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三次工业普查公报
索 引 号: | 12330000727183266J/1998-16271 | 主题分类: | 统计 |
发布机构: | 省统计局 | 公开日期: | 1998-10-17 |
文 号: | 有 效 性: |
12330000727183266J/1998-16271
统计
省统计局
1998-10-17
浙江省第三次工业普查公报
发布时间:1998-10-17 09:05
来源:
来源:省统计局
访问次数: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工业普查领导小组
浙江省统计局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根据国务院决定,于1995年进行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我省工业普查在省政府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在有关工业主管部门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下,在各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各级普查机构和全省30多万普查人员的辛勤工作,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圆满完成了普查工作试点、普查方案补充修订、社会宣传动员、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整顿、普查业务培训、企业调查单位清查、普查表的填报审核上报汇总等一系列工作。目前普查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普查主要结果公布如下:
一、工业经济规模
工业经济总量规模显著扩大,发展水平明显提高。1995年末,全省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为65.1万个,比1985年增加38.3万个;从业人员939.3万人,比1985年增长64.5%;资产总额为5473.9亿元,比1985年增长20.2倍;实收资本1606.7亿元。1995年,产品销售收入6785.8亿元,比1985年增长12.8倍;上缴税金287.7亿元,比1985年增长6.7倍。工业增加值为1632.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3%,比1985年增长4.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17.7%。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居主导地位,近十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至1995年,我省工业总体规模列江苏、广东、山东之后,居全国第4位。一些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已居全国前列(见表1)。
表1 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情况
1995年产量 | 比1985年增长 | 全国位次 | |
罐头 | 42.80万吨 | 81.4% | 2 |
饮料酒 | 226.71万吨 | 1.29倍 | 2 |
化学纤维 | 36.87万吨 | 7.72倍 | 3 |
布 | 32.48亿米 | 2.72倍 | 2 |
丝 | 3.42万吨 | 1.82倍 | 1 |
丝织品 | 44.69亿米 | 12.18倍 | 1 |
机制纸及纸板 | 225.62万吨 | 3.22倍 | 5 |
化学农药 | 4.77万吨 | 1.27倍 | 2 |
水泥 | 3264.82万吨 | 3.08倍 | 5 |
金属切削机床 | 3.64万台 | 2 | |
泵 | 143.79万台 | 6.45倍 | 1 |
风机 | 93.54万台 | 51.85倍 | 1 |
缝纫机 | 249.56万架 | 2.64倍 | 2 |
自行车 | 635.72万辆 | 2.74倍 | 4 |
摩托车 | 50.62万辆 | 30.25倍 | 5 |
家用电冰箱 | 83.12万台 | 2.34倍 | 5 |
家用冰箱压缩机 | 362.98万台 | 1 | |
房间空气调节器 | 39.43万台 | 43.81倍 | 5 |
通讯电缆 | 133.59万公里 | 61.13倍 | 2 |
电话交换机 | 807.60万线 | 1 | |
自动化仪表系统 | 2264.68万台 | 263.50倍 | 1 |
手持机(移动电话) | 44.87万部 | 2 |
工业品出口规模扩大,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1995年,我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出口交货值达654.6亿元,比1985年增长21.5倍,出口交货值占销售成品价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7.3%上升到20.0%。工业品出口美国、日本、香港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部出口产品中,纺织品占24.8%,服装及皮革、毛皮、羽绒制品占23.3%,机械产品占7.5%,工艺美术品占5.6%,电子产品占4.3%,金属制品占4.1%,电气机械及器材占3.9%,化工产品占3.8%。
二、工业经济类型结构
1985年以来,工业经济类型结构呈现出以公有制工业为主体,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的格局。在乡及乡以上及年产品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办、私营、合作经营、个体工业中,国有工业的产出额比例有所下降〈1985年为37.3%,1995年为17.2%),但公有制工业(即国有工业加集体工业)占主体地位的格局没有改变,1995年公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的份额,按工业产出额计算为70.4%,按资产总额计算为70.9%。非公有制工业中,个体、私营工业比重上升较快。全部工业中,乡镇工业、三资工业比重上升幅度较大(见表2)。
