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转型升级研究
浙江省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转型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14-08-27 10:45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摘要:转型升级是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本课题研究浙江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现状与转型升级。以2008和2004浙江省经济普查规上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分类与对比等方法研究出口与外资对浙江制造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制造业增长的出口和外资推动及依赖、出口与外资企业增长的因素、利益分配等问题。研究显示:浙江制造业出口与外资企业稳步增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成为本地企业发展的双引擎;出口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外资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作用显著,出口与外资企业是增进效率、强化创新与新产品产业化的主力;同时存在效益下降、创新投入不足、许多行业出口依赖过度、外资与出口企业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低、有些行业境外资本金比例太高等问题。提出要明确国际化政策的行业差异,营造合理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利用国际化和创新的协调发展促进浙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国际化发展;转型升级;对外依存度;出口依赖过度指数;利益分配
制造业发展是国家强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制造业国际化是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和促进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通过30多年的国际化发展,浙江省制造业许多行业已经形成富有特色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自2001年末中国入世以来,浙江制造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又有了飞速发展,但是,国际市场抑制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的贸易壁垒也日益显现和增多,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导致浙江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受到明显的资源与环境约束,而世界性金融危机为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提升了中国出口占世界的份额。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使走在前列的浙江制造业必须做出发展战略的调整,为了做出恰当合理的调整,我们必须首先认清开放背景下浙江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化推动力量、出口与外资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以及国际化推动的可持续性。因此,本课题研究浙江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现状,主要揭示出口与外资促进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的作用,为浙江制造业持续发展和国际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对策依据。
产业的国际化是指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利用进口、FDI流入(外商投资)、出口、OFDI(FDI流出,对外直接投资)等基本国际化模式促进产业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经验研究告诉我们:新产业建立之前只有依赖进口满足本国需要;本国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并被国内外企业家所认识后,大量FDI将进入,外国技术设备与本国稀缺原材料也会大量进口,国际产业转入本地,本地新产业就形成与发展;当本国产业发展集聚了相当规模并形成竞争优势时将大量出口;最后随着出口优势地位的逐步下降而出现OFDI(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对外转移。因此,产业国际化主导模式的演变一般路径为:进口主导→FDI(流入)主导→出口主导→OFDI(流出)主导。这条国际化演变路径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本课题以浙江制造业经济普查数据和统计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浙江制造业出口、外资等国际化模式对浙江制造业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的影响。具体包括:(1)浙江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出口与外资企业在增长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2)浙江制造业发展与出口推动及依赖的行业分析。根据低效益的出口依赖,归纳了浙江制造业的出口过度依赖行业。(3)浙江制造业发展的外资推动及依赖行业分析。(4)浙江制造业出口与外资企业增长推动因素分析。测算和估计了出口与外资企业增长的贡献,依赖资本增长而不是技术进步提升的粗放型特征。(5)浙江制造业企业效益与利益分配分析。境外资本金比例不断提高使得本地企业获取本地产业发展利益将面临长期的挤压。(6)提出新时期浙江制造业国际化与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浙江省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现状
本节主要以2008和2004年浙江经济普查资料中规模以上企业为研究基础[1],分析浙江制造业出口与外资发展的现状,有以下特点:
1、浙江制造业出口与外资企业稳步增长,内需引致的内资企业增长更为迅速,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成为本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双引擎。
从企业数量上看,外资、出口企业数量稳步提高,但是为本土市场而生的非出口企业和内资企业增长更为明显[2]。从企业数量上看,2008年浙江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有58831家,比2004年的21757家,增长了59%;其中内资企业49561家,外资企业(含港澳台企业和外商企业)9270家,分别比2004年增加64%和36%。内资企业数明显快于外资企业,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从出口企业数量看,2008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出口企业数量达22938家,比2004年的16649家,增长了38%。其中内资出口企业增长42%,外资出口企业增长28%。
虽然出口导向的政策推动着出口企业数量的明显增加,但是非出口企业数量增长明显快于出口企业数量增长。全部企业增长59%,超过出口企业增长的38%,超过21个百分点,其中内资非出口企业数量增长78%,超过内资出口企业增长42%的36个百分点,外资非出口企业增长57%比外资出口企业增长28%要超过29个百分点。从企业数量增长贡献来看,内资非出口企业贡献66.34%,内资出口企业增长贡献了22.39%,而外资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增长贡献仅为6.52%和4.75%。这说明浙江制造业内资企业增长远远超过外资企业增长;服务内需的企业数量增长明显超过服务外需的企业增长,更多的新兴企业为本土市场而生。
从总产值规模上看,2008年浙江制造业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37950亿元,其中内资出口企业创造14780亿元,占38.95%;内资非出口企业总产值为12238亿元,占32.25%;外资出口企业占20.93%,外资非出口企业占7.88%。出口企业创造总产值占有绝对的优势份额,超过59%。
表1-1 2004-2008浙江制造业规上企业数量增长比较
2008 | 2004 | 2008-2004 | 2008/2004 | ||||
企业类型 | 企业数量 | 比例 | 企业数量 | 比例 | 企业数量增加 | 增长的贡献 | 企业数量增长倍数 |
内资出口企业 | 16523 | 28.09% | 11652 | 31.43% | 4871 | 22.39% | 1.42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33038 | 56.16% | 18604 | 50.18% | 14434 | 66.34% | 1.78 |
外资出口企业 | 6415 | 10.90% | 4997 | 13.48% | 1418 | 6.52% | 1.28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2855 | 4.85% | 1821 | 4.91% | 1034 | 4.75% | 1.57 |
所有企业 | 58831 | 100% | 37074 | 100% | 21757 | 100% | 1.59 |
资料来源:根据2004年、2008年浙江省经济普查数据归上企业数据计算与整理。
注:个别企业由于数据缺失而被删除,因此与其他地方引用的数据可能不一致。
从总产值增长上看,2008年浙江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比2004年的21750亿元增长了140%。其中外资非出口企业增长最高为152%,其次是内资出口企业增长148%,再次是内资非出口企业增长140%,外资出口企业增长相对最慢为124%。
从2004年到2008年的增长贡献看,内资出口企业贡献率为39.75%,内资非出口企业贡献32.13%,第三是外资出口企业贡献20.01%。可见出口企业合计贡献了59.76%,如果再加上外资非出口企业,则贡献了67.86%,可见出口与外资企业在创造总产值及其增长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表1-2 2004-2008浙江制造业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亿元,%)
2008 | 2004 | 2008-2004 | 2008/2004 | ||||
企业类型 | 总产值 | 比例 | 总产值 | 比例 | 总产值 | 比例 | 增长倍数 |
内资出口企业 | 14780 | 38.95% | 5969 | 37.79% | 8646 | 39.75% | 2.48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12238 | 32.25% | 5095 | 32.26% | 6988 | 32.13% | 2.40 |
外资出口企业 | 7944 | 20.93% | 3543 | 22.43% | 4353 | 20.01% | 2.24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2989 | 7.88% | 1187 | 7.51% | 1763 | 8.10% | 2.52 |
所有企业 | 37950 | 100.00% | 15794 | 100.00% | 21750 | 100.00% | 2.40 |
资料来源:同上。
2、出口与外资是吸纳就业的主力,但是内需增长贡献的就业效应更显著。
从就业人员数量看,内资企业和出口企业对就业的贡献明显。2008年浙江制造业规上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为772.71万人,其中内资出口企业就业了298.75万人,占38.66%,内资非出口企业就业人员数量为261.67万人,占33.86%,外资企业就业人员数占规上制造业企业就业数的27.47%。
从2004年到2008年从业人数增长率看,年末从业人员数增长了36%,其中吸纳就业增长最快的是外资非出口企业,增长54%,其次是内资非出口企业增长45%,再次是外资出口企业和内资出口企业,分别增长31%和30%。可见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对就业的贡献大于出口市场的贡献。
从就业增加的贡献率看,内资非出口企业的就业增加贡献了39.81%,内资出口企业贡献了33.53%,外资出口企业贡献19.42%,外资非出口企业只有贡献了7.24%。内外资出口企业合计贡献了52.95%,因此出口与外资企业仍然贡献了一半多的就业贡献。
表1-3 浙江制造业外贸外资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比较 (人,%)
2008 | 2004 | 2008-2004 | 2008/2004 | ||||
企业类型 | 年末从业人员数合计 | 比例 | 年末从业人员数 | 比例 | 年末从业人员数增加 | 贡献比例 | 增长倍数 |
内资出口企业 | 2987534 | 38.66% | 2299868 | 40.52% | 687666 | 33.53% | 1.30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2616691 | 33.86% | 1800246 | 31.72% | 816445 | 39.81% | 1.45 |
外资出口企业 | 1699191 | 21.99% | 1300870 | 22.92% | 398321 | 19.42% | 1.31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423646 | 5.48% | 275228 | 4.85% | 148418 | 7.24% | 1.54 |
所有企业 | 7727062 | 100% | 5676212 | 100% | 2050850 | 100% | 1.36 |
资料来源:同上。
3、内资企业对出口的贡献强于外资企业,内外资企业出口格局基本稳定。
从出口交货值规模看,2008年浙江制造业规上企业创造出口交货值达9822亿元,其中内资出口企业出口交货值为5479亿元,占55.78%,外资出口企业出口交货值达44.21%。从2004到2008出口交货值增长看,出口交货值平均增长116%,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出口增长基本持平(116%和115%),内资企业略微高些。从出口交货值增长贡献率看,内资出口企业贡献55.94%,而外资出口企业贡献44.04%,这种贡献与两类企业在浙江制造业出口中的地位相当,说明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出口增长上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增长格局。因此,很明显不同于全国情况,浙江制造业出口主要依赖于内资企业的出口。
表1-4 浙江制造业各类企业出口交货值比较 (亿元,%)
2008 | 2004 | 2008-2004 | 2008/2004 | ||||
企业类型 | 出口交货值 | 比例 | 出口交货值 | 比例 | 出口交货值 | 比例 | 增长倍数 |
内资出口企业 | 5479 | 55.78% | 2531 | 55.60% | 2948 | 55.94% | 2.16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0 | 0.00% | 0 | 0.00% | 0 | 0.00% | - |
