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市流通产业特征及竞争力提升战略
浙江省城市流通产业特征及竞争力提升战略
发布时间:2014-08-27 10:42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内容提要:通过浙江省流通产业特征及竞争力的城市比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浙江省流通产业特征呈现“浙东北强而浙西南弱”的格局;二是外资流通效率低于本土流通资本效率;三是有些城市的内部流通布局不太合理;四是影响城市流通竞争力的6个主要内在因子是“规模、设施与效率”、“流通贡献与便捷度”、“流通辐射力”、“流通运营环境”、“流通资源强度”与“流通成长力”等;五是浙江省流通综合竞争力排名领先城市呈现强“绝对优势”和弱“绝对劣势”兼有的特征,排名中游城市的流通分项竞争力两极分化的特征最明显,排名落后城市的流通竞争力缺乏特色;最后对浙江省每个城市的流通态势特征提出了“强化特色、均衡发展”的流通提升战略。
关键词:流通产业;产业结构;竞争力;流通战略
一、浙江省流通产业特征分析
(一)浙江省流通产业规模特征
对流通业投入规模的分析,主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方面来进行。流通业“人力”以流通从业人员指标来表示;“物力”以流通业固定资产来表示;“财力”以流通业资本规模来表示;对流通业的产出规模的分析,主要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设零总额)、流通业增加值和货运总量来表示。浙江省流通产业投入和产出规模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省流通产业投入和产出规模 单位:亿元,万人,亿吨
城市 | 投入规模 | 产出规模 | ||||
固定资产 | 从业人员 | 流通资本 | 设零总额 | 增加值 | 货运总量 | |
杭州 | 1132.96 | 51.73 | 1716.79 | 1558.38 | 652.29 | 2.25 |
宁波 | 925.69 | 36.91 | 1116.24 | 1238.02 | 621.33 | 2.57 |
温州 | 324.47 | 18.76 | 379.72 | 1082.95 | 349.68 | 1.83 |
嘉兴 | 173.31 | 10.88 | 222.65 | 599.61 | 257.54 | 1.07 |
湖州 | 124.30 | 4.92 | 116.23 | 382.11 | 133.01 | 1.66 |
绍兴 | 257.80 | 15.33 | 326.14 | 618.89 | 333.51 | 1.15 |
金华 | 147.62 | 12.16 | 200.53 | 675.66 | 251.80 | 1.61 |
衢州 | 81.01 | 3.46 | 71.11 | 215.61 | 72.83 | 0.98 |
舟山 | 203.32 | 5.56 | 201.23 | 157.83 | 100.72 | 1.02 |
台州 | 228.66 | 12.35 | 336.07 | 709.71 | 315.00 | 1.44 |
丽水 | 35.38 | 3.62 | 39.10 | 202.98 | 65.93 | 0.36 |
数据来源:货运总量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2009,其余数据来自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年鉴。下文中除非特别说明,所有数据都来自于经济普查数据。
1.流通固定资产规模
浙江省各城市流通产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规模非常不均衡。杭州、宁波、温州位居浙江省流通业固定资产规模前三位,而最弱的是丽水、衢州和湖州;杭州和宁波属于流通业固定资产规模绝对两强城市,其固定资产规模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占浙江省整体固定资产规模的56.64%;其他城市固定资产规模基本都不及首位城市的1/3。丽水和衢州流通业固定资产投入规模非常薄弱,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分行业上都处于绝对弱势。丽水的流通业固定资产规模仅仅只有首位城市的3%,占浙江省整体的0.97%。衢州也仅相当于首位杭州的7.0%,浙江省整体的2.23%。
2.流通从业人员规模
和固定资产投入一样,杭州和宁波同样在流通从业人员规模上大大领先其他城市。杭州流通从业人员规模除了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宁波基本持平之外,其余行业都大大领先于其他城市。杭州和宁波的流通从业人员规模占了全省的50%以上;衢州、丽水、湖州和舟山是流通从业人员规模较少的城市。这四个城市的流通从业人员规模整体上仅仅只有首位城市杭州的7%~11%。舟山除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从业人员规模相当于宁波和杭州的21%以外,其余各个子行业的从业人员规模都比较小。
3.流通资本规模
流通产业资本规模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也是杭州、宁波和温州。杭州和宁波依然是流通产业资本规模最雄厚的两个城市,其资本规模占全省资本规模的59.95%,并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杭州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行业都大大领先于宁波;但宁波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上的资本规模却大大领先于杭州。这主要得益于宁波雄厚的港口资本基础。衢州、丽水和湖州是流通资本规模的劣势城市,三个城市的流通资本规模仅仅为首位城市的2%~7%左右。
4.社零总额
浙江省社零总额前三位的城市是杭州、宁波和温州。杭州是浙江省会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中心城市优势和旅游资源,因而稳居社零总额首位;宁波是我国计划单列市,浙江副省级中心城市,也具有较好的社零总额表现;温州虽然和杭州、宁波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作为浙西南的中心城市,其社零总额也远远超出除杭州、宁波外的其他城市。三个城市的社零总额达到3879.35亿元,占浙江省社零总额的52.12%;批发零售是社会消费品零售的主要渠道。2008年普查年鉴数据表明,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法人企业中,批发零售渠道的零售是社会消费品供应的主要渠道,而住宿餐饮只占10%左右的份额;而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其社会消费品零售通过法人企业渠道销售的比例较高,相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其个体经营户渠道所占的比例明显较高。
5.流通增加值
流通业增加值越大,则表示城市商贸流通体系创造的价值越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大。浙江省流通业增加值的城市平均值为286.70亿元。处于流通业增加值平均值之上的城市有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和台州。从浙江省城市流通业增加值的排名来看,杭州、宁波分别位居第一、第二;排在第三和第四的温州和台州则非常接近。排在最后三位的是丽水、衢州和舟山,其原因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都处于弱势。
6.货运量
浙江省城市平均货运量为1.45亿吨,宁波、杭州、温州、湖州、金华等5个城市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浙东北城市3个,浙西南城市2个。浙江省货运总量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宁波、杭州和温州,而排名最后三位的城市是丽水、衢州和舟山。一个城市的货运总量与其地理位置、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存在较大的关联。宁波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是浙江省乃至内陆省份出口的重要港口和航运中心,因而其货运总量及份额已经超过杭州;杭州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商品交易市场众多,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都非常发达;金华货运业之所以领先是因为其交通枢纽地位以及商品交易市场的比较发达。
(二)浙江省流通产业结构特征
流通产业结构特征包括很多方面,本课题从市场结构、规模结构、制度结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批零结构和业态结构等特征进行分析。根据2008年普查年鉴数据,浙江省流通产业结构特征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浙江省流通产业结构 单位:%
城市 | 市场结构 | 规模结构 | 制度结构 | 产业结构 | 人员结构 | 批零结构 | 业态结构 |
杭州 | 59.58 | 13.62 | 35.73 | 29.16 | 35.58 | 8.41 | 21.42 |
宁波 | 41.96 | 15.74 | 16.40 | 39.10 | 40.42 | 8.99 | 25.87 |
温州 | 30.49 | 14.52 | 29.54 | 33.35 | 28.42 | 3.54 | 12.92 |
嘉兴 | 24.14 | 14.15 | 27.16 | 40.68 | 30.10 | 5.89 | 28.47 |
湖州 | 25.78 | 13.00 | 35.76 | 37.40 | 25.55 | 3.41 | 19.91 |
绍兴 | 39.75 | 14.95 | 13.69 | 41.52 | 36.61 | 2.33 | 37.10 |
金华 | 34.19 | 14.87 | 34.28 | 35.93 | 28.01 | 5.41 | 13.94 |
