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历次调查 > 劳动力就业调查 > 课题选编

2013年浙江就业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3-07-31 09:01

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2012年以来,浙江就业总体延续了缓慢增长的趋势,但就业增量大幅下滑。2013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经历了开年以后的用工需求大幅下滑,就业总量一度出现环比负增长,3月末达到谷底。进入二季度,随着经济的稳中缓升,就业总体趋稳回升。

一、就业变化情况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逐步回升。一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989.3万人,剔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同期约增加20万人,增长2.2%,比年初有所下降。二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010.0万人,剔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同期约增加33万人,增长3.5%,比一季度增加20.7万人,增速比一季度高1.3个百分点,比年初有回升。从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看,今年以来逐步呈走高态势,由年初的3.01%上升到二季度末的3.24%,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值。虽然城镇登记失业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但二季度末比一季度末仅上升0.05个百分点,相比一季度末比年初上升0.18个百分点,上升趋势已有所缓和。

(二)劳动力市场供求波动较大。根据省就业局劳动力市场数据,上半年用工需求人数与上年同比出现大幅波动。1-2月同比大幅下降,其中2月份剔除不可比因素后,需求人数比上年同期减少51.8万人,同比下降46.6%,求职人数比上年同期减少26.0万人,同比下降42%3月份用人需求有显著回升,比上年同期增加22.2万人,4-5月略低于上年同期,6月略高于上年同期,目前用工需求基本平稳。求职人员情况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但小于用工需求人数变化幅度。

 

 

(三)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出现负增长。季度,全省城镇单位期末从业人员在20个行业中有4个行业比上年同期减少,二季度扩大到5个行业。其中,制造业减少最多达10.1万人,下降2.7%,主要是小规模企业;住宿和餐饮业,减少1.9万人,下降11.2%

() 用工需求不足。我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数据显示,除2月和6月外,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均为同比下降,4月求人倍率为1.53,是今年以来的最低点。从全省常住人口数据看,外来从业人员的回流明显,企业用工需求下降较大。根据上半年企业用工调查数据,调查单位上半年从业人员流动率达到了41.9%,与2010年上半年的22%比较,人员流动明显加快,就业不稳定因素增加。

 

 

  

(五)单位用工偏向劳务派遣人员,规避风险降低成本。二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和规模以上私营工业、批零贸易、建筑业和房地产等单位共使用劳务派遣人员195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1%,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较快。企业用工调查数据也显示,调查企业劳务派遣人员占比达30.3%,建筑业较为突出。一些单位为规避用工风险,降低用工成本,倾向使用劳务派遣。劳务派遣人员平均报酬一般只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左右。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受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步伐减缓、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就业面临着总量增速放缓,用工结构性矛盾持续,部分群体如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人员流动加快,就业不稳定因素增加,成本压力上升等问题和矛盾。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2013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为27万人,加上历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外省来浙求职高校毕业生人数,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达40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根据2012年全省劳动工资年报数据,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总量近一半,有四成左右的员工是基本无专业技能的普工。此外,根据企业用工调查,农民工占了企业用工的近七成。这样的用工结构较难适应大机器、信息化的浙江产业升级发展需要,人才瓶颈问题显现。

(三)人员流动加速。从业人员中劳务派遣人员等其他从业人员比重高,人员稳定性差,企业投资员工人力资本意愿降低,企业组织长期、有效的技术、技能培训困难。人员的快速流动,特别是制造业,频繁变换岗位,不利于员工技术、技能的积累,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组织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用工成本。

(四)人民币快速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对浙江特定区域、特定产业就业带来较大冲击。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约1.8%,大幅削弱浙江出口企业竞争优势,出口增长乏力,也使企业用工需求不足。近来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严重冲击了浙江的光伏产业,部分地区不少企业停产、半停产,员工处于待业状态。

另外,在整体就业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同时存在缺工状况。据人力社保部门6月份用工监测,全省企业普工缺口占缺工总数的77.8%,比上年同期高出5.1个百分点,普工需求居高不下。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更为突出。6月份全省人力资源市场除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为1.78,其余各等级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均保持在2.35以上,技能人才供求缺口5.1万人,缺口低于5月份,但比上年同期扩大,用工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

三、下半年就业趋势展望

预计下半年就业总体基本趋稳,但增长缺乏后劲、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同时还面临不少风险,局面比较复杂。以上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从企业家信心指数看,企业家对经济预期较为乐观。根据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3.5,同比上升1.5点,环比下降3.3点,运行于“相对景气”区间。其中,即期信心指数为113.5,预期信心指数为113.6,预期信心指数高于即期信心指数0.1点,企业家对未来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持谨慎乐观态度。

PMI指数看,制造业将继续“稳中有进”发展。2012年浙江制造业从业人员占了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0.7%,是吸纳就业的主力。6月份,浙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在50%荣枯线之上,显示浙江制造业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从业人员指数为49.9%, 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有所减少。

PPI指数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市场需求不旺。据统计,到今年6月浙江PPI指数持续18个月为负,降幅略有收窄,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从外贸形势看,对外贸易不确定性增多,风险增多。当前国际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长期订单不足,出口不确定性增多。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加大了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

从用工情况看,企业用工需求下降明显,企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突出。根据人力社保部门6月份的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情况调查,有25.2%的企业存在缺工情况,但比5月下降1.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缺工率为2.18%,比5月下降0.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70个百分点。企业用工需求下降明显。而外来务工人员呈回流态势,加上新一代农民工择业观念转变,廉价劳动力时代正在逝去,加薪成为企业招工的主要手段,企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并存,并日益突出。

通过就业弹性系数测算,预计年末就业总量比上年增加18万人左右,略高于去年。考虑政策出台等因素,就业总量增加有望更多。

 

                                           (人口和就业处  罗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