润能耗是指每实现1万元利润消耗的标准煤吨数。计算结果与上述类似,烟草制品业单位利润能耗最低,仅为0.15吨标准煤/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单位利润能耗最高,达28.62吨标准煤/万元

总体而言,一些粗加工的、重型工业行业的单位能耗较高,而精加工的、轻纺业单位能耗较低,外向度大的行业单位能耗较低,外向度小的行业单位能耗较高。这样分布符合浙江省的资源禀赋特点。

3.技术投入没有成为明显的出口优势来源

从技术创新投入的角度来看,本文主要考虑R&D强度。这里R&D强度是指各行业R&D投入与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制造业平均R&D强度为2.34%,高于该比重的行业除了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外均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些行业在所有的象限均有分布,因此R&D强度高的行业外向性特征不是很明显。一些外向度较大的传统行业R&D强度普遍较低,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为0.47%,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为0.89%,纺织业为1.26%,仅为制造业平均水平的1/5,1/2.6,1/1.9。

若将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发展的优势来源归为工资优势、高能耗优势和高技术投入优势,结合上述三个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省制造业外向度加大的行业优势来源主要为较低的工资水平,这些行业通常R&D强度不高,而单位能源消耗也较低;而一些外向度一般,但发展潜力较大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优势来源主要为技术创新投入;外向度较小的行业工资水平较高,且技术创新投入较低,而能源消耗较高。没有横向比较,因此得出的结论只能说明浙江制造业发展的结构性特点和优势特点,更多的结论难以得出。

(二) 浙江制造业出口与技术投入模式

根据2005年经济普查资料,企业的科技投入主要有R&D投入、引进消化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三种方式。不同的企业因自身禀赋条件不同,选择不同的技术投入模式。从下表可以看出,各类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的比重都是最大的,但是内资企业的投入模式和外资企业的投入模式相比,内资企业更注重自身研发,内资企业R&D投入和购买技术的比重为4:1,而外资企业&D投入和购买技术的比重为2:1。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相比,出口企业侧重自身研发,出口企业R&D投入和购买技术的比重为3:1,非出口企业约为2:1。从购买技术来源看,国外技术是主要的引进对象,从制造业总体来看,引进国外技术的经费支出占其全部购买技术经费支出的81.30%,外资企业的这个比重达到84.73%,相比之下,内资企业更多从国内引进技术,其从国内引进技术的比重最高为34.34%。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相比,非出口企业有89.93%经费用于引进国外技术,而出口企业用于引进国外技术的经费为76.80%。

 

表24                2004年制造业各类企业科技投入模式比较

 

科技投入总计(万元)

R&D投入强度

R&D经费支出比重(%

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经费支出比重(%

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比重(%

内资

673627.4

0.47

79.32

13.58

7.10

外资

472543.9

0.64

64.23

33.69

2.08

出口企业

851077.6

0.68

76.18

18.29

5.52

非出口企业

295093.7

0.29

64.21

32.19

3.60

制造业

1146171.3

0.49

73.10

21.87

5.03

下文分出口生产企业与非出口生产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这两组企业类型分别两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出口生产企业的R&D投入强度普遍大于非出口生产企业;出口优势产业的技术投入主要靠自主R&D投入,而劣势产业(非出口企业)对引进消化投入的比重较大。显示出口优势行业的对外技术引进消化已经基本完成,自身技术创新与投入对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重要;劣势产业发展的对外技术依赖更为明显。

1.2004年浙江省各行业出口生产企业和非出口生产企业R&D投入强度比较

从出口生产企业和非出口生产企业R&D投入强度对比来看,出口生产企业的R&D投入强度普遍大于非出口生产企业。制造业出口生产企业的R&D投入强度为0.68%,非出口生产企业为0.29%,出口生产企业的R&D投入强度是非出口生产企业的2.3倍。分行业来看,制造业30个行业中22个行业的出口生产企业的R&D投入强度大于非出口生产企业的强度,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出口生产企业远远高于非出口生产企业,前者分布是后者的51.7倍,13.5倍和8.50倍,大部分出口外向度较大的行业出口生产企业的R&D投入强度大于非出口生产企业的强度。然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三个行业为外向型发展较大的行业,出口生产企业的R&D投入强度大于非出口生产企业的强度,因此在外向型发展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

