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历次普查 > 经济普查 > 第二次普查 > 课题选编

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4-08-27 10:43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基于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的分析

 

内容提要:

2008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54亿吨,甲烷约为0.64万吨,氧化亚氮约为0.47万吨,折合温室气体总量约为3.5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从部门分布来看,电力行业排放比重为46%,电力、石油加工、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和化工五个行业排放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排放量的90%

2008年,我省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54%人均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95CO2当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2%;单位工业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87万吨CO2当量/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3%;单位化石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148CO2当量/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9%

2004年相比,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长了45.6%单位工业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21.4%,单位化石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0.88%。其中,工业部门产出增长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因,而工业部门内部能耗强度的下降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则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未来减缓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重点应关注于:能源效率的改善、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浙江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第二次经济普查

 

一、    前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我省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国家的统一指导下,于2007年专门成立了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日常工作。2010年,浙江省公布了《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明确了我省到2012年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原则及政策措施。

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根据《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2007年我省排放的3.8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中,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部门所占比重高达93.55%。因此,对工业行业不同部门的碳排放进行系统核算和统计分析,是了解我省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发展趋势、所处水平的基础。

本报告基于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主要对浙江省200837个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测算和统计;为了解浙江省在同类省份和全国所处位置,分别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以及全国进行相关指标的横向对比;为了解浙江省工业部门温室气体的发展趋势,同2004年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进行纵向对比。此外,利用因素分解法定量测度了经济产出、能耗强度、产业结构、产业规模、能源结构等不同因素对我省工业温室气体增长的相对贡献,并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        主要概念、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 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根据《中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中有关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范围,本报告计算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并在各自的排放量基础上折算成相应的CO2当量。

鉴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比重较小,所以本报告将研究范围界定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此外,为便于分析和阅读,本报告将经济普查中的37个工业部门分为12个大类:采矿业、食品和饮料业、纺织皮革制品业、木材家具造纸业、石油加工业、化工业、橡胶塑料制品业、非金属制品业、金属制品业、设备机械仪表业、电力业、其他行业。具体分类标准详见附录一。

(二) 计算方法

温室气体排放量一般通过化石能源消费来进行测算。根据《中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中有关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方法、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不同化石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公布的我国不同化石能源的低位发热量,化石能源消费活动导致的CO2排放量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1

其中,CO2表示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下标i表示浙江省经济普查中所涉及的19种化石能源品;Ei是分行业各种能源消费总量;Ci表示缺省的CO2排放因子,单位是千克CO2/千卡;Di表示中国能源产品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是千卡/千克或千卡/立方米。其中Ci×Di被称为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计算同公式(1),在此不一一列举。各种能源品的CO2排放系数参见附录二。

(三) 数据来源

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行业能源消费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来自2004年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和2008年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其中2004年的工业总产值利用“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产品价格指数”平减为2008年不变价格,价格平减指数来自2009年《浙江省统计年鉴》。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全国的规模以上工业行业能源消费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来自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全国年末总人口数,来自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        浙江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一) 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分布

利用公式(1)的计算方法和2008年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估算, 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约为3.54亿吨,甲烷(CH4)排放量为0.64万吨,氧化亚氮(N2O)约为0.47万吨。折合温室气体总量约为3.5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所占比重为99.57%,说明我省工业部门温室气排放中以二氧化碳为主。

从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部门分布来看(见图1),排放量占前5位的行业分别是:电力业排放(16424.8万吨)、石油加工业(7942.4万吨)、金属制品业(3046.2万吨)、非金属制品业(2481.6万吨)和化工业(2072.5万吨);上述5个行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排放的90%,其中电力业排放所占比重最高,达到46%。其他行业部门,如橡胶塑料制品业、食品饮料业、采矿业、其他行业所占比例较小。

具体到37个工业部门,排放量占前5位的部门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6424.8万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7942.4万吨)、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49.7万吨)、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481.6万吨)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714.3万吨);上述5个部门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部门排放的88%37个工业部门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参见附录三。

  

