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历次普查 > 经济普查 > 第二次普查 > 课题选编

新时期浙江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4-08-27 08:38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浙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国有经济在总量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诸多比重指标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在目前我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关于我省国有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相关领导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文章借鉴已有研究,首先对国有经济控制力进行简要界定,并对我省国有经济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简要分析,接着建立了国有经济控制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国有经济各行业门类,制造业领域内部行业大类以及各市国有经济控制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据此得出结论和建议。研究发现:目前阶段,总体上将,浙江省国有经济控制力已经相对较弱,但在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性行业,仍处在绝对控制的地位,且各市国有经济控制力也存在诧异。我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这种表现,不会影响到我省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地位。

关键词:国有经济控制力 指数评价方法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浙江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的发展,“国退民进”进程成效显著,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超过国民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同时,国有经济在保持济稳定增长、平抑外部经济冲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诸多方面继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突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适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即主要通过政府投资,也就是以国有经济的较快发展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平稳运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有经济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控制能力也再次得到验证。近些年,由于我国政府一直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排在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这在我省表现的更为明显,随着“国退民进”政策的深入实施,我省国有经济比重、国有企业利润比重等多项指标不断下降,大多数行业已经大大低于全部经济总量的二分之一。党的十五大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概念,十五届四中全会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为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改革依据。在目前我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省国有经济的发展形势如何?我省国有经济控制力到底怎样?国有经济如何更好的为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等诸多问题都成为相关领导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尤其对浙江国有经济控制力的相关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即便在已有的少数几篇研究中,基本也是以定量细分为主,而利用经济普查较为详细的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成果还几乎没有。所以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角度上讲,目前对浙江国有经济控制力的研究成为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本文首先将对国有经济控制力涵义以及国有经济控制力相关方法进行回顾并评价,找出研究我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适用方法;其次利用2008年经济普查相关数据资料,在分析我省国有经济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多个经济指标构成的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评价方法进行定量研究,揭示我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特征,根据结论,找出我省国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二、国有经济理论界定与相关文献回顾

1、国有经济及国有经济控制力

研究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必须从国有经济的概念谈起。一般认为,国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所有的经济成分,既包括国有经济单位中资产归国家所有的经济成分,也包括非国有经济单位中资产归国家所有的经济成分。按目前的统计分类,应当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其他企业中的国有成份。根据便于研究和数据易于取得等原因,本文对国有经济控制力评价体系实证研究选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相关指标数据,部分指标由于难以取得等原因选取的是国有控股企业相关数据。

党的十五大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概念,十五届四中全会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必须能有效地引导多种经济形势共同发展,保持国民经济体系的正常、高效运转。一方面,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种经济成分,同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等其他经济成分是平等的市场主体,每一种经济成分都会形成特定的社会经济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它们应该共同存在和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国有经济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支柱,决定了国有经济必须对国民经济运行实施控制,发挥其他经济成分难以承担的调节、引导、协调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作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它以国民经济为作用对象,作用结果具有社会性和深远性。但是让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的整个领域或所有环节是不现实的,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以间接控制的方式,通过产业经济控制力和区域经济控制力来保证和实现。目前,国有经济控制力这一概念已经被一些学者阐述和研究。通过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并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我们将国有经济控制力定义为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关键领域和战略产业中处于支配地位,具体体现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能力和保障能力。

2、国内外研究回顾及本文研究方法选取

就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看,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毕竟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很小,理论界对此问题研究不多。而在发展中国家,限于研究水平与现实条件的缺乏,对国有经济控制问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这一研究的国际借鉴相对缺乏。

国内对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的研究主要有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所做的“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量化分析”(国家统计局重点课题,2000年),该研究项目构建了国有经济控制力评价体系对我国工业领域国有经济控制力进行研究;此外还有朱善利教授主持的“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研究”(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2000年)和刘解龙教授主持的“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02年)等课题研究,这些研究项目都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具体内涵、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度量和评价方法。总起来看,在国有经济控制力评价体系等问题的研究上,现有成果主要持“数量论”的观点,即从国有经济在各个行业所占比重来看国有经济对各行业的控制力,这种单纯从数量来看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观点是片面的。同时,以往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涉及到的相关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尤其是浙江省的相关研究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一般说来,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评价,主要是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规模、结构、比例等现象进行反映及测算。目前,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构建指数评价法,二是选取若干指标进行独立的分析评价。通过上面文献回顾和评论,单一指标评价国有经济控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探讨采用指数法对浙江国有经济控制力进行分析评价。