从数据中还可以发现高技术行业的出口企业和非出口生产企业的R&D投入强度差距不大。医药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R&D投入强度之比为2.56倍,略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R&D投入强度之比为1.51倍,远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这说明在高新技术领域,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技术变化趋同性更明显。而上文所述的那些资本密集型行业,国内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没有国际市场变化快。

2.浙江省各行业出口生产企业和非出口生产企业科技投入模式比较

在上述比较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R&D投入强度基础上,下文进一步对制造业各行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科技投入模式进行比较。一般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主要有自身的研发投入即R&D支出和购买技术两类,购买技术又可以分为引进消化国外技术和购买国内技术。下表分别列出了出口生产企业与非出口生产企业在科技投入中R&D经费支出、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三者的比例结构,可以将技术投入模式分为三种类型:R&D主导(自主型)、依赖国外技术、依赖国内技术。

从三种投入模式的比例可以看出,两类企业R&D支出所占的比重最大,都是大于购买消化技术的支出,但侧重有所不同。出口生产企业R&D支出比重达到其全部科技投入的76.2%,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的比重为18.3%,购买国内技术的比重为5.5%,R&D支出比重是全部技术购买消化比重的3.2倍,引进消化国外技术是购买国内技术的3.3倍。而非出口生产企业R&D支出比重是其全部科技投入的64.2%,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的比重为32.2%,购买国内技术的比重为3.6%,其R&D支出比重是全部技术购买消化比重的1.8倍,引进消化国外技术是购买国内技术的8.9倍。上述比例说明,出口生产企业更依赖自身的研发能力和购买国内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出口生产企业所处的行业是处于国内技术比较成熟的行业,其国内生产技术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所以,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出口企业必须加大自身开发的研究力度,才能更好地占领国际市场。而非出口生产更多地依赖技术引进,特别是国外技术引进,这说明这些行业和产品是国内发展落后于国际发展的,使得国内的市场需求也仅仅是跟着国际市场的变化。

以出口生产企业R&D投入经费和购买国内外技术支出比重来衡量,以R&D投入经费超过总支出50%的为R&D投入为主的行业,购买技术支出超过总支出50%的为购买技术为主的行业。在28行业中(烟草制造业没有这方面统计数据),R&D投入为主的行业有21个行业,购买技术为主的7个行业。R&D投入比重最高的几个行业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5.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3.8%),农副食品加工业(91.8%)、家具制造业(89.9%);引进和购买技术比重比较高的行业主要有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69.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84.8%),化学纤维制造业(62.6%),橡胶制品业(55.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1.9%)。从购买技术来源看,23个行业的国外技术购买超过总引进、购买的50%。另外5和行业侧重购买国内的技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00% ,家具制造业91.34%,医药制造业有63.14%、塑料制品业55.04%,金属制品业54.53%)。

必须强调与引起注意的是:这里的分析只是基于2004年一年的数据,以上结论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假如企业技术投入结构相对稳定,而这个假定有时是非常勉强的;另外R&D数据范围的模糊性,有些引进与购买国内技术的情况,同样需要大量配套的内部R&D的投入。