表2工业经济类型结构变化情况
资产总额比重(%) | 从业人员比重(%) | 工业产出额比重(%) | ||||
1985年 | 1995年 | 1985年 | 1995年 | 1985年 | 1995年 | |
国有工业 | 50.8 | 26.3 | 18.5 | 18.4 | 37.3 | 17.2 |
集体工业 | 47.9 | 44.6 | 76.0 | 60.5 | 60.3 | 53.2 |
私营工业 | 4.4 | 5.9 | 7.7 | |||
个体工业 | 0.5 | 7.6 | 5.1 | 3.7 | 1.7 | 5.9 |
股份制工业 | 4.7 | 2.5 | 4.3 | |||
其他工业 | 0.8 | 12.4 | 0.4 | 9.1 | 0.7 | 11.7 |
全部工业中: | ||||||
农村工业 | 18.6 | 45.9 | 28.0 | 57.3 | 22.1 | 57.9 |
三资工业 | ... | 11.4 | ... | 9.6 | ... | 13.0 |
三、工业产业结构
轻重工业比例稳定。1985年轻重工业产出额比例为60.3:39.7,1995年为59.5:40.5。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有所加强,加工工业比重相对下降。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的比例由1985年的14.0:86.0变化为1995年的16.5:83.5,基础工业的比例上升了2.5个百分点。
十年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是:一些新兴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一些传统产业的比重相应下降,但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格局变化尚不显著(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行业资产及产出的比重、位次变化情况
固定资产原价和 流动资产比重(%) | 位次 | 工业产出额比重(%) | 位次 | |||||
1985年 | 1995年 | 1985年 | 1995年 | 1985年 | 1995年 | 1985年 | 1995年 | |
食品、饮料 | 8.9 | 6.7 | 4 | 5 | 10.6 | 7.2 | 3 | 4 |
烟草 | 0.4 | 0.4 | 18 | 18 | 1.7 | 0.3 | 16 | 18 |
纺织 | 14.0 | 14.3 | 2 | 1 | 20.2 | 14.6 | 1 | 1 |
服装、皮革 | 2.8 | 7.5 | 10 | 4 | 4.2 | 11.2 | 9 | 2 |
造纸、印刷 | 2.8 | 2.8 | 11 | 14 | 3.0 | 2.9 | 11 | 14 |
石油加工 | 2.9 | 1.4 | 9 | 16 | 2.0 | 1.5 | 15 | 16 |
化学 | 6.5 | 5.0 | 6 | 8 | 5.1 | 4.6 | 7 | 9 |
医药 | 1.0 | 1.4 | 17 | 17 | 1.2 | 1.2 | 17 | 17 |
化纤 | 1.1 | 1.9 | 16 | 15 | 0.9 | 1.5 | 18 | 15 |
橡胶及塑料制品 | 4.0 | 4.8 | 8 | 9 | 5.0 | 5.8 | 8 | 6 |
建材 | 8.3 | 5.9 | 5 | 7 | 7.0 | 5.6 | 4 | 7 |
冶金 | 2.8 | 3.5 | 12 | 11 | 3.3 | 4.1 | 10 | 10 |
金属制品 | 2.8 | 3.8 | 13 | 10 | 5.6 | 5.0 | 6 | 8 |
机械及仪器仪表 | 14.7 | 11.3 | 1 | 2 | 11.9 | 10.4 | 2 | 3 |
交通运输设备 | 2.6 | 3.3 | 14 | 12 | 2.3 | 4.1 | 14 | 11 |
电气机械及器材 | 4.3 | 6.1 | 7 | 6 | 6.8 | 6.7 | 5 | 5 |
电子及通信设备 | 2.2 | 3.2 | 15 | 13 | 2.8 | 3.1 | 12 | 12 |
电力、煤气、自来水 | 11.1 | 10.8 | 3 | 3 | 2.7 | 3.0 | 13 | 13 |
四、工业地区结构
浙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但这种区域差距呈缩小之势。1995年,浙东北地区工业产出额占全省比重为64.2%,浙西南地区占35.8%;1985年,浙东北地区为78.4%,浙西南地区为21.6%。1995年,工业产出额杭州市为1224.80亿元、宁波市为1308.11亿元、温州市为719.45亿元、嘉兴市为672.79亿元、湖州市为443.79亿元、绍兴市为921.38亿元、金华市为733.29亿元、衢州市为168.53亿元、舟山市为72.93亿元、台州市为854.07亿元、丽水地区116.55亿元。超过150亿元的市、县有12个,9个集中分布在浙东北地区,仅有3个分布在浙西南地区。
从地区工业增长速度看,八五期间,浙西南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86-1995年,浙东北地区年平均增长23.5%,其中七五时期年平均增长14.5%,八五时期年平均增长33.2%;浙西南地区年平均增长32.7%,其中七五时期年平均增长13.1%,八五时期年平均增长55.7%。八五时期年平均增幅浙西南地区比浙东北地区高22.5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农村工业特别是三资工业的比重浙东北高于浙西南地区,而个体工业的比重浙西南地区明显高于浙东北地区(见表4)。
表4 浙东北、浙西南地区产出额经济类型结构对比{%)
浙东北 | 浙西南 | |
国有工业 | 15.1 | 8.6 |
集体工业 | 44.7 | 41.6 |
私营工业 | 7.6 | 8.1 |
个体工业 | 17.2 | 35.9 |
股份制工业 | 3.5 | 2.5 |
其它工业 | 11.9 | 3.3 |
全部工业中: | ||
农村工业 | 66.5 | 63.3 |
‘三资工业 | 12.9 | 3.9 |
从地区的产业结构看,浙东北、浙西南基本相似。均以纺织、服装、机械及仪器仪表、电所机械及器材、食品、建材、化工等为支柱产业(见表5)。
表5浙东北、浙西南地区内部产业结构对比
工业产出额比重(%) | 位次 | |||
浙东北 | 浙西南 | 浙东北 | 浙西南 | |