衢州 | 16.77 | 12.55 | 40.41 | 34.54 | 21.87 | 4.13 | 19.26 |
舟山 | 20.03 | 19.79 | 38.49 | 44.56 | 37.50 | 3.14 | 37.93 |
台州 | 25.15 | 16.18 | 30.78 | 40.31 | 28.15 | 8.41 | 9.84 |
丽水 | 26.23 | 12.80 | 35.74 | 32.00 | 19.39 | 8.99 | 9.71 |
注:业态结构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各城市统计年鉴2009计算而得;制度结构即所有制结构。
1.流通市场结构
流通市场结构是指流通业的组织结构,即流通业的组织化和现代化程度。 在本课题中,市场结构用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来表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一般是组织化、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是未来流通行业发展的方向。这样的规模流通企业所占份额越大,城市的整体商贸流通竞争力越强。
浙江省限额以上零售销售额占社零总额的比例平均值为37.6%。高于平均值的城市有杭州、宁波、绍兴三个城市,其余8个城市都低于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20~30%的区间。浙江省流通业市场结构差异非常之大。比例最高的杭州和比例最低的衢州之间相差43%,这说明浙江省流通业的组织化发展呈现极不均衡的局面。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杭州、宁波和绍兴。而排名后三位的城市是衢州、舟山和嘉兴。一个大致的规律是:社零总额与批发零售销售额较大城市的市场结构比较有竞争力,而社零总额与批发零售销售额较小城市的市场结构缺乏竞争力。杭州、宁波、绍兴是流通很发达的城市,市场容量较大,同时竞争比较激烈,规模流通企业具有生存的空间及必要性。而衢州、舟山等,经济和流通都欠发达,人口较少,市场容量的狭小使得流通大企业优势可能并不明显。
2.流通规模结构
流通业的规模结构是指流通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地位。
从整体水平看,浙江省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平均值为14.69%;高于平均值的城市有舟山、台州、宁波、绍兴、金华。各城市呈现基本均衡的格局,大部分城市处于12%~15%的范围。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在70%左右,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35%以上。所以,浙江省的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还较低,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从极端城市的分布看,排名前三的城市是舟山、台州和宁波,而排名最后三位的城市是衢州、丽水和湖州。值得注意的是商贸业非常发达的杭州、温州的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低于平均值水平。
3.流通所有制结构
不同的所有制具有不同的经济活力、开放程度。公有制流通企业由于机制约束、竞争动力不足而缺乏活力。股份制是一种典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流通是一种规范而且较有活力的流通组织。从批发零售业来讲,公有制比例有三个城市明显较低,即宁波、绍兴和衢州,表示这三个城市流通产业的竞争性相对较强,也比较有活力。外资批发零售在整个浙江省比例都很低,对流通业的影响目前还有限。对于比较规范而且有活力的股份制流通,比例最高的三个城市是台州、丽水和杭州。作为最早实行股份制的温州,在流通业的股份制发展目前已经不存在领先优势。相反,流通业比较落后的丽水却在流通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上表现较好。私营企业与个体私营商户依然是目前流通业的重要所有制形式。在宁波、温州、绍兴、衢州等城市的比例依然比较高,占据流通业的半壁江山。私营企业与个体私营户比例较低的是杭州、湖州、台州和丽水等。
4.流通产业结构
本课题流通产业结构以流通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来表示。第三产业的规模和结构是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反映一个城市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80%。浙江省各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30%~50%之间,说明浙江省第三产业还远不够发达。根据欧美、日本发达国家的经验,流通产业越发达,区域经济就越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浙江省流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处于30%~50%之间,整体上处于全国同类城市的一般水平。排在浙江省前三位的城市是舟山、绍兴和嘉兴,经济比较发达,并且注重发挥流通产业的先导作用;排在后三位的城市是杭州、丽水、温州。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和温州是浙江省经济发达城市,但流通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却并不是最高的。一个有可能的推测是,杭州和宁波可能已经开始进入服务业内部结构的高级化阶段,即流通服务业比重增长放缓,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开始上升。
在浙江省各城市的流通业增加值中,批发零售是最主要的贡献行业,大部分城市的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流通业增加值的60%左右;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其增加值占流通业增加值的25%左右;贡献最小的是住宿餐饮业,其增加值占流通业增加值的15%左右。舟山和衢州是流通业增加值构成比较特殊的城市。舟山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占流通业增加值的56%,是流通业增加值的主要贡献行业。衢州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占流通业增加值比例也比一般城市高,达到36%左右。
5.流通人员结构
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主要渠道,而流通业又是第三产业重要的就业领域。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的70%左右。从浙江省普查数据来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在10%~50%之间,彼此差异较大,平均值是25.79%,因而整体吸纳水平还很低;流通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流通业吸纳劳动力的比例越高,对就业的贡献越大。浙江省流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平均值是32.74%;在流通业内部,批发零售成为最主要的吸纳劳动力的行业,占流通从业人员的55%左右;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就业贡献其次,占流通从业人员的26%左右;住宿餐饮就业贡献最小;但舟山是一个特例。舟山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从业人员对流通业的就业贡献达到52.36%,成为舟山吸纳劳动力的最大的流通产业,而批发零售则只有30%左右。
6.流通批零结构
一个城市的批发流通系统和零售流通系统之间的关系用批零系数来表示,即批发业销售额与零售业销售额的比值。浙江省城市的批零系数都大于1,批零系数平均值为5.70,说明浙江省城市的批发业都比较发达,除了服务于本城市的零售业以外,均有极强的向周边地区甚至省外城市辐射的能力。从全国的数据来看,大于5.13的大中城市也不太多,仅仅厦门、天津、杭州、兰州、乌鲁木齐、宁波和北京等城市(马龙龙,2009)。说明浙江省各城市的批发商业系统非常发达,向外辐射能力都很强;浙江省批零系数较大的城市是宁波、丽水、杭州、台州,四个城市具有很强的批发辐射能力。而绍兴、湖州、温州则批零系数相对较小,批发辐射能力比较弱。值得注意的是,金华虽然有辐射力极强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但由于专业市场群体综合力量的不足,仅仅处于中等位置。
7.流通业态结构
整个浙江省的零售业态结构都呈现出综合零售业态不高的特征。浙江省综合零售比重的平均值是21.4%,和全国城市比较属于偏低的状态。2007年武汉的综合零售比重达到78%以上,上海、青岛、大连等城市的综合零售比重也达到50%。这可能是因为,浙江省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在零售领域的直接表现是大量的个体私营的小型专卖店、专业店等。而大型百货商店、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等综合零售进入门槛较高,主要由国有资本发展而来,因而较少发展。综合零售业态比重较高的是舟山和绍兴,其比例在37%左右。综合零售比重很低的城市是丽水和台州,其比重不到10%。这意味着浙江省零售业态还不能满足高档、时尚、一站式等消费需求。
(三)浙江省流通产业密度特征
城市流通密度是反映一个城市服务能力的指标,反映一个城市人均或地均拥有流通资源的状况。与此相应,城市流通密度可以从“人均密度”和“空间密度”两个方面来衡量。人均密度是一个城市流通设施等资源人均占有量,数值越大,反映其服务城市人口的能力越强,即流通服务强度越大;空间密度是一个城市的流通设施空间配置饱和程度,是单位城市面积上配置的流通资源多少。数值越大,反映一个城市流通资源能较充分和饱和地覆盖每个地理空间,居民购物越便利。
