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快讯 > 统计信息

2002年市场物价持续低走原因简析

发布时间:2003-01-28 00:00

来源:省统计局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2002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9%,零售价格下降1.3%,仍没有走出低位运行态势。物价持续几年低走的原因,既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因素,又有经济运行自身的结果。
1、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导致了物价的低走。在国家继续扩大内需政策的积极影响下,我省消费品市场供求情况得到明显好转,200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社会需求不足有所缓解,但从整个市场总供求平衡来看,供过于求的格局十分突出,这是价格总水平低位运行的首要原因。
2、工业品出厂价下滑,牵制物价低走。2002年我省原材料购入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和3.1%。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活资料价格下降2.2%,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4.8%、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2.6%、衣着类价格下降1.4%。源头产品价格下降,牵制消费品价格的低走。
3、居民消费心理预期增强,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影响居民消费心理预期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居民预期收入下降。随着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城镇下岗分流职工逐年增多,部分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导致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逐渐降低。(2)居民消费支出心理预期上升。随着国家对医疗、教育、保险等项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再加汽车、住房和旅游等消费升级的影响,居民对未来消费支出预期心理增加,因而抑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增加。2002年1-11月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上年增长7.7 %,而人均储蓄存入款却比上年增长11.5%。(3)价格心理预期下降。面对货源充足,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的消费市场,消费者预期价格将不断降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实际消费。
4、加入WTO,关税下调对物价运行有明显的下行压力。入世第一年,进口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关税下调。 2002年我国有5300多个税目的税率不同程度降低,降幅面达73%,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12%。加重了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从而对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产生很大的冲击,导致物价的进一步下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