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清理整顿后,我省园区(开发区)转变发展理念,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创建“和谐园区”,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
1、工业产出增势强劲,欠发达地区园区发展迅猛。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占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7.6%,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6 %,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1759亿元,增长27.6%,增幅是全部工业的2.14倍。工业总产值超百亿的园区18家,比上年多5家,10亿元以上有93家。分11市看,依然是杭州、宁波和绍兴3市园区创造的工业总产值位居前三位,舟山、丽水和衢州等欠发达地区园区发展速度加快,分别比上年增长66.8%、51.8%和38.0%。
2、园区研发平台日益完善,企业创新投入475亿。至2005年底,全省有41家园区(开发区)建立了园区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建筑面积合计达到52.6万平方米。2005年,企业创新投入达到475.4亿元,增长17.6%,占产品销售收入的5.8%,远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技术创新投入的增加,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2005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17.8亿元和2489.3亿元,分别增长2.4%和46.8%,两者合计占到产品销售收入的30.3%。目前,全省园区(开发区) 共有驰名商标66件,著名商标695件,省级名牌产品418件,拥有各种专利14599件。拥有自主品牌的入园企业约占66.4%。同时,企业自身也加大创新人才的培育。2005年,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支出达到12.1亿元,增长27.4%,入园企业大专以上学历或高中级职称的高级人才28.3万人,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人才近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3万人。
3、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腾笼换鸟”战略效果显现。园区(开发区)通过“挖潜”,产业结构优化和对土地“存量”的合理调整,盘活存量土地,科学开发围垦滩涂及荒坡地,实行土地出让招标制度,鼓励厂房加层、拆低建高,支持部分经济集约化水平低及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撤出园区,腾笼换鸟。据统计,2005年全省共撤走或注销企业1147家,比上年增加近一倍。同时积极引进各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600多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3家,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339个,世界500强企业22个。这一系列措施使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118家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上实现的产出是104.6万元/亩,每亩比上年增加18.9万元。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产能耗水平大幅降低。2005年,全省园区(开发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5.57度,下降5.3%。绝大部分园区(开发区)实行集中供水,重复用水企业达到2300家;约四成园区实行集中供热或供气,嘉兴地区的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比较完善,园区全部实行集中供水、供热或供气;园区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或生产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00多万吨,有14家园区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吨以上,最大的达到60万吨。
5、园区(开发区)配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至2005年底,有62家园区建立了综合服务中心,累计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有31家园区建立了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累计投入达到2.9亿元;有31家园区建立了信息中心,累计投入1.4亿元;有24家园区建立了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筑面积合计136.6万平方米。同时,园区(开发区)充分发挥综合管理优势,以优化管理、提升服务效率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本着“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的宗旨改进态度,增进亲和力,不断提升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