1.流通固定资产密度配置
如图2,浙江省城市流通业固定资产密度配置联合矩阵散点图存在集群现象。第一个是丽水、衢州、台州、温州、湖州、绍兴、嘉兴等组成的“低流通固定资产密度城市群”,流通业固定资产密度低于或接近平均水平,在固定资产投入方面都存在不足,因而造成服务强度和空间便利度等方面劣势。竞争力薄弱;第二个是由杭州和宁波两个组成的“中流通固定资产密度城市群”。其流通固定资产密度接近或达到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具有较好的流通服务强度和空间便捷度;第三个是舟山,其流通固定资产密度在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具有非常高的服务强度和便捷度。
2.流通人员密度配置
以流通从业人员的人均密度和空间密度为坐标,得到密度配置矩阵图3。浙江省流通从业人员密度配置也分成三个城市群:由丽水、衢州、金华、湖州、台州、温州等组成的“低密度城市群”,它们的流通从业人员空间密度和人均密度都在平均水平以下,服务强度和便捷度都存在不足;由嘉兴、舟山和绍兴组成的“中密度城市群”,它们的人均密度在平均水平,但空间密度超过平均水平;由宁波和杭州组成的“高密度城市群”,人均密度和空间密度都超过平均水平的2倍,属于服务强度和便捷度都非常好的城市群。
3.流通活动单位密度配置
如图4,浙江省批发零售活动单位数的密度配置也集聚成三个大城市群体:舟山和杭州两城市构成“高密度城市群”,它们的人均密度和空间密度接近或超过平均值的2倍以上,是服务强度和便捷度非常高的城市。并且杭州略倾向服务强度而舟山略倾向服务便捷度;嘉兴和宁波非常相似,构成“中密度城市群”。嘉兴人均密度虽处于平均水平,但空间密度是平均值的1.5倍左右。宁波人均密度和空间密度都达到平均值的1.5倍左右;其他城市构成“低密度城市群”。除金华的人均密度和空间密度接近平均值以外,其他城市都低于平均水平。特别是衢州和丽水,批发零售活动单位的配置密度很低,服务强度和便捷度严重不够。舟山和宁波组成了“中密度城市群”,而杭州和嘉兴向两个方向强化。杭州依然强化服务强度特色,而嘉兴强化购物便利特色。
(四)浙江省流通产业效率特征
表3 浙江省流通产业效率 单位:亿元/万人,亿元/万元,万元/个,%
城市 | 人员效率 | 资本效率 | 单店效率 | 企业效率 | 流转效率 | 竞争效率 |
杭州 | 38.69 | 1.38 | 2621.38 | 7.12 | 0.027 | 0.58 |
宁波 | 46.42 | 1.34 | 2875.99 | 8.76 | 0.186 | 0.89 |
温州 | 89.87 | 3.34 | 1349.58 | 17.32 | 0.226 | 1.81 |
嘉兴 | 69.56 | 3.46 | 1149.33 | 21.48 | 0.100 | 1.35 |
湖州 | 111.08 | 3.07 | 1352.41 | 24.18 | 0.445 | 1.47 |
绍兴 | 52.01 | 2.40 | 2956.18 | 24.60 | -0.026 | 0.81 |
金华 | 73.36 | 4.58 | 883.53 | 23.73 | -0.018 | 1.28 |
衢州 | 97.12 | 2.66 | 1285.26 | 24.96 | 0.142 | 1.95 |
舟山 | 60.47 | 0.78 | 1280.30 | 9.95 | 0.671 | 0.92 |
台州 | 85.00 | 3.10 | 1434.04 | 21.14 | 0.038 | 1.71 |
丽水 | 76.60 | 5.74 | 1786.17 | 27.67 | 0.252 | 2.07 |
1.流通产业人员效率
从流通从业人员人均设零总额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城市是湖州、衢州和温州,而后三位的城市是杭州、宁波和绍兴;再从流通从业人员的人均流通增加值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城市是湖州、舟山和台州,排在后三位的城市是杭州、宁波和丽水。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流通欠发达城市流通人员效率比较高,而流通发达的城市的人员效率反而较低。
2.流通固定资产效率
从单位固定资产设零总额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城市是丽水、金华和嘉兴,而后三位的城市是舟山、宁波、杭州;再从单位固定资产流通增加值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城市是丽水、金华和嘉兴,排在后三位的城市是舟山、杭州、宁波。和流通人员效率类似的是,流通发达城市的流通固定资产效率反而低,而流通弱势的城市其流通固定资产效率反而高。根据相关学者的解释,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流通资本规模递减规律的作用。
3.单店效率
单店效率是城市流通业销售额与城市流通活动单位数之比。单店效率越高,其平均网点规模越大,更加具有竞争力。从单店效率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城市是绍兴、宁波和杭州,都是浙东北的城市,具有较好的网点规模竞争力;而排在后三位的城市是金华、嘉兴和舟山。
4.流通流转效率
在相关研究中,流转效率一般选用库存率作为衡量指标。库存率是库存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城市GDP中有多少转化成了库存增量。库存率过高,意味着城市流通产业流转效率低。
浙江省城市的库存率平均值是0.19%,高于平均值的城市有舟山、湖州、丽水、温州四个城市,其流转效率相对较低。排在前三位的城市是绍兴、金华和杭州。绍兴和金华的库存率是负值,意味着库存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当年流通系统已经完全实现了最终商流的转化,流转效率很高。一般来讲,能将商品辐射到其他区域的城市能很好地降低库存率,如绍兴、金华和杭州,都在具有大型专业商品市场流通实施基础,因而其流转效率较高。而舟山、湖州、丽水,由于辐射力的相对缺乏,其库存率相对较高。
5.流通竞争效率
流通竞争力是城市社零总额份额与流通固定资产份额的比值,而物流竞争力则是城市货运总额份额与城市交通运输固定资产份额的比值。
商流竞争力与物流竞争力计算公式如下:
商流竞争力=(城市设零总额/浙江省城市设零总额之和)/(城市批零、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浙江省城市批零、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之和)
物流竞争力=(城市货运总量/浙江省城市货运总量之和)/(城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固定资产/浙江省城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固定资产之和)
浙江省流通竞争力较强的城市是丽水、衢州、温州、台州、湖州、嘉兴、金华,其商流竞争力系数都在1.0以上。浙江省城市的商流竞争力系数前三位的城市是丽水、衢州和温州,三个城市的商流竞争力系数都在1.8以上,即其设零总额所占份额已经超过其固定资产所占份额的80%以上,流通竞争效率很高;排在后三位的城市是杭州、绍兴和宁波,其商流竞争力系数在0.90以下,三个城市虽是浙江省的流通强市,但这只是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的结果,竞争效率并不高,处于平均水平以下。这可能与前面提到的规模效益递减有关,也可能与经营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关联。
同样,浙江省物流竞争力较强的城市是金华、丽水、湖州、衢州、嘉兴、绍兴、台州、温州,其物流竞争力系数都在1.0以上。浙江省物流竞争力系数前三位的城市是金华、丽水、湖州,三个城市的物流竞争力系数都在3.0以上,即其货运总量所占份额已经超过其固定资产所占份额的200%以上,物流竞争效率很高;排在后三位的城市是宁波、杭州和舟山,其物流竞争力系数在0.80以下,虽是浙江省的物流强市,但可能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多、投资比例、投资方向或许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也可能与运营管理水平有关,物流竞争效率并不高,其货运总量都在应占份额之下,需要进行调整。
6.流通企业效率
本课题流通企业效率只选用了资本报酬率指标。浙江省整体的批发零售资本报酬率水平较高,平均水平达到13.14%,高于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的流通资本报酬率(2007年全国31个大中的平均流通资本报酬率是6.61%)。浙江省批发零售业资本报酬率前三位的城市是丽水、衢州和绍兴,资本报酬率接近或在25%以上,已经达到很好的水平。而排名最后的三个城市是杭州、宁波和舟山,其资本报酬率在10%以下。最高的丽水和最低的杭州的流通资本报酬率的极差达到20%。
(五)浙江省流通产业辐射力特征
1.客源辐射力
流通客源辐射力用国内外旅游人数规模间接表示。从国内旅游人数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丽水、杭州和宁波。丽水的山水资源和杭州的西湖休闲风景,宁波的普陀圣地构成吸引旅游客源的“磁石”。排在后三位的城市是衢州、舟山和湖州。风景、休闲、购物资源的缺乏,难以吸引国内客源。从境外旅游人数看,排在前三位的是杭州、宁波和金华。但杭州其实是一枝独秀,占全省境外客源的43%,几乎达半壁江山;宁波、金华与杭州难以处于同一层级。一个可能的因素是,杭州和西湖的国际知名度是吸引境外客源的核心。
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以丽水的山水旅游在国内客源吸引方面已经凸显出其强劲的吸引力潜质。但对于境外客源则主要是国际知名的名胜景观和休闲资源。
2.城市商流系数
商流系数的含义是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出本地居民购买力的程度。根据相关研究专家的经验,商流系数在1.50以上,外来消费和需求占社零总额1//3以上,是强辐射能力的核心商业城市。商流系数在1.20~1.50之间,外来消费和需求占社零总额1/5到1//3之间,是辐射能力比较强的商业城市;商流系数在1.00~1.20之间,外来消费和需求占社零总额1/5以下,是辐射能力比较弱的商业城市;商流系数在1.00以下,不但外来消费和需求很少,而且存在本地消费需求外流的现象,是辐射能力缺失和购买力外流的城市。