(二) 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所处水平

基于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公报,本报告选取了中国几个主要发达省份,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以及全国的平均数据,同浙江省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旨在了解我省与其他省份的差别以及在全国所处的位置,相关数据参见附录四、五、六。

1.             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对比

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00.54亿吨CO2当量,其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五省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江苏(6.57亿吨)、广东(4.69亿吨)、浙江(3.56亿吨)、上海(2.49亿吨)、北京(1.15亿吨)。上述五省市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排放总量的18.36%

从相对规模上来看(图2),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部门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3.54%,虽然这一比重高于北京(1.14%)和上海(2.48%),但低于广东(4.66%)和江苏(6.54%)。

2.                  工业温室气体行业分布对比

3绘制了五省市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业分布对比。可以看出,由于各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各部门对地区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相对贡献也不同。譬如,石油加工业是北京、上海两地工业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最大的部门,其比重分别为45.4%35.9%,而对于浙江、江苏和广东三省而言,电力业所占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比重最高,分别为46.2%36%40%

尽管不同部门的贡献程度有别,但总体而言,电力、石油加工、金属制品、化工、非金属制品这五个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据了很大比重。如北京这五个部门所占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比重为95.5%,上海为95.8%,浙江为89.9%,江苏为89%,广东为87.3%。其他部门所占的比重则相对较小。

3.             人均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对比

人均CO2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CO2排放高低的重要指标。由于缺乏其他部门能源消费以及碳汇数据,因此这里比较的是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而非该地区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4反映了2008年全国及主要省市的人均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全国的人均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为7.57(吨CO2当量/人),上海、江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13.20(吨CO2当量/人)和8.56(吨CO2当量/人);北京、浙江和广东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6.79(吨CO2当量/人)、6.95(吨CO2当量/人)和4.91(吨CO2当量/人)。其中,浙江省的人均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1.8%

4.             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对比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用来衡量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指标,表示单位产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将二氧化碳强度作为约束指标,因此评估各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水平及变动趋势,对于未来的二氧化碳强度目标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总体来看,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每亿元工业产值平均产生2.01万吨CO2,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的工业二氧化碳强度都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广东最低,为0.729(万吨CO2当量/亿元),最高的是北京1.115(万吨CO2当量/亿元),浙江相对于其他几个省市较低,为0.867(万吨CO2当量/亿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3.1%

此前在图3的分析中已经指出:电力、石油加工、金属制品、化工、非金属制品这5个行业对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很大,因此图5主要针对这五大行业进行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横向比较。

可以看出,电力业、石油加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其他部门。对电力行业而言,全国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8.45(万吨CO2当量/亿元),除了江苏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四个省市都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的二氧化碳强度显著低于其他省市仅为2.5(万吨CO2当量/亿元),浙江省电力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6.412(万吨CO2当量/亿元),是北京电力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2.56倍,表明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在石油加工业中,全国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9.2(万吨CO2当量/亿元),五省市之间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差异不大,最高的是上海,最低的是广东,浙江石油加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7.192(万吨CO2当量/亿元)。此外,图5还揭示出:在金属制品业、化工业中,浙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在五省市中最低,表明其二氧化碳的生产效率较高。在非金属制品业,上海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远低于其他省市,浙江的碳排放强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总体而言,浙江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金属制品业和化工业具有一定效率优势,但在电力业、非金属制品业同其他省市仍有一定差距。

5.             能源品排放结构对比

能源排放结构用于测度单位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或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根据不同化石能源品的CO2排放系数,将能源品划分为三组:高碳能源(排放系数大于3)、中碳能源(排放系数大于2小于3)和低碳能源(排放系数小于2)。如果能源品排放结构指标变大,表示该行业或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中,高碳能源的使用比例增加,反之则表示低碳能源的使用比例增加。

从总体来看,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部门每消费万吨标准煤,需要排放2.415万吨当量的CO2,在比较的五省市中,江苏的规模以上工业部门单位化石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为2.27(吨CO2当量/吨标准煤),浙江则最低,为2.148(吨CO2当量/吨标准煤),这说明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费的能源品结构中,低碳能源所占比例要高于其他省市。