外资出口企业 | 4342 | 44.21% | 2021 | 44.40% | 2321 | 44.04% | 2.15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0 | 0.00% | 0 | 0.00% | 0 | 0.00% | - |
所有企业 | 9822 | 100.00% | 4552 | 100.00% | 5270 | 100.00% | 2.16 |
资料来源:同上。
4、外资企业与出口企业是促进浙江制造业效率提高的主力。
从单位劳动、资产、能耗与水资源创造总产值等效率指标看,2008年比2004年多数指标均有提高。尤其是单位能耗的产出效率有2.34倍(1.23到3.83倍)的提高,单位水资源创造总产值的效率有81%(57%到105%)的提高,劳动效率有72%(58%到85%)的提高。只有百元总资产创造的总产值提高不明显,只增长了2%,其中内资出口企业略有下降,从2004年123元下降到2008年的120元,下降了2%,其他类型企业略有提高。
从四类企业比较看,人均产值指标上,外资非出口企业效率最高,依次是:外资非出口企业、内资出口企业、内资非出口企业和外资出口企业。总资产创造产值上,资产效率依次是:内资非出口企业、内资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外资非出口企业。能耗效率上,依次为:外资出口企业、内资出口企业、外资非出口企业、内资非出口企业,水资源效率上与能耗指标排序完全一样,明显的特点是:外资企业的能耗效率高于内资企业,出口企业的能耗效率高于非出口企业。
表1-5 2008年浙江制造业规上企业效率指标 (千元,倍)
2008年 | 2008年/2004年之比 | |||||||
企业类型 | 人均工业总产值 | 百元资产创造总产值 | 单位能耗产值 | 单位水耗产值 | 人均总产值 | 百元资产创造总产值 | 单位能耗产值 | 单位水耗产值 |
内资出口企业 | 494.71 | 120.36 | 67.23 | 1.71 | 1.85 | 0.98 | 4.83 | 2.05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467.68 | 123.84 | 48.76 | 1.05 | 1.6 | 1.08 | 2.37 | 1.7 |
外资出口企业 | 467.52 | 114.59 | 106.36 | 1.85 | 1.69 | 1 | 2.23 | 1.8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705.55 | 110.91 | 62.36 | 1.22 | 1.58 | 1.05 | 3.85 | 1.57 |
所有归上企业 | 491.14 | 119.38 | 63.95 | 1.4 | 1.72 | 1.02 | 3.34 | 1.81 |
资料来源:同上。
5、出口与外资企业促进浙江制造业新产品增长。
新产品销售收入与新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长明显。2008年新产品销售收入为6399亿元,比2004年2244亿元,增长了185.27%;新产品出口1967亿元,比2004年的664亿元,增长了196.38%。新产品出口的增长超过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比较,外资企业新产品增长超过了内资企业增长,出口企业新产品增长超过非出口企业的增长,其中外资出口企业与外资非出口企业新产品收入分别增长了237.11%和228.11%,内资出口企业与内资非出口企业新产品收入的增长分别为189.34%和125.25%。从新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长看,外资新产品出口增长了222.84%,而内资企业新产品出口增长了193.05%。综合而言,外资企业和出口企业都是推动新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从新产品出口依存度指标变化看,新产品的出口依存度(新产品出口交货值/新产品销售产值)略有提高了,从04年29.59%,提高到08年的30.75%,依存度略有提高。其中内资出口企业新产品出口依存度从2004年的37.21%略微有提高到2008年的37.69%,而外资出口企业的新产品出口依存度从2004年的49.25%,下降到2008年的47.17%。另外,外资企业新产品出口依存度明显大于内资企业出口依存度,这说明外资企业新产品相对内资企业对国际市场更依赖,同时这种依赖有所减弱,外资企业新产品为满足国内市场的倾向在提高。
表1-6 浙江制造业规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出口 (亿元,%)
2008 | 2004 | 2008-2004 | ||||||
企业类型 | 新产品销售收入 | 新产品出口收入 | 新产品出口依存度 | 新产品销售收入 | 新产品出口收入 | 新产品出口依存度 | 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 | 新产品出口收入增长 |
内资出口企业 | 3184 | 1200 | 37.69% | 1101 | 410 | 37.21% | 189.34% | 193.05%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1266 | 13 | 1.01% | 562 | 15 | 2.58% | 125.25% | -11.58% |
外资出口企业 | 1589 | 750 | 47.17% | 471 | 232 | 49.25% | 237.11% | 222.84%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359 | 5 | 1.32% | 109 | 8 | 6.89% | 228.11% | -37.35% |
所有归上企业 | 6399 | 1967 | 30.75% | 2244 | 664 | 29.59% | 185.21% | 196.38% |
资料来源:同上。
从出口结构看,一般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而新产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新产品出口交货值占总出口交货值比例,从04年的14.6%,提高到08年的20%,提高了30%。这说明了新产品出口对浙江制造业产品结构升级有重要作用。
另外,新产品占销售产值比例指标看,也是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出口企业高于非出口企业。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出口、外资都是推动创新和新产品产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力量。
6、出口企业与外资企业推动了研发投入增加与人员结构改善。
从研发投入看,浙江制造业规上企业研发投入2008年达到270.71亿元,其中内资出口企业占50.16%,外资出口企业占25.31%,内资非出口企业占19.32%,外资非出口企业占5.21%。从增加的贡献看,也是一样的排序:内资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内资非出口企业与外资非出口企业。从研发投入经费支出的增长看,所有企业平均增长224%,其中外资非出口企业增长最高329%,内资出口企业增长260%,内资非出口企业增长237%。可见出口企业超过非出口企业,内资企业超过外资企业。
表1-7 浙江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比较 (亿元,%)
2008 | 2004 | 2008-2004 | 2008/2004 | ||||
企业类型 | R&D | 比例 | R&D | 比例 | R&D | 比例 | 倍 |
内资出口企业 | 135.79 | 50.16% | 37.77 | 45.17% | 98.02 | 52.39% | 3.60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52.31 | 19.32% | 15.50 | 18.54% | 36.80 | 19.67% | 3.37 |
外资出口企业 | 68.51 | 25.31% | 27.06 | 32.36% | 41.45 | 22.16% | 2.53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14.09 | 5.21% | 3.29 | 3.93% | 10.81 | 5.78% | 4.29 |
所有企业 | 270.71 | 100% | 83.62 | 100% | 187.09 | 100% | 3.24 |
资料来源:同上。
从创新投入强度和大专以上比例指标看,浙江制造业企业都有提高。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从2004年0.53%提高到2008年的0.73%,大专以上比例从2004年7.76%提高到2008年的11.78%,研发投入出口企业优势明显,大专以上人员比例外资非出口企业优势明显。
从四类企业比较看,内资和外资出口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指标相对较高,2008年分别为0.94%和0.89%,分别比2004年提高了49%和16%,说明了出口市场国际竞争激烈,促进出口企业研发投入。从动态上看,外资非出口企业研发提高最多,提高了77%,说明外资企业处于国际竞争国内化状态,促进外资非出口企业研发增加;外资出口企业增加不多,说明外资出口企业处于跨国公司生产分工体系的地位稳定,研发投入也相对稳定;内资出口企业高于内资非出口企业,说明内资企业出口竞争更依赖创新,而内资非出口企业的国内竞争更依赖价格竞争。
从大专以上人员比例,所有规模以上企业从2004年的7.76%,提高到2008年的11.78%,提高了52%。其中外资非出口企业为最高,2008年和2004年分别为16.51%和12.51%,提高32%;其次是内资出口企业,从2004年的7.66%提高到2008年的12.36%,提高61%。从动态比较看,出口企业大专以上人员比例提高较快,内资出口企业与外资出口企业分别提高61%和56%。
表1-8 浙江制造业归上企业研发投入与大专以上人员比例比较
研发占销售产值比例 | 大专以上比例 | |||||
企业类型 | 2008 | 2004 | 2008/2004 | 2008 | 2004 | 2008/2004 |
内资出口企业 | 0.94% | 0.63% | 1.49 | 12.36% | 7.66% | 1.61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0.44% | 0.30% | 1.45 | 10.27% | 7.25% | 1.42 |
外资出口企业 | 0.89% | 0.76% | 1.16 | 11.92% | 7.64% | 1.56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0.49% | 0.28% | 1.77 | 16.51% | 12.51% | 1.32 |
所有归上企业 | 0.73% | 0.53% | 1.39 | 11.78% | 7.76% | 1.52 |
资料来源:同上。
7、效益下降、创新不足是浙江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浙江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各项效率指标提高明显,但是效益指标销售产值利润率不高,并且下降显著,外资企业和出口企业成为缓解利润率下降的一种力量。同时,创新强度不大,创新效果不佳,这些因素大大阻碍了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
从销售产值利润率指标看,2008年的销售产值利润率为4.3%,比2004年的5.5%下降了1.2个百分点,约下降22%。浙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低效益型增长,可持续性令人十分担忧。
创新投入产出多数指标有明显提高,但是研发投入强度仍然不大。2008年R&D支出金额有270.71亿元比2004年的83.78亿元,增加很多,但是R&D投入强度仍然不大,R&D支出占销售产值比例为0.73%比2004年的0.53%,提高了41%,但是R&D投入强度仍然不足1%。单位研发创造的发明专利数只有0.23,比04年的1.14,下降了近80%。
从四类企业比较看,2008年的销售产值利润率为4.3%,其中,内资非出口企业利润率下降25%,外资非出口企业下降22%,内资出口企业下降23%,外资出口企业下降最少为15%。外资企业和出口企业成为缓解利润率下降的一种力量。研发投入的创新效率指标看(单位研发经费创造发明专利),内资企业效率下降更为明显,外资企业下降稍微低些。
表1-9 浙江制造业规上企业利润率、研发强度、发明专利比较
总利润/销售产值 | 发明专利数/R&D支出 | |||||
企业类型 | 2008 | 2004 | 2008/2004 | 2008 | 2004 | 2008/2006 |
内资出口企业 | 4.21% | 5.50% | 0.77 | 0.23 | 1.33 | 0.17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3.76% | 5.01% | 0.75 | 0.25 | 1.45 | 0.17 |
外资出口企业 | 4.91% | 5.77% | 0.85 | 0.22 | 0.74 | 0.29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5.15% | 6.61% | 0.78 | 0.18 | 0.79 | 0.22 |
所有归上企业 | 4.29% | 5.48% | 0.78 | 0.23 | 1.14 | 0.2 |
资料来源:同上。
二、浙江制造业发展的出口推动与依赖的行业比较
本节主要利用2008和2004年浙江制造业经济普查数据,以行业层面分析为基础,研究浙江制造业发展的出口推动与出口过度依赖。
(一)浙江制造业发展的出口推动(行业的增长率比较)
1、出口增长推动产业增长。针对2004-2008年出口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进行动态分析。除个别行业外,相比2004年,2008年各行业的出口和生产经营均有较大的增长,制造业各行业生产经营增长情况与各行业出口变动几乎一致。浙江制造业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38.3%[3],定义年均出口增长率在38.3%以上的行业为出口增长较快的行业,有11个;年均增长率在38.3%以下的行业为出口增长较慢的行业,有19个。浙江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33.0%,定义年均增长率在33.0%以上的行业为生产经营增长较快的行业,有13个;年均增长率在33.0%以下的行业为生产经营增长较慢的行业,有17个。根据这一分类将制造业各行业分成如下四种类型,见下表2-1。
表2-1 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按出口增长率大小归类
生产经营增长较快的行业 (年均增长率33.0%以上) 共13个行业 | 生产经营增长较慢的行业 (年均增长率33.0%以下) 共17个行业 | |
出口增长较快的行业 (年均增长率38.3%以上) 共11个行业 | 烟草制造业(04年无出口 08年出口交货值0.87亿元 增长率均很大) 家具制造业(40.8% 41.5%) 化学纤维制造业(145.2% 33.1%) 黑色金属加工业(114.6% 54.6%) 有色金属加工业(99.8% 42.4%) 专用设备制造业(46.6% 35.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0.1% 50.7%) 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39.1% 39.6%) 废弃资源回收加工业(3890% 55.7%)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6.0% 28.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0.9% 18.8%) |