如图5,浙江省城市商流系数都在1.0以上,表明浙江省城市对周边及外地消费的辐射力都比较强,城市商业设施还比较好,基本不存在明显的消费外流问题。浙江省商流系数大于1.50的城市有金华、嘉兴、宁波、杭州、湖州、衢州、舟山、温州。金华是浙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并且有义乌国际小商品城等大型商贸集散市场设施,对商流的辐射具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宁波是著名的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并且具有天一广场、万达广场等商业设施,对其他区域的消费需求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丽水和绍兴两城市的商流系数在1.20以下,属于商流辐射力比较弱的城市。而丽水是浙江省最突出的山水旅游目的地,绍兴是突出的人文旅游目的地,外来游客较多,为什么商流辐射力却并没有增强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并没有把客源辐射力转变成商流辐射力。
3.货运区位商
物流辐射力是城市集中、发散和中转货物的能力。物流辐射力的测量指标用货运量区位商来表示。货运量区位商是城市货运量所占份额与城市GDP所占份额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货运量区位商=(城市货运总量/11城市货运量)?(城市GDP/11城市GDP)
货运量区位商大于1,说明该城市的物流辐射力高于浙江省平均物流辐射能力。区位商数值越大,城市的物流辐射力越强。
从整体来看,货运量区位商最高的三个城市是舟山、衢州和湖州,其货运量区位商都在2.00以上。说明这三个城市的物流除了满足本地经济发展之外,还具有较多的为周边城市或省外城市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货运量区位商小于1的城市是杭州、绍兴、嘉兴、宁波、丽水,其物流能力比较弱,,整体上基本没有向外辐射的能力;处于基本平衡的城市是台州、温州、丽水。
(六)浙江省流通产业贡献力特征
1.流通经济贡献率
流通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率就是流通业创造的GDP对城市GDP的贡献,即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经验,流通业对城市经济贡献率大于20%,对城市GDP贡献非常大,为流通经济贡献率一级城市;流通业对城市经济贡献率大于15%~20%,对城市GDP贡献比较大,为流通经济贡献率二级城市;流通业对城市经济贡献率在10%~15%,对城市GDP贡献比较小,为流通经济贡献率三级城市;流通业对城市经济贡献率在10%以下,对城市GDP贡献非常小,为流通经济贡献率四级城市。
浙江省城市没有流通贡献率很高的一级城市,贡献率比较高的二级城市也仅仅宁波、台州和舟山,其余都属于贡献率比较低的三级城市。这反映浙江省虽然是经济大省,但却不是流通强省,流通产业还没有成为推动浙江省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浙江省流通业贡献率前三位的城市是舟山、台州和宁波,三者都是沿海港口城市,交通运输仓储相对发达,在流通业贡献率的作用不可忽视。浙江省流通业贡献率后三位的城市是衢州、丽水和湖州。
2.流通经济拉动力
流通业对经济的拉动力等于GDP增长速度与流通业经济贡献率的乘积,反映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即在经济增长速度中,有多少是由流通业拉动的。按照相关经验标准:流通业对经济拉动率大于0.03,属于流通经济拉动率一级城市;流通业对经济拉动率0.02~0.03,属于流通经济拉动率二级城市;流通业对经济拉动率0.015~0.02,属于流通经济拉动率三级城市;流通业对经济拉动率0.015以下,属于流通经济拉动率四级城市。
浙江省城市的经济拉动率都在0.03以下,说明浙江省没有流通经济拉动率特别显著的城市。舟山流通的经济拉动率一枝独秀,高出全省其他城市很多。排在前三位的是是舟山、衢州和宁波,只有舟山的拉动率在0.02~0.03之间,属于流通对经济拉动率的二级城市。而衢州和宁波的拉动率在0.015~0.02之间,属于流通对经济拉动率三级城市。排在后三位的是温州、绍兴和湖州。其经济拉动率都在0.015以下,属于流通经济拉动率四级城市。
3.流通先导性
流通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先行产业,流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流通先导程度是社零总额增长速度领先于地区GDP增长的程度。
浙江省各个城市,不管的经济增长迅速地区还是经济增长稍慢的地区,社零总额增长率基本没有差异,稳定在20%左右。所以,经济增长迅速的城市的流通先导性反而比较低。
(七)浙江省流通产业成长力特征
按照相关界定,流通成长力是流通产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流通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与外界经济环境相适应、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过程。流通成长既包括量的扩张又包括质的提升。流通量的扩张采用“投入规模增长”和“产出规模增长”。增长率采取2008年与2004年普查数据相比较的方式。因为两次经济普查具有完全一致的普查标准,因而具有可比性。
1.流通产业投入增长率分析
(1)流通资本成为最主要的投入增长点。浙江省城市流通产业投入中,流通固定资产投入规模4年的增长率浙江省11城市的平均值为110.40%,流通从业人员4年的增长率平均值为97.12%,而流通资本规模的4年增长率为185.90%,分别是流通固定资产和从业人员增长的1.68倍和1.91倍。这说明,流通“物力”和“人力”投入基本保持1:1均衡增长,同时,更注重加倍地在“财力”方面进行投入。
(2)各城市呈现不同的投入增长模式。在城市层面,衢州、湖州属于弱而快的固定资产追赶型增长模式,宁波、绍兴和舟山属于强而快的固定资产领先型增长模式,杭州、台州属于强而稳的保持型固定资产增长模式,温州、嘉兴属于强而慢的固定资产衰退型模式,丽水和金华属于弱而慢的固定资产滞后型模式;在人员增长方面,各城市相对比较均衡,绍兴和宁波处于流通从业人员高增长阶段,而温州、湖州和舟山则处于低增长状态;在资本增长方面,台州、舟山、绍兴、宁波等城市尤为迅速,而丽水和金华则增长不足。
(3)绍兴、宁波、衢州和金华在人、财、物三个方面的投入都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温州、丽水、嘉兴和湖州则表现出在人、财、物三个或两个方面投入乏力的状态。
2.流通产业产出增长率分析
(1)流通产业增加值增长远远高于其他产出增长。浙江省流通产业增加值4年的增长率的平均值达到1098.95%,而社零总额和流通产业利润4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00.22%和202.57%,增加值分别是设零总额和利润增长的10.96倍和5.42倍。这说明,一方面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单位社零总额创造的增加值越来越多。在流通增加值增长方面,湖州和台州具有最优异的表现,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杭州、宁波、舟山和丽水则增长较慢,远远低于其他城市。在社零总额增长方面,金华、台州和杭州增长较快,而丽水、嘉兴、舟山、嘉兴和温州较慢。这利润增长方面,衢州一枝独秀,而杭州、宁波已经处于高位缓慢增长阶段。
(2)流通产出的增长率高于投入的增长率。流通人财物的增长率平均值显然小于流通增加值、流通利润和社零总额的增长率。说明浙江省流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得到了提高。
(3)各城市的流通投入产出分析。衢州、台州、绍兴属于投入和产出都高增长的城市;宁波、舟山属于投入高增长而产出低增长的城市;杭州、温州、丽水属于投入和产出都低增长的城市;金华属于投入低增长而产出高增长的城市。
(八)浙江省外资流通竞争力特征
外资流通企业的竞争效率采取外资资本比例与销售市场份额之间的配比关系来分析,其衡量指标是外资竞争力系数。外资竞争力系数是外资销售份额与外资股本份额的比值。外资竞争力系数等于1,说明外资流通企业实际的市场份额正好与其资本比例相对应的应得市场比例是一致的;外资竞争力系数大于1,外资流通企业实际销售市场份额超过应当得的份额,其竞争效率较高;反之,外资竞争力系数小于1,外资流通企业实际的销售份额小于应当达到的份额,其竞争效率较低。外资流通的竞争力直观表示如图8。
1.外资批发零售竞争效率
浙江省城市的外资批发零售的竞争效率整体上并不强。温州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外资批发零售竞争力系数超过1.0的城市,其余城市的外资批发零售竞争力系数都比较低或很低。如在湖州,外资批发零售的竞争力系数仅仅0.05,目前处于极度无竞争力状态。在杭州,外资批发零售的竞争力系数也在0.5左右,竞争力也很弱。
2.外资住宿餐饮竞争效率
相对而言,外资住宿餐饮业的竞争效率要稍高于批发零售业。杭州是一个外资住宿餐饮竞争效率发挥极佳的城市,虽然外资进入很少,但竞争力系数达到了4.35;温州和绍兴的外资住宿餐饮竞争力系数也超过了1.50;宁波和嘉兴的外资住宿餐饮资本较多,接近或超过30%的界限,但外资竞争力系数却没有达到0.20,竞争效率极低。一个有待证实的猜测是,可能正是由于外资住宿餐饮进入的过多造成了竞争的激烈和无效率。
(九)浙江省城市流通布局特征
经济发展水平高,流通业发展水平也应该高;相反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流通业发展水平也低;城市内部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其流通业发展水平差异也应该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反,城市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小,其流通业发展就应该比较均衡。如果流通业发展的差异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存在较大的偏差,其流通产业布局可能存在问题。