6比较了五个重点行业的能源排放结构。在电力业中,浙江省的能源排放结构偏高碳化,其单位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最高,为2.601(吨CO2当量/吨标准煤),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石油加工业中,浙江省仅低于江苏省。金属制品业中,浙江省显著低于全国及其他三个省市,仅略高于广东;化工业中则是浙江最低,表明在金属制品业和化工业中,浙江省的能源结构同其他省市相比,更加低碳化;此外,在非金属制品业,浙江省的能源结构同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但显著高于上海。

总体而言,浙江的工业能源结构具有一定低碳化特征,尤其在金属制品业和化工业的单位能源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较低,但在非金属制品业同其他省市仍有一定差距。

 

(三) 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变化趋势

基于2004年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2008年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重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行业分布、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能源排放结构等指标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其动态趋势,200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的主要数据参见附录七。

1.             排放总量及行业分布的变化趋势

200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44亿吨;2008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为3.56亿吨。在2004年基础上增长了45.6%

从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趋势来看(见图7),除了非金属制品业、其他行业出现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情况外,其他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按温室气体排放变动的绝对量排列,前5位分别是:电力业(6565万吨)、金属制品业(2037万吨)、石油加工业(1333万吨)、化工业(888万吨)和设备机械仪表业(107万吨)。从相对变动的幅度来看,金属制品业的温室气体上升幅度最大,从2004年到2008年增加了202%,其次是采矿业(+162%)、化工业(+75%)、电力业(+67%);上升幅度最小的是纺织皮革制品业,同2004年相比,2008年温室气体增加了5.1%,而非金属制品业和其他行业分别在2004年基础上分别降低了1.6%8.8%

2.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

200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1.103(万吨CO2/亿元),2008年则下降为0.867(万吨CO2/亿元),降幅为21.4%

8比较了2004年和2008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从绝对水平来看,石油加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高,2004年为11.89(万吨CO2/亿元),2008年下降为7.19(万吨CO2/亿元);其次是电力业(20045.1万吨CO2/亿元,20086.1万吨CO2/亿元)、非金属制品业(20043.86万吨CO2/亿元,20082.21万吨CO2/亿元)。

此外,从图8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比2004年都有所下降。从相对变化程度来看,其他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最大,在2004年基础上降低了95%,其次分别为木材家具造纸业(-46.8%)和非金属制品业(-42.8%);也有部分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出现反弹,其中采矿业增长幅度最大,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增加了280%,其次分别为金属制品业(+49.5%)、电力业(+17.4%)。

3.                  能源排放结构的变化趋势

200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单位化石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167(万吨CO2/万吨标准煤),2008年该指标下降为2.148(万吨CO2/万吨标准煤),降幅为0.88%,表明工业部门的能源结构有一定优化和改善。

9比较了2004年、2008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能源品排放结构。可以看出,大部分行业的能源品排放结构都呈现下降的态势,表明其能源投入结构逐渐呈现低碳化,从下降程度来看,其他行业在2004年每万吨标准煤产生1.54万吨CO2,到2008年则降为0.36万吨CO2,降幅高达76.4%,其他依次是木材家具造纸业(-28.9%)、纺织皮革制品业(-26.9%);此外,部分行业的能源品排放结构则呈现高碳化趋势,譬如金属制品业从2004年的1.91(万吨CO2/万吨标准煤)升至2008年的2.43(万吨CO2/万吨标准煤),升幅为27%,其他依次是采矿业(+26.5%)、石油加工业(+5.2%)。

四、        浙江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分解

(一) 方法简介

温室气体的变化可以通过KAYA恒等式进行分解,从而可以计算诸如产出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等因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对贡献值,从而识别出影响温室气体的最主要因素。一个扩展得KAYA恒等式可表达为:

    2

其中,CEYP分别代表CO2排放量、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总值以及人口;Cij为第i产业第j种能源的CO2排放量;Eij为第i种产业第j种能源的消费量;Ei为第i产业能源消费量;Yi为第i产业的产出;Y为所有产业产出总和。