出口增长较慢的行业 (年均增长率38.3%以下) 共19个行业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9.3% 41.9%) 塑料制品业(35.3% 37.2%) 金属制品业(37.2% 45.2%) 通用设备制造业(28.4% 34.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8.4% 41.5%) | 农副食品加工业(7.2% 22.5%) 食品制造业(18.0% 30.4%) 饮料制造业(10.4% 25.0%) 纺织业(13.7% 21.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8.0% 27.1%) 皮革毛皮羽毛制品业(10.0% 15.7%) 木材草等加工制品业(31.4% 27.9%) 造纸及纸制品业(36.4% 31.6%) 印刷(35.2% 27.6%)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9.7% 25.3) 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15.7% 31.4%) 医药制造业(27.5% 26.9%) 橡胶制品业(34.7% 32.7%)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3.8% 32.9%) |
注:括号中的数据为(出口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可以看出,出口增长较快且生产经营增长较快的行业有9个,占总行业数的30%。出口增长较慢且生产经营增长较慢的行业有14个,占总行业数的47%。制造业各行业主营业务增长情况与各行业出口变动基本相一致,出口增长快的行业主营业务增长也较快,出口增长慢的行业主营业务增长也较慢,这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出口对制造业各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影响。
2、出口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提升。2004年纺织业出口规模份额和主营业务收入份额分别为20.0%和14.3%,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而2008年纺织业出口规模份额和主营业务收入份额分别为14.0%和11.8%,位于第二位的行业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0.7% 9.6%),由此可见2008年纺织业两项指标虽仍处于第一位,但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差不大,其在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在下降,反映了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出口份额相对减少,行业经营规模份额也随之下降。与2004年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的行业有通用设备制造业(8.7% 7.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1% 6.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0.7% 9.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0.2% 4.5%),这四个行业无论是出口额还是行业的经营规模均处于前列,取代了纺织业的部分份额,体现了出口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变化。
从增长率角度来看,烟草制造业由2004年的非出口行业转变为2008年的出口主导行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5738.9%。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由2004年的非出口主导行业转变为2008年的出口主导行业,其出口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890.5%、55.7%,均处于领先水平。而纺织业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3.7%、21.8%,处于出口增长和生产经营增长均较慢的行业之列。这说明随着我国加入WIO,扩大对外贸易,不同行业出口的增长促进了我国制造业规模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
(二)浙江省制造业发展的出口依存行业比较(出口依存度分析)
本文的出口依存度采用各行业出口交货总额与总产值的比值,以此来衡量出口贸易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
1、2008年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差异较大。2008年浙江省制造业的平均出口依存度为24.5%,较2004年的25.7%有所下降,出口依存度最高的行业为家具制造业64.0%,出口依存度最低的行业为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1%,相差悬殊,体现了各行业的出口比较优势差异。以2008年的出口依存度为依据,定义出口依存度在制造业平均出口依存度24.5%以上的行业为外向度较大的行业,出口依存度在24.5%以下的行业为外向度较小的行业。根据这一定义将制造业各行业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和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见下表2-2。
表2-2 2008年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按出口依存度大小归类
类型 | 具体行业及其出口依存度 |
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 (出口依存度在24.5%以上) 共15个行业 | 家具制造业(64.0%)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58.6%)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4.8%) 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49.4%)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48.8%)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8.8%) 医药制造业(32.4%) 金属制品业(31.4%) 纺织业(30.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4%) 橡胶制品业(29.8%) 通用设备制造业(28.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8.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5.5%)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4.7%) |
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 (出口依存度在24.5%以下) 共15个行业 | 专用设备制造业(22.9%) 塑料制品业(20.3%) 农副食品加工业(20.2%) 食品制造业(17.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6%) 饮料制造业(12.2%) 印刷业(10.9%)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4%) 化学纤维制造业(6.5%) 造纸及纸制品业(5.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1%)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0.4%) 烟草制造业(0.4%)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1%) |
从表2-2可以看出,出口依存度最高的6个行业中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均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即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品及其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出口依存度分别为:64.0%,54.8%,49.4%,48.8%和48.8%,其余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依存度也大多在20%以上,因此总体而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外向度较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两个区间都有分布,但较2004年出口依存度有所上升,而资本密集型的4个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均较小。
2、比较2004年和2008年两年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变化情况,制造业各行业出口依存度变化不一。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提高了21.8个百分点,是提高最多的行业,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降低12.8个百分点,是下降最多的行业,制造业总体出口依存度变化幅度不大,从2004年的25.7%下降至2008年的24.5%,总体下降了1.2个百分点。
相比2004年,2008年出口依存度提高(Δ>0)的行业依次为:烟草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出口依存度降低(Δ<0)的行业依次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2.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0.8%),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0.6%),农副食品加工业(-9.6%),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8.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6.9%),纺织业(-6.5%),食品制造业(-5.7%),饮料制造业(-4.7%),金属制品业(-3.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3%),通用设备制造业(-2.9%),塑料制品业(-0.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3),医药制造业(-0.2%)。
3、依存度的高低与变化分析。根据出口依存度及其变化将至额将制造业个行业分成四种类型:(1)出口依赖度高且提高型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提高均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出口依赖度低且提高型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出口依存度提高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3)出口依赖度低且降低型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提高均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4)出口依赖度高且降低型的行业,即出口依存度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出口依存度提高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详见下表。
表2-3 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按出口依存度和变化率归类
出口依赖度高且提高型 | 家具制造业(64.0,0.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4,6.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8.6,21.8) 橡胶制品业(29.8,2.1)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4.7,2.0) |
出口依赖度低且提高型 | 烟草制造业(0.4,0.4) 造纸及纸制品业(5.1,0.4) 印刷(10.9,1.3) 化学纤维制造业(6.5,4.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4,2.1) 黑色金属冶炼压延业(5.1,2.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3,4.3) 专用设备制造业(22.9,3.4)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0.4,0.4) |
出口依赖度低且降低型 | 农副食品加工业(20.2,-9.6) 食品制造业(17.1,-5.7) 饮料制造业(8.3,-4.7)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1,-0.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6,-3.3) 塑料制品业(20.3,-0.6) |
出口依赖度高且降低型 | 纺织业(30.6,-6.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48.8,-10.8)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49.4,-8.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4.8,-6.9) 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32.4,-0.2) 金属制品业(31.4,-3.9) 通用设备制造业(28.9,-2.9) 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25.5,-12.8)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8.4,-10.6) |
注:括号中的数据为(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的变化百分点)
总的来说,分布于第二和第四类的行业较多,分布于第一和第三类的行业相对较少。因此,出口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变化潜力的行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相反的趋势,即强者弱化,弱者强化的趋势。这说明了开放经济的发展,使得浙江省制造业逐步与国际接轨,由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到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也体现了我省比较优势强度在行业间的转移。制造业30个行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位于前列,且出口潜力也最大;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出口依存度最小;特别的例外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它的出口依存度很高,但潜力最小,这说明了浙江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出口潜力受到国际贸易壁垒的高度制约,出口增长潜力已经十分有限。