食品、饮料 | 6.7 | 8.0 | 5 | 4 |
纺织 | 18.3 | 6.7 | 1 | 5 |
服装、皮革 | 9.9 | 14.6 | 2 | 1 |
造纸 | 2.4 | 1.8 | 13 | 13 |
石油加工 | 2.1 | 0 | 15 | |
化学 | 4.1 | 5.8 | 10 | 7 |
医药 | 0.9 | 2.1 | 16 | 12 |
化纤 | 2.1 | 0.2 | 14 | 15 |
橡胶及塑料制品 | 4.7 | 8.3 | 8 | 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5.5 | 5.0 | 6 | 9 |
冶金 | 4.7 | 3.1 | 7 | 10 |
金属制品 | 4.6 | 5.4 | 9 | 8 |
机械及仪器仪表 | 9.8 | 11.0 | 3 | 2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 7.2 | 5.9 | 4 | 6 |
电子及通信设备 | 3.8 | 1.6 | 11 | 14 |
电力、蒸汽、自来水 | 2.9 | 2.5 | 12 | 11 |
五、工业劳动者
工业劳动者队伍进一步壮大。1995年,我省全部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的从业人员为939.3万人,比1985年增长64.5%。工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由1985年的24.6%上升到1995年的35.8%。
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比重上升。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的413.4万职工中,工人和学徒占75.6%,工程技术人员占4.6%,管理人员占11.0%,服务及其他人员占8.8%。与1985年相比,工人和学徒所占比重下降5.1个百分点,工程技术人员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管理人员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服务及其他人员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
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明显提高。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具有中专、技工、高中程度的占23.0%;初中及以下程度的占73.9%。与1985年相比,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中专、技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提高7.8个百分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下降9.3个百分点。具有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30.0万人,比1985年增长6.0倍;其中高中级技术职务的占26.7%。
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变化明显。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中,20及20岁以下的32.9万人,由1985年的13.6%降到1995年的7.9%;21-35岁的217.9万人,由1985年的56.9%降到52.7%;36-50岁的138.9万人,由1985年的24.4%上升到33.6%;51岁以上的23.7万人,由1985年的5.1%上升到5.8%。
以合同制为主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合同制职工占48.7%。其中,国有工业的合同制职工占64.0%,而1985年仅占5.6%。
1995年工业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5687元,扣除物价影响,实际比1985年增长70.1%,平均每年递增5.5%,职工的生活条件普遍有所改善。
六、工业装备水平
工业装备水平提高,设备更新速度加快。1995年末,我省全部工业固定资产原价为2465.9亿元,比1985年增长10.4倍;从业人员人均装备26253元,比1985年增长5.9倍。
1995年末,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机器设备净值率为75.3%。在3200多种主要工业生产设备中,进口设备占22.5%,比1985年上升12.6个百分点:国产设备占77.5%,比1985年下降12.6个百分点(各年代出厂的设备比例见表6)。
表6 设备出厂年代比例(%}
90年代出厂80年代出厂70年代及以前出厂全部设备62.731.85.5其中:进口设备69.826.43.8国产设备60.733.45.9
大中型企业1180种主要生产设备中,按设备原价计算,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的占26.5%,比1985年提高18.9个百分点;国内先进水平的占13.7%,下降8个百分点:国内一般水平的占57.2%,持平;国内落后水平的2.6%,下降10.9个百分点。可见,主要专业生产设备虽然较新,但设备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七、工业科技活动情况
企业科技投入强度加大,科技产出成效显著。1995年大中型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632个,技术开发人员3.6万人,占企业职工人数的4.71%;当年投入技术开发活动经费16.8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1%;技术开发项目(课题)4930个,当年完成2933个。科技活动的积极投入,带来了可喜的产出成果。1995年新产品销售收入121.7亿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8.1%,实现利税16.3亿元;高技术产品销售收入15.7亿元,高技术性收入1.0亿元,占全部技术性收入的34.4%。
八、工业经济效益