(二) 结果分析

基于公式(2),计算出浙江省2004年、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变动的六种效应的相对贡献度,结果如图10所示。

从分解后的各影响因素来看,能源结构、产出规模和人口规模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表现为正效应,而排放因子、能耗强度和产业结构表现为负效应。从各因素对温室气体排放变动的贡献率来看,产出规模效应的贡献率最大为155.75%,其次按照绝对值的大小排列依次为:能耗强度效应-30.66%,产业结构效应-28.35%,人口规模效应6.28%,排放因子效应-4.19%,能源结构效应1.16%。这表明: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值的增加是浙江省工业部门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推动引擎,而部门内部能耗强度的变动、浙江省工业行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则减缓了温室气体的增加。此外,人口的增加、能源结构变动和能源品排放因子也对温室气体变化有一定影响。以下将进行相关因素的详细分析。

1.                  产出规模效应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导致浙江省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按照2008年不变价格计算,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04年的22151.4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1003.48亿元,增幅为85%;而同期能源消费量则从2004年的11278.54万吨标准煤增至2008年的16559.7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量仅增加了46.8%,相应的温室气体增幅同能源消费量接近,仅为45.6%。这表明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速。

2.                  能耗强度效应

工业部门内部能耗强度的降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工业能耗强度指标一般用单位工业生产总值所需消耗的能源数量来表示,该指标可用来反映经济活动的能源效率。从整体上看,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的能耗强度从2004年的0.51万吨标准煤/亿元下降为2008年的0.4万吨标准煤/亿元,其中:其他行业、石油加工业、非金属制品业的能耗强度降幅高达79%43%38%,这表明这些行业的能源效率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措施获得了巨大的改善,并对其行业温室气体减排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与此同时,部分行业的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如采矿业能耗强度增加了200%,对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影响较大的部门,如金属制品业、化工业和电力业的能耗强度在2004年基础上分别增长了17.7%16.9%16.8%,既然能耗强度的降低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这表明未来控制温室气体需要重点考虑这些能耗强度高位运行的行业部门。

3.                  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调整同样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碳部门所占经济比重降低将会促进碳减排。譬如电力业,其温室气体排放比重为40%左右,由于其占工业经济的比重从2004年的8.7%下降到2008年的6.7%,因此对整体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水平起到了减缓作用;另一方面,如果低碳部门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则同样会促进温室气体减排。譬如设备机械仪表业,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总排放量的2%左右,但是其占工业经济的比重从2004年的28%上升到了2008年的32%,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温室气体的增加。因此,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含义。

4.                  能源结构效应

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质量的改善也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能源结构效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表现为微弱的正效应,而排放因子效应则是微弱的负效应,两者效应之和为负效应。对于不同的能源产品,其单位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不同的,其潜在的政策含义在于,在保证能源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低碳型甚至无碳型能源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5.                  人口规模效应

人口规模效应也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从2004年到2008年,浙江省的人口从0.457亿人上升到了0.469亿人,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能源消费规模的扩大,因此人口规模的增加对浙江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由此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角度来看,浙江省还是必须坚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五、   控制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对策建议

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工业经济仍将持续增长,同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为控制、减缓我省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增速,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行业角度来看,电力部门不仅所占排放比重高,而且其能耗强度是北京等地区的两倍多,存在很大的效率改善空间,因此需要给予重点关注;此外,对于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部门,如金属制品、采矿业等,应强化能耗强度的管理,对于能耗强度绝对水平较高的部门,如石油加工业、非金属制品业等行业,应继续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促进和改善能源效率。

2.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十分明显。要重点关注那些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较大,且经济比重较高的部门,大力实施产业的转型升级,如:电力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业、化工业等部门,尽量做到产业所占经济比重不显著增加或者一定程度减少;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低碳型产业,譬如设备机械仪表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尽量让这些产业规模所占比重逐渐上升。通过对工业结构做“减法”与“加法”来促进浙江省工业经济的低碳化发展。

3. 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低碳型能源。

要遏制金属制品业、采矿业、石油加工业能源消费高碳化的趋势,对电力行业、石油加工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能源消费量较大部门,要积极改善其能源利用结构,促进高质量能源品、清洁能源品的利用比重,同时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低碳型能源来减缓我省工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速度。

 

 

 

 

 

 

 

 

 

 

 

 

 

 

 

 

课题负责人:魏楚

课题组成员:魏楚、刘冰、陈晓华、苏小龙、夏栋

执笔人:魏楚、苏小龙


参考文献

[1]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 地理科学进展,20093月第28卷第2.