(三)浙江制造业发展的出口依赖过度分析
对于行业发展的出口依存与推动是否过度的考察,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出口的发展如果以牺牲效率与效益为代价,则这样的出口发展是低效率与低效益的增长,这样的增长将没有可持续性。我们将低效率或低效益的出口增长界定为出口依赖过度的增长。在此我们仅依据2004年和2008年浙江省经济普查数据为依据,针对我省30个制造业是否存在过度依赖进行界定和评价。
以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总资产)作为效益指标,以出口交货值比上销售产值反映出口依赖程度,将效益变动与出口依存度变动的比值定义为出口依赖的效益变动相对比率,即出口依赖变动对效益变动的弹性。它表示出口依存度变动一个百分点时效益的变动幅度。
出口依赖过度指数=效益变动/出口依赖度变动,如果该指数大于0,则出口依赖过度,指数值越大,则表示出口依赖过度的程度越糟糕;如果出口过度依赖指数小于零,则表明出口依赖不存在过度现象。
计算2008年的出口依存度、资产利润率比2004年的增加值,通过分析出口依存度增加值和资产利润率增加值的相互变动关系,界定若出口依存度提高,资产利润率下降,出口依存度下降,资产利润率上升的行业为出口过度依赖行业;若出口依存度提高,资产利润率也提高,出口依存度下降,资产利润率也下降的行业界定为非出口过度依赖行业。详见表2-4。
从出口过度依赖指数看,效益变动与出口依存度变动负相关,意味着存在出口依赖过度特征,即低效益的出口增长。出口依赖过度指数最大的是医药制造业,出口依赖过度指数(效益变动相对比率)为-807.99%,这说明其04年的出口依存度32.6%太大;其次是家具制造业,其出口依赖过度指数为-310.25%,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过大。其他存在过度依赖程度较大的行业主要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0%,-6.13%,-291.9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28%,-5.47%,-127.86%),橡胶制品业(2.14%,-2.72%,-127.1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10%,-2.18%,-103.76%),印刷(1.35%,-1.37%,-101.67%)等,这6个行业的效益变动相对比率均超过负100%,说明出口的变动对这些行业的效益变动和行业发展影响很大,存在出口依赖过度,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些行业开发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从而降低对出口的依赖。
与之对应,不存在过度依赖,即效益变动与出口依存度变动存在正方向变化的行业主要有烟草制造业(0.40%,4.29%,1063.7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04%,-0.24%,602.60%),塑料制品业(-0.57%,-0.81%,141.7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30%,-2.37%,71.95%),通用设备制造业(-2.87%,-1.71%,59.56%)等,这5个行业的效益变动相对比率均超过50%,说明出口增加会促进这些行业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出口依存度还没有达到抑制行业发展的水平,不存在过度依赖。
表2-4 浙江省制造业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
类型 | 各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变动、效益变动、出口依赖过度指数、04年出口依赖度 | |
出口过度依赖行业 | 出口依存度提高但效益降低 | 家具制造业(0.68%,-2.11%,-310.25%,63.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0%,-6.13%,-291.92%,3.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28%,-5.47%,-127.86%,5.0%) 橡胶制品业(2.14%,-2.72%,-127.16%,27.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10%,-2.18%,-103.76%,6.3%) 印刷(1.35%,-1.37%,-101.67%,9.6%) 专用设备制造业(3.43%,-2.77%,-80.98%,19.5%) 化学纤维制造业(4.29%,-0.91%,-21.19%,2.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98%,-0.93%,-15.55%,24.4%) |
出口依存度降低但效益提高 | 医药制造业(-0.20%,1.63%,-807.99%,32.6%) 饮料制造业(-4.72%,3.20%,-67.92%,13.1%) 食品制造业(-5.74%,2.06%,-35.91%,22.9%) 农副食品加工业(-9.60%,0.78%,-8.12%,29.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0.78%,0.11%,-0.98%,59.6%) | |
非出口过度依赖行业 | 出口依存度提高且效益提高 | 烟草制造业(0.40%,4.29%,1063.73%,0.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98%,0.68%,34.09%,22.7%) 造纸及纸制品业(0.41%,0.07%,16.69%,4.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80%,1.19%, 5.48%,36.9%) |
出口依存度降低且效益降低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04%,-0.24%,602.60%,28.6%) 塑料制品业(-0.57%,-0.81%,141.72%,20.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30%,-2.37%,71.95%,16.9%) 通用设备制造业(-2.87%,-1.71%,59.56%,31.8%)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8.19%,-2.04%,24.87%,57.6%) 金属制品业(-3.94%,-0.88%,22.36%,35.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6.86%,-1.53%,22.32%,61.7%)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0.63%,-1.76%,16.57%,59.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12.83%,-1.18%,9.20%,38.3%) 纺织业(-6.52%,-0.39%,6.01%,37.2%) |
注:括号中的数据为(出口依存度的变化百分点,资产利润率的变化百分点,出口依赖过度指数,04年出口依存度),由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本身就是亏损行业,在此不作分析。
我们用2004年的出口依存度作为一个量化的标准初步界定出口过度依赖,家具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胶制品业、金属矿物制品业、印刷、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料制造业等14各行业的出口依存度分别达63.3%、3.0%、5.0%、27.7%、6.3%、9.6%、19.5%、2.2%、24.4%、32.6%、13.1%、59.6%、29.8%和22.9%时,上述14个行业就产生了过度依赖问题。
(五)小结
对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交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出口依存度及其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三者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致性。浙江省大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三者都较大,具有出口外向型持续发展的特征;而资本密集型行业两者都较小,因此外向型发展程度较小;劳动密集行业处于两者之间。另外,从动态的角度考虑,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较小,且出口依存度呈现下降;而像烟草加工业等行业出口较小,但增长较快。总体来说,传统制造业在出口中的优势挖掘已经十分有限,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行业无论是出口规模、行业规模以及出口依存度已经追上并超过部分传统制造业。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虽然出口外向型发展底子较弱,但发展势头较好。因此我省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对浙江省出口依赖过度指数的行业比较分析表明,出口依赖过度指数小于零的行业有14个,其中出口依存度提高但效益降低的行业有9个,出口依存度降低而效益提高的行业有5个。出口依赖过度指数为正的行业有14个,其中出口依存度提高且效益提高的行业只有4个,出口依存度降低且效益降低的行业有10个。从出口依赖过度指数正负数量看,好坏均分。但是对于出口依存度降低且效益降低型的10个行业,从指数看虽然为正,但是其出口依存度的降低伴随效益的降低,并不一定意味着出口依存度提高一定改善效益。
三、浙江制造业发展的外资利用与外资依赖分析
本节以浙江制造业行业层面分析为基础,利用2008和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为主,分析浙江制造业发展中外资的作用和依赖。
(一)浙江制造业外资企业数量与规模
2008年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企业共有12692家,占了浙江省企业总数的8%。其中港澳台投资企业有5685家,占了浙江省企业数的3.6%;外商企业数有7007家,占了浙江省企业数的4.4%。2008年浙江省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1093.85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6418.05亿元,占浙江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29%。其中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产值为4841.92亿元,占浙江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12.7%;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为6251.93亿元,占浙江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16.8%。
(二)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企业产出的行业差异
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企业产出主要指其工业产值,下文主要通过对比2008年和2004年外资各行业的产值、各行业占外资总产值的比重及各行业产出年增长率来分析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企业行业分布特点。
1、从产出的绝对量和份额来分析。2008年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达到11093.85亿元,约是2004年的2.5倍。具体分行业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贡献最大,其工业产值达到1218.1亿元,占制造业外资企业全部产值的10.98%。其次是纺织业,其工业产值达到1181.9亿元,占制造业外资企业全部产出的10.65%,这两个行业之和超过制造业总产值的21%。份额超过5%的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5%)、通用设备制造业(6.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5.5%),这四类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外商投资总量的28.5%,是外商投资较为集中的行业。
从绝对份额上看,2008年制造业外资总产值较2004年都有所上升。但从外商在各行业产出的份额来看,可以比较出外商投资的趋势。份额下降的行业有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其中纺织业的份额下降最多,从14.5%下降到10.65%;份额上升的行业有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可以看出,份额下降的行业大部分属于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份额上升的行业大部分属于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说明外资对浙江制造业的投资更倾向于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
2、从制造业外资企业产出的年增长率来分析。制造业整体年增长率为30.7%。行业中年增长率较高的主要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2.2%)、造纸及纸制品业(52.3%)、化学纤维制造业(52.1%)、专用设备制造业(49.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9.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9.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6.2%)、食品制造业(45.4%)、金属制品业(44.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2.1%),以上十个行业2004年到2008年平均年增长率超过40%,而年增长率低于30%的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8.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6.9%)、橡胶制品业(25.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5.3%)、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4.5%)、塑料制品业(24.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4%)、印刷(21.6)、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9.6%)、农副食品加工业(18.8%)、纺织业(15.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4年以来,外资企业制造业产出呈稳步上升趋势,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增长较快,技术密集度较低行业增长较慢,即外资对浙江的投资更倾向于一些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例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而对传统技术密集度低的行业,例如农副食品、饮料、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橡胶、塑料投资份额逐年减少。