整体经济效益不理想,经济运行质量亟待提高。1995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出额43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按可比价格计算);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4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工业生产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但经济效益不理想,主要表现在:
1、工业产品产销衔接改善甚微。1995年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5.8%,比上年仅提高1.1个百分点,仍低于正常水平。
2、投入产出指标显著下降。1995年,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总资产利税率降低1.2个百分点。
3、总体盈利水平下降。1995年实现利润102.0亿元,比上年下降2.2%;销售收入利润率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5.8亿元,比上年增加22.7亿元,亏损额相当于实现利税总额的17.5%;企业亏损面为25.5%,比上年上升6.6个百分点。
4、资产占用不合理,相互拖欠,周转缓慢。1995年末,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401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759.6亿元,占43.8%,流动资产2003.8亿元,占49.9%;负债总计2572.8亿元,其中流动负债1974.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4.2%,流动比率为1.015,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较低,致使资金相互拖欠严重。流动资金周转天数201天,比上年仅加快1天,周转期过长。
九、国有工业
1995年末,国有工业资产总额达1441.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6.3%;增加值237.4亿元,占14.5%;产品销售收入919.9亿元,占13.6%;上交税金64.7亿元,占22.5%。在能源、原材料、公用工业等基础产业及高新技术行业中,国有工业仍居重要地位。如煤碳采选业、黑色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国有工业分别占90.0%和75.8%,化学工业占35.5%,医药工业占33.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35.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22.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27.2%,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占88.7%,煤气和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占53.2%和75.2%。
1995年,在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中,国有控股(包括相对控股)企业的资产总额为422.6亿元,占全部工业资产总额的7.7%;工业产出额488.5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出额的6.0%。
国有工业发展速度低,困难较多。1995年,国有工业产出额比上年增长9.3%,而同期集体工业、个体工业、三资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分别增长30.3%、55.4%、30.8%。实现利润22.7亿元,比上年下降19.5%;企业亏损额高达14.8亿元,占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亏损额的32.3%,比上年增加87.3%,企业亏损面高达32.4%,比乡及乡以上工业高6.9个百分点。企业负担沉重,1995年末,国有工业离退休人员为26.4万人,相当于在职职工人数的24.0%,支付离退休金及福利费15.3亿元,相当于当年实现利润的67.4%,企业内部及社会负担都大大高于非国有工业。
十、大中型工业企业
大中型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骨干,在经济改革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1995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1435个,比1985年增加1218个,占全部工业企业单位数的0.2%,其中特大型企业4个,大型企业282个,中型企业1149个;从业人员137.4万人,占全部工业的14.8%;资产总计为2046.2亿元,占37.4%,其中固定资产达1053.1亿元,占42.8%;工业增加值386.6亿元,占23.7%;产品销售收入1500.8亿元,占22.1%;上交税金90.8亿元,占31.6%;实现利税150.1亿元。
199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7.6万人,占职工人数的5.6%,高于小型企业4.1%的比重;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3%,中专、技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7.3%;在已评定技术职务的13.6万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占4.7%,中级技术职务的占23.4%,均高于小型企业的水平。
大中型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好于小型企业。资金利税率为9.8%,比小型企业高2.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8%,比小型企业高2.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8350元,比小型企业高13170元。