通过对经济普查数据的变异系数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浙江省流通产业布局基本合理的城市是嘉兴、宁波、湖州、温州、金华。它们都位于趋势线上或邻近。但有些城市流通产业的布局还存在一些不合理。如衢州、丽水,批发零售偏离了趋势线,处于趋势线上方,反映出流通产业的内部差异大于正常的经济发展的内部差异,流通产业的区域布局过于集中化。而绍兴、舟山、台州和杭州的批发零售散点处于趋势线的右下方区域,反映出流通产业的内部差异小于正常的经济发展的内部差异,流通产业发展的过于均匀化,没有按照经济发展与购买力大小与消费需求强度分布进行布局。
二、浙江省商贸流通竞争力综合比较
(一)城市流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
1.城市流通竞争力的含义
流通竞争力是一个城市流通产业通过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国际化、完善商业发展环境所形成的开拓市场、满足消费、带动生产从而获得利润的能力。流通竞争力在于营销渠道和组织货源的效率,同时新技术和行业装备、业态、业制形式、经营形式、区位条件、营业人员素质等都对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2.城市流通竞争力评价方法
城市流通竞争力主要采取综合评价方法。在国内有代表性的模型有马龙龙研究城市流通竞争力时采用的因子分析模型(2009)和张强、刘晓斌、郭艳华(2009)在研究批发零售产业时采用的层次分析模型。层次分析法需要专家对其权重进行评价,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而因子分析法则主要是根据数据自身的特征来决定其权重系数,简单而客观。在本课题中,采取的是后者。
(二)浙江省城市流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城市流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指标包括: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设施、流通密度、流通效率、流通贡献力、流通辐射力和成长力等八个方面。本课题流通竞争力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4。
表4 浙江省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编码 | 指标名称 | 编码 | 指标名称 |
A1 | 流通从业人员 | C1 | 运输车辆保有量(载货汽车) |
A2 | 流通企业资本规模 | C2 | 公路里程数 |
A3 | 设零总额 | C3 | 流通业法人企业数 |
A4 | 流通业增加值 | C4 |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 |
A5 | 城市货运总量 | C5 | 流通活动单位数 |
B1 | 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F1 | 流通业对城市经济贡献率 |
B2 | 流通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 | F2 | 流通业对社会经济拉动率 |
B3 | 综合零售比重 | F3 | 流通先导指数 |
D1 | 万人拥有设零总额 | H1 | 流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率 |
D2 | 万人拥有流通业增加值 | H2 | 流通业资本规模增长率 |
D3 | 万人拥有流通业资本规模 | H3 | 流通业利润增长率 |
D4 | 万人拥有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 H4 |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D5 | 万人拥有流通从业人员 | K1 | 人均技术装备系数 |
D6 | 每平方公里流通业活动单位数 | K2 | 有电子商务销售单位数量 |
D7 | 每平方公里流通业资本规模 | K3 | 电子商务销售交易额 |
D8 | 每平方公里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 | K4 | 大专以上从业人员比例 |
D9 | 每平方公里流通从业人员 | ||
E1 | 流通业资本报酬率 | G1 | 流通业辐射力 |
E2 | 万元固定资产实现增加值 | G2 | 进出口总值 |
E3 | 固定资产利税率 | G3 | 货运量区位商 |
E4 | 流通业成本利润率 |
(三)数据的前期处理
在前面的分析中,各个指标单位各异,为了消除单位和数据类型对分析的干扰,使截面数据之间具有数量上的可比性,根据评价模型的要求,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之前,要进行指标数据标准化。
(四)因子分析
1.描述性分析
因子分析表明,第一个因子X1解释数据方差的46.76%,也意味着是评价流通竞争力最显著、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二个因子X2能解释数据方差的25.71%,是评价流通竞争力第二显著的影响因素,……第六个因子X6能解释方差的3.81%。前6个因子能累积解释总方差的94.50%,即绝大部分信息量。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择6个主要因子是合适的。
3.旋转成分矩阵
为了最大限度地区分各个因子,一般采取坐标轴旋转,得到旋转成分矩阵,如表5所示。
表5 旋转成分矩阵(旋转后的因子与原始指标载荷矩阵)
原始指标 | 综合因子 | |||||
X1 | X2 | X 3 | X4 | X5 | X 6 | |
Zscore(A2) | .770 | .057 | .470 | .400 | .059 | -.110 |
Zscore(A1) | .764 | .033 | .455 | .379 | .179 | -.165 |
Zscore(K3) | .751 | -.039 | .252 | .384 | .369 | -.212 |
Zscore(C4) | .740 | .014 | .469 | .151 | .283 | -.209 |
Zscore(C3) | .730 | -.027 | .432 | .436 | .211 | -.186 |
Zscore(C1) | .724 | .002 | .451 | .145 | .378 | -.292 |
Zscore(A4) | .721 | .099 | .383 | .345 | .426 | -.145 |
Zscore(A3) | .686 | .017 | .490 | .178 | .425 | -.261 |
Zscore(C5) | .665 | -.030 | .546 | .361 | .141 | -.272 |
Zscore(E4) | -.661 | -.226 | -.501 | -.267 | .019 | -.129 |
Zscore(G2) | .640 | .127 | .339 | .515 | .314 | -.030 |
Zscore(C2) | .632 | -.474 | -.068 | -.020 | .081 | -.507 |
Zscore(K2) | .553 | .040 | .467 | .132 | .478 | -.297 |
Zscore(B1) | -.074 | .944 | -.009 | .108 | -.008 | .174 |
Zscore(F1) | -.074 | .944 | -.009 | .108 | -.008 | .174 |
Zscore(D8) | .098 | .762 | .320 | .464 | -.205 | .198 |
Zscore(D7) | .256 | .693 | .370 | .531 | -.133 | .120 |
Zscore(F2) | -.250 | .692 | .057 | .182 | -.558 | .251 |
Zscore(B2) | -.447 | .619 | -.280 | .255 | .282 | .396 |
Zscore(D4) | .309 | .606 | .400 | .502 | -.272 | .205 |
Zscore(G1) | -.150 | -.037 | .845 | .343 | .165 | -.092 |
Zscore(A5) | .477 | .080 | .700 | .130 | .427 | .041 |
Zscore(E1) | -.434 | -.555 | -.613 | -.326 | .128 | -.006 |
Zscore(E2) | -.318 | -.345 | -.573 | -.229 | .190 | -.558 |
Zscore(H4) | -.052 | -.121 | .090 | .750 | -.389 | .374 |
Zscore(B3) | -.171 | .354 | -.083 | .744 | .033 | .450 |
Zscore(D9) | .296 | .423 | .370 | .706 | .237 | -.065 |
Zscore(D2) | .248 | .577 | .299 | .696 | .119 | .111 |
Zscore(D5) | .588 | .188 | .393 | .670 | .049 | -.090 |
Zscore(D6) | .016 | .443 | .485 | .633 | .165 | -.205 |
Zscore(D1) | .314 | .287 | .578 | .626 | .251 | -.113 |
Zscore(D3) | .481 | .482 | .432 | .540 | -.197 | .092 |
Zscore(E3) | -.146 | -.152 | .094 | -.046 | .910 | .178 |
Zscore(K4) | .054 | -.230 | -.168 | -.050 | -.907 | .210 |
Zscore(F3) | .333 | -.359 | -.104 | -.088 | .784 | -.252 |
Zscore(H1) | .025 | -.019 | -.068 | .183 | -.180 | .952 |
Zscore(H2) | .138 | .411 | -.190 | -.029 | .216 | .790 |
Zscore(K1) | -.063 | .476 | .436 | .151 | -.290 | .656 |