[2] 朱勤,彭希哲,陆志明,吴开亚.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0912月第31卷第12.

[3]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16卷第6.

[4] 王伟林,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生态经济,2008年第12.

[5] Ang, B W. 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policymaking in energy: Which is preferred method [J]. Energy policy,2004, 32(9):1131-1139

[6] Ang, B W, Lee, S Y. Decomposition of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some methodological and application issues[J]. Energy Economics,1994,(16):83-92

[7] Karen Fisher-Vanden. What is driving China’s decline in energy intensity?[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6(2004)77-97

[8]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8. [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11

[9] 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小组办公室. 浙江经济普查年鉴2004. [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4

[10] 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小组办公室. 浙江经济普查年鉴2008. [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8

[11] 浙江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9. [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9

[12]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 [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1

[1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 [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9


 

附录一 行业分类

1 主要工业部门行业分类

12个大类行业名称

部门代码

部门名称

采矿业

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

非金属矿采选业 

11

其他采矿业 

食品和饮料业

13

农副食品加工业

14

食品制造业

15

饮料制造业

16

烟草制品业

纺织皮革制品业

17

纺织业

1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

木材家具制造业

2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

家具制造业

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2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业

2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工业

2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7

医药制造业

28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塑料制品业

29

橡胶制品业

30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制品业

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

3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4

金属制品业

设备机械仪表业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电力业

4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其他行业

4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45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46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备注:本报告中有关12个大类行业的划分标准参考Fisher-Vanden et al.(2004)的划分

 


 

附录二 不同能源品的CO2排放系数

2               主要能源品CO2排放系数

能源品

单位

参考折标系数

碳含量缺省值(kgC/GJ)

平均低位发热量(Kcal/Kg), (Kcal/m3)

CO2排放系数(Kg CO2/kg), (Kg CO2/m3)

原煤

0.7143

25.8

5000

1.980

洗精煤

0.9

25.8

6300

2.495

其他洗煤

0.2-0.7

25.8

2000

0.792

型煤

0.5-0.7

26.6

5000

2.042

焦炭

0.9714

29.2

6800

3.048

其他焦化产品

1.1-1.5

25.8

6800

2.693

焦炉煤气

万立方米

5.714-6.143

12.1

4000

0.743

高炉煤气

万立方米

1.286

70.8

900

1.359

其他煤气

万立方米

1.7-12.1

12.1

1250

0.232

天然气

万立方米

11-13,3

15.3

9310

2.187

液化天然气

1.7572

17.5

12000

3.224

原油

1.4286

20.0

10000

3.070

汽油

1.4714

18.9

10300

2.988

煤油

1.4714

19.5

10300

3.083

柴油

1.4571

20.2

10200

3.163

燃料油

1.4286

21.1

10000

3.239

液化石油气

1.7143

17.2

12000

3.169

炼厂干气

1.5714

15.7

11000

2.651

其他石油制品

1-1,4

20.0

10000

3.070

备注:第3参考折标系数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第4碳含量缺省值数据来源于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Volume 2 Energy, Table 2.2, 2.3;第5平均低位发热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关于公布 2009 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的公告200972日)。

 


 

附录三 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数据

3             2008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费及工业总产值

部门代码

部门名称

CO2排放(万吨)

CH4排放(万吨)

N2O排放(万吨)

CO2当量(万吨)

能源消费

(万吨

标准煤)

工业总产值(亿元)

