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制度 > 规定标准

浙江省2000年统计年报和200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修订内容

发布时间:2000-11-02 00:00

来源:设管处

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一、统计标准 ⒈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对全国行政区划代码编制、使用和管理的暂行规定》,省统计局已经印发了最新的《浙江省行政区划代码》(浙统办设[2000]82号),其中,对丽水市及所属区、县、市的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作了调整。凡涉及县以上或县以下行政区划变动的地方,都要依据新的《浙江省行政区划代码》和《浙江省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做好行政区划代码的调整工作,供2000年统计单位名录库和年报中统一使用。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暂不要求与人口普查的行政区划代码相一致。 ⒉根据中央和省级机构改革的变动情况,为了满足统计上划分主管部门的需要,经国家统计局同意,省统计局修订了中央和省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浙统办设[2000]86号)。 二、基本单位统计 ⒈ 2000年继续采取基本单位统计与统计单位年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单位清查,更新、维护基本单位名录库。清查的重点为工业和第三产业企业单位。 ⒉要求各市于2001年1月20日前上报2000年度全部基本单位的名录库及相关数据库。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含全部国有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101-1表)”以及规模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101-2表)”要求与上报的专业年报基层资料相配套。 三、农林牧渔业统计 ⒈“农村劳动力资源及主要行业分布情况(A302表)”甲栏中的“乡村实有劳动力合计”项下,增列“其中:劳动年龄内”指标。 ⒉“耕地面积(A303表)”附报指标中,增列“坡度25度以上的耕地面积”指标,该指标不需要向农村基层布置,可由县级统计部门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取得数据。 ⒊“秋季农作物播种面积(A401-4表)”中的“粮食作物”项下,增列“秋蕃薯”指标。 四、工业统计 (一)基层表 为满足编制200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的需要,增加一张“大中型工业企业按产品部门划分的工业总产值表(B111表)”年报,各市于2001年3月底前报送分企业资料。 (二)综合表 ⒈取消“500万元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及全部个体经营主要经济指标(B306表)”年报。 ⒉增加一张“大中型工业企业按产品部门划分的工业总产值汇总表(B311表)”年报,各市报送时间为2001年3月底前。 五、建筑业统计 (一)基层表 ⒈在“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102表)”中“自行完成施工产值”项下增加“其中:在外省完成的产值”和“其中:装修装饰”两个并列其中数指标;在“期末从业人员数”项下增加“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指标。在年报标准表的属性指标中增加“企业统计登记证号”指标,该指标不需要录入计算机,仅用于与统计部门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核对。 ⒉在“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202表)”中“自行完成施工产值”项下增加“其中:在外省完成的产值”和“其中:装修装饰”两个并列其中数指标;在“竣工产值”项下增加“其中:新签合同价款”指标;在“期末从业人员数”项下增加“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指标。 (二)综合表 “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C301表、C401表)”根据基层表做相应修改。 六、服务业统计 ⒈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将服务业统计年报的调查范围由18个行业扩大为23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 ⒉在服务业年报基层表和综合表中增加部分反映资产负债和利润的指标。 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一)基层表 ⒈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层标准表(H101-1表)”中的“城镇集体属性”改为“项目级别”分组指标。 ⒉取消“全部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报表(H102表)”年报。 ⒊将原定期报表中“H201、H202表”的表号合并为“H201表”,统计范围仍为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或单位,各市综合表报送时间为月后5日前。 ⒋从2001年开始,对投资定期报表中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项目或单位实行超级汇总,各市基层数据上报省统计局的时间为月后7日前。 