(三) 浙江制造业外资与技术投入模式

1.2004年浙江省各行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R&D投入强度比较

从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R&D投入强度来看,外资企业的R&D投入强度略大于内资企业。在制造业平均水平中,外资企业的R&D投入强度为0.64,内资企业为0.48,外资企业的R&D投入强度是内资企业的1.36倍。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27个行业中(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无这方面数据)有11个行业的外资企业的R&D投入强度大于内资企业的强度,约占全部全行业的40%,包括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7.43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6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4倍),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80倍),饮料行业(2.57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7倍),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59倍),纺织业(1.43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7倍),纺织业(1.4倍)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1.36倍),医药制造业(1.24倍);有16个行业内资企业的R&D投入强度大于外资企业的强度。因此从行业层面来看,外资企业在R&D强度上并没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应该注意的是,外资企业的R&D不高,说明了外资企业对技术优势主要来源于其母公司,在中国的R&D投资主要是一种适应中国市场和生产的适应性研究开发活动。

2.浙江省各行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科技投入模式比较

同上文中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科技投入模式比较,在此对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科技投入模式进行比较。下表分别列出了内资企业与外资在科技投入中R&D经费支出、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从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科技投入模式比较来看,两类企业R&D支出所占的比重都是大于购买消化技术的支出,但侧重有所不同。外资企业R&D支出比重达到其全部科技投入的64.2%,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的比重为33.7%,购买国内技术的比重为2.1%,其R&D支出比重是全部技术购买消化比重的1.8倍,引进消化国外技术是购买国内技术的16.2倍。内资企业R&D支出比重达到其全部科技投入的79.3%,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的比重为13.6%,购买国内技术的比重为7.1%,其R&D支出比重是全部技术购买消化比重的3.8倍,引进消化国外技术是购买国内技术的1.9倍。上述比例说明,浙江省的外资企业本身并不太重视对其产品的研发投入,由于其具有获得国外技术的优势,所以非常明显得依赖国外技术的支持,更多得把在浙江省投资的企业作为其产品的组装和加工地。而内资企业较大程度上依赖自身的研发,也更多倾向于对国内技术的消化和吸收。

从行业角度来看,内外资企业的科技投入模式呈现出两种形式,一类是内外资企业科技投入模式相似的,大约有一般1/3左右的行业,内外资的科技投入模式非常相似。一类是结构完全不同,这一类行业中,有的内资企业侧重自身研发,而外资企业侧重技术构买,如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的行业内资侧重购买技术,外资侧重研发投入,如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四)小结

对浙江省制造业优势来源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向度较大的行业发展主要依赖于较低的工资水平,而外向型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外向型较小的行业发展主要依赖于能源消耗。

对浙江省制造业各类企业R&D投入强度的研究表明,出口生产企业的R&D投入强度普遍大于非出口生产企业;而相对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R&D投入强度优势不明显。

对浙江省制造业各类企业科技投入模式研究表明,出口生产企业更依赖自身的研发能力和购买国内技术,非出口生产更多地依赖技术引进;外资企业不太重视对其产品的研发投入,而是依赖国外技术的支持,更多的外资是把在浙江省投资的企业作为其产品的组装和加工地,内资企业较大程度上依赖自身的研发,也更多倾向于对国内技术的消化和吸收。

六、浙江制造业外向型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 浙江制造业外向型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浙江省制造业外向型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的,制造业出口依存度达到24.9%,而外资依存度达到27.7%,同时2000年到2004年制造业总产值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3.7%,销售利润率达到5.51%。但是高速增长展的浙江制造业面临着持续发展的问题与挑战。特别表现在高开放度条件下的开放风险防范能力不足问题。高开放度条件下的开放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开放度的行业出现滞涨,如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二是低出口依存度的幼稚产业发展缓慢,新的出口优势培育效果有限。三是本地产业受到国际市场波动而增长缓慢,例如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三个受到国际贸易壁垒的影响已经出现滞涨,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行业虽然从2000年到2004年仍然高速增长,但是2005-2006年受到国际市场剧烈波动而受到冲击。四是跨国公司低端产业和高污染产业的转移,导致本地产业升级受到抑制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出口主导性行业的持续发展受到阻碍