Zscore(G3) | -.525 | .156 | .219 | -.208 | -.512 | .565 |
Zscore(H3) | -.331 | -.469 | -.302 | -.170 | -.124 | .558 |
注: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法:经过尝试,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全体旋转法效果最好。a. 旋转在 86 次迭代后收敛
上述旋转成分矩阵也就是因子载荷矩阵,矩阵中的因子载荷系数就是原始指标与综合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载荷系数越大,则该综合因子对所对应的原始指标的解释力就越强。所以,根据原始指标在不同综合因子指标上的载荷系数,就可判断该原始指标信息和特征主要反映在哪个因子中。表5中列出的最大载荷系数就比较清晰地显示了原始指标与综合因子之间的主要对应关系。
4.因子内涵确定与命名
(1)综合因子X1的内涵分析。综合因子X1对A2、A1、C4、K3、C3、C1、A4、E4、A3、C5、G2、C2、K2等原始指标有较高的载荷系数。其中,A2(流通业资本规模)、A1(流通从业人员)、A3(社零总额)是流通投入规模与产出规模原始指标,K2(有电子商务销售单位数)、K3(电子商务交易额)、C1(运输车辆保有量)、C2(公路里程数)、C3(流通企业法人数)、C4(亿元以上交易市场数量)、C5(流通活动单位数)是流通网点与基础设施原始指标,G2(进出口总额)是流通货源辐射规模,也是一种规模指标。只有E4(流通业成本利润率)有点特别,是流通企业效率指标。因此,X1的主要内涵是流通规模、基础设施和效率,可以命名为“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指数”。
(2)综合因子X2的内涵分析。综合因子X2对B1、F1、D8、D7、F2、D4、B2等原始指标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系数,说明X2集中体现了这几个指标的特征和信息内涵。B1(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B2(流通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是流通结构原始指标,也反映流通对经济的贡献;F1(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和F2(流通业对经济拉动率)是流通对经济贡献原始指标;D2(万人拥有流通增加值)、D7(每平方公里流通固定资产)和D8(每平方公里流通从业人员),除D2外,其余都是流通空间密度方面原始指标,表示流通便捷度。因此,综合因子X2的主要内涵是流通贡献力和密度,可以命名为“流通贡献与便捷度指数”。
(3)综合因子X3的内涵分析。综合因子X3对G1、A5、E1、E2等原始指标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系数,说明因子X3集中体现了这几个指标的特征和信息内涵。G1(商流系数)是城市零售系统的商流辐射能力,也是一种对周边消费能力的吸引能力;A5(城市货运总量)是城市物流辐射力的一种总体表现;E1(流通资本报酬率)、E2(万元流通固定资产完成增加值)是流通资本的回报率,也是城市流通具有辐射力的财务表现。物流辐射力、商流辐射力强的城市的流通资本回报率较高。因此,综合因子X3的主要内涵是流通的辐射能力,可以命名为“流通辐射能力指数”。
(4)综合因子X4的内涵分析。综合因子X4对H4、B3、D2、D9、D5、D6、D1、D3等原始指标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系数,说明因子X4集中体现了这几个指标的特征和信息内涵。D1(万人拥有设零总额)、D2(万人拥有流通业增加值)、D3(万人拥有流通业资本规模)、D5(万人拥有流通从业人员)、D6(每平方公里资本规模)、D9(每平方公里流通从业人员),除D6、D9外,其余都是一种流通人均密度指标,表示流通服务强度;B3(综合零售比重)是流通结构指标,综合零售比重越高,也表示人均占领综合零售业态资源越多,即可另外一个角度展现服务强度;H4(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是收入增长率除以区域人口,收入增长率暗示一种消费潜力,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是人均拥有的消费潜力,是从市场与居民消费的视角来分析的流通竞争力资源。因此,综合因子X4的主要内涵是人均拥有的流通服务资源,可以命名为“流通资源强度指数”。
(5)综合因子X5的内涵分析。综合因子X5对K4、E3、F3等原始指标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系数,说明因子X5集中体现了这几个指标的特征和信息内涵。K4(大专以上从业人员比例)为流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人才环境;F3(流通先导指数)是间接反映经济发展的阶段,流通先导指数高是经济发达的表现,也以为着良好的流通发展环境;E3(流通固定资产利税率)与流通竞争密切相关,间接反映了城市的流通竞争环境。因此,综合因子X5的主要内涵是流通运营环境,可以命名为“流通运营环境指数”。
(6)综合因子X6的内涵分析。综合因子X6对H1、H2、K1、G3、H3等
原始指标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系数,说明了X6集中体现了这几个原始指标的特征和信息内涵。H1(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H2(流通业资本规模增长率)、H3(流通业利润增长率)是流通成长性指标。G3(货运量区位商)是物流竞争力指标。因此,综合因子X6的主要内涵是一种流通成长,可以命名为“流通成长能力指数”。
(五)浙江省城市流通竞争力评价模型
表6 浙江省11城市的流通竞争力因子得分及分项排名
城市 | X1 | 分项排名 | X2 | 分项排名 | X3 | 分项排名 | X4 | 分项排名 | X5 | 分项排名 | X6 | 分项排名 |
杭州 | 1.844 | 1 | -0.465 | 7 | 1.167 | 1 | 0.987 | 3 | -0.690 | 8 | -0.583 | 8 |
宁波 | 1.064 | 2 | 0.549 | 3 | 0.753 | 3 | 0.793 | 4 | 0.589 | 5 | 0.375 | 5 |
温州 | 0.133 | 6 | 0.360 | 4 | 0.777 | 2 | -1.665 | 11 | 0.938 | 2 | -0.572 | 7 |
嘉兴 | -1.510 | 11 | -0.082 | 5 | 0.108 | 8 | 1.288 | 1 | 0.790 | 4 | -1.018 | 10 |
湖州 | -1.038 | 10 | -0.817 | 10 | 0.669 | 4 | -0.234 | 7 | 0.035 | 7 | 0.597 | 4 |
绍兴 | 0.425 | 4 | -0.273 | 6 | -1.930 | 11 | 1.050 | 2 | 1.156 | 1 | 0.989 | 2 |
金华 | -0.795 | 8 | -0.487 | 8 | 0.378 | 5 | -0.099 | 6 | 0.344 | 6 | -0.952 | 9 |
衢州 | -0.246 | 7 | -1.449 | 11 | 0.262 | 6 | -0.642 | 9 | -0.885 | 9 | 1.790 | 1 |
舟山 | -0.827 | 9 | 2.263 | 1 | 0.121 | 7 | 0.404 | 5 | -1.465 | 10 | 0.720 | 3 |
台州 | 0.680 | 3 | 0.938 | 2 | -0.708 | 9 | -1.418 | 10 | 0.809 | 3 | 0.131 | 6 |
丽水 | 0.269 | 5 | -0.526 | 9 | -1.598 | 10 | -0.464 | 8 | -1.631 | 11 | -1.476 | 11 |
因子分析为流通竞争力的评价提供了6个内在综合因子:“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指数”、“流通贡献与便捷度指数”、“流通辐射力指数”、“流通资源强度指数”、“流通环境指数”与“流通成长力指数”。将经过无量钢化后处理后的原始指标数据根据因子得分矩阵计算出各城市在“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指数”、“流通贡献与便捷度指数”、“流通辐射能力指数”、“流通资源强度指数”、“流通运营环境指
数”与“流通成长能力指数”上的因子得分,即综合指标评价值,如表6。
(六)浙江省城市流通业竞争力水平分析
1.浙江省城市流通竞争力的分项比较研究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各城市在综合因子上的评价表现,各城市流通竞争力用折线图9所示。
图9表明:宁波是流通非常均衡发展的典型城市,六个指数方面非常接近,并且都在平均水平之上;金华和湖州则是比较均衡发展的城市,六个指数有一定差异,但不太大,分项竞争力基本在平均水平附近;杭州、嘉兴、台州、舟山、衢州等属于流通发展特色化城市。部分方面非常具有特色和竞争力,其余部分则表现非常弱。杭州以“规模、设施与效率”、“流通贡献与便捷度”、“流通辐射力”三者为特色的城市,但“流通营运环境”和“流通成长能力”、“流通贡献与便捷度”却又存在一些不足;嘉兴则是具有“流通资源强度”、“流通运营环境”方面的一定特色,但在“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流通创新能力”上非常弱势。台州在“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流通贡献与便捷度”、“流通成长能力”上存在一定优势,但在“流通辐射能力”和“流通资源强度”上存在较大的劣势。衢州和舟山属于“一强带几弱”的特色城市。衢州的“流通成长能力”和舟山的“流通贡献与便捷度”都是非常强势的,远远高于浙江省其余城市,但其余方面表现平平或稍微有点弱。温州特色方面不突出,但“流通资源强度”方面十分弱势。
(1)在“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指数”上,杭州、宁波表现比较有竞争力,远远高于平均值;台州和绍兴稍高于平均水平;而温州、衢州、丽水基本处于平均水平附近;而嘉兴、湖州、金华、舟山则表现不佳,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缺乏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的竞争力。