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07.10

0.0011

0.0017

107.63

40.44

7.71

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7.77

0.0001

0.0001

7.80

3.89

25.17

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96

0.0000

0.0000

1.97

2.41

29.61

9

非金属矿采选业

36.00

0.0008

0.0005

36.16

21.23

81.94

10

农副食品加工业

58.61

0.0009

0.0009

58.88

42.27

637.35

11

食品制造业

58.68

0.0008

0.0009

58.95

38.28

298.72

13

饮料制造业

82.23

0.0010

0.0013

82.63

55.42

377.73

14

烟草制品业

2.26

0.0001

0.0000

2.26

3.04

216.08

15

纺织业

1361.26

0.0157

0.0212

1367.90

1147.93

4482.06

1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84.12

0.0013

0.0012

84.51

68.95

1445.71

17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

62.09

0.0010

0.0009

62.38

47.77

1090.28

1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22.45

0.0004

0.0003

22.56

40.62

372.15

19

家具制造业

15.31

0.0004

0.0002

15.37

16.02

449.91

20

造纸及纸制品业

689.02

0.0077

0.0108

692.40

498.62

865.27

21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13.84

0.0003

0.0002

13.90

14.15

256.19

2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1.47

0.0003

0.0001

11.52

17.08

386.93

2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7915.91

0.3108

0.0653

7942.38

3695.76

1104.41

2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706.60

0.0292

0.0237

1714.29

972.40

2644.82

25

医药制造业

114.98

0.0014

0.0018

115.53

97.63

615.49

26

化学纤维制造业

241.62

0.0041

0.0033

242.69

234.90

1546.34

27

橡胶制品业

100.92

0.0015

0.0015

101.39

68.82

398.18

28

塑料制品业

258.13

0.0035

0.0038

259.34

181.94

1498.65

2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469.98

0.0324

0.0366

2481.56

1114.24

1123.68

3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739.80

0.0247

0.0317

2749.74

1030.93

1643.93

3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51.62

0.0028

0.0019

152.26

108.25

1399.08

32

金属制品业

143.60

0.0029

0.0018

144.20

115.90

1768.23

33

通用设备制造业

238.73

0.0045

0.0031

239.75

186.51

2974.16

34

专用设备制造业

55.68

0.0011

0.0007

55.93

43.07

941.98

3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38.55

0.0036

0.0015

139.09

111.90

2624.49

3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87.45

0.0022

0.0008

87.74

106.05

3668.19

3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42.48

0.0009

0.0005

42.66

55.74

1705.58

3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9.72

0.0003

0.0001

9.76

15.45

513.21

4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1.43

0.0006

0.0004

31.56

28.69

678.02

41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5.17

0.0001

0.0001

5.19

4.21

228.11

4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6345.17

0.1769

0.2554

16424.83

6313.25

2732.75

4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50

0.0000

0.0000

1.50

1.11

87.37

4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63

0.0000

0.0000

0.64

14.84

84.01

 总计

35414.38

0.6355

0.4744

35568.87

16559.70

41003.48

 


 

附录四 2008年五省市规模以上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

4                    2008年五省市规模以上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万吨CO2当量)