本文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重点把研究放在区域层次的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在勾践浙江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并对浙江国有经济各行业门类控制力,以及制造业领域各行业大类控制力以及所属各市国有经济控制力进行评价分析,给出结论并找出问题和不足,最后给出政策建议。具体国有经济控制力评价方法构成内容见实证部分。

    三、我省国有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

近些年,浙江国有经济的发展为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伴随着我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我省国有企业大部分指标呈现出总量继续扩大,比重降低,单个企业规模也明显扩大,布局及结构日趋合理等特点。

1、浙江国有经济比重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总量尚可。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有关数据进行测算,浙江国有控股企业总数为9702个,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2.2%,国有控股企业就业人数为12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为6.7%。这两项比重在全国分别位列倒数第一和第二位,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4.4%和20.0%。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共有736家,在全国位列13位,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309、5558和5357亿元,在全国分别排在第9、15和12位。

2、国有企业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处于支配地位,国有资产加快向关键行业和重点行业集中。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浙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为9702个,其中17.1%集中在第二产业,82.8%集中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又有32.7%集中在关乎国计民生和带有自然垄断的工业基础设施领域,包括烟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第三产业中的国有控股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也等重要的基础设施领域,并出现加快集中的趋势。目前,浙江通过构建“能源、交通、现代商贸物流、优特钢铁、中高端化工、建筑”等六大优势板块,使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的增强。浙江国有经济的布局及结构日趋合理。

3、国有企业运行良好,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来自省国资委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我省经济面临较大困难的2008年,我省省属国有企业运行良好。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3724亿元,增长9.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44亿元,增长23.7%。浙江省属国有企业数量已从原来的26家改制重组为现在的17家,但企业资产却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活力不断增强。2009年,这17家企业的户均资产达263.6亿元,户均销售收入178.6亿元,户均利润总额10.8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省能源集团、省交通集团、省物产集团等几家大型的企业集团,如物产集团的营业收入近千亿元,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四、浙江国有经济控制力评价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具体分三个方面对我省国有经济控制力进行分析评价。一是对浙江国有经济在18个行业门类的控制力分析;二是对制造业领域30个行业大类的控制力进行分析;三是对11个市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分析和评价。同时,由于数据资料限制等原因,在各部分分析评价中,具体采用的指标不尽相同。

1、浙江国有经济在各行业门类中的控制力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并兼顾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我省19个行业门类以下四个指标构建我省的国有经济控制力评价体系,即国有控股平均从业人员在全部企业人员总数中的比重,企业的企业法人单位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在全部企业的比重,国有控股企业总资产在全部企业的比重。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四项指标在国有经济中作用的不同,我们设定四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0%、30%、30%和20%。即可以得到各行业门类的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计算式为:

        

由于2008年国有控股中金融业的国有控股企业的营业收入和总资产不全,在对金融业的评价中我们选取了平均从业人员比重和法人单位数比重两指标等权中进行评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文选取的是国有控股企业相关数据进行评价,所以所得评价指数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偏低这一事实,所以指标的大小在这一部分并没有具体意义,本部分仅对排序情况进行分析。

 

表1  2008年浙江省各行业门类国有经济控制力评价情况

行业

国有经济控制力指数

排序

行业

国有经济控制力指数

排序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7.61581156

1

采矿业

15.00313533

10

金融业

42.63629756

2

住宿和餐饮业

14.71091185

1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1.51993212

3

教 育

13.71796424

1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0.37679395

4

房地产业

12.71911777

1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5.55008174

5

批发和零售业

12.01805908

1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5.23937426

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331180605

1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4.63185912

7

建筑业

6.940116319

16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9.39961737

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4.987791078

17

农林牧渔业

22.56364444

9

制造业

4.958594594

18

 