十一、三资企业
“三资”工业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发展壮大。1995年末,三资工业企业由1985年的6个增加到1995年的4046个;从业人员由504人增加到57.8万人;工业产出额由0.2亿元增加到689.6亿元。
在3342家乡及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49.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51.0%;按投资方式分,合资企业占85.2%,合作企业占3.6%,独资企业占11.2%。实收资本242.8亿元,其中中方投资占49.9%,港澳台工商业者投资占28.1%,外国投资占20.1%。
“三资”企业从事轻工业的占71.3%,从事重工业的占28.7%,介入我省绝大部分行业,主要分布在服装及皮革制品业(占20.2%)、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占6.4%〉、纺织业(占13.2%)、机械工业(占7.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8.5%)、食品工业(占6.7%)。
从地区分布来看,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湖州、台州共有三资企业3681个,占全省三资企业总数的91.0%,工业产出额占94.4%。
乡及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从业人员41.0万人,占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的9.9%;工业增加值为133.9亿元,占16.7%;产品销售收入568.4亿元,占17.0%(其中内销占67.2%,外销占32.8%);外汇收支差额为17.7亿美元(其中进口用汇11.8亿美元,出口创汇33.6亿美元);实现利税43.8亿元,占16.7%;上交税金18.1亿元,占9.2%。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为7.7元,比内资企业低0.3元;人均工资7349元,比内资企业高1604元。三资企业收益分配中,中方(股利)占59.0%,港澳台投资者占25.3%,外国投资者占13.9%。
十二、农村工业
十年来,农村工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95年,我省全部农村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56.5万个,比1985年增加33.1万个;从业人员635.1万人,增加241.1万人;工业产出额5265.7亿元,比1985年增长14.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31.2%。在农村工业产出额中,乡属工业占37.4%;村办工业占15.9%;合作经营工业占7.0%;个体、私营工业占39.7%。
农村工业拥有固定资产1091.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4.3%;实收资本(自有资金)823.8亿元,占51.3%;产品销售收入4377.9亿元,占64.4%;全年实际上缴税金155.7亿元,占54.1%。
农村工业主要以轻纺和一般加工工业为主。1995年农村工业产出额中,纺织业占15.7%,服装及皮革、毛皮、羽绒制品业占14.2%,机械工业占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6.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6.5%,金属制品业占6.4%,塑料制品业占5.6%,食品及饮料制造业占5.5%。
1995年,农村工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有5098家,其中超亿元的147家;达到大中型企业标准的488家;与外国及港澳台合资的2140家。
农村工业在装备水平,职工文化素质等方面总体上仍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有一定差距。乡属企业人均固定资产装备31179元,是国有企业的41.4%,是三资企业的62.3%。乡属企业职工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9%,具有中专、中技、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9.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9.4%;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占4.2%。
十三、普查数据误差
按照全国工普办普查数据质量事后抽查的规定和办法,我省普查数据质量事
后抽查结果表明,资产总计误差率为0.08%,产品销售收入误差率为0.03%,利润总额误差率为0.10%,年末从业人员误差率为0.06%,工业产出额误差率为0.49%,工业中间投入误差率为0.54%,总体误差率为0.22%。全省第三次工业普查达到预期的目标,普查数据质量是可信的。
附:全省第二次工业普查获取的直接数据信息近亿笔,除公报发布的主要普查数据外,浙江省第三次工业普查办公室将陆续编辑出版〈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汇编〉(浙江卷)、〈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摘要〉、〈浙江省工业企业名录〉和(浙江工业现状〉等资料和有关工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分期分批向社会各界提供。
泣:1、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是1985年进行的,因而本次普查资料在反映工业总体规模时,多与1985年相比。
2、浙东北、浙西南划分为:浙东北地区包括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浙西南地区包括温州市、金华市、街州市、台州市、丽水地区。