浙江制造业2004年的平均出口依存度是24.9%,比2000年只提高了0.5个百分点。其中有12个行业外向度出现了下降现象,特别是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出口主导性行业的持续发展受到阻碍。如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出口依存度为54.8%、占浙江制造业出口9.4%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出口外向度下降了8.3个百分点,总产值增长率只有15%,不到制造业平均增长的一半;出口依存度为52.4%、占浙江制造业出口8.7%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出口外向度下降了1个百分点。

另外,浙江省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现下降趋势(由于篇幅省略相关论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浙江出口的主导性行业的持续出口增长受到阻碍。

2.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出口新优势培育效果有限

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不仅出口依存度底,而且出现下降现象。例如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4%,-6.6%),28化学纤维制造业(2.3%,-1.7%), 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2.2%),22造纸及纸制品业(4.0%,-1.6%),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5%,0.1%),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5%,-1.7%),36专用设备制造业(16.5%,-2.2%),30塑料制品业(17.6%,-4.7%),29橡胶制品业(24.3%,-6.6%),这些行业出口依存度较小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且出口潜力小,出口依存度出现下降。这说明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优势培育效果有限,在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出口主导行业的出口出现滞涨的情况下,新兴优势行业的培育是迫在眉睫。

3.外资企业利润转移明显并对本地竞争企业形成挤压

规模以上企业37077家,创造总产值16600亿元。其中,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资企业)共有4996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13.5%,创造总产值481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29%。大多数外资企业的优势明显,但是利润率不如内资企业还有7个行业,存在明显的利润转移现象,尤其得规模以下外资企业总体上利润总额为负数,大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外资企业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国际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对国内竞争性企业的形成巨大压力和排挤。除了资源类和资源加工类的制造业,由于政策因素导致外资依存度较低外,大都数制造业行业的外资依存度出现迅速的上升。从2001年到2004年,只有2个行业外资依存度略微下降,及大多数处于上升状态,制造业的平均外资依存度只上升8.6个百分点。而同期外资依存度上升最快的行业有:饮料制造业(上升41个百分点)、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上升20.6个百分点)、橡胶制品业(上升18.5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升17.8个百分点)。这些行业都是相对重要的技术资本密集行业,外资依存度的上升对本地企业的发展形成积压。例如饮料制造业内资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3%,而外资企业高达8.4%;橡胶制品业的内资企业利润率为5.4%,而外资企业为6.8%;只有7个行业的内资企业利润率高于外资企业,有22个行业的利润率是内资企业低于外资企业。

4.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且技术创新对出口优势培育效果不大

浙江省制造业研究开发投入不足,投入强度不大。从2004年R&D投入与销售产值比重看,浙江制造业平均投入强度只有0.52%,比全国的0.61%低0.09个百分点。其中有18个行业的R&D投入强度不如全国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12个行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

从附件C中中国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影响的计量分析可知,目前中国的增长模式主要依低劳动成本和高投入,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增长和促进制造业出口的作用不大,但是其作用已经比以前年份作用显著。

5.外资企业在本地的技术创新投入不足,FDI促进技术创新的效果不大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27个行业中(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无这方面数据)有11个行业的外资企业的R&D投入强度大于内资企业的强度,约占全部全行业的40%;有16个行业内资企业的R&D投入强度大于外资企业的强度。因此从行业层面来看,外资企业在R&D强度上并没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外资企业的R&D投入不高,说明了外资企业对技术优势主要来源于其母公司,在中国的R&D投资主要是一种适应中国市场和生产的适应性研究开发活动,在浙江的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大,这说明了研发的当地化程度不深,对浙江本地的技术溢出效果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FDI的引入对本地技术创新产出有积极的作用。根据与江苏的对比发现,浙江FDI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小,这说明浙江外资的质量水平不高,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外资投入少。因此,浙江FDI促进技术创新的效果不大,这一现象不利于FDI对浙江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不利于浙江利用外资产业升级和摆脱依赖粗放型增长模式。