从我省18个行业门类来看,有13个超过全部行业门类的平均值

13.7%。尤其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国有经济控制力表现最强,占据绝对控制的地位;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关乎国际民生、经济平稳运行的行业国有经济控制力仍然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计算所得的控制力指数均达到了行业门类平均值的三倍左右;此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部门也是国有经济控制力相对较强的行业门类,这些行业较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对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中,国有经济成分相对较小,即一般性竞争性行业,民营经济则占据重要地位,表明我省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方向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的。

2、制造业领域国有经济各行业大类控制力分析

我们从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中得到了较为翔实的制造业内部各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各指标数据。根据研究需要,我们选取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从业人员占该行业人员总数比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占该行业全部企业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在该行业中的比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利润在该行业中的比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在该行业中的比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在该行业中的比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收资本在该行业中的比重等七项指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探讨这些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的大小,我们设定这七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10%、10%、20%、20%、15%、15%和15%,指数计算式为:


 

 

表2  2008年浙江省制造业领域各行业大类国有经济控制力评价情况

行业

国有经济控制力指数

排序

行业

国有经济控制力指数

排序

烟草制品业

91.8337

1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2.491265

16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64.3872

2

专用设备制造业

1.70873

17

橡胶制品业

20.5415

3

造纸及纸制品业

1.419658

1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0.0438

4

金属制品业

1.23492

19

医药制造业

12.63498

5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74371

2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8.77029

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821916

2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518761

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814623

22

饮料制造业

5.922344

8

纺织业

0.666373

23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33398

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625091

2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472428

1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456968

25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4.283933

11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0.403609

26

通用设备制造业

3.468364

12

塑料制品业

0.32312

27

化学纤维制造业

3.004866

13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270829

28

农副食品加工业

2.913824

14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0.183744

29

食品制造业

2.835198

15

家具制造业

0.007426

30

 

通过对上述对浙江各行业门类国有经济控制力的研究,我们知道制造业是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国有经济控制力最弱的行业,也就是说这个部门竞争较为充分,集体、民营、外商以及港澳台等经济成分进入较为范围的行业大类,作为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我们有必要对这一行业大类的内部具体各行业的国有经济控制力进行分析。通常说来,国有经济控制力大于0. 5,说明国有经济处于绝对控制地位,非国有经济处于从属地位。通过计算我们得到浙江省30个制造业行业类别中的国有经济控制力指数,具体见表2。从中我们可以知道,(1) 按照这一评价方法,我们得到2008年浙江国有经济控制力指数为4.41,其中30各行业大类中,只有10个行业超过平均值这一方面表明浙江省整体上国有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非国有经济己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超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绝对控制地位;(2) 国有经济控制力在制造业各个行业之间,差异非常明显。国有经济只有在少数几个行业大类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如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总的说来,这些行业主要集中于烟草、石油等自然垄断的行业;(3)对于大部分制造业行业,国有经济控制力指数都比较小,指数小于1%的行业有10个,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一般性竞争领域,比如于家具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等。

3、各市国有经济控制力分析

各市国有经济控制力评价方法类似各行业采用的评价方法。由于

数据来源所限,本部分所采用的数据指标为各市国有控股企业平均从业人员在该市业人员总数中的比重,各市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占该市全部企业数,各市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在该市中的比重,各市国有控股企业总资产在该市中的比重。同样,我们设定四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0%、20%、30%和30%,这样就可以得到各市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计算式为:

 

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3      浙江省各市国有经济控制力评价情况

城市

各市国有经济控制力指数

排序

城市

各市国有经济控制力指数

排序

 杭州市

19.47916

2

 金华市

7.721431

10

 宁波市

14.12149

4

 衢州市

20.23785

1

 温州市

9.20068

9

 舟山市

17.93839

3

 嘉兴市

13.9576

5

 台州市

9.635701

8

 湖州市

12.74757

6

 丽水市

12.74592

6

 绍兴市

6.012716

11

全省平均

13.70929

 

 