部门代码

部门名称

全国

北京

上海

浙江

江苏

广东

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42782

4

0

108

2386

0

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880

5

0

8

21

20

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64

0

0

2

0

5

9

非金属矿采选业

1795

6

0

36

151

27

10

农副食品加工业

6702

33

30

59

150

272

11

食品制造业

4294

29

34

59

100

159

13

饮料制造业

3588

76

23

83

247

145

14

烟草制品业

250

1

0

2

3

6

15

纺织业

7530

16

92

1368

1077

1229

1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999

22

28

85

183

266

17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

584

1

2

62

20

79

1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1479

1

8

23

228

46

19

家具制造业

268

4

4

15

5

41

20

造纸及纸制品业

9894

23

67

692

1080

1573

21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78

11

8

14

9

76

2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0

4

10

12

24

77

2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08279

5222

8934

7942

6826

12170

2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6435

265

1495

1714

9102

1501

25

医药制造业

2801

29

37

116

135

137

26

化学纤维制造业

2452

1

6

243

496

55

27

橡胶制品业

1579

10

48

101

110

93

28

塑料制品业

1545

12

44

259

126

288

2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3150

456

231

2482

3177

4807

3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75559

1895

7387

2750

14519

2875

3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7557

5

42

152

210

388

32

金属制品业

2163

15

51

144

318

346

33

通用设备制造业

4364

27

87

240

604

126

34

专用设备制造业

1897

44

38

56

91

71

3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327

85

72

139

160

113

3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291

10

31

88

217

327

3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975

11

16

43

92

397

3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187

3

2

10

20

44

4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279

57

4

32

20

256

41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09

2

3

5

7

15

4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73085

3108

5682

16425

23689

18665

4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3093

12

399

2

117

172

4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32

2

0

1

1

10

 总计                

1005398

11509

24918

35569

65719

46877

 


 

附录五 2008年五省市规模以上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

5            2008年五省市规模以上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

部门代码

部门名称

全国

北京

上海

浙江

江苏

广东

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53072

3

0

40

898

0

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044

5

0

4

12

13

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427

0

0

2

1

6

9

非金属矿采选业

877

3

0

21

88

19

10

农副食品加工业

3741

17

16

42

105

214

11

食品制造业

2221

19

24

38

69

100

13

饮料制造业

1639

34

14

55

113

80

14

烟草制品业

140

1

1

3

5

4

15

纺织业

5035

10

50

1148

923

588

1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626

10

18

69

125

166

17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

385

0

4

48

15

81

1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905

2

6

41

116

44

19

家具制造业

191

3

5

16

5

47

20

造纸及纸制品业

5304

11

38

499

580

727

21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13

12

10

14

11

62

2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86

2

8

17

16

78

2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89528

2587

4266

3696

3149

5689

2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2998

164

860

972

4754

796

25

医药制造业

1571

17

27

98

95

70

26

化学纤维制造业

1503

1

8

235

364

38

27

橡胶制品业

895

6

26

69

87

58

28

塑料制品业

1162

10

48

182

118

276

2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2871

211

125

1114

1379

2123

3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3314

702

2724

1031

5260

1057

3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210

4

30

108

150

224

32

金属制品业

1404

12

48

116

235

276

33

通用设备制造业

2388

20

78

187

368

100

34

专用设备制造业

1156

25

30

43

84

74

3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080

53

81

112

154

110

3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559

10

39

106

193

323

3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1062

30

71

56

291

506

3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167

4

5

15

25

47

4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601

23

4

29

16

126

41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61

1

3

4

6

10

4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04147

1249

2193

6313

9136

7289

4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295

8

181

1

44

94

4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57

8

9

15

17

48

 总计                

416235

5278

11048

16560

29005

21563

 


 

附录六 2008年五省市规模以上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值(亿元)

6            2008年五省市规模以上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值(亿元)