6.出口优势过度依赖低工资,行业间工资差距大

浙江省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人均13978元/年)与全国水平(人均13974元/年)基本相当。作为先进的浙江制造业仍然主要以低工资作为主要的优势来源。其中有9个行业的工资水平低于全国相应行业水平,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687元比全国水平20370元低3683元,烟草制品业比全国低15469元。在高收入行业中,浙江高于全国的行业比较多,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工资最高,浙江为54937,全国为20271,浙江省是全国的2.71倍,高出全国水平的34666元。从差距上看,有22个行业超过全国水平。超过全国水平1.2倍的行业有5个: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浙江省行业工资差距的标准差8306元,而全国行业工资的标准差为6892元,浙江制造业的工资标准差是全国的1.21倍。因此以低工资优势赢得出口优势的浙江制造业工资差距高于全国水平,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7.虽然总体上制造业能耗水平低于全国,但是部分行业单位能耗超过全国水平

从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数据对比,浙江省制造业的单位产值能耗为每万元产值能耗0.38吨标准煤,比全国的0.58低0.2吨,但是处于全国领先的浙江省制造业仍然有7个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它们是:纺织业0.44(全国是0.39),家具制造业0.08(全国是0.07,造纸及纸制品业0.89(全国是0.78,塑料制品业0.29(全国是0.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19(全国是1.8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08(全国是0.0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09(全国是0.07

(二) 浙江制造业外向型发展推进增长模式转变的对策

1.保持合理的外贸依存度,降低开放风险,加强省际贸易,同时推行市场多元化

浙江省各企业的出口,应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世界贸易组织国民待遇的原则,逐步取消各种税收优惠和银行贷款优惠,提高浙江省制造业出口商品的成本、价格和销售收入,遏制浙江省廉价商品出口的过快增长,以此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同时,加强省际贸易,依靠其他省市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省际贸易的增加将抵消出口增长减缓所带来的影响,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地发展,使浙江省制造业出口依存度保持在合理的一定范围之内,减缓贸易摩擦增长的态势,保持浙江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推行市场多元化,进一步拓宽浙江出口贸易市场。在维持美国、日本、欧盟三大贸易伙伴的同时,有步骤地开拓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分散经营风险,从而增强抵御世界市场风险的能力。   

2.推进技术进步,优化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同时提高传统行业的科技含量

虽然浙江省制造业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依赖低劳动成本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弊端,引致一系列的贸易摩擦,但也不能否定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浙江省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浙江省的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其生产技术相对成熟,从静态比较利益分析的结果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当然,我们也应当防止因片面强调劳力要素而陷入到“比较优势陷阱”中,必须清醒地看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处于低级层次,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另外,由于过去只注重传统产业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忽视了技术改造,从而造成企业设备陈旧、老化,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低,能耗、物耗高,劳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严重落后的局面。这种落后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必然与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速度之间发生矛盾。因此浙江省应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加快劳动密集型等传统出口产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步伐,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这些行业。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改造拉动密集型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造传统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改造传统工艺,加快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管理手段,促进管理科学化、信息化。通过对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改造,最终实现传统产业技术的高级化,即实现其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过渡和升级,不断增强传统劳动能够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在改造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同时,应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行业,推动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外向型发展。由上文的研究可知,在高外向度的8个行业中,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两个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余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主要分布于国内市场导向和出口导向为主的区域,因此总体来说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外向型发展,特别是外资外向型发展较弱。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浙江省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相对落后,管理经验比较欠缺,生产效率非常低下,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对进口有很强的依赖性。大量的出口并不是基于较高的技术水平,而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发展加工贸易。因此,今后浙江省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技术创新速度,大力发展真正的高技术产业。同时,可将外商直接投资引向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导向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使之尽快成长起来而具有竞争能力。这样一来,在世界技术密集型产品领域中,浙江省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不断得以加强,从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3.积极并有选择地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控制外资的利润转移