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H201表)”中增加“项目级别”分组和“投资按构成”分组;取消“本年施工规模:合计” 与“其中:本年新开工”、“累计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三项指标。 (二)综合表 ⒈在“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情况(H401表)”、“更新改造投资完成情况(H402表)”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H403)”三张报表甲栏中的“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项下增加“其中:5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指标,“施工项目个数”项下增加“其中:500万元以下项目个数”指标;并增加“投资按构成”分组。 ⒉取消“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H403表)”表外的 “城关镇以下建制镇投资”指标。 ⒊取消“本年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一览表(H406表)”定期报表。 八、房地产统计 (一)基层表 ⒈“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标准表(H101-2表)”中已经包括开发经营情况,为减少重复,取消“房地产开发经营情况表(H101-3表)”,有关房地产开发经营的财务指标与投资指标同时上报。 ⒉“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标准表(H101-2表)”中取消“城镇集体属性”;将表中的“安居工程”指标改为“经济适用房”指标;在“空置一年以上(含一年)”项下增加“其中:空置二年以上(含二年)”指标。 ⒊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H203表)”中,将“空置面积”改为“商品房空置面积”,在其项下增加“空置一年以上(含一年)”指标;并增加“投资按构成”分组。 ⒋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和行业管理的需要,今年新增了“物业管理企业统计基层表(HW1表)”、“房地产交易统计基层表(HJ1表)”和“房地产评估统计基层表(HP1表)”三张年报。其中,物业管理统计由各级建设(房管)部门负责实施,各级统计部门配合;房地产交易及评估企业的统计由各级统计部门负责实施,建设(房管)部门协助贯彻布置。 (二)综合表 ⒈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H404表)”中将“其中:国有单位投资”改为“国有”,同时增加“集体”和“私营及个体”两个指标;并根据“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H203表)”做相应修改。 ⒉相应增加反映物业管理、房地产交易和房地产评估的三张综合年报,表式与基层表相同。物业管理的基层和综合数据库由各级建设(房管)部门在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的同时报当地统计局,各市建设(房管)部门报省建设厅的时间为2001年2月20日前,省建设厅于2月底前将基层和综合数据库报省统计局;各市房地产交易、评估的基层和综合数据库由各市统计局于2001年2月底前上报省统计局,全省房地产交易、评估统计数据由省统计局向省建设厅提供,各地建设(房管)部门如果需要房地产交易、评估统计数据,由当地统计局提供。 九、科技统计 由于今年将进行R&D资源清查,因此免报《科技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全部年报。 十、人口变动情况调查 今年将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因此免报《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中的全部年报。 十一、城镇劳动力调查 免报2000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和2001年第一季度的“城镇劳动力调查表(XI202表)”,2001年第二季度开始恢复填报“城镇劳动力调查表(XI202表)”季报,调查样本为199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城镇住户中的16岁及以上人口,调查时点为2001年5月20日24时。 十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⒈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试算表)(Q310表)”中:将“衣着加工修理费”改为“衣着加工费”,“维修房屋用建筑材料”改为“建筑材料”和“住房装饰装修”二项,“通信工具”改为“通讯工具”,“邮电费”改为“通讯及邮电费”,“交通通信工具修理费”改为“交通通讯工具修理费”;在“电费”项下增加“水费”指标;取消“室内装饰品”和“做家具材料”两个指标。 ⒉在“国内生产总值季报(Q401表)”甲栏中的“工业”项下增加“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指标。 十三、农产量抽样调查 ⒈将“农户畜牧业生产情况(散养户)(S201表)”和“农户畜牧业生产情况(规模饲养户)(S202表)”两张报表合并为“农户畜牧业调查表(S201)”一张报表,并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整。 ⒉增加“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入户调查表(S202表)”、“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村汇总表(S203表)”和“村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调查表(S204表)”三张报表。 ⒊免报“调查县农用生产调查资料准备情况(S403表)”报表。 十四、乡村社会经济调查 ⒈免报“乡镇社会经济基本情况(U101表)”、“村基本情况(U102表)”和“调查乡镇基本情况(U103表)”三张年报。 ⒉调整“调查村基本情况(U104表)”部分指标,在固定资产投资调查村实施。 十五、价格统计 (一)工业价格调查 新增工业行业中类分组;工业品价格调查方法改为按时点价格进行调查,各市、县报送日期由月后8日改为当月23日。 (二)流通和消费价格调查 ⒈从2001 年1月份开始,编制居民消费定基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改用链式拉氏公式(2000年=100),并调整调查商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增加代表规格品数量。 ⒉为了确保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明年同时实施新旧两套定期报表,各调查市、县上报两套价格指数,但对外只公布居民消费定基价格指数。 ⒊新增“价格调查点一览表(V311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V407 表)”和“规格品价格及相对数表(V408 表)”三张报表。 十六、企业调查 (一)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 ⒈为了解样本的行业分布情况,在“目录抽样企业基层表(N101表、N201表)”、“目录抽样个体经营工业单位基层表(N103表、N203表)”中增加“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和“国民经济行业(中类)”的标识或分组。 ⒉ 2000年年报各市报省队的时间由3月底前调整为3月15日前。 (二)企业集团统计制度 ⒈修改统计范围的划分标准。将原制度中规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计均在5亿元以上”标准,改为“营业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之和)和资产总计均在5亿元以上”。 ⒉在“企业集团统计年报(N111表)”和“成员企业(公司)统计年报(N113表)”中,取消“隶属关系”分组指标;增加“企业规模(按大、中、小)”分组指标;在“登记注册类型”分组中增加“中外合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两个选项;将“对境外投资”改为“本年对外投资”;在“存货跌价损失和营业、管理、财务等费用合计”项下,增加“税金”和“劳动、待业保险费”两个其中项指标。取消“企业集团统计年报(N111表)”中的“注册资本合计”分组指标。 ⒊在“企业集团统计半年报(N211表)”和“成员企业(公司)统计半年报(N212表)”中,取消“隶属关系”分组指标;增加“企业规模(按大、中、小)”分组指标;在“登记注册类型”分组中增加“中外合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两个选项. ⒋调整部分调查问卷内容。 ⒌ 2000年“企业集团统计年报(N111表)”和“企业集团调查问卷(N112表)”,各市上报时间调整为2001年5月15日前。2001年“企业集团统计半年报(N211表)”,各市上报时间调整为2001年7月底前。 (三)现代企业制度及国家重点企业跟踪监测统计制度 ⒈在“现代企业制度及国家重点企业跟踪监测统计年报(N121表)”和“现代企业制度及国家重点企业跟踪监测统计半年报(N221表)”中的“登记注册类型”分组项下,增加“中外合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两个选项;将“对境外投资”改为“本年对外投资”。 ⒉在“现代企业制度及国家重点企业跟踪监测统计年报(N121表)”中的“存货跌价损失和营业、管理、财务等费用合计”项下,增加“税金”和“劳动、待业保险费”两个其中项指标。 ⒊调整部分调查问卷内容。 ⒋将“现代企业制度及国家重点企业跟踪监测统计年报(N121表)”和“现代企业制度及国家重点企业跟踪监测调查问卷(N122表)”的报送日期调整为3月20日前,“现代企业制度和国家重点企业跟踪监测统计半年报(N212)”的报送日期调整为7月20日前,“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展情况调查问卷”的上报时间调整为3月20日前。 (四)企业景气调查方案 ⒈取消“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N234表)”中“商品销售额”项下“出口”指标的“限外贸企业填报”限制。取消“房地产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N235表)”中的“住宅销售面积”和“空置住宅面积”两项指标,将“房屋施工面积”改为“新开工面积”。调整各行业调查总卷第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问题”的内容和形式。取消各行业调查问卷第五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简析”。 ⒉将“工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N231表)”等六张基层定期报表样本企业的报送日期由“3、6、9、12月1日前”改为“3、6、9、12月8日前”,各市上报日期由“3、6、9、12月7日前”改为“3、6、9、12月15日前”。 十七、市、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 调整“市、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调查表”的内容,增加反映环境保护、城市功能等方面的指标;增加反映县级城市城区特征和东部地区城市郊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的补充资料。并根据有关专业统计制度的修订进行相应调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