综上所述,根据浙江制造业的外资地位和增长,将外资推动的行业分为四种发展类型。第Ⅰ和Ⅱ类型外资贡献大的行业,第Ⅰ和第Ⅲ是仍有潜力利用外资推动增长的行业。
表3-1 浙江省制造业主要行业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分布
Ⅰ 外资企业产值较高 且增长较快型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Ⅱ 外资企业产值较高 但增长较慢型 | 纺织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塑料 |
Ⅲ 外资企业产值较低 且增长较慢型 | 农副食品加工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印刷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橡胶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文教体育用品 |
Ⅳ 外资企业产值较低 但增长较快型 | 食品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医药制造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
从上表可以看出,属于Ⅰ的行业有六个,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基本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近年来浙江省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依赖外资取得了快速发展。
(三)浙江省制造业外资依存度及其变化
外资依存度采用各行业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与各行业总产值的比值,以此来衡量经济发展对外资企业的依赖程度。下文主要从外资依存度的角度来进一步分析制造业外资发展情况。
2008年浙江省外资依存度达到26.2%,稍低于2004年外资依存度(26.6%)。具体分行业来看,2008年外资依存度居所有行业首位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外资依存度达67.6%,即2008年浙江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总产出中,有67.6%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另外2008年外资依存度大于30%的行业还包括饮料制造业(56.7%)、食品制造业(48%)、橡胶制品业(46.9%)、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0.1%)、家具制造业(39.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6.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4.8%)、化学纤维制造业(33.7%);这九个行业中除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外,其余的都是浙江省的传统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表明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中,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对外资企业的依赖程度更大。
其次,对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外资依存度的变化情况(潜力)进行分析。2004年至2008年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对外资的依赖有升有降。利用外资潜力较大的行业有:造纸及纸制品业(41.7%)化学纤维制造业(32.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7%)、食品制造业(27.6%)、专用设备制造业(23%)、医药制造业(21.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制造业(1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3%)。这8个行业的外资依存度提高10个以上百分点。利用外资潜力较小的行业有:纺织业(-13.5%)、家具制造业(-13.0%)、塑料制品业(-17.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8.4%)、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7.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1.2%)这6个行业的外资依存度降低10个以上百分点。
结合上文的研究结果,以2008年的外资依存度为横坐标,以2004年至2008年外资依存度的变动(利用外资潜力)为纵坐标,以制造业平均水平的外资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潜力作为坐标原点,将制造业各行业在二维图上描点,将制造业行业分成了四种类型:(1)处于第一象限的各行业表示外资高依赖且提高型的行业,即外资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潜力均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处于第二象限的各行业表示外资低依赖且提高型的行业,即外资依存度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外资依存度潜力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3)处于第三象限的各行业表示外资低依赖且降低型的行业,即外资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潜力均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4)处于第四象限的各行业表示外资高依赖且降低型的行业,即外资依存度大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而外资依存度潜力小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具体如下:
(1)外资高依赖且提高型的行业有六个:食品制造业(48,27.6),饮料制造业(56.7,8.06)、造纸及纸制品业(26.7,41.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4.8,8.8)、化学纤维制造业(33.7,32.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7.6,15)。
(2)外资低依赖且提高型的行业有九个: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2.8,2.68)、医药制造业(25.9,2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8,8.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9,12.3)、金属制品业(18.7,2.6)、专用设备制造业(25.4,2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8.6,30.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3,5.8)、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1.6,27.3)。
(3)外资低依赖且降低型的行业有六个:纺织业(23.7,-14)、印刷(12.3,-4.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1.2,-7.1)、塑料制品业(18.5,-1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3,-7.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2,-18)。
(4)外资高依赖且降低型的行业有六个:农副食品加工业(27.2,-6.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6.6,-7.2)、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7.8,-24)、家具制造业(39.6,-13)、橡胶制品业(46.9,-7.2)、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0,-21)。
小结:外资高依赖的行业有12个,其中外资高依赖且提高型的行业有6个,这些行业需要关注是否存在过度依赖,是否出现对本地企业获得产业发展利益的挤压;外资低依赖的行业有15个,这些行业意味着可能有持续利用外资的潜力,尤其是外资低依赖且提高型的9个行业。
四、浙江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
浙江省制造业的进口、外资、出口和对外投资等国际化模式都具有相应的经济增长效应,下面主要2008和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分析浙江制造业最主要的国际化模式外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外资与出口对浙江制造业规模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因素分析显示,外资和出口企业的增长主要依赖资本要素增长,而技术进步的贡献低于非出口企业与内资企业,可见出口与外资企业有粗放型增长特征。
(一)浙江制造业出口企业与外资企业发展的增长贡献
为了考察出口与外资对浙江制造业发展的作用与贡献,我们按照出口与资金来源两个标准将浙江制造业企业分成四种类型。根据是否有出口将企业分成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根据是否是境外投资企业将企业分成外资企业(外商和港澳台)与内资企业,这样可以将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分成内资出口企业、内资非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与外资非出口企业四种类型。然后比较四种企业2004到2008年的增长情况来分析出口、外资对浙江制造业的增长贡献。
比较2004到2008年的普查数据可知,浙江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加了21757家,总产值增加21750亿元,其中内资出口企业总产值增加8646亿元,贡献了39.75%;内资非出口企业总产值增加6988亿元,贡献了32.13%;外资出口企业总产值增加1418亿元,贡献了20.01%;外资非出口企业总产值增加1763亿元,贡献了8.10%。出口企业贡献59.76%,非出口企业贡献40.23%;外资企业贡献28.11%,而内资企业贡献71.88%。出口企业与外资企业对总产值的贡献合计超过了67%。详见下表。
表5-1 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出口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增长贡献比较
2008 | 2004 | 2008-2004增加 | 2008-2004 增长的贡献 | |||||
企业数量 | 总产值(亿元) | 企业数量 | 总产值(亿元) | 企业数量 | 总产值 (亿元) | 企业数量 | 总产值 | |
内资出口企业 | 16523 | 14780 | 11652 | 5969 | 4871 | 8646 | 22.39% | 39.75%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33038 | 12238 | 18604 | 5095 | 14434 | 6988 | 66.34% | 32.13% |
外资出口企业 | 6415 | 7944 | 4997 | 3543 | 1418 | 4353 | 6.52% | 20.01%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2855 | 2989 | 1821 | 1187 | 1034 | 1763 | 4.75% | 8.10% |
所有企业 | 58831 | 37950 | 37074 | 15794 | 21757 | 21750 | 100.00% | 100.00% |
数据来源:根据2004、2008年浙江经济普查数据库统计分析。
(二)出口与外资企业增长的要素产出弹性测算
本节主要利用2008和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根据外资与出口划分四类企业:内资出口企业、内资非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外资非出口企业。根据经典经济学模型,经济增长因素来源于劳动要素增长、资本要素增长和其他因素(主要是指技术进步)三个因素。测算分析四类企业增长中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和技术进步的贡献。首先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用2008年截面数据测算四类企业的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其次根据2004年到2008年劳动和资本要素增长情况,估计劳动和资本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再次推出剩余的技术进步的贡献;最后比较四类企业的各要素和技术进步贡献,从中归纳出口和外资企业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
1、产出弹性的测算基本模型。从新古典经济学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出发,考虑技术影响产出的因素,建立其生产函数:
,其中Y 代表总产出,L代表劳动力投入量,K代表资本投入量,A代表技术进步。两边取对数可建立回归方程:
,代表随机误差项。考虑样本数据的局限性,由于没有合适的指标代表技术进步,因此我们将代表技术进步的指标归入误差项。由此建立以下模型:。
2、数据和指标的选取。以2008年浙江省制造业规上内资、规上外资(包括港澳台)企业层面数据为样本,根据出口交货值分为出口与非出口企业。其中内资出口企业11670家,非出口企业19041家;外资出口企业6502家,非出口企业2766家。采用截面模型分析这四类企业经济增长的来源。在选取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时,用企业工业总产值代表被解释变量Y,年末从业人员数代表劳动人员,资产总额代表资本投入。
3、内资出口企业要素产出弹性测算。利用2008年11670家规上内资出口企业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T值通过了1%的显著检验,方程拟合度较高。
4、内资非出口企业要素产出弹性测算。利用2008年19041家规上内资非出口企业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T值通过了1%的显著检验,方程拟合度较高。
5、外资出口企业(包括港澳台)要素产出弹性测算。利用2008年6502家规上外资出口企业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T值通过了1%的显著检验,方程拟合度较高。
6、外资非出口企业(包括港澳台)要素产出弹性测算。利用2008年2766家规上外资非出口企业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T值通过了1%的显著检验,方程拟合度较高。
(三)出口与外资企业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估计