(2)在“流通贡献与便捷度”上,舟山和衢州的特征最为突出。舟山最具有流通贡献与便捷度竞争力优势,而衢州是流通贡献与便捷度优势最弱的。湖州在流通贡献与便捷度上也欠佳。除舟山、衢州、湖州外,其余城市都围绕平均水平附近。
(3)在“流通辐射能力指数”上,杭州、宁波和温州三个大城市的辐射能力强劲,但绍兴、台州和丽水的辐射能力却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在“流通资源强度指数”上,杭州、宁波、嘉兴等城市具有一定的优势,都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在流通资源配置上具有较好的基础;而温州、台州却是流通资源强度很弱的,并且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虽然经济比较发达,但可能由于没有受到重视,以致影响了城市流通的竞争力。
(5)在“流通运营环境指数”上,温州、绍兴、嘉兴和台州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舟山、衢州和丽水则存在较大的竞争劣势。
(6)在“流通成长指数”上,衢州表现强势,绍兴也有较好的竞争力;但丽水、嘉兴和温州则明显表现出劣势,成长性相对不足。
2.浙江省城市流通竞争力的综合比较研究
根据分项流通竞争力指数可以计算出综合流通竞争力指数X。计算方法是:
X=(X1*46.764+X2*25.715+X3*8.262+X4*5.925+X5*4.018+X6*3.816)/94.500
按照上面的计算公式,得到综合的流通竞争力评价值如图10。
杭州处于第一的位置,并和宁波一起处于浙江省流通竞争力的第一阵营;而湖州、嘉兴、金华和衢州四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都比较低,属于浙江省低流通竞争力阵营;而其余的五个城市,流通综合竞争力表现比较分散,从高于平均水平的台州、舟山到处于平均水平的绍兴、温州,再到低于平均水平的丽水。
令人感到比较意外的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湖州和嘉兴的流通综合竞争力却排名浙江省的末二尾,和经济欠发达的金华、衢州处于同一阵营。这主要是由于对综合流通竞争力影响最显著、最重要的“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指数”、第二显著的“流通贡献与便捷度指数”上表现欠佳所致。尽管嘉兴这“流通资源强度”表现突出,但对提升综合竞争力作用甚微。
三、浙江省城市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
1.城市流通发展态势分析
一个城市流通竞争力综合排名体现了城市流通竞争力的平均水平,如果分项指数排名高于综合排名,就是该城市的优势方面;相反,如果低于综合排名,就是该城市的劣势方面。同时,分项竞争力评价指数得分大于0,表明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分项竞争力评价指数小于0,表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为了寻找区域流通的优劣势定位现状,参照有关专家的研究标准,城市流通的优劣势评判标准如下:绝对优势:指标得分大于0,分项指标排名不低于综合排名;比较优势:分项指标得分小于0,分项指标排名不低于综合排名;比较劣势:分项指标得分大于0,分项指标排名低于综合排名;绝对劣势:分项指标得分小于0,分项指标排名低于综合排名。
表7 城市流通发展态势分析
城市 | 规模、设施与效率 | 贡献与 便捷度 | 辐射能力 | 资源强度 | 运营环境 | 成长能力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
杭州 | 绝对优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优势 | 比较劣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劣势 |
宁波 | 绝对优势 | 比较劣势 | 比较劣势 | 比较劣势 | 比较劣势 | 比较劣势 |
台州 | 绝对优势 | 绝对优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优势 | 比较劣势 |
舟山 | 绝对劣势 | 绝对优势 | 比较劣势 | 比较劣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优势 |
温州 | 比较劣势 | 绝对优势 | 绝对优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优势 | 绝对劣势 |
绍兴 | 绝对优势 | 比较优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优势 | 绝对优势 | 绝对优势 |
丽水 | 绝对优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劣势 |
衢州 | 比较优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优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劣势 | 绝对优势 |
金华 | 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 | 绝对优势 | 比较优势 | 绝对优势 | 比较劣势 |
湖州 | 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 | 绝对优势 | 比较优势 | 绝对优势 | 绝对优势 |
嘉兴 | 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 | 绝对优势 | 绝对优势 | 绝对优势 | 比较优势 |
观察表7可以看出:①排名领先的杭州、宁波和台州,集中了较多的“绝对优势”和“比较劣势”,尤其分布在重要的“规模基础设施”和“贡献便捷度”两个方面。但在“绝对优势”方面,除了杭州外,宁波和台州的“绝对优势”并不突出。同时,也存在若干“绝对劣势”。如台州的两个“绝对劣势”比较明显。也就是说,排名领先的城市流通特色和劣势兼有,如杭州和台州,或各方面均衡发展,如宁波。②排名落后的湖州、嘉兴、金华和衢州,集中了大部分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绝对劣势”很少,但其“绝对优势”并没有能形成突出优势和竞争力。因此是一群没有特色和缺乏竞争力的城市。③排名中间的舟山、温州、绍兴和丽水等四个城市,“绝对优势”、“绝对劣势”同时集中存在,而且,其“绝对优势”在浙江省都具有比较好的优势和竞争力,但“绝对劣势”也在浙江省十分突出,是一群典型流通发展两极分化的城市,特色优势突出,缺点十分明显。
2.城市流通产业发展战略定位
城市流通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的原则是:既要均衡发展,又要突出特色。
(1)各城市流通分项竞争力的战略定位。针对特别突出的“绝对优势”,它们是构成城市流通竞争力的强力支撑和源泉,今后的发展思路是牢牢守住这些优势,即保持战略;针对并不十分突出的“绝对优势”,虽然针对自身具有一定优势,但并不能构成城市竞争力坚实的基础,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对这些“绝对优势”仍需进行继续培育和加强,即提升战略;针对城市流通“绝对劣势”,它们是城市流通的短板,拖拉城市流通竞争力的后腿,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加强这些缺陷的弥补,即减少甚至消除战略,使城市尽量少或不存在“绝对劣势”项目,把“绝对劣势”方面转化成“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针对“比较优势”,虽然目前居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下,但却是自己相对特长和优势方面,是将来流通特色竞争力培育的可选基础,也可能是流通竞争力提升的潜在领域,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培育转化战略,提高到竞争力平均水平之上,把“比较优势”培育成“绝对优势”;针对“比较劣势”,尽管竞争力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上但却不是自身的优势项目。今后的发展思路同样是进行培育转化战略,提高在浙江省的地位和排名,并变成自身的优势方面,最终转化成“绝对优势”。
(2)各层次城市的流通综合战略定位。对于排名领先的城市,如杭州、台州,虽然有许多“绝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绝对劣势”。城市今后的流通发展战略定位是保持强化这些“绝对优势”,同时弥补这些“绝对劣势”短板;对于排名中游的城市,由于其流通竞争力的两极化,这些城市的流通战略定位也是保持“绝对优势”特色,同时消除“绝对劣势”,实现流通均衡发展;对于排名落后的城市,由于特色缺乏,各项竞争力都比较弱,这些城市的流通战略定位是培育特色优势。
3.浙江省各城市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
为了比较直观地观察浙江省各城市的流通态势特征及其竞争力提升战略,本课题组绘制了城市流通态势特征图以表示各因子在“绝对优势”、“比较劣势”、“比较优势”和“绝对劣势”区域的位置。散点图以各因子得分为横坐标,以因子得分排名与综合排名的差值作为纵坐标(高于综合排名为正值),得到浙江省11个城市的散点图,如图11~21所示。在散点图中,右上角为“绝对优势”区域,左下角为“绝对劣势”区域,左上角为“比较劣势”区域,右下角为“比较劣势”区域。
(1)杭州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杭州属于排名领先城市,主要采取保持特色优势,弥补流通短板的战略。如图11,杭州处于绝对优势区的“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和“流通辐射力”都非常有竞争力,杭州市要采取保持战略;而处于绝对劣势的“流通贡献与便捷度”、“流通运营环境”与“流通成长力”尽管只是略低于省平均水平,但依然要加以重视,使它们向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区域转化。具体是:①加强流通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水平,提高流通企业效率,即流通固定资产增加值创造能力和利税创造能力;②继续进行流通固定资产投入,提高流通技术装备水平,并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改善杭州流通竞争力、辐射力;③提高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贡献率等。