近年来,浙江省制造业利用外资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与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04年浙江省制造业以用外资额仅为江苏省的一半。浙江制造业大部分行业外资参与度较弱。因此,在今后的制造业发展中,应加强利用外资力度,但同时也应对外资加以积极的选择与引导,以预防利用外资带来的不良影响。

首先,积极引进外资。要优化浙江省的投资环境,实现管理层的本地化、技术与管理知识的引进与吸收以及产业配套的集群化,加强外资企业的植根性。要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本地的比较优势,吸引和鼓励高科技含量的外资及科研机构的进驻,加强与发达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的创新。政府要为外资的发展提供“高效、公平”的服务,在企业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让外企在本地“生根发芽”,适应于本地发展的区域创新氛围。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浙江省的区位优势,依靠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的“辐射”作用,积极引进外资。

其次,要加强对外资利用的管理。在利用外资发展浙江制造业的同时,外资的负面效应如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环境破坏、利润转移等问题也将会随之而来,给浙江省民族产业带来的冲击也逐步增强。因此浙江省要加强外资的管理,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牢牢把握对外商投资的审批权,任何外商在华投资项目都要经过政府的批准;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这样有利于FDI的技术与创新知识的溢出效果,有利于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投入和本地研发投入;鼓励竞争,防止任何形式的垄断;不断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和竞争环境,利用优良产业环境吸引优质外资等等。

最后,从“引资”转向“选资”。浙江省是个资源小省,转变增长方式是浙江省今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以资源集约、产出效益、环境效应和持续创新作为考核外资优良的标准。充分发挥人力、人才和人文资源优势吸引外商投资,发展资源消耗低、投入产出比高、环境污染小的集约型工业和环保型产业,成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导向。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的互动

技术创新与引进外资和出口优势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利用高技术水平的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更好的促进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和压力。同时随着浙江省制造业总量、结构的发展,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培育,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引进高质量外商投资为途径,最终促进制造业出口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为目的联动机制,是浙江制造业走出“比较优势陷阱”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5.提高外贸外资的社会责任意识,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低工资低福利是浙江制造业出口优势的主要来源,但是低工资低福利往往也是浙江制造业出口增长陷入恶化增长或恶化滞胀的主要原因,并最终影响浙江经济和谐科学发展。因此,提倡外资外贸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国际社会的要求,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作为相对发达的浙江制造业率先鼓励与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是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6.积极鼓励浙江优势制造业的国际化模式升级

浙江制造业的出口显著优势行业的持续增长已经受到强大的国际贸易壁垒和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增长模式的转变一方面需要依赖技术投入、产品升级、转变发展战略。但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化模式的升级与创新的来突破国际贸易壁垒。浙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相对发达的浙江制造业行业应该首先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国际化模式组合和创新突破贸易壁垒。

 

 

课题组负责人:姚利民

课题组 成 员:沈  瑞  俞  斌 张声洲  丁小义

胡  军  冯  俊 方妙杰  韩晓艳

陈  超  饶  燕 应光莹  叶  苗

陈  婧  杨  阳 贾莲群

 

参考文献

1王岳平 《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江小涓 《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周叔莲 郭克莎 《中国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研究》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郑勇军 孟琦 《全球化背景下的浙江制造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研究》 浙江社会科学 2002.6

5浙江省企业调查队课题组 《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比较及浙江制造业发展研究》 统计研究 2004.6

6宋群 《“十一五”时期统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建议》 经济研究参考2005.52

7李海舰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中国工业经济 2003.5

82004浙江制造业统计年鉴。

92004浙江省经济普查资料。

102001-2005中国统计年鉴。

112001-2005年浙江统计年鉴。




[1] 根据王岳平(2004)的分类,劳动密集型行业为: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

资本密集型行业为: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技术密集型行业为:医药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塑料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烟草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