根据以上回归估计出的四类企业各因素的产出弹性(回归系数),结合2004-2008年期间的年增长率,估计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计算公式为:贡献率=(产出弹性*因素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
计算结果,详见下表5-2。内资出口企业:劳动要素增长的贡献为10.11%,资本要素贡献率为55.87%,技术进步贡献率为34.02%。内资非出口企业:劳动要素增长贡献率为8.63%,资本贡献率为39.54%,技术进步贡献率为51.83%。外资出口企业:劳动要素增长的贡献为11.69%,资本要素贡献率为60.04%,技术进步贡献率为28.28%。详见表5-5。外资非出口企业:劳动要素增长的贡献为15.99%,资本要素贡献率为48.25%,技术进步贡献率为35.76%。
表5-2 四类企业各要素和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比较
总产值年增长率 | 劳动投入增长率 | 资本投入增长率 | 技术进步 | ||
内资出口 企业 | 年平均增长率 | 24.56% | 6.73% | 25.27% | —— |
贡献率 | 100% | 10.11% | 55.87% | 34.02% |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年平均增长率 | 19.79% | 6.52% | 14.65% | —— |
贡献率 | 100% | 8.63% | 39.54% | 51.83% | |
外资出口 企业 | 年平均增长率 | 22.23% | 7.11% | 22.27% | —— |
贡献率 | 100% | 11.68% | 60.04% | 28.28% |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年平均增长率 | 21.99% | 9.55% | 18.54% | —— |
贡献率 | 100% | 15.99% | 48.25% | 35.76% |
反过来,我们又可以估计四类企业的年技术进步率,内资出口企业为28.69%,内资非出口企业为25.92%,外资出口企业为28.39%,外资非出口企业为32.21%。外资非出口企业技术进步最快,而内资非出口企业技术进步最慢。
根据前面四类企业的估计可知,内资出口企业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投入增长,贡献率为60.34%,技术进步贡献为34.02%;内资非出口企业而言,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技术进步,贡献率为51.83%,资本增长贡献率为39.54%;外资出口企业增长的主要来源于资本增长,技术进步贡献不大,贡献率分别为60.04%和28.28%;外资非出口企业增长的主要来源是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分别为48.25%和35.76%。比较可知,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不如非出口企业,外资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不如内资企业。外资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在四类企业中是最低的,这种格局说明了目前浙江制造业外资企业和出口企业增长的来源主要来于资本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特征。当然从动态角度看,外资非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最快,内资出口企业为第二,外资出口企业第三,内资非出口企业技术进步最慢。可见,外资企业与出口企业仍然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先锋。
五、浙江制造业出口与外资企业的效益及利益分配
企业效益与利益分配影响企业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下文从企业股东利益、员工利益和政府利益三者角度,利用2004和2008年浙江省经济普查企业层面数据对比不同性质类型企业盈利能力和利益分配。分析得出: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总收益率等指标对员工高收入影响并不直观;国有企业对于总资产的占有优势是员工高收入和净资产高收益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源影响企业盈利;私营企业员工收入两极分化明显;外资大规模进入明显挤压本地产业发展中的本地投资者利益。
(一)问题提出
入世以来,中国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依赖要素投资与外资、出口的增长模式正在受到严峻挑战。出口和外资是否过度激励、企业发展中各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分配是否公平、民营企业发展空间是否受到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双重挤压?这些问题正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文以浙江制造业企业为例,用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分析浙江制造业盈利、利益分配与企业性质类型的关系。
(二)分析指标
本节分析的具体指标如下:
1、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传统的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利润率,净资产股东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本文考虑企业更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盈利能力指标用:净资产总收益率=(净利润+各类税收+员工收入)/净资产,也可以用净资产股东收益率、净资产员工收益率、净资产国家收益率等。
2、劳动效率、效益指标。劳动生产率=销售产值/员工人数,员工人均收入=工资福利/员工人数,员工人均总收益率=总收益(员工收入、利润、税费)/员工人数。本文用了人均销售产值等指标。
3、资产效率、效益。每元资产创造销售产值=销售产值/总资产,每元资产创造总收益=总收益(员工收入、净利润、税费)/总资产,每元资本金创造利润=利润/资本金,每元资本金创造总收益=总收益(员工收入、净利润、税费)/资本金。
4、收益分配。本文用了企业总收益、股东利益比例、国家利益比例和员工利益比例等指标。企业总收益=净利润(外方利润+中方利润)+各类税收+员工收入(工资+福利)。
(三)出口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效率与效益比较
本节的分析以2008和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中规模以上企业数据为基础,根据是否有出口交货值和资本金来源将企业分为内资出口企业、内资非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和外资非出口企业四类,主要通过比较揭示出口和外资对浙江制造业效率和效益的影响。
1、效益比较。定义总收益为国家各类税费、企业净利润、员工工资与福利三项之和,即国家收入、股东收入与员工收入。用净资产总收益率、总资产总收益率代表企业效益指标。比较四类企业的净资产总收益率、总资产总收益率可知,内资出口企业不仅净资产收益率还是总资产收益率指标效益均为最好,分别为41.95%和15.75%,外资非出口企业两个指标均为最低,分别为35.11%、14.30%;外资出口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35.75%,总资产收益率为15.07%,内资非出口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41.28,总资产收益率为14.91%。比较可知,出口企业效益要高于非出口企业,内资企业效益高于外资企业。
表5-1 2008年浙江制造业四类企业效益比较 (家,%,万元)
行业代码 | 企业样本数量 | 净资产总收益率 | 总资产收益率 | 单位劳动收益率 | 百元资产总产值 | 单位劳动总产值 |
内资出口企业 | 16523 | 41.95% | 15.75% | 6.47 | 120.36 | 49.47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33038 | 41.28% | 14.91% | 5.63 | 123.84 | 46.77 |
外资出口企业 | 6415 | 35.75% | 15.07% | 6.15 | 114.59 | 46.75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2855 | 35.11% | 14.30% | 9.10 | 110.91 | 70.56 |
所有企业 | 58831 | 39.65% | 15.22% | 6.26 | 119.38 | 49.11 |
资料来源:2008年浙江制造业企业数据库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计算整理。
2、效率比较。用总资产创造工业总产值与单位劳动创造总产值作为要素效率指标。比较2004年与2008年效率指标可知,劳动生产率指标四类企业都有很大提高,平均提高20.57万元。而百元总资产创造总产值只略微提高2.27万元,四类企业变化有明显差异,出口企业2008年比2004年有下降,其中内资出口企业下降-2.82万元,外资出口企业下降-0.25万元;而非出口企业均有一定提高,其中内资非出口企业提高8.85万元,外资非出口企业提高5.36万元。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出口企业已经显现。再与前面的效益指标比较可知,根据已有指标分析,浙江制造业的效益指标与相关效率指标没有明显联系。
表5-2 浙江制造业四类企业资产与劳动效率比较 (万元)
2008 | 2004 | 2008-2004 | ||||
企业类型 | 百元资产总产值 | 单位劳动总产值 | 百元资产总产值 | 单位劳动总产值 | 百元资产总产值 | 单位劳动总产值 |
内资出口企业 | 120.36 | 49.47 | 123.18 | 26.67 | -2.82 | 22.80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123.84 | 46.77 | 114.99 | 29.16 | 8.85 | 17.61 |
外资出口企业 | 114.59 | 46.75 | 114.84 | 27.61 | -0.25 | 19.14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110.91 | 70.56 | 105.55 | 44.56 | 5.36 | 26.00 |
所有企业 | 119.38 | 49.11 | 117.11 | 28.54 | 2.27 | 20.57 |
资料来源:2004年、2008年浙江制造业企业数据库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计算整理。
3、利益分配。将企业创造的总利益分为国家税收、股东的净利润、员工的收入(工资与各类福利)。对于浙江制造业企业平均而言,国家收入占32.58%、员工收入占40.58%、股东收入占27.20%。四类企业的收入分配结构有一定差异,比较国家收入比例可知,内资出口企业对国家收入贡献最高,其次是外资非出口企业,最后是外资出口企业。从员工收入比例看,外资出口企业最高,其次是内资非出口企业,最低的是外资非出口企业。从股东利益比例看,外资非出口企业最高,其次是外资出口企业,最低的是内资非出口企业和内资出口企业。从人均收入比较,浙江制造业企业人均收入为2.54万元,其中外资非出口企业人均收入最高(2.9万元),其次是外资出口企业(2.86万元),最低的内资出口企业(2.5万元)与内资非出口企业(2.32万元)。人均收入的高低与相关效益与效率指标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
表5-3 2008年浙江制造业企业创造收益的分配结构
行业代码 | 企业样本数量 | 总收益 亿元 | 国家收益比例 | 员工收益比例 | 股东收益比例 | 人均收益 万元 |
内资出口企业 | 16523 | 193.39 | 36.08% | 38.63% | 25.29% | 2.50 |
内资非出口企业 | 33038 | 147.31 | 33.93% | 41.20% | 24.86% | 2.32 |
外资出口企业 | 6415 | 104.45 | 21.85% | 46.52% | 31.63% | 2.86 |
外资非出口企业 | 2855 | 38.55 | 34.31% | 31.92% | 33.77% | 2.90 |
所有企业 | 58831 | 483.70 | 32.21% | 40.58% | 27.20% | 2.54 |
资料来源:2008年浙江制造业企业数据库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计算整理。
(三)各类企业盈利能力、效益和利益分配比较
本节以2008年浙江经济普查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为基础,考虑企业总利润大于10万元,净资产大于10万元以上、以及主要指标正常填写的所有规上企业。样本企业数量达到42364。
1、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从净资产总收益率看,国有企业总收益率最高,而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最低;为什么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存在明显矛盾,不能得出明确结论;联营企业、股份制公司和私营企业效率是比较高的;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净资产总收益率处于较低水平,与我们常规预期不一致。
表5-4 2008年各类企业盈利能力比较
登记注册类型 | 企业样本数量 | 净资产股东收益率 | 净资产员工收益率 | 净资产国家收益率 | 净资产总收益率 |
所有样本企业 | 42364 | 14.93% | 15.39% | 13.18% | 43.51% |
200港澳台投资企业 | 2895 | 16.68% | 14.57% | 10.29% | 41.54% |
300外资企业 | 3325 | 18.10% | 14.96% | 9.55% | 42.60% |
100所有内资 | 36144 | 13.80% | 15.67% | 14.66% | 44.13% |
110国有 | 90 | 10.69% | 6.64% | 44.23% | 61.57% |
120集体 | 260 | 11.67% | 15.67% | 11.65% | 38.99% |
130股份合作 | 1150 | 12.27% | 22.68% | 15.48% | 50.44% |
140联营 | 12 | 6.31% | 31.14% | 18.09% | 55.54% |
151国有独资有限公司 | 21 | 7.92% | 10.00% | 10.80% | 28.72% |
170私营 | 29583 | 14.53% | 19.26% | 14.34% | 48.13% |
资料来源:同上。
2、劳动和资产的效率和工资。比较各类企业,国有企业在劳动效率上、资产总收益上都是最高的,而资产效率恰是相对最低的;国有独资公司不仅在劳动、总资产的效率和效益上都是最低的;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在劳动效率和效益上较高;联营公司和股份制公司在资产效益上较高。
在员工收入上,国有企业员工收入特别高,外资、港澳台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员工收入较高,而股份制公司、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员工收入较低。详见下表。
表5-5 2008年各类企业效率、效益、工资比较
登记注册类型 | 企业样本数量 | 劳动效率(人均销售产值,千元) | 资产效率(每元资产销售产值) | 劳动效益(人均创造总收益,千元) | 资产效益(每百元资产创造总收益,元) | 人均收入(千元) |