部门代码

部门名称

全国

北京

上海

浙江

江苏

广东

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4626

257

0

8

241

0

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3761

29

0

25

70

100

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728

0

0

30

6

93

9

非金属矿采选业

1869

4

0

82

142

150

10

农副食品加工业

23917

232

292

637

1536

1494

11

食品制造业

7717

148

333

299

303

746

13

饮料制造业

6250

136

175

378

408

489

14

烟草制品业

4489

30

330

216

275

256

15

纺织业

21393

64

347

4482

4880

1747

1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9436

98

472

1446

2159

1725

17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

5871

8

129

1090

369

1174

1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4804

15

84

372

747

382

19

家具制造业

3073

48

198

450

158

831

20

造纸及纸制品业

7874

71

213

865

964

1324

21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685

120

189

256

218

653

2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498

17

166

387

398

873

2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2629

753

1203

1104

1057

1898

2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3955

307

1862

2645

6582

3124

25

医药制造业

7875

264

278

615

873

499

26

化学纤维制造业

3970

4

45

1546

1257

154

27

橡胶制品业

4229

23

171

398

575

324

28

塑料制品业

9897

77

546

1499

1196

2423

2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943

297

477

1124

1800

2221

3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4728

597

1639

1644

6420

1493

3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0949

68

414

1399

2191

1817

32

金属制品业

15030

211

974

1768

2722

3095

33

通用设备制造业

24688

409

2216

2974

4559

1530

34

专用设备制造业

14521

434

854

942

2099

1151

3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3395

1153

2572

2624

3617

3453

3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0429

387

1741

3668

5765

7145

3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43903

2386

5267

1706

9927

15374

3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4984

211

352

513

1145

1352

4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089

82

172

678

243

1067

41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138

0

0

228

0

0

4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2316

1242

1206

2733

2470

3653

4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507

111

114

87

140

292

4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13

26

35

84

71

213

 总计                

499078

10320

25065

41003

67582

64317

 


 

附录七 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数据

7           200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费及工业总产值

部门代码

部门名称

CO2排放(万吨)

CH4排放(万吨)

N2O排放(万吨)

CO2当量(万吨)

能源消费(万吨

标准煤)

工业总产值

(亿元, 2008年价格)

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3.48

0.0001

0.0002

13.54

5.96

3.59

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5.96

0.0001

0.0001

5.99

3.22

18.24

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50

0.0000

0.0000

0.50

1.20

19.40

9

非金属矿采选业

38.49

0.0012

0.0004

38.64

22.47

168.45

10

农副食品加工业

59.46

0.0011

0.0008

59.72

35.84

394.73

11

食品制造业

61.90

0.0008

0.0009

62.19

33.65

169.45

13

饮料制造业

66.64

0.0009

0.0010

66.95

40.99

195.17

14

烟草制品业

2.24

0.0001

0.0000

2.25

2.59

156.59

15

纺织业

1296.00

0.0164

0.0198

1302.25

794.26

2519.52

1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72.81

0.0015

0.0010

73.13

47.70

753.42

17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

65.34

0.0013

0.0009

65.63

37.30

716.15

1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52.45

0.0008

0.0008

52.69

35.19

193.74

19

家具制造业

11.43

0.0004

0.0001

11.48

8.55

202.33

20

造纸及纸制品业

607.79

0.0069

0.0095

610.76

322.04

414.07

21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16.09

0.0004

0.0002

16.16

10.94

143.37

2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0.84

0.0003

0.0001

10.88

10.51

197.43

2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6587.88

0.2619

0.0539

6609.86

3235.19

555.91

2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922.75

0.0124

0.0139

927.14

479.27

1881.31

25

医药制造业

84.12

0.0010

0.0013

84.53

59.68

386.44

26

化学纤维制造业

171.95

0.0035

0.0022

172.70

150.48

700.76

27

橡胶制品业

91.05

0.0015

0.0013

91.47

51.19

205.92

28

塑料制品业

206.83

0.0035

0.0029

207.78

125.43

822.01

2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508.92

0.0307

0.0382

2520.95

1036.78

652.89

3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74.14

0.0084

0.0111

777.62

375.53

565.59

3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16.77

0.0025

0.0014

117.26

80.34

750.39

32

金属制品业

113.62

0.0024

0.0014

114.11

72.06

1066.23

33

通用设备制造业

219.83

0.0044

0.0028

220.77

132.41

1631.86

34

专用设备制造业

26.26

0.0007

0.0003

26.36

19.97

475.49

3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77.68

0.0024

0.0008

77.97

58.71

971.41

3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85.25

0.0024

0.0008

85.54

71.60

1521.27

3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45.16

0.0011

0.0006

45.35

39.58

1110.02

3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9.97

0.0004

0.0001

10.01

10.00

170.90

4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3.45

0.0008

0.0004

33.58

20.47

327.31

41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9.07

0.0002

0.0001

9.11

4.46

83.08

4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9812.01

0.1136

0.1527

9859.81

3807.96

1925.88

4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49.48

0.0007

0.0004

49.62

23.85

22.30

4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97

0.0000

0.0000

1.98

11.16

58.88

 总计                

24329.58

0.4869

0.3226

24436.27

11278.54

22151.4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