(2)宁波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宁波也属于排名领先城市。如图13,宁波流通的均衡发展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缺乏特色和领军方面的绝对优势。宁波可以在继续保持均衡发展的特色,把其中几项继续加以培育提升,强化流通产业若干特色,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具体是:①重点加强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发展,提高其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②重点提升流通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流通企业资本报酬率等。
(3)温州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温州是一个流通竞争力排名中游的城市。除了“流通资源强度”严重不足外,其余还处于基本均衡发展的状态。
如图12,温州虽然有“流通便捷度与贡献”、“流通辐射力”与“营运环境”等绝对优势,但其竞争力并不突出,仍需要继续培育与提升;同时,温州存在“流通资源强度”和“流通成长性”两个绝对劣势。具体是:①温州应该重点加强流通固定资产投资、流通从业人员、流通资本等投入,弥补流通资源强度的不足;②重视对大型特色专业市场的建设,发挥温州区域中心城市的流通辐射能力;③大力发展大型综合零售等现代业态;消除“流通资源强度”和“流通成长性”绝对优势。
(4)嘉兴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嘉兴的绝对优势较多,但“流通贡献与便捷度指数”与“流通辐射能力指数”几乎不具备优势,只有“流通资源强度指数”,与“流通运营环境指数”具有一定竞争力,因此,这四个方面仍然需要继续提升。另外,位于比较优势区域的“流通成长力”和位于绝对劣势区域的“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是嘉兴两个比较大的短板,需要加以重视,促使“流通成长力”向绝对优势区域转移,“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向比较劣势或比较优势,最终向绝对优势区域转化。具体是:①大力加强流通固定资产、从业人员和资本投入和增长率,实现流通规模产出、和成长力快速提升;②提升流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和人均技术装备系数,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③提升物流系统的效率和辐射能力。
(5)湖州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如图15,湖州显然是一个流通发展很弱的城市。三个位于绝对优势的因子,包括“流通辐射力”、“流通营运环境”与“流通成长力”,优势很弱,而且这些优势正好被“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流通贡献与便捷度”的劣势所抵消。湖州未来的流通发展战略是选择绝对优势中若干项培育特色优势竞争力;同时,对“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与“流通贡献与便捷度”重点加以弥补和消除,向绝对优势区域转移。具体是:①和嘉兴一样,大力加强流通固定资产、从业人员和资本投入和增长率,实现流通规模产出、和成长力快速提升;②加强流通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流通企业运营效率;③加快新型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
(6)绍兴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如图16,绍兴拥有两项排名第一的“绝对优势”,即“资源强度”和“运营环境”,今后要进行保持;而对位于绝对优势区域的“流通资源设施与效率”、“流通成长力”则需要继续提升;在“流通贡献与便捷度”方面,要继续加大流通固定资产、从业人员、资本规模等投入,提高其水平,使其向绝对优势区域转移。同时,“流通辐射能力”是绍兴最大的瓶颈,要在专业市场建设、物流设施、零售商业设施的现代化上进行提升,提高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
(7)金华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如图17,金华虽然拥有“流通辐射力”与“运营环境”等绝对优势,但实力平平,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需要继续提升;重视“流通成长力”绝对劣势短板,由于其竞争力太弱,近期是逐步减少其劣势程度;争取对“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流通贡献与便捷度”以及“流通资源强度”进行转化,提高其水平变成绝对优势。
(8)舟山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如图19,舟山的“流通贡献与便捷度”绝对优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要继续保持;而“流通成长力”绝对优势,虽然有一定竞争力,但依然有提升空间;要重视“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与“流通运营环境”绝对劣势的减少或消除。(9)衢州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衢州具有“流通成长力”的绝对优势,需要继续保持。但“流通辐射能力”绝对优势则优势竞争力太弱需要进一步提升;要重视“流通运营环境”、“流通资源强度”以及“流通贡献与便捷度”的投入建设,减少绝对劣势因子;对“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进行转化,向绝对优势区域转移。
(10)台州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如图20,台州属于流通竞争力排名领先的城市,主要的战略是特色优势保持。台州的“流通贡献与便捷度”与“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具有较大优势,但依然有一定提升空间;对于“流通辐射力”与“流通资源强度”绝对劣势,需要重点加强,由于落后过多,近期主要是减少这些因素的绝对劣势程度,远期是消除这两个绝对劣势因素。对于“流通运营环境”与“流通成长力”,由于基础较好,非常有希望转化成绝对优势
(11)丽水流通竞争力提升战略。如图21,丽水唯一的“流通规模、设施与效率”绝对优势其实并不具备优势,处于中等竞争力水平,仍需继续培育提升;丽水绝大部分流通因子都是绝对劣势,绝大部分都需要加强。要重点注意“流通辐射力”、“流通运营环境”与“流通成长力”方面的加强,由于竞争力太弱,近期的主要战略是减少这些绝对劣势因子的绝对劣势程度。而对于“流通贡献与便捷度”与“流通资源强度”,由于劣势程度较小,近期可以向比较劣势、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转化。
浙江省各城市流通发展与提升战略综合用表8总结如下:
表8 城市流通产业战略定位
城市 | 规模、设施与效率 | 贡献与 便捷度 | 辐射能力 | 资源强度 | 运营环境 | 成长能力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
杭州 | 保持 | 减少或消除 | 保持 | 转化 | 减少或消除 | 减少或消除 |
宁波 | 提升 | 提升 | 转化 | 转化 | 转化 | 转化 |
台州 | 提升 | 提升 | 减少或消除 | 减少或消除 | 提升 | 转化 |
舟山 | 减少或消除 | 提升 | 转化 | 转化 | 减少或消除 | 提升 |
温州 | 转化 | 提升 | 提升 | 减少或消除 | 保持 | 减少或消除 |
绍兴 | 提升 | 转化 | 减少或消除 | 保持 | 保持 | 提升 |
丽水 | 提升 | 减少或消除 | 减少或消除 | 减少或消除 | 减少或消除 | 减少或消除 |
衢州 | 转化 | 减少或消除 | 提升 | 减少或消除 | 减少或消除 | 保持 |
金华 | 转化 | 转化 | 提升 | 转化 | 提升 | 转化 |
嘉兴 | 减少或消除 | 提升 | 提升 | 提升 | 提升 | 转化 |
湖州 | 转化 | 转化 | 提升 | 转化 | 提升 | 提升 |
注:对“绝对劣势”,城市都采取“减少或消除”战略定位;对“比较劣势”和“比较优势”都采取“转化”战略,即转化成“绝对优势”;对排名第一的“绝对优势”采取“保持”战略,对排名非第一的“绝对优势”采取“提升”战略。
参考文献
[1]马龙龙.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马龙龙.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张强、李晓斌、郭艳华.批发零售竞争力理论与实践——以广东为例的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王成荣、赖阳、黄爱光等.北京流通现代化——饱和度、成熟度、繁荣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6]洪涛.北京流通产业结构创新报告——探讨和谐流通产业结构[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课题负责人:杨龙志
执 笔 人:杨龙志
课题组成员:李忠宽、江海龙、于而立、易晓文
附注:有关课题研究更详细数据、图表和分析,请参见课题报告完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