所有样本企业 | 42364 | 488 | 1.19 | 72.64 | 17.77 | 25.70 |
200港澳台投资企业 | 2895 | 499 | 1.13 | 78.31 | 17.72 | 27.46 |
300外资企业 | 3325 | 552 | 1.23 | 86.46 | 19.24 | 30.36 |
100所有内资 | 36144 | 474 | 1.20 | 69.07 | 17.47 | 24.53 |
110国有 | 90 | 1006 | 0.85 | 424.63 | 36.04 | 45.81 |
120集体 | 260 | 334 | 1.10 | 59.22 | 19.49 | 23.79 |
130股份合作 | 1150 | 332 | 1.40 | 50.25 | 21.24 | 22.60 |
140联营 | 12 | 433 | 2.27 | 48.56 | 25.53 | 27.23 |
151国有独资有限公司 | 21 | 387 | 0.64 | 76.13 | 12.64 | 26.51 |
170私营 | 29583 | 423 | 1.27 | 59.08 | 17.81 | 23.64 |
资料来源:同上。
从同一行业内不同内资企业类型比较,可以得出基本相同的结论。以通信计算机电子行业为例,国有和国有独资企业收入最高,股份有限公司人均居中,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收入较低,详见下表。但是从人均收入排序分布分析,可知,私营企业存在两极分化。在盈利企业中私人企业占78.13%,其中人均收入低于1万元的企业中私企比例为94.44%,在人均收入1万到3万的企业中,私企比例仍然占有80.24%的较高比例,而人均收入处于3万到5万和5万到10万这两档企业中,私企占比分别为64.46%和60.71%,均低于78.13%的私企平均比例,人均收入大于10万的高收入企业有5家,全是私营企业。因此,私营企业人均收入处于两极,国有企业人均收入普遍较高。
从统计分析看,人员结构是影响收入的最为明显的因素之一,而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总收益率等指标对高收入影响并不直观。人均收入的差异与员工结构、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有较复杂关联性,进一步分析可以通过相关性计量分析。
表5-6 通信计算机电子行业各类企业人均收入比较 (万元,%)
包括亏损企业 | 不包括亏损企业 | |||||||||
企业数 | 人均收入 | 大专以上人员比例 | 人均销售产值 | 净资产总收益率 | 企业数 | 人均收入 | 大专以上人员比例 | 人均销售产值 | 净资产总收益率 | |
国有 | 4 | 3.75 | 48.19% | 33.92 | 32.19% | 3 | 2.84 | 46.53% | 29.93 | 36.73% |
集体 | 7 | 2.01 | 10.64% | 30.42 | 16.88% | 5 | 1.77 | 5.41% | 91.50 | 10.05% |
股份合作 | 21 | 2.20 | 12.26% | 25.49 | 35.83% | 19 | 2.18 | 12.32% | 25.13 | 36.64% |
国有独资公司 | 1 | 4.09 | 65.60% | 40.70 | 39.88% | 1 | 4.09 | 65.60% | 40.70 | 39.88% |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 188 | 2.54 | 16.07% | 24.72 | 27.00% | 159 | 2.51 | 14.72% | 25.01 | 28.67% |
股份有限公司 | 33 | 3.46 | 33.07% | 33.72 | 16.73% | 28 | 3.40 | 32.25% | 26.88 | 18.82% |
私营独资企业 | 106 | 2.13 | 7.37% | 20.22 | 64.53% | 97 | 2.13 | 7.35% | 20.74 | 63.48% |
私营合伙企业 | 28 | 1.86 | 8.77% | 19.77 | 58.43% | 24 | 1.89 | 8.75% | 18.83 | 72.83% |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 751 | 2.43 | 15.55% | 32.29 | 46.15% | 640 | 2.44 | 15.04% | 33.40 | 48.76% |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 19 | 2.91 | 35.94% | 44.90 | 16.84% | 18 | 3.16 | 28.23% | 48.35 | 18.07% |
其他企业 | 3 | 2.11 | 9.91% | 34.25 | 165.5% | 3 | 2.11 | 9.91% | 34.25 | 165.5% |
合计或平均 | 1161 | 2.56 | 17.71% | 29.89 | 30.52% | 997 | 2.57 | 16.97% | 29.94 | 32.29% |
资料来源:同上。
表6-7 通信计算机电子行业人均收入结构分布
企业数 | 人均收入<1万 | 1-3(含3) | 3-5(含5) | 5-10(含10) | >10万 | 最高 | |
亏损企业 | 146 | 5 | 132 | 20 | 4 | 3 | 私企29.66万元 |
盈利企业 | 997 | 18 | 825 | 121 | 28 | 5 | 18.7 |
其中私营企业 | 779 | 17 | 662 | 78 | 17 | 5 | 18.7 |
私企比例 | 78.13% | 94.44% | 80.24% | 64.46% | 60.71% | 100.00% |
资料来源:同上。
3、企业利益分配。在各类企业创造的总收入中,员工收入所得比例最多的是不同所有制的联营企业占56%,股份制合作、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员工收入所占比重较多,而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最低,这与我们常见的现象很不一致。
从各类税收占比看,国有和国有独资企业贡献是最多的,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最低,在所有样本的浙江制造业企业中外方利润所得占总收益比例只有8.49%,中方股东利益占比25.83%。从比例看并不多,外方利益占所有股东利益的24.7%,接近四分之一。但是更有意义的研究需要分行业来开展。
表5-8 浙江制造业各类企业利益分配比较
登记注册类型 | 企业样本数量 | 员工收入占比 | 国家占比 | 外方股东占比 | 中方股东占比 |
所有样本企业 | 42364 | 35.38% | 30.30% | 8.49% | 25.83% |
200港澳台投资企业 | 2895 | 35.07% | 24.76% | 25.54% | 14.63% |
300外资企业 | 3325 | 35.11% | 22.41% | 29.48% | 13.00% |
100所有内资 | 36144 | 35.51% | 33.22% | 0.27% | 31.00% |
110国有 | 90 | 10.79% | 71.84% | 0.00% | 17.37% |
120集体 | 260 | 40.17% | 29.89% | 0.01% | 29.92% |
130股份合作 | 1150 | 44.97% | 30.69% | 0.00% | 24.34% |
140联营 | 12 | 56.06% | 32.57% | 0.00% | 11.36% |
151国有独资有限公司 | 21 | 34.82% | 37.60% | 0.00% | 27.58% |
170私营 | 29583 | 40.02% | 29.80% | 0.26% | 29.93% |
说明:数据样本限于规模以上、排除亏损和主要数据未填的企业。
以高技术制造产业中的通讯计算机电子行业为例,如果将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与该行业总产值的比值看作外资依存度,则通讯计算机电子行业外资依存度为达67.6%,即2008年浙江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总产出中,有67.6%是由外资与港澳台企业生产的。但是进一步从规模以上样本企业利益分配看,港澳台外资方利益分配占行业总利益的15.56%,其中外方股东利益超过所有股东利益的三分之二。作为新兴高技术行业,外资的进入推动了新兴产业发展,但是在市场出让的同时,利益的出让分配也是十分惊人的。这种代价从长远的发展和利益分配看,本地内资企业的培育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外资的“过度”引进可能成为本地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外资利用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如何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控制外资利用的代价,是迫切需要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的新问题。
表5-9 2008年浙江通讯计算机电子行业利益分配结构
登记注册类型 | 样本企业数 | 员工利益比例 | 国家利益比例 | 外方股东利益比例 | 中方股东利益 | 外方占股东利益比 |
外资 | 299 | 30.06% | 16.65% | 43.36% | 9.93% | 81.36% |
港澳台 | 3147 | 65.16% | 13.35% | 14.90% | 6.59% | 69.32% |
内资 | 997 | 75.94% | 11.23% | 0.05% | 12.79% | 0.36% |
所有样本企业 | 4443 | 63.39% | 13.38% | 15.56% | 7.67% | 66.97% |
说明:数据样本限于规模以上、排除亏损和主要数据未填的企业。
4、内外投资者的利益分配。在企业利润的分配中,资本金结构(中方资本和境外资金)决定内外投资者收益的分配。从浙江制造业看,2008年境外资本占比为28.36%,比2004年的25.40%,提高12%。在浙江制造业总资本金增加67%的同时,境外资本金增加87%。境外投资的增加一方面促进浙江制造业的发展,但是另一面提高了外方的利润分成。从分行业看,有些行业境外资本金比例太高意味着本地企业在利用本地产业发展中的利益所得面临长期的挤压。
从2004和2008两次经济普查数据对比看,多数行业境内资本金增长不如境外资本金增长。在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219644家中,实收资本金增长67%,而境外资本金增长87%,境外资本金占总资本金比例从2004年25.4%提高到28.36%。其中软饮料制造的境外资本金比例超过50%,合成材料制造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接近50%。多数行业的境外资金本比例在明显提高,其中境外资本金比例提高最快的行业有: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提高11.42倍)、化学药品原药制造(提高2.46倍)、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提高1.04倍)。浙江制造业各行业的境外资本金比例变化详见表5-10。
(五)小结
1、内资出口企业效益好于其他企业。出口企业效益好于非出口企业内资,内资企业效益好于外资企业。劳动、资产等要素效率指标看与企业效益没有直接联系,人均收入的高低同样与相关效益与效率指标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
2、总体上看,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总收益率、总资产效率等单个指标对员工高收入影响并不直观。国有性质企业人均收入较高,可以成为高收入的理由有: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以及各方加总的总收益高。但是资产效率不高,这说明较高劳动生产率和较高员工收入是基于人均占有较高资产基础上。
3、在通信计算机电子行业中,国有企业人均收入同样是较高的。从分类统计看,人员结构是影响收入的最为明显的因素之一,而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总收益率等指标对高收入影响并不直观。这说明人均收入的差异与员工结构、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可能存在较复杂关联性,进一步分析可以通过相关性计量分析。私营企业人均收入两极分化明显。
4、各类企业的利益分配有较大差异。从政府税收、员工收入、外方股东和中方股东净利润等相关利益方利益分配结构统计分析得出,国有企业对政府收入的贡献是最大的;联营企业、股份制合作、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支付员工收入占总收益比重较多。在通信计算机电子行业中内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付给员工的比例较高,而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利润超过三分之二。
5、有些行业境外资本金比例太高。在浙江制造业总体资本金结构分析,境外资本占比不断提高2008年超过28%,在43个制造业行业中有13个行业的境外资本金超过30%,超过40%的行业有5个。境外资本金比例太高意味着本地企业在利用本地产业发展中的利益所得面临长期的挤压。这种挤压同样制约外资引进的可持续性发展。
表5-10 2004-2008主要行业资本金结构及变化比较
2008 | 2004 | 2008/2004倍数 | ||||||
行业代码 | 企业数 | 境外资本比例 | 境外资本比例 | 实收资本 | 境外资本 | 境外资本比例 | ||
制造业 | 1 | 219644 | 28.36% | 25.40% | 1.67 | 1.87 | 1.12 | |
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 40 | 5299 | 49.68% | 45.11% | 1.79 | 1.97 | 1.1 | |
家具制造业 | 21 | 2603 | 43.92% | 40.52% | 2.01 | 2.18 | 1.08 |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24 | 4407 | 42.42% | 38.04% | 1.72 | 1.92 | 1.12 |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18 | 9950 | 41.99% | 37.69% | 1.64 | 1.83 | 1.11 | |
食品制造业 | 14 | 1641 | 41.66% | 36.44% | 1.64 | 1.87 | 1.14 |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26 | 6739 | 39.45% | 26.86% | 2.4 | 3.52 | 1.47 | |
饮料制造业 | 15 | 2138 | 39.25% | 35.87% | 1.52 | 1.66 | 1.09 | |
废弃资源回收加工业 | 43 | 744 | 38.07% | 42.39% | 1.64 | 1.47 | 0.9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28 | 853 | 36.12% | 27.55% | 1.72 | 2.26 | 1.31 | |
橡胶制品业 | 29 | 2696 | 34.58% | 39.17% | 1.43 | 1.27 | 0.88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36 | 10690 | 32.64% | 26.73% | 2.1 | 2.56 | 1.22 | |
纺织业 | 17 | 24019 | 31.08% | 29.57% | 1.5 | 1.58 | 1.05 |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 | 19 | 6609 | 27.88% | 25.68% | 1.54 | 1.67 | 1.09 | |