从表中不难看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似,浙江由于是民营经济大省,国有经济控制力整体上并不是太显著,只有13.7%的水平。也就是说浙江在整体经济各经济成分的表现看,非国有经济还是目前浙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从各市的具体情况看,也有所差异。衢州、杭州和舟山的国有经济控制力相对较强,而绍兴、金华、温州和台州由于民营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其国有经济控制力指数则相对较低。

五、浙江国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省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经济布局仍然过宽、过散。在浙江省18个行业(门类)的89个行业大类中均有国有控股企业的存在,国有经济几乎涵盖从垄断性到一般竞争性的所有领域。从18个行业门类看,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国有经济控制力较小。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等竞争性行业比重还比较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的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最多,占到国有经济所有行业(门类)的38.6%。如果从30个制造业的行业大类看,只有少数处于绝对控股状态,绝大部分行业国有经济所占地位并不高。

2、国有经济单位平均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从行业(门类)来看,虽然在18个行业(门类)中,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这四个行业的国有控股企业平均规模最大,但其中平均资产也分别只有6.4亿元、4.4亿元、3.8亿元和3.4亿元。此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国有控股企业平均资产也超过2亿元。从制造业各行业大类看,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相对较大,平均资产分别为143亿元、77亿元和40亿元。从省属企业情况看,除省交通集团、能源集团等少数企业资产规模比较大,其他企业的资产规模优势并不突出,与国内同行先进以及一些央企和民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国有经济单位效益不是很理想。从行业(门类)来看,金融保险业的国有经济单位人均营业收入最高,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四个行业的国有控股企业人均营业收入最高,但其平均资产也分别只有531万元、251万元、140万元和107万元。从制造业各行业大类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相对较大,平均资产分别为1389万元、776万元和495万元。

此外,从我省省属企业看,还存在着资产证券化程度不高,创新研发投入还不充足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今后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有效途径

国有经济通过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质量,保持国有经济适度的控制力,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1、保持国有经济适度规模,继续增强经济命脉部门和关键领域控制力。改善和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需要保持必要数量的国有经济。没有一定的数量和比重,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作用就无从谈起。国有经济这种必要的数量和比重,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即国有资本应主要集中于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他行业和领域特别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要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保持必要的规模和比重;二是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国有经济应继续处于支配地位;三是在不同地区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有所差别,但应保持一定的规模。为此,一要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

2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结构。目前,国有资本大量分布于一般竞争性领域,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今后我省应继续将加强第二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有经济控制力。高新技术产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导性力量,且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资大、风险高,国家对这一领域必须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同时,第三产业中的新兴发展部门,尤其是现在和未来涉及到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部门,国有经济应积极进入。此外,浙江咨询业、旅游业、体育产业、影视、娱乐等文化产业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3、增强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国有经济质量。今后加大对国有(控股)大集团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大集团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国有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的作用,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通过重组上市、中外合资等多种途径加快发展主业,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我省发展重点应该是在现有国有资产存量的基础上,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逐步实现国有经济控制结构质与量、重点与整体的有机结合。在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国有经济的质量的提高应该得到加强。

4、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证券化进程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通过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外商资本、民间资本的相互参股,使多元投资的现代公司成为我省国有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实现以较少的国有资本控制较多的社会资本,优化国有经济结构。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控制的国有企业外,其他国有企业包括大多省属国有企业都应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建的国有企业应尽可能采用股份制形式,通过控股、参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外国资本、民营资金及社会其他方面资金,进一步增强和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同时选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改制,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课题组负责人:金汝斌

课题组人员:张荣飞、杨士鹏、毛惠青

执笔人:张荣飞、杨士鹏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 席春迎,国有经济的规模及其演变轨迹,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 刘震伟、张正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指标构架研究—以上海国有经济为例,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

[4]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量化分析,统计研究,2001(1)。

[5] 课题组,国有经济控制力及控制方式新探,经济学研究,2002 (6)

[6] 唐利群,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

[7]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8] 平新乔,中国国有资产控制方式与控制力的现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 (3)

  [9] 季晓南,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四大途径,经济日报,2004年1月16日第9版。

[10] 浙江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网站部分文献资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