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业 | 41 | 4154 | 25.57% | 25.58% | 1.93 | 1.93 | 1 |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37 | 12717 | 25.27% | 20.49% | 2.31 | 2.85 | 1.23 |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39 | 505 | 25.23% | 23.82% | 0.55 | 0.58 | 1.06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5 | 30311 | 25.20% | 22.38% | 1.98 | 2.23 | 1.13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3 | 3730 | 25.13% | 25.27% | 1.54 | 1.54 | 0.99 | |
医药制造业 | 27 | 972 | 23.86% | 13.33% | 1.18 | 2.1 | 1.79 | |
塑料制品业 | 30 | 16615 | 23.63% | 23.18% | 1.58 | 1.61 | 1.02 |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 | 20 | 3742 | 22.77% | 24.78% | 1.49 | 1.37 | 0.92 |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33 | 2159 | 21.77% | 18.20% | 1.88 | 2.25 | 1.2 | |
金属制品业 | 34 | 15280 | 21.65% | 19.39% | 1.98 | 2.21 | 1.12 |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42 | 8995 | 21.08% | 29.60% | 1.44 | 1.03 | 0.71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31 | 8205 | 17.85% | 17.46% | 1.71 | 1.75 | 1.02 |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32 | 1789 | 17.48% | 20.08% | 1.88 | 1.63 | 0.87 |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22 | 6814 | 17.29% | 16.87% | 1.4 | 1.43 | 1.02 |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23 | 7042 | 7.18% | 7.92% | 1.64 | 1.49 | 0.91 | |
石油加工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25 | 198 | 5.50% | 37.60% | 3.5 | 0.51 | 0.15 |
资料来源:根据2004年和2008年浙江经济普查数据处理。
七、浙江制造业国际化促进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在贸易与投资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这说明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已有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仍有一定发展潜力。但是来自国内外的压力仍然存在并有加剧趋势。因此今后国际化发展也要加强转型升级。研究显示,浙江制造业的出口与外资发展大大促进了浙江制造业的发展;新产品、创新等指标也显示了出口与外资对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但是浙江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出口低效益增长、出口过度依赖、出口与外资企业增长依赖资本增长的粗放型模式、外资对产业利益分配的挤压,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浙江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和发展趋势特点,我们提出新时期浙江制造业国际化模式升级的建议。国际化模式包括:进口模式、外资模式、出口模式、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根据邓宁理论与费农产品周期理论,产业的发展阶段与国际化的主导模式经历着从进口、外资内向国际化到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外向国际化的演变。因此,我们要根据各行业国际化发展阶段,明确国际化政策的行业差异,积极主动利用国际化模式和创新促进浙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围绕国际技术转移和创新的政策目标,完善国际化政策体系,营造合理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构建政府推进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服务网络;培育国际化发展的高级要素优势;营造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的环境。
(一)充分利用国际化模式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浙江制造业要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国际化的主导模式要适时调整。不同的行业由于所处的国际化发展阶段不同,因而其国际化主导模式的选择有差异,要顺势而为,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各行业选择具有自身潜力的国际化模式来发展。对优势行业鼓励出口;对劣势行业鼓励技术设备进口和外资引进;对介于优势与劣势间的行业,鼓励出口、引进技术与外资、鼓励扩大规模,促进更多的行业转向优势行业;对于具有显著出口优势的行业要鼓励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同时积极防范出口与外资的粗放型增长与过度依赖的风险。
2、要改变产业出口竞争力就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观点。产业的出口增长与出口竞争力主要体现制造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应该体现国际产品利益分配的控制力,即向产品价值链两端(研发与营销网络)延伸的控制能力。对于我国的出口优势传统产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实现向价值链两端的延伸。
3、积极利用进口模式。目前大多数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仍以出口和外资为主,但是浙江制造业在进口与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上相对更有潜力。进口是新兴产业起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浙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进口模式带来新产业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产业也需要积极进口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并努力消化吸收再创新。
4、鼓励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传统优势出口行业规模大、就业多,承担着重要的经济、技术与社会责任,要积极鼓励出口优势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利用国际资源组织国际生产网络,走出低效益与高贸易壁垒的出口依赖路径,实现国际化模式升级。
5、要重视国际化模式的组合创新。积极利用进口、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组合优势,培育新的出口优势、提升出口的持续竞争力。积极鼓励技术获取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积累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鼓励品牌与营销网络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积极鼓励出口产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向价值链两端延伸。
(二)逐步优化基于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的国际化政策体系
我国目前的国际化发展太注重增长效应,国际化政策要兼顾增长、就业、技术进步与收入等多样化效应。基于国家创新战略与转型升级需要,要根据产业技术创新与国际技术转移和升级为目标,主动优化国际化发展政策体系,取消基于粗放型增长的激励政策,营造合理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国际化政策体系包括:进口政策、外资政策、出口政策、对外直接投资政策。这些国际化政策要与行业发展阶段相匹配。劣势行业的进口、外资发展尤其要促进产业国际新技术转移与创新,优势行业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要依赖技术优势积累与品牌和营销网络的建设。
(三)主动完善政府推进制造业国际化模式升级发展的服务网络
1、国际化发展的信息服务。在出口与外资方面我们做了很多,但是关于进口、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做的很少。包括政策、项目与产品、市场、国别政策等。如有利于国际新技术转移与创新的进口信息,行业性的先进技术设备信息,因此要构建行业、国际化模式、产品与服务三维的信息服务网络。
2、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短期培训服务。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政府要扶植国际化企业通过国际合作、与跨国公司合作、与走在前列的国际化企业合作、高校与企业在国际化人才培训的合作。针对专业性更强的国际化模式举办短期培训,如专门针对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组织培训。
3、国际化知识创新工程与服务。建立浙江制造业示范企业国际化实践案例库,在四种国际化模式中,选择骨干企业总结国际化经验与教训;组织企业家研讨与交流国际化经验与教训,宣传与推广国际化成功经验。
4、建立出口企业创新基金。出口是目前浙江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鼓励出口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的升级与控制,鼓励优秀出口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并购,获取国际技术创新资源、国际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走出低成本道路。
5、国际化风险评价与预警服务。对出口依赖度、外资依存度、进口依存度等跟踪、评价与预警。积极防范出口和外资的粗放型增长和高依赖风险。加强对外资进入的事前选择,从多效应角度综合评价外资引入项目的利弊,重视未来招商选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更需要从产品、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等方面转型升级,积极利用进口与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转型升级。
(四)大力培育浙江制造业国际化升级的高级要素新优势
新时期浙江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是浙江制造业国际化优势主要来自低工资、大规模生产、低价土地、低环保成本与优惠政策等成本优势,缺乏高级要素的优势积累。根据国际化企业调研数据和理论分析,我们认为:政府要积极培育基于高级创新要素的竞争优势;培养具有国际化专业知识和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根据各行业的国际化发展阶段补充国际化人才的专业知识;提高科技人员积极性与使用效率;鼓励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竞争优势;继续加大R&D投入规模,积极培育国际化企业的创新优势;适当兼顾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政策需求。
(五)积极营造基于创新的国际化环境
研究显示,浙江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有了较大增长,但是研发强度仍然很低,而且发明专利的成果数量指标相对2004年有较大下降,是否意味着创新效率的不高。从人员结构看,随着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普及化发展,大专以上员工占比大幅提高,浙江为创新高级要素的积累提供条件。
鼓励国际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创新实践不仅有利于创新能力积累也有利于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技术吸收能力影响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的互动,积极培育新的出口优势行业。在出口行业,利用技术创新提高出口品科技含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提高出口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国际营销渠道网络的竞争力,实现出口优势行业的产品升级,以及从出口到对外直接投资的升级。
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执笔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姚利民
课题组成员:潘申彪、胡军、丁小义、唐春宇、温苗苗、范晓宁、林丽华
主要参考文献
[1] 樊福卓. 中国工业的结构变化与升级:1985–2005[J]. 统计研究,2008,(7):19-25. [2] 高燕. 产业升级的测定及制约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6,(4):47-49.
[3] 刘志彪,王建优. 制造的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战略[J].经济学家, 2000,(1):64-69.
[4] 江小涓,李蕊. FDI 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J]. 中国工业经济, 2002,(7):5-15.
[5] 张军. 中国国有部门的利润率变动模式:1978—1997,经济研究,2001.3:19-28.
[1] 由于2008年经济普查资料中针对规模以上企业有出口信息,而规模以下企业没有统计出口信息,因此本课题研究只能以规模以上企业为研究对象。
[2] 本课题定义:出口企业是以出口交货值为标准,出口交货值大于0的为出口企业,而出口交货值等于0的企业为非出口企业;外资企业是普查资料中定义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同时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中均有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
[3] 此增长率剔除了烟草制造业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两个行业